第408章 其才可比长平侯-《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关羽捋须沉思,关平却手指邓县,问道:

  “贤弟,何妨以辅兵围城,只以少许精锐强攻,逼迫曹仁求援,再以精兵在邓县之北列阵,以拒援军?”

  此言一出,不等赵林琢磨出怎么委婉表达这是个一百坤的主意。

  关羽先训斥道:

  “曹仁乃是宿将,汝何敢小觑于他,少许精锐如何能施强攻,彼知我精锐在北,一旦杀出城来,两面夹击,岂不损失惨重!”

  关平闻言,躬身抱拳请罪。

  赵林暗自摇头,关二伯的脾气早被他摸透了,坦之兄久随二伯,怎就不知其父虽看似自傲,实则在细微处极为重视敌人。

  原历史中,关羽北击襄阳时,早在江陵沿江设立烽火台,又筑新城,可谓将后方打造的如同堡垒一般。

  若不是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就凭江东白衣渡江那千八百人也想破了江陵防线?那得全是项羽复生才行。

  赵林见关平有些抹不开面,遂打了个太极,言道:

  “坦之兄方才独自领兵不足一年,哪比得上二伯戎马半生。

  二伯久在襄樊,坦之兄还须照顾家眷,您看兴弟一手木刀耍得有模有样,还不是坦之兄教得好,此时也非军中,畅所欲言嘛,二伯也别太过严肃了。”

  关羽闻言,轻哼了一声,傲娇的本性让他拉不下脸来安慰儿子,这也是中华大地上许多父亲的通病。

  给面带感激之色的关平回了一个不必客气的眼神,赵林继续手指地图,开口道:

  “先前二伯围点打援之策并非不可行,只是变数太大。

  林有一计,可震动邺城,使曹操夜不能寐,莫说牵制曹军兵力,只恐抢了马孟起风头。”

  关羽闻言,奇曰:“贤侄有何妙计?”

  赵林自信一笑,手指襄阳,向东画出一条弧线,言道:

  “二伯领步卒去围邓县,拖住曹仁兵马,侄儿与坦之兄合骑兵于一处,奔袭蔡阳,取道襄乡之左,继而北进湖阳,径取新野。

  此一路,多是寡民小县,虽领骑兵,亦不难攻克。

  且骑军来去如风,即便轻易不得下城,也可绕城而过,径取新野。

  之后可分兵两部,一部屯驻新野,北拒曹军;

  一部奔西南,取朝阳县,以威胁郦国援军。

  如此一来,邓县孤城一座,二伯可凭改良器械强攻城池,活捉曹仁,歼灭其军。

  继而北上,我三人合兵一处,进逼南阳宛城...”

  话未说完,关羽已是丹凤眼大睁,抚掌赞曰:

  “妙哉!妙哉!此计甚合我意!”

  言罢,双眼微眯,捋须道:“待关某擒了曹仁小儿,兵进宛城,曹操必将寝食难安矣!”

  关平亦大喜曰:“贤弟不愧为军师高徒!”

  话音刚落,又疑问道:“只是目下荆州骑军不过六千之数,还须分兵去新野、朝阳...”

  赵林知晓关平之意,乃是担忧兵力不足,遂笑道:

  “新野不过两千郡兵,朝阳虽有四五千人,亦多为老弱,我六千骑军足以横扫二县,坦之兄不必担忧。”

  待见得关平颔首,赵林欲言又止道:

  “只是...如此一来,荆南只有一万战兵,倘若东吴来攻,我军只得放弃长江以南,退回江陵,据城而守,方有胜算。”

  关家父子闻言,皆皱眉思索。

  少顷,关平试言道:“大伯...呃...汉中王虽回了成都,但在南郑仍有六万大军,何如去信三叔与孔明军师,请拨援军相助?”

  关羽摇头道:“不妥。汉中兵马须北拒长安之兵,亦为马孟起援军,不可轻动。”

  言罢,转头问赵林曰:“汝麾下陆逊,颇有才干,此人若何?”

  赵林知晓关羽之意,是问陆逊可信与否,遂颔首道:

  “伯言兄虽是江东陆家之人,却无甚亲族之情,且与小侄兄弟相称,情比伯牙与子期,可以信赖。”

  关羽又问:“其人统兵如何?”

  赵林道:“将才也,假以时日,或可比长平侯。”

  长平侯指的是大将军卫青。

  关羽闻言,奇曰:“此人竟能得柏轩如此评价?”

  赵林道:“昔日赤壁之战,林取江陵,伯言兄居功至伟。

  后征交州,伯言曾以三千精锐对阵两万敌军,斩首俘获过半,只折损数百。”

  关羽闻言,颔首道:“如此,确为将才也。若叫陆伯言死守江陵,马良为辅,柏轩以为如何?”

  赵林沉吟片刻,摇头道:“马良有才,品性亦佳,然其弟马谡与我有怨,恐惹事端。”

  言罢,便将与马谡之间的恩怨说明。

  关羽冷哼道:“若非看在军师面上,此子可斩。”

  赵林道:“大战将起,我意调马谡、糜芳、傅士仁去成都听用,请汉中王另拨良将来助战,只恐大王不答应,二伯可愿手书一封?”

  关羽颔首应下,但还是开口问道:“糜芳与傅士仁也与贤侄有怨?”

  赵林苦笑道:“糜芳贪财,去岁与傅士仁倒卖军械,其亲信为伯言所获,我回江陵之后本欲杀之以正律法,奈何我叔母求情,目下还押在大牢中。”

  言罢,见关羽发怒,动了杀机,又急忙劝道:

  “二伯息怒,糜家为外戚,且调回成都,叫大王发落便是。”

  关羽闻言,长叹一气,与赵林又商议一番细节,便唤人取来笔墨绢布,书信一封,着快马发往成都。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四月。

  廖化携关羽、赵林联名书信并马谡、糜芳、傅士仁去往成都。

  七月,廖化又带着刘备回信,与三小将同回荆州。

  时关羽、关平、赵林已在襄樊二城操练兵马三月,得知廖化回返,遂齐聚襄阳议事。

  大殿中,廖化风尘仆仆,拱手行礼,报曰:

  “禀君侯,赵护军,末将携有大王书信在此。”

  关平下阶接过,转呈关羽阅览。

  赵林则道了声辛苦,请廖化入座,问道:

  “大王可调来良将相助?”

  廖化拱手道:“回赵护军,三人正在殿外等候。”

  赵林扭头看了看关羽,见他正微笑看信,便叫请三人入内来见。

  须臾,三人入内,拱手见礼。

  “翎军中郎将霍峻,拜见关君侯、赵君侯。”

  “毅勇中郎将冯习,拜见关君侯,赵君侯。”

  “忠毅中郎将吴兰,拜见关君侯......赵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