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祭公瑾-《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赵林闻言,强压心中怒火,一字一句道:“我姐夫如何亡故,赵某自会调查清楚。”

  言罢,又问张昭曰:“听闻子布先生为我亡兄寻了一处风水宝地,赵某多谢。

  然所谓魂归故里,我姐夫族地乃是庐江舒县,却要辜负先生一片心意了。”

  张昭闻言,冷声道:“公瑾乃已故大都督,为我江东重臣,今不幸病故,自当安葬于我江东之地。

  至于庐江舒县,如今合肥大战不止,恐非安宁之所在。”

  又遥遥抱拳一礼,言道:“此乃吴侯之命,欲让公瑾早日入土为安,却不需赵将军这般外臣置喙。”

  言罢,伸手指了指灵堂左右两侧,轻笑道:

  “将军既是来吊唁,欲行祭文之礼。

  如今公瑾亲眷皆在,何不念诵?

  莫非...并无祭文?”

  此言一出,一众文士或是轻笑,或是冷哼,不一而足。

  却有一文士悄悄行至张昭身侧,附耳言道:

  “子布大人忘了他曾作甚么《杀人歌》?”

  张昭冷哼,轻声回道:“祭文乃悼词,须庄重肃穆,行文有规得矩,岂是那甚么饮酒杀人之歌所能相比?

  那《杀人歌》虽有侠义之气,作之不难,这祭文岂是一介武夫所能书就?且看他如何露怯便是。”

  此言虽是轻声细语,然左右数人皆听得真切,颇感认同。

  赵林本意是试探张昭,进而明晰周瑜之死与孙权有无关联,不叫他魂归故里,安葬舒县,又是为何。

  可惜张昭老狐狸不曾露出破绽,也只得作罢。

  不过,赵林早做了掀桌子的准备。

  我来与你讲理,若理讲不通,也别说甚么略懂拳脚,只把刀兵厮杀便是。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呵呵,以为退了曹操,取了合肥,便可高枕无忧了?

  若无周郎,你孙仲谋,连同你江东世家,不过鼠辈耳。

  思及周瑜,又想起昔日相处时光。

  就在这灵堂中,往日还是大殿,自己与周瑜在此饮酒谈论天下事,或论破曹之计。

  而今又是在这大殿,却一人站在堂前,一人躺在那棺椁中。

  转头看了看伤心憔悴的小乔,看了看那两个悲泣的外甥。

  耳中不断响起那些恼人的催促和质问,好似忽然消失不见。

  那个大大的奠字,仿佛化作了周瑜嘴角勾起的轻笑。

  赵林行至灵前,悲叹曰:

  “呜呼哀哉!

  维建安十六年,岁次辛卯,林怀悲怆,痛悼吾兄公瑾之逝。

  灵前长立,涕泗难收,作文以祭,聊表哀情。”

  望着那奠字幻化的周瑜轻笑,赵林沉吟不止,抑扬顿挫道:

  “吾兄公瑾,世之豪杰也!

  生于庐江舒县,自幼风姿俊逸,才略过人,胸怀壮志,腹有良谋。

  年少之时,便闻名遐迩,吴中皆赞兄之聪慧英武,言兄必成大器,日后定能建不世之功,光宗耀祖,福泽一方。

  及长,逢乱世之秋,天下纷争,豪杰并起。

  兄审时度势,投身军旅,先辅讨逆,后佐吴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

  赤壁一役,兄展才略,巧借东风,火烧曹军,舳舻千里皆化灰烬,百万雄师一朝溃败。

  此等战功,威震四海,名传千古,令曹贼胆寒,使江东声威大振,自此得保太平。

  江东百姓咸赖兄之庇佑,安居乐业,皆颂兄之功德无量。”

  念罢,忽举手指天,意气风发:

  “兄之才,非独战阵之功,于军政诸事,亦皆精通。

  操练水军,整肃军纪,使水师纵横江河,无人能敌;

  治理地方,恩威并施,民心归附,士绅仰德。

  兄之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敬上礼下,同僚士卒无不敬重,愿随兄出生入死,共赴艰难。”

  扶棺泣诉,泪如雨下:

  “呜呼哀哉!可叹天妒英才!

  上苍竟如此无情,兄年仅三十六七,壮志未酬,宏图待展,却于虫瘴之地,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噩耗传来,如晴天霹雳,使弟不敢置信,悲痛欲绝。

  兄之离世,于吴侯而言,失一肱股之臣;

  于江东百姓,少一贤能之士;

  于弟而言,更是痛失至亲!

  往后岁月,弟再难见兄之音容笑貌,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回首时,泪眼瞧见小乔掩面哭泣,乃伸手遥请,哭诉曰:

  “吾姊小乔,与兄伉俪情深,兄与姊相伴之时光,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本是世间佳话。

  孰料如今阴阳两隔,徒留吾姊一人独守空房,思念无尽,此等悲苦,何痛彻心扉耶!”

  不去看那一众文士震惊的表情,自顾自行至灵堂正中,抚额垂泪道:

  “呜呼哀哉!

  今吾立于兄之灵前,悲痛欲绝!

  念兄之早逝,如利刃剜心,痛不可当!

  此后漫漫人生,再无兄之陪伴,再难闻兄之教诲,吾之哀伤,何以言表?

  唯愿黄泉碧落,兄能得享安宁。

  唯愿兄之英名,必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堂外,周陵、谢旌各率十名白袍甲士赶来,陈安迈步入内,行至赵林身侧,附耳言说一番。

  赵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继而悲呼:

  “呜呼哀哉!

  黄泉路遥,唯愿兄行途顺遂,再无病痛烦忧。

  弟于此长拜,永怀兄恩,岁岁年年,不敢相忘。

  伏惟尚飨!愚弟赵林,敬上!”

  念罢,赵林躬身一礼。

  小乔挣扎起身,携周瑜二子上前还礼。

  赵林借机轻声问道:“阿姐欲往舒县否?”

  小乔双目含泪,微微颔首。

  赵林抹了把眼泪,长身而起,转身环视灵堂,见一众文士皆面露惊讶之色,唯独张昭面色阴沉,却也不理。

  只急行两步,一把攥住张昭手臂,用力扯近身前,言道:

  “死者为大!我兄亡故之前曾有遗言,欲归族地安葬!

  劳烦子布先生相送!”

  言罢,又谓小乔曰:“阿姐与我外甥先行去城北渡口登船,姐夫灵棺自有肃之、显扬护送。”

  张昭闻言大惊,正欲下令阻拦,却忽见赵林猛的回头,眯着杀气腾腾的双眼,如嗜血猛兽一般骇人。

  又觉手臂似被恶虎咬住,竟有一股剧痛传来。

  “不好!此子欲以我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