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留王平一命-《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即便军中战功有夺马奖赏,然队列密集,士卒向前尚且是身不由己,又如何缴获战马以为功劳?

  便是割耳计功,亦无机会。

  赵林如今也算久经沙场,血腥场面不知见过多少,便是活人被生生烧成焦炭,也曾亲眼目睹。

  然今日这般与屠宰场仿佛的景象,依旧叫他心怀不忍。

  但也无可奈何。

  犹记得当初在湔水东营,他也曾暗令谢旌杀俘。

  非是铁石心肠,而是无奈大敌当前,若收俘虏,必要派兵看管。

  大战在即,哪有多余兵力?

  如今刘备军连同征发运粮而来的民夫在内,皆持刀兵,协防大营,安能调拨数千人马看管俘虏?

  包围圈仍在缩小,步卒阵线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数十乃至数百曹军人马的惨死。

  前排的刀盾士卒已没有了补刀的力气,只一味的用沙哑的嗓音呼喊口号,扛盾向前。

  身后的矛戈手不断捅刺,啄击,锋锐的利刃刺破甲胄,深入人体,又迅速拔出,让热血飙射喷洒,继而再度刺出。

  在先前奋勇搏杀的胆烈之人尽皆战死之后,曹军精骑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勇气。

  然而无论是哀求还是咒骂,都无法阻挡冰冷铁甲的脚步。

  这是乱世,是战争。

  无论正义还是邪恶,战争总是残忍的。

  “将军有令!活捉王平!”

  杀红了眼的士卒耳中,传来军侯的传令。

  长矛的锋锐对准那个跪地求饶的敌将咽喉。

  士卒麻木的双臂再度用力,向前捅刺。

  眼见王平就要被刺死。

  便在这时,一屯将发现端倪,一脚踹翻士卒,伸手掐住他甲领,喝道:

  “将军有令!活捉王平!汝欲抗命耶!”

  士卒麻木呆滞的脸上闪过一丝疑惑,旋即醒悟,急忙请罪解释。

  张了张口,却无一丝声音发出。

  原来已经是喊哑了嗓子。

  屯将揪起士卒,拍了拍他略显稚嫩的脸,将他拽到一旁。

  密集的包围圈不知何时闪出一条空隙。

  赵将军策马入内。

  方圆十余步的包围圈内,只余数十曹军伫立。

  “王平愿降,愿降啊!我的袍泽兄弟啊!”

  王平跪倒在地,仰天哭泣。

  幸存的数十曹军亦面露惊骇之色,跪倒在尸山之中。

  赵林嗅着空气中的血腥味,莫名感到无比愧疚。

  昔日曾在江边暗自发誓,势必要统一华夏,三兴大汉。

  但若是每战皆如此杀戮,不知统一天下需要死伤多少汉人性命。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赵林在这一刻,似乎终于明白了那一句往日看来轻飘飘的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

  暗叹一声,赵林翻身下马,踩着堆叠在一处的扭曲尸山上,亲手扶起王平,言道:

  “两军对阵,不胜则亡。杀戮非我本意,然大战骤起,事关胜负生死,不容心软。

  王将军且先在此营中暂居,待大战后,赵某再引将军面见我主。”

  言罢,摆了摆手,自有亲卫上前,将王平绑缚押下。

  赵林视线扫过跪倒在地的数十幸存者,无奈叹了口气,翻身上马离去。

  一阵惨叫怒骂之后,曹军六千精骑除王平之外,尽皆屠灭。

  赵林所部伤亡一千四百余人,关羽所部因堵住辕门,乃是曹军突围重点方向,故而伤亡逾两千上下。

  若在平时,以万余步卒付出两千五百人的代价屠灭六千轻骑,可谓大胜。

  然在此时,却有一处关键。

  关羽、赵林所部本是预先安排的第一波伏兵。

  而今血战一场,士卒大半疲敝,耳闻号角不断响起,望着前寨竖起的红旗,赵林不由心中发寒。

  原本费尽心力,演戏旬月设下的计策,引来曹军倾巢而出,设伏兵围而杀之。

  如今第一波伏兵战力大减,虽全歼曹军轻骑六千余人,兵力总数略占优势。

  但接下来突击敌军侧翼,可是在平原作战。

  面对以逸待劳的曹军铁骑,以一万疲累步卒,能否达成原定的作战任务?

  思索之际,赵林已随队伍踏出辕门。

  回头看了看浑身浴血的麾下士卒,又转头看了看关羽所部。

  望着二伯亲率五百校刀手,纵马狂奔,只命周仓统领步卒缓行。

  赵林自嘲一笑,强行将心中郁郁之气驱散,谓陈安曰:

  “泰宁督军步卒,吾自引骑军增援大寨!”

  言罢,抬起铁枪,高声喝道:“骑军听令!摆锋矢阵,侧击敌肋!”

  五百骑卒齐声应诺。

  将军纵马奔驰,其后部众如雁翅一般展开,席卷而去。

  先行出发的关羽闻声,转头看了一眼赵林,威严的脸上闪过一丝欣慰,继而微微眯起丹凤眼,提刀向西北而去。

  大寨之中,刘备登高台观战。

  辕门处,一小将策马往来,指挥士卒作战。

  或命举盾挡箭,或命投矛掷出,或叫弓弩抛射。

  另一侧,魏延亦亲冒矢石,不时下令调整阵型。

  二人配合还算默契,以五六千人的兵力,依托辕门防线,死死扛住曹军攻势。

  正望着战场厮杀之际,一传令兵忽来报曰:

  “禀主公,二将军与赵小将军出了后寨,正奔大寨两翼而来。”

  刘备闻言,微微颔首,吩咐道:“速举白旗,命各部依计而行。”

  传令兵抱拳应诺,急打起白旗,竖在红旗旁边。

  各部有专人盯着高台旗帜,见白旗竖起,急去报与主将。

  大寨北侧,张合得报,乃谓副将雷铜道:

  “主公已竖起白旗,我自领兵去辕门待命,此处便交予你了。”

  雷铜得令,接过指挥。

  张合则点起三千精锐,撤往辕门左近。

  大寨南侧,黄权亦接到报讯,谓庞德曰:

  “主公信号已发,庞将军请速依计而行。”

  庞德亦领三千精兵,去辕门处待命。

  二将碰面,分了左右,直待刘备信号发出,便要杀出辕门,与关羽、赵林配合,分割战场。

  按先前谋划,待关、赵引军击敌侧翼之时,二人须并力杀出,分向南北,死命向前。

  须与关、赵所部合力,将围攻营寨的曹军分割包围。

  之后营中大军亦会砍倒寨墙,协力围住曹军前部。

  届时,若彼有后军来救,则可举火传讯,命马超、张飞率骑兵趁着曹军后军增援之际,斜刺里冲击敌阵,斩将夺旗。

  如此,或可一战而定汉中。

  若曹军此番前来,是以部分兵力试探进攻,则趁机全歼来犯之敌。

  到那时,凭借兵力优势,亦可缓缓图之。

  如今,曹军倾巢而出,兵力与刘备军相当。

  刘备军占据战术主动权,设下了两波伏兵。

  而曹军则是胜在骑兵占比更多,于平原作战,优势更足。

  两军各有优劣,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