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夏侯渊出兵-《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先生送信与他,试探不成,反遭所笑。”

  夏侯渊阅赵林手书,转手递给徐晃,无奈道。

  文士却道:“兵者,诡道也。

  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若无试探之举,窥其虚实真假,岂敢轻易动兵。”

  夏侯渊道:“先生,若是只孟达来投,言说赵林欲降,或彼军多病患,某必不轻信。

  然此消息来自伯济,乃其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如何还当不得真?”

  言罢,又搜肠刮肚,亦引用经典,言道:

  “某亦曾读兵书,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而今我军五倍于敌,若畏缩不前,岂不错失战机?”

  文士闻言不语。

  此时徐晃亦看罢书信,叹曰:

  “先生,赵林虽是色欲入了骨髓,确有才能。

  其言:‘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此言虽是激将,却也有理。

  若此时还不出兵,一旦丞相问责,我等如何回答?

  即便先生疑有诡计,亦须两军对阵,方能决出胜负。”

  文士闻言,心中一惊。

  往日韬光养晦,隐藏自身,所为何来?

  为何这几日失了心智,竟忘却初衷!

  又思及二将皆如此求战,遂思忖一番,言道:

  “既如此,诸公可自领兵出阵,却留一部人马与我,驻守此地,以为后路,如何?”

  二人闻言大喜,夏侯渊当即应诺三千精锐,便与徐晃商谈进兵事宜。

  那文士见状,悄悄退出大堂,自去点了三千兵马,接管城防。

  堂中,夏侯渊道:“虽有伯济探得刘军虚实,我等却不可大意,当分兵数部,协同作战,使敌首尾难顾,必能大胜。”

  徐晃持重,虽有将才,却为外姓,遂以副将自居。

  二人商谈许久,及至夜幕时分,方才散去。

  翌日,辰时。

  夏侯渊于城楼升帐,调兵遣将。

  命徐晃为主,王平为副,孟达为向导,统领两万步卒,六千精骑为前部,以步攻刘备前寨,三面围住,一齐强攻。

  以六千精骑分作两队,自南北绕寨而走,去袭病患营,若能拿住关张等人,便再从前寨背后攻击,使四面合围,不叫走脱一人。

  夏侯渊以郭淮为副将,自领五千步卒,两万精骑为中军,待徐晃攻破营寨,便与随军的许褚一道率兵突入营中,一锤定音。

  众将皆抱拳领命。

  夏侯渊又道:“刘备不识天数,妄图以病患疲敝之军对抗朝廷天兵,实乃不智也。

  此战,诸君须奋力向前,务必生擒刘关张等人,来日随吾献俘于丞相,邺城夸功!”

  众人闻言,齐声应诺。

  及散帐。

  夏侯渊遣人回南郑传令,调兵来援。

  又命妫墟关中,整肃兵马,多造器械,装运粮草,只等万事俱备,便要倾巢而出。

  另一边,刘备军大兴土木,将前寨打造的如铁桶一般。

  又得诸葛亮自荆州运来的粮草、药石等物资。

  众人皆信心倍增,只等曹军来到,便要依计而行,一战而定汉中归属。

  时间便在两军备战之中悄然流逝。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二月初八。

  曹军五万余众出妫墟关,往东南行进。

  刘备军闻讯,便急命各部依计而行,各就各位。

  巳时六刻,曹军前部抵近刘备大营。

  徐晃号令大军排开阵势。

  只见两万步卒分作数十余方阵,队列严整,枪戟如林。

  六千精骑分列两侧,马蹄踏地,扬起阵阵尘土,气势雄壮。

  士卒皆高呼口号,一齐踏步向前。

  其声势震惊四野,大有一举踏平刘营之势。

  大营辕门紧闭,魏延、刘封各领两千悍卒列阵以待。

  顺着寨墙向左右延伸,北有张合、雷铜,呼喝士卒立盾架矛,南有黄权、庞德,呼喝弓弩手持箭在手,只等拉弓齐射。

  徐晃见步卒行进到指定位置,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遂命擂鼓进军,喝道:“全军听令!攻寨!”

  战鼓“咚咚”敲响。

  步卒方迈出一脚,两翼骑兵便如离弦之箭一般,汹涌向前,绕过大寨,径往东方而去。

  那里,正是屯驻在成固城中的病患营。

  成固只有南北东方三面城墙,往日刘备自东向西来攻,因成固地势之故,轻易不得进兵。

  然若从西向东攻城,因其西面无墙,只有缓坡,在骑军面前几乎如平地无二。

  鼓声阵阵,曹军两万步卒自三面围攻刘备大营。

  前排俱是刀盾,其后各有数人身披双甲,持利斧,以为破墙先登之士。

  辕门处,魏延与刘封部首当其冲。

  二人远远对视一眼,各自点头示意。

  随后几乎异口同声道:“敌近五十步,乃以弓弩抛射阻敌!”

  弓弩阵中,呼喝传递军令之声不时响起。

  前排刀盾中,有军侯老兵自盾牌缝隙中死死盯住曹军士卒。

  “敌近八十步!”

  军侯一声大喝提醒。

  自有左右呼喝向后传递。

  弓弩手纷纷将插在脚边的箭矢取在手中待命。

  “敌近六十步!”

  弓弩手各自调整呼吸,箭矢虚搭弓弦。

  “敌进五十步!”

  话音刚落。

  无数声大喝几乎同时响起。

  “敌进五十步!弓手抛射!弩手上弦!”

  “弓手抛射!弩手上弦!”

  声嘶怒吼之中,无数吱呀拉弓之声响起,旋即一声梆子响起,无数利箭离弦,化作一片黑点,升上半空。

  那遮天蔽日的一团黑点,画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带着尖啸之声,攒射而下。

  暴雨倾盆,箭头撞击甲胄“叮当”作响。

  不时有被箭矢射穿的士卒哀嚎一声,却被曹军呐喊声和擂鼓之声淹没。

  袍泽倒地,后军有心避让,却听得战鼓擂动,不敢不向前,亦不敢避开脚下之人,唯恐搅乱阵型而被督战队斩杀当场。

  曹军悍勇,前赴后继,意志如铁。

  又兼最前方的数排士卒皆为重甲精锐,虽被密集箭雨造成杀伤,却在两万人面前犹如九牛一毛,并不动摇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