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重修王府,乔迁之喜-《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石头的信,快马加鞭,送回青石村。

  信上那“府邸已定,静候家人”的八个字,让整个张家大院都陷入了巨大的喜悦之中。

  “京城里的王府?那……那得有多大啊?”

  王氏听到这个消息,既是高兴,又有些不敢相信。

  “咱们一家子住进去,会不会空得慌?”

  张大山看着地图上,那位于“金鱼胡同”的巨大标记,笑了。

  “孩儿他娘,你就放心吧。”

  “咱们家这人口,再大的院子,也给你住得热热闹闹的。”

  他当即便做出了决定。

  “既然府邸已定,那这个家,也该动一动了。”

  “此番入京,非同小可。”

  “那府邸,将是咱们张家在天子脚下的脸面,一砖一瓦,都不能马虎。”

  他看向五儿子柱子。

  “柱子。”

  “是,爹。”

  “你立刻带上咱们营造队里,手艺最好的二十个师傅。”

  “再带上咱们新做的那些营造工具和图纸。”

  “即刻启程去京城。”

  “你二哥负责外面的事,这修缮府邸的内务,就全权交给你了。”

  “爹只有一个要求。”

  “不要怕花钱,但要用心思。”

  “不仅要把它修得结实,住得舒坦。”

  “更要让它,处处都透着咱们青石张家的……味道。”

  “孩儿明白。”柱子重重地点头,眼中充满了对这项巨大工程的兴奋。

  又是一支援助车队,从青石村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赴京城。

  这一次,车上装的,不再是商品。

  而是张家最顶尖的营造人才,和那些不对外传的营造“秘料”。

  当柱子带着人,来到那座位于金鱼胡同的旧王府时。

  他也同样被这座宅院的宏大与……破败,给惊住了。

  五进五出的大院落,雕梁画栋的屋宇,曲径通幽的后花园。

  无一不彰显着其旧日的荣光。

  可同样的,剥落的墙皮,长满青苔的石阶,蛛网遍布的厅堂。

  也无一不诉说着它如今的萧条。

  “五弟,怎么样?”石头问道。

  “是座好宅子。”柱子抚摸着一根已经有些开裂的巨大梁柱,眼中放光。

  “底子好,骨架正。”

  “只要咱们好好给它拾掇拾掇,保管比那新盖的,还要气派。”

  一场旨在让“旧王府”脱胎换骨的浩大修缮工程,在柱子的指挥下,正式开始。

  他没有像京城寻常的工匠那样,只是简单地修修补补。

  而是将张家在青石村,所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最先进的营造理念,都应用到了这座府邸的改造之中。

  首先,是取暖。

  他让人拆掉了原来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炭火盆。

  而是亲自设计,在每一间主屋的地下,都盘上了更加复杂、也更加高效的“地龙”火道。

  其烟道走向、散热口的设置,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让整个府邸,都能实现冬暖夏凉,且无一丝烟火之气。

  其次,是采光。

  他将许多原来昏暗的房间的墙壁打通,换上了从家里运来的、巨大的平板玻璃窗。

  那巨大的玻璃,安装之时,引得周围的邻居都纷纷前来围观,啧啧称奇。

  又在几个关键的厅堂顶部,巧妙地开设了可以引入天光的“天井”。

  一时间,整座原本阴森的府邸,都变得通透明亮了起来。

  再次,是内部的修缮。

  他用带来的新式工具和技法,将所有破损的木料,都进行了精细的修复和加固。

  那些名贵木料打造的家具,也被重新打磨、上漆,焕然一新。

  丫丫更是修书一封,附上了详细的图样。

  指导京城的工匠们,将那原本荒芜的后花园,改造成了一座种满了各种珍稀草药的……百草园。

  她甚至对土壤的酸碱度、各个区域的光照时长,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让柱子不得不专门为花园,改造了一套独立的引水和排水系统。

  就这样,在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紧张而又细致的营造之后。

  一座崭新的、既保留了王府之贵气,又充满了“青石”之实用与巧思的宏大府邸,终于,彻底完工。

  与此同时,青石村这边。

  第一批将要“乔迁”京城的家人,也已准备妥当。

  张大山知道,青石村是根,不能全动。

  他自己和负责生产的铁牛,必须留守大后方。

  而这次入京的,则是以王氏这个主母为首的“先遣队”。

  她要亲自去京城,为丈夫和儿子们,打理好这个全新的家。

  与她同行的,还有大女儿花儿。

  “青石珍宝阁”的生意,已经进入正轨,需要她这位“织造大总管”,亲自去京城,把握最顶级的丝绸风尚,并与那些贵妇人们,建立更深的联系。

  七女儿丫丫,也在此次同行的队伍之中。

  她与南阳陈家的婚事已定,陈家在京城,亦有庞大的医药产业,她此去,也是为了未来的事业,先行探路。

  当王氏和女儿们的车队,抵达京城,第一次踏入这座崭新的“张府”时。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她们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就是几个月前,石头信中描述的那个“有些破败”的旧王府。

  当晚,在翰林院休沐的张小山,也回到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中。

  他不再需要居住在翰林院那狭小简陋的官舍里。

  一家人,终于,在京城的府邸里,实现了第一次的团聚。

  饭桌上,摆的依旧是王氏亲手做的、带着家乡味道的饭菜。

  可窗外,却已是天子脚下、全天下最繁华的……不夜之城。

  王氏看着围坐在身边的、一个个都已然能独当一面的儿女,眼中,是说不出的欣慰。

  “好,好啊。”

  “咱们这个家,总算是在这京城里,也扎下根了。”

  石头意气风发地说道:“娘,您放心,这只是个开始。往后,我要让咱们家的生意,遍布京城每一条大街。”

  花儿也微笑着说:“京城里的夫人小姐们,用的都是顶好的料子,女儿在这里,定能学到更多东西,织出更好的布来。”

  丫丫则显得有些文静:“女儿想去城里最大的几家药铺看看,也想……拜会一下陈家的长辈。”

  小山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娘,二哥,五哥,姐姐,妹妹。”

  “有了这个家,我等在京城,便不再是无根的浮萍。”

  “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风浪,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闯过去。”

  他们兄妹几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