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暴跳如雷。
徐子陵却面色放松,道:“苏贼马上要出京了。”
“哦?”秦王情绪还没有平静,说道:“他监视我秦王府都明目张胆了。就算出京,我们又怎么动弹?”
“王爷,稍安勿躁!”徐子陵分析道:“苏睿这个人确实有明君气度。”
“你……”
“王爷听我说完。对待敌人也要有胸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徐子陵劝慰了一句。
要是以前,他绝对不会说苏睿好话,但随着局势的紧张,秦王的势弱,他们必须真正认识苏睿这个人。
而且,秦王势弱,不是吗?
秦王没得选,只能听他徐子陵的话。
“苏睿有明君气度。提拔人才,操控政局,笼络老臣。桩桩件件,不疾不徐,稳步推行。让我们这些找破绽的谋士,一点点的失去见缝插针的机会。”徐子陵抬头,“王爷,我们谋划多次,但机会却越来越小。不就是,他的步步紧逼吗?”
秦王脸上屈辱,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苏睿的先天不足正在不断补齐。他必须出京,也必然出京,因为他要补齐武略的不足!他抓军队,都是虚抚,看似划归随王府,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也就禁卫军是完全属于他的。就算新成立的羽翎军,也是长城军团的底子。一半不属于他。”
徐子陵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就是位正与否的区别。”
秦王没有明白,但不妨碍他知道“优势在我”。
“五军都督府不争兵权,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实际兵权都在他们手里吗?”
“那如果苏贼出去打赢了呢?”秦王问道。
“打赢了!大魏就易主了!”徐子陵的话如天崩地裂,让秦王胆寒。
他不紧不慢的接着说道:“但,秦王殿下,您会让他打赢吗?五军都督府的公侯们会让他打赢吗?慕容垂愿意他打赢吗?呵,都不愿意!那么,他就打不赢!!”
“那先生怎么确认他要出京了?”秦王仍然有疑问。
“因为皇上要参加农耕节!”
看秦王仍然不解,徐子陵不得不撤掉神秘感,解释道:“无论皇上现在是什么状态,他是君王,是天下至尊,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出现就一定能稳定人心。就一定能打消各方疑虑。最起码,能让天下,尤其是朝廷,人心安定半年。苏睿要的就是这个时间!”
“朝廷稳定了。我们还会有机会吗?”
对此,徐子陵轻轻一笑,道:“皇上是布局大师,谋略的大家。他一定不会放弃挣扎的。他绝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的。他也一定会把他的信息传给相关人。不可能平静就是了!呵呵”
“也是!父皇不知道留了多少后手!黑冰台和养贤馆只是其中一部分。”
徐子陵最后总结道:“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只要苏睿离开京师!秦王殿下,这一次,我们必须把握住!”
农耕节
从大周传下来的节日,虽然是纪念大周武帝生日的,但因为与农耕相近,也就流传了下来,在大魏也一直是官方节日。
皇上、太子、百官都会参加,不过在官方的布告中,随王苏睿列在了太子之后,在秦王和宗亲之前。
“太嚣张了!这随王算个什么东西?他有什么资格?”布告前的书生义愤填膺。
“嘘!小兔崽子!你特么不要命了?”一老年书生,脸都变色了,拼命去捂年轻人的嘴。
“爹,你害怕!我可不怕!书生心如钢铁!”
“去你奶奶的!你要是再说,老子就休了你妈!”
这句话太有震撼力,年轻书生不再说话,不过嘴唇撅起来,有些不服。
他爹拉着他转身就走。
“慢着!你们两个刚刚毁谤随王?”
两个番子拦住了两人的去路,阴恻恻的眼睛看着两人。
“咣当!”老书生跪下了。
“不是啊!我是非常崇敬随王的!当年随王门口的对联,我还跑去捧场,对过呢。不过,随王智深如海!我对不出来!”
他儿子厌恶的看着他,脸色难看。
“跪下!快给我跪下!”眼看着老书生要转头冲着自己,年轻人不得不跪了下来。
他不能让他爹跪他吧。
跪是跪下来了,心里不服,嘴里也不服。
“哼!豮猪、骟马、犗犬。”
“吆喝!欺我等不识文字?”番子看表情就明白这小子不服,没说好话,刀抽出半截,目露凶光的看着年轻书生。
老书生疯了一般,一巴掌扇在年轻人脸上,一边打,一边叫:“随王万福骈臻!随王万事亨通!随王万寿无疆!随王万岁!”
还没打完,两个番子就已经走了。
年轻人抱着头,缓了缓,抬起头,眼睛赤红的看着他爹:“道义不死!公道不死!人心不死!”
说完给他爹磕了三个响头。
“舍小家顾大家,舍小义顾大义!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书生泪眼婆娑,手指年轻人,嘴唇哆嗦,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这逆子!都学毁了!民贵君轻,不是孟子说的吗?”老书生看孩子眼神倔强,终究没有再说下去,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既然你做了决定,那么我们去衙门断亲吧!出了事儿。好歹你那不成器的弟弟能活着,你妈妈也可以活。”
年轻人微笑,道:“懦弱如父亲,怎能知勇者不惧?太上有立德,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徐子陵却面色放松,道:“苏贼马上要出京了。”
“哦?”秦王情绪还没有平静,说道:“他监视我秦王府都明目张胆了。就算出京,我们又怎么动弹?”
“王爷,稍安勿躁!”徐子陵分析道:“苏睿这个人确实有明君气度。”
“你……”
“王爷听我说完。对待敌人也要有胸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徐子陵劝慰了一句。
要是以前,他绝对不会说苏睿好话,但随着局势的紧张,秦王的势弱,他们必须真正认识苏睿这个人。
而且,秦王势弱,不是吗?
秦王没得选,只能听他徐子陵的话。
“苏睿有明君气度。提拔人才,操控政局,笼络老臣。桩桩件件,不疾不徐,稳步推行。让我们这些找破绽的谋士,一点点的失去见缝插针的机会。”徐子陵抬头,“王爷,我们谋划多次,但机会却越来越小。不就是,他的步步紧逼吗?”
秦王脸上屈辱,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苏睿的先天不足正在不断补齐。他必须出京,也必然出京,因为他要补齐武略的不足!他抓军队,都是虚抚,看似划归随王府,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也就禁卫军是完全属于他的。就算新成立的羽翎军,也是长城军团的底子。一半不属于他。”
徐子陵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就是位正与否的区别。”
秦王没有明白,但不妨碍他知道“优势在我”。
“五军都督府不争兵权,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实际兵权都在他们手里吗?”
“那如果苏贼出去打赢了呢?”秦王问道。
“打赢了!大魏就易主了!”徐子陵的话如天崩地裂,让秦王胆寒。
他不紧不慢的接着说道:“但,秦王殿下,您会让他打赢吗?五军都督府的公侯们会让他打赢吗?慕容垂愿意他打赢吗?呵,都不愿意!那么,他就打不赢!!”
“那先生怎么确认他要出京了?”秦王仍然有疑问。
“因为皇上要参加农耕节!”
看秦王仍然不解,徐子陵不得不撤掉神秘感,解释道:“无论皇上现在是什么状态,他是君王,是天下至尊,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出现就一定能稳定人心。就一定能打消各方疑虑。最起码,能让天下,尤其是朝廷,人心安定半年。苏睿要的就是这个时间!”
“朝廷稳定了。我们还会有机会吗?”
对此,徐子陵轻轻一笑,道:“皇上是布局大师,谋略的大家。他一定不会放弃挣扎的。他绝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的。他也一定会把他的信息传给相关人。不可能平静就是了!呵呵”
“也是!父皇不知道留了多少后手!黑冰台和养贤馆只是其中一部分。”
徐子陵最后总结道:“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只要苏睿离开京师!秦王殿下,这一次,我们必须把握住!”
农耕节
从大周传下来的节日,虽然是纪念大周武帝生日的,但因为与农耕相近,也就流传了下来,在大魏也一直是官方节日。
皇上、太子、百官都会参加,不过在官方的布告中,随王苏睿列在了太子之后,在秦王和宗亲之前。
“太嚣张了!这随王算个什么东西?他有什么资格?”布告前的书生义愤填膺。
“嘘!小兔崽子!你特么不要命了?”一老年书生,脸都变色了,拼命去捂年轻人的嘴。
“爹,你害怕!我可不怕!书生心如钢铁!”
“去你奶奶的!你要是再说,老子就休了你妈!”
这句话太有震撼力,年轻书生不再说话,不过嘴唇撅起来,有些不服。
他爹拉着他转身就走。
“慢着!你们两个刚刚毁谤随王?”
两个番子拦住了两人的去路,阴恻恻的眼睛看着两人。
“咣当!”老书生跪下了。
“不是啊!我是非常崇敬随王的!当年随王门口的对联,我还跑去捧场,对过呢。不过,随王智深如海!我对不出来!”
他儿子厌恶的看着他,脸色难看。
“跪下!快给我跪下!”眼看着老书生要转头冲着自己,年轻人不得不跪了下来。
他不能让他爹跪他吧。
跪是跪下来了,心里不服,嘴里也不服。
“哼!豮猪、骟马、犗犬。”
“吆喝!欺我等不识文字?”番子看表情就明白这小子不服,没说好话,刀抽出半截,目露凶光的看着年轻书生。
老书生疯了一般,一巴掌扇在年轻人脸上,一边打,一边叫:“随王万福骈臻!随王万事亨通!随王万寿无疆!随王万岁!”
还没打完,两个番子就已经走了。
年轻人抱着头,缓了缓,抬起头,眼睛赤红的看着他爹:“道义不死!公道不死!人心不死!”
说完给他爹磕了三个响头。
“舍小家顾大家,舍小义顾大义!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书生泪眼婆娑,手指年轻人,嘴唇哆嗦,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这逆子!都学毁了!民贵君轻,不是孟子说的吗?”老书生看孩子眼神倔强,终究没有再说下去,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既然你做了决定,那么我们去衙门断亲吧!出了事儿。好歹你那不成器的弟弟能活着,你妈妈也可以活。”
年轻人微笑,道:“懦弱如父亲,怎能知勇者不惧?太上有立德,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