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春晚带来的效应-《1980红顶商人》

  安排生产优先级;各个工厂的生产计划需要重新协调排期;物流运输也需要立刻加强……

  这些关键的决策,都必须顾方远这个掌舵人亲自回去拍板定夺。

  形势逼人,顾方远不得不立刻改变行程。

  他甚至没来得及去寻觅一些在售的四合院,只好将看房的事情委托顾方伟等人。

  自己则只带了少数几名贴身安保人员,匆匆赶往火车站,踏上了返回江南省的列车。

  当然,这次北京之行也并非一无所获。

  除了成功在春晚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的广告大戏,挫败了叶凯的阴谋之外。

  他还顺手办成了另一件事情——他将他们临时落脚的那座电视台2号四合院,成功买了下来!

  由于这类四合院属于电视台的“小金库”资产(单位自有房产,有较大的自主处置权),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国资审批流程,单位内部就有决断权。

  顾方远通过方台长的关系,再加上一番恰到好处的人情往来和“赞助费”,最终以十万块的“友情价”,将这座占地面积约1600平米、三进格局、内部家具装饰都还算新的四合院,顺利收入囊中。

  这样一来,他在北京也算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像样的落脚点。

  以后再来北京办事,就不用再像这次一样,需要提前到处托人找关系预定宾馆或者招待所了,既方便也更显身份。

  一路风尘仆仆....

  火车抵达江南省省城后,顾方远马不停蹄地赶回家。

  刚踏进家门。

  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得到消息的顾父、顾母,以及在家附近几个厂子里负责管理工作的几个姐姐,立刻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火急火燎地从厂里赶了回来。

  一进客厅,众人立刻将风尘仆仆的顾方远围在了中间。

  六姐顾方兰性子最是活泼外向。

  她挤到最前面,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和崇拜。

  高高举起一根大拇指,几乎要戳到顾方远脸上,声音又脆又亮:

  “老弟!你也太厉害了吧!!”她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不可思议,“我们可都守在电视机前看了!陈佩斯!朱时茂!那可都是家喻户晓、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大明星啊!

  他们……他们竟然在春晚上,拿着咱们家的‘红牛’喝,还骑着咱们家的‘红旗’自行车!

  一个劲地夸好!我的天呐!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快跟姐说说!”

  如果崇拜能够具象化。

  那么此刻顾方兰的双眼必定在“bling bling”地绽放着无数的小星星。

  在她以及顾家大多数人的传统印象里。

  能上电视、尤其是能上春晚的演员。

  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跟天上的神仙差不多,是只能远远看着、带着敬畏仰望的存在。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

  会有这么一天,这些平日里遥不可及的“大人物”,竟然在全国人民瞩目的春晚上,如此自然、又如此醒目地拿着、用着、夸着他们老顾家生产出来的商品!

  那种感觉,既虚幻又无比真实。

  仿佛置身于一场难以置信的美梦之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直到大年初一早上,当来自天南地北、口音各异的经销商们,将追加订单和催货的电话几乎打爆了各厂销售科的线路时。

  顾家上下以及工厂的管理层们,才敢真正相信——春晚带来的效应不是幻觉,是真真切切、汹涌澎湃的市场需求!

  紧接着,便是巨大的幸福和随之而来的烦恼。

  从大年初一清晨开始。

  一直忙到大年初二给顾方远打电话之前....

  销售科那几部电话的听筒几乎就没能好好放回座机上过,铃声此起彼伏,接线员的声音都已经沙哑。

  原本各个工厂在年前为了应对春节假期而特意准备的一些结余库存,在短短两天之内,就被闻风而动的经销商们抢购一空!

  面对如此火爆的局面,工厂的管理层们却不敢擅自大规模扩张生产。

  因为他们都牢牢记得顾方远曾经反复强调过的原则:

  企业绝不能盲目扩张,必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和未来预期来制定生产计划。

  否则,一旦市场热度退去,或者竞争加剧导致市场提前饱和,那么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变成堆积如山的库存,占用大量资金。

  现金流一旦被无法变现的库存拖垮,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正因为有此严令。

  他们这几天虽然心急如焚,但也只是采取了最紧急的措施:

  将已经放假回家过年的工人,能通知到的全都紧急召了回来,全体给予三倍工资,日夜不停地加班赶工,尽量挖掘现有生产线的最大潜力。

  至于是否增加生产线、招募新工人、扩大原材料采购规模这些重大决策.....

  他们谁也不敢拍板。

  只能焦急地等待着顾方远这个主心骨回来定夺。

  这也是为什么电话里催得那么急的原因。

  顾方远看着六姐顾方兰那副因为见到“电视里的人”用了自家产品就激动得无以复加、仿佛见了天神一般的模样,心中暗自摇了摇头。

  同时也下了一个决心。

  等眼下这阵爆单的紧急情况处理完,企业运转平稳之后,一定要抽出时间,带着全家人,尤其是这些在关键岗位上的姐姐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不能只窝在江南省这一亩三分地。

  眼光,往往决定了未来的高度和眼界。

  他不可能永远事无巨细地管理着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必须培养手下人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培养眼界,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去....

  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更前沿的思维,看看那些更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是如何运作的。

  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拥有更独立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想到这里。

  他故意摆出一副嫌弃的表情,没好气地白了六姐顾方兰一眼。

  用带着调侃和教训的语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