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接班-《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听了这话,桑婉妙的神情有些迟疑。

  毕竟刚才桑婉妙放话说必须朱桂来找她们,但转头就去找朱桂,岂不是自己打脸?

  正当桑婉妙犹豫之际,桑婉柔立刻开心地说:“姐姐,我们去找他吧,不然他就走了。”

  一听到这话,桑婉妙嘴角抽了抽。

  “你随意。”

  跟着曹炳麟的引领,两人在城外的军营驻扎地遇见了朱桂。

  此时朱桂身着军装,军营广场上的守卫士兵也都整装待发,随时能够启程。

  两位女子踏入军营,立刻就被军营中弥漫的肃杀之气震慑住了!

  就算是强势如桑婉妙,她的气质也被这股肃杀之气压制,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桑婉妙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朱桂。

  没想到朱桂在创造了一堆神器之余,居然还能训练出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

  桑婉妙心里惊讶不已。

  不由自主地开始琢磨,还有什么朱桂不会的?

  朱桂自然也注意到了二人。

  他们的到来,曹炳麟早已告知朱桂,而曹炳麟向他们透露朱桂归来也是得到朱桂的许可。

  不过朱桂并没有私下交谈的意思,只是扫了走在前面的桑婉妙一眼,淡淡地说:

  “给你们三十秒的时间。”

  朱桂这话让桑婉妙愣住了。

  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话里包含了他的未婚妻桑婉柔。

  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朱桂在审讯犯人呢!

  “我想知道你为何一声不响就离开了应天府?”

  桑婉妙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随后质问朱桂。

  “公事繁忙。”

  朱桂平静地回答。

  这个回答在桑婉妙预料之中。

  桑婉妙又问:“那现在婉柔都到大同府了,你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此话一出,桑婉柔连忙低头,耳朵还隐约泛红。

  这与朱桂印象中那个可能刁蛮任性的大小姐形象不太相符。

  不过朱桂也懒得去追究这些细节。

  看着态度强硬的桑婉妙,朱桂心里清楚,如果不给一个满意的答案,恐怕桑婉妙不会轻易放他走。

  而朱桂接下来要做的事非常重要,不容耽误。

  于是朱桂思虑再三后淡然说道:

  “没什么好说的,非要说的话,那就是草原未平,何以家为。”

  随即朱桂走下点将台,飞身上马,同时望向桑婉妙等人,大声说:

  “三十秒已到,告辞!”

  说罢。

  朱桂扬鞭策马而去。

  卫队紧随其后。

  留在原地的桑婉妙一脸错愕。

  朱桂引用的那句话让桑婉妙彻底懵了!

  桑婉妙只想问朱桂一句:

  你也想征服草原封狼居胥?

  你也想在瀚海边饮马?

  而且桑婉妙隐隐感觉朱桂的话像在敷衍她。

  但她还没来得及多想,旁边的桑婉柔惊喜的声音传来:

  “我就说他不会无缘无故离开应天府,果然他心里装的是国事!”

  这话一出,桑婉妙瞬间感到一阵眩晕。

  这傻丫头恐怕是要栽了!

  就算将来嫁给了朱桂,恐怕也只能被牢牢拿捏!

  ……

  朱桂带领卫队离开大同府。

  名义上是为了执行平定草原的计划。

  实际上朱桂的目标还包括在草原上建立一座军事要塞。

  这个军事要塞的位置朱桂已经选定了。

  那是一个隐蔽于草原中的地点。

  一行人到达后,朱桂命令卫队在外围警戒。

  他本人则在要塞内部,通过系统购买了建立兵工厂所需的材料。

  诸如电炉、铣床、刨床、车床、钻床、手提砂轮、光学显微镜以及其他基础设备。

  至于具体的建设,则由锦衣卫和玄甲军来承担,毕竟能者多劳。

  一旦兵工厂落成,朱桂就能批量生产燧发枪和红夷大炮等武器!

  这些武器的问世,将给世界带来最大的震撼,也将成为朱桂最坚实的后盾!

  “接下来只需静候佳音。”

  在兵工厂内,望着忙碌的锦衣卫们,朱桂心中轻松地想。

  ……

  京城,应天府。

  朱元璋处理完一天的政务,松了口气,目光投向北方。

  “算算时间,桑家的女儿应该已经和桂儿碰面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老朱想到桑婉妙那强势的性格,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以桑婉妙的聪明,一定能明白诏书让她和桑婉柔同往大同府的用意。

  也就是老朱允许桑家就逃婚之事,对朱桂尽情追责,自己不会干预。

  到时候桑婉妙为了给桑婉柔出气,肯定会火力全开对着朱桂开炮,免不了一场激烈的舌战。

  一想到这件很可能发生的场景,朱元璋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毕竟朱桂这小子逃婚一点没给他们这些人留面子,老朱也乐得看朱桂吃瘪。

  不过,如果老朱知道朱桂不仅没吃亏,反而让特意找茬的桑婉妙吃了亏,恐怕老朱的血压又要升高了。

  这时,朱标从门外走进来。

  “父皇,我这儿有关于粮食的方案,您看是否可行?”

  朱标右手握着红薯,左手拎着土豆,笑着步入书房。

  “你说说看。”

  朱元璋注意到朱标手中的东西,猜到了他要说什么,但仍笑道。

  朱标举起手里的东西,笑眯眯地说:

  “就是种植小十三送来的红薯和土豆,这东西一亩能产五千斤,种了绝对不吃亏。”

  这事朱元璋之前也考虑过,只是现在气候不宜,便暂时搁置。既然朱标提及,那就值得一议了。

  “那你认为具体该怎么办?”

  朱元璋想听听朱标的主意。

  朱标脸上立刻浮现出兴趣盎然的表情,说:

  “我看可以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全国推广红薯和土豆!”

  “这种一亩产五千斤的神奇作物一旦种植,全天下的明朝百姓都不用再挨饿了!”

  朱标说得十分振奋。

  毕竟这是能解救万民于水深火热的宝贝,朱标为自己能实际帮助到百姓而高兴。

  “好,就照你的意思办,具体实施方案你先拟个大纲,让我看看。”

  朱元璋同意了。

  “我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朱标拱手,脸上带着使命感,认真说道。

  朱元璋轻轻点头。

  随后老朱想起最近忧心的事,对朱标说:

  “写这大纲花不了多少时间,想着你完成后,咱们就去巡视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