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刊行推广-《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大学》源于《礼记》,据说由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门徒共同编着,后来朱熹把它从《礼记》中单独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全文两千多字。

  朱桂觉得给这么长的文章加标点不算难。

  可当他望向朱楧他们几个小皇子,只见一张张小脸扭曲,表情比哭还难看。

  朱桂不由得笑出了声。

  给小朋友们补课,朱桂还挺享受的,这算是一种另类的内卷吧。

  接着,朱桂给朱楧他们讲解了常用的标点符号用法,比如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这些。

  朱楧他们听得生无可恋,讲课的老师却听得目露精光。

  同时,老师心里盘算着,要是标点符号流传出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估计大明朝的那些大儒,会连夜往各种书籍上加标点符号!

  而且,每个人理解不同,他们的标点肯定五花八门。

  他们不会认可别人标的标点!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加的标点最贴合原着,最正宗!

  到时候,一场标点符号的大战是在所难免了!

  每一本书的标点符号正宗地位,都会有无数大儒去争抢!

  老师这么一想,发现朱桂这简直是引发了一个大事件!

  正当老师这么想着,朱楧可怜巴巴地看着朱元璋问:

  “父皇,儿臣能不能拿回去加标点啊?”

  朱元璋眉头一皱:

  “拿回去干嘛?就在这里,当着我的面,用标点符号给《大学》做注解!”

  但话说出口,朱元璋想起自己公务繁忙,又补了一句:

  “就算我不盯着,也会派锦衣卫盯着你们完成这个任务!”

  听到这话,几乎瞬间,朱楧和其他几位皇子就用超级幽怨的眼神看向了朱桂。

  这真是太痛苦了!

  本来可以偷懒的,结果朱桂一来,就在他们中间掀起了竞赛的风暴!

  朱桂看到皇子们怨恨的眼神,如果眼神能杀人,他怕是早就倒下了千百回了。

  于是,眼看自己已经在皇子中引发了学习竞争,朱桂决定开溜。

  “父皇,儿臣还有其他事情,先行告退!”

  朱桂对着朱元璋拱手,沉声说道。

  再不走,怕是要被朱楧他们的眼神钉死在当场了!

  “嗯,那你先走吧,我再监督这几个小兔崽子学习一会儿。”

  朱元璋连看都没看朱桂,只是冲着他挥挥手,视线继续停留在苦思冥想给《大学》加标点的朱楧身上。

  因为出身问题,朱元璋经常被读书人在背后议论!

  所以他渴望后代中能出一个厉害的读书人,堵住那些背后的流言蜚语!

  遗憾的是,朱标虽然仁慈有余,但才学不够,还不能让海内大儒信服。

  至于老二朱樉只知道享乐,老三朱棡残暴无情,老四朱棣,打仗倒是还行。

  总而言之,朱元璋一个接一个看下来,没有一个是读书人才,更别提让国内外大儒诚服了。

  不过朱元璋总觉得,老朱家应该有个才学出众的,撑撑门面。

  现在大号都培养失败了,朱元璋只能盯着朱楧这几个“小号”来练级。

  因此,朱元璋亲自监督朱楧等人的学习。

  但看了一会儿,他也觉得有点疲惫。

  命令锦衣卫继续监视后,朱元璋离开了。

  大殿里只剩下一脸冷峻的锦衣卫,以及三个满脸愁云,还在不停加标点的小皇子们。

  告别朱元璋后,朱桂其实也没别的事,回家整理一下化工体系的思路。

  在大同府时,政务多得处理不完。

  但在应天府,大明朝的心脏,朝廷官员众多,各有分工,再加上朱元璋这颗喜欢小竞争的种子在,根本没有朱桂插手政事的必要。

  于是,朱桂乐得做自己的事情。

  “化肥、烈性炸药,得尽快搞出来!”

  朱桂沉思着。

  离朱标去世的日子越来越近,等朱标去世后,朝廷的局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朱元璋还会不会重视自己,谁也说不准...

  因此,朱桂没打算依靠朱元璋来提升自己。

  朱桂信奉的,唯有自己能够操控的力量!

  正当朱桂这么琢磨的时候,他并不知晓,应天府里已悄然掀起了标点符号使用的热潮。

  学识渊博的大儒们迅速察觉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价值!

  当然,凭空冒出来的标点符号本身并无价值可言!

  但若将它们应用于各类经典着作之中,那便是无价之宝!

  借助标点符号,人们可以对典籍中的文字进行断句,使得圣贤们的着作成为传达个人思想的媒介!

  毕竟,即便是学富五车的大儒,仅凭口头表述观点,仍会遭遇质疑。

  然而,若这位大儒能从自己加注标点的圣贤典籍中,引用一段经过自己处理,恰好契合其观点的句子,又有谁能反驳呢?

  谁敢反驳,岂不是在公然反对圣人?

  应天府的大儒们均悟出了这一层含义。

  掌握了典籍中标点符号的应用权,便是握住了言论的主导权!

  一时间,大儒们纷纷陷入狂热!

  那一晚,应天府的大儒们灯火通明,加班加点地为典籍标注标点。

  他们追求的并非文句流畅,而是如何利用标点断句,让典籍顺应自己的思想!

  结果,事情发展出乎朱桂的预料。

  朱桂原想通过标点符号促进皇子们的学习竞争,却未曾料到,标点符号的出现,也让应天府众多名噪一时的大儒陷入了激烈竞争!

  这些年逾半百的大明大儒,不顾身体状况,纷纷熬夜为典籍加上标点。

  他们都想着,越早给典籍加上标点,就越早拥有对典籍的最终解释权!

  于是,大儒们变得异常狂热,拼命熬夜,成为了“标点富豪”!

  及至白日,有大儒拿着加注标点的典籍,打算向其他大儒炫耀时,猛然发现!

  原来并非只有自己一人熬夜为典籍加标点!

  众人相互查看对方加注的典籍,惊讶地发现很多地方标点的使用不尽相同。

  这种不同无关对错,而是许多人试图借助给圣贤典籍加注标点,来用圣贤的话语表达自己的主张!

  常言道,文章无第一,武艺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