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想去一趟欧洲-《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此刻的苏晨已被吓得六神无主。

  全然忘了这道理,还在为自己辩解。

  可不管他如何说,都无法扭转朱元璋对他的看法。

  事实已摆在面前。

  再多说也是枉然,显得苍白无力。

  “苏先生,还是快认了吧。”

  “或许还能减轻罪罚,否则父皇不会轻易放过你。”

  “欺君之罪,非同小可。”

  “身为宫中少傅,你应深知此罪的后果。”

  朱桂苦口婆心劝道。

  苏晨闻言,默默地低下了头。

  事到如今,他不得不认了。

  于是,彻底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朱元璋听苏晨认了罪,无奈地摇摇头。

  本对苏晨这少傅寄予厚望,看来,是自己期望过高。

  也因这份期望,造就了今日的苏晨。

  早先,朱元璋对他颇为关照,连一些小错,也都默许了。

  正是一次次小错,最终铸成大祸。

  “苏晨,鉴于你以往的表现,朕可免你死罪。”

  “但也仅此而已。”

  “传旨,诛九族,并打入死牢,永不赦免!”

  朱元璋厉声说道。

  命令一下,宫外的士兵进入宫内。

  随后,将苏晨带离皇宫。

  苏晨心中满是悔恨。

  若非当初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望着被带走的苏晨,朱元璋心中生出一丝遗憾。

  如此人才,却落得如此下场。

  朱桂看着龙椅上的朱元璋,也为之悲痛。

  “父皇,那王孟康该如何处置?”

  朱桂问。

  “算了算了,他之事不必再究。”

  “毕竟是从犯,出了这档子事,他也该得到教训。”

  “没事了,你先退下吧。”

  说完,朱元璋起身往后宫走去。

  朱桂行完礼,转身离开皇宫。

  对此事,他并无半点怜悯。

  毕竟,被人欺骗,怎会心生同情。

  回到代王府,朱桂也圆满完成了系统的第二个任务。

  任务奖励,并不算丰厚。

  望着这份奖励,朱桂也高兴不起来。

  这时,管仲满脸兴奋走进他的房间。

  似乎有什么好消息。

  “咋了?何事让你这么兴奋?”

  朱桂疑惑问道。

  管仲一听,便道出了原委。

  经过半月努力,钢笔已生产出不少。

  粗略一算,竟有上千支。

  不仅如此,钢铁冶炼也热火朝天。

  虽未明令要求他们炼铁,但管仲觉得,是时候扩大钢铁生产了。

  朱桂闻此消息,满意地点点头。

  “这事你办得好。”

  “我正打算比赛后重启钢铁冶炼。”

  “没想到,你已提前为我准备妥当。”

  朱桂满意地说。

  管仲听此话,也兴奋地点头。

  没想到,自己的举措得到朱桂的赞许。

  此外,种植地也迎来了收获时节。

  听到这,朱桂才猛然想起种植地的事。

  这段时间,他根本无暇顾及。

  粗略估算,确是收获的时刻了。

  次日,他带着管仲等人前往种植地。

  “殿下,种植地多亏了周边的百姓。”

  “虽然您没时间打理,百姓们却把它照料得极好。”

  “几乎每日,都有十几个百姓去浇水除草。”

  路上,韩信在一旁说道。

  这话让朱桂颇感意外。

  他没想到,百姓会自发管理种植地。

  心中充满感激。

  待收成完毕,定要让这些百姓有所回报。没过多久,大伙儿就来到了那片丰饶的农田。

  将近一万亩的粮食满眼皆是。

  望着那成熟作物的景象,朱桂心头感慨万千。

  一周时间过去,地里的粮食全部收完了。

  这给大明朝增加了几十万斤粮食。

  特别是那些蔬菜,数量更是惊人。

  见到粮食如此之多,朱桂也不禁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这次竟能收获这么多粮食。

  此外,他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后同样激动不已。

  接着,他对朱桂进行了一番表扬。

  有了这些粮食,足够支撑大明朝两年的开支。

  “父皇,儿臣有件事情,不知该说不该说。”

  朱桂有点犹豫地说。

  听到这话,朱元璋让他尽管说来。

  跟着,朱桂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想让朱元璋减少百姓的粮食税收。

  “这样也能减轻百姓的负担。”

  毕竟,现在大明朝粮食充足。

  即便不向百姓征收粮食税,也足以让大明朝无需为粮食发愁。

  朱元璋听了朱桂的想法,轻轻点了点头。

  宫中的大臣们,对此也持赞同态度。

  如果这事能办成,一定能赢得百姓的拥戴。

  不仅如此,还能降低动荡的风险。

  可以说,这么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见众臣都表示赞同,朱元璋随即颁布了旨意。

  从下月起,不再向百姓征收粮食税。

  另外,还把更多土地分给了百姓。

  让他们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这道旨意一出,立即引起巨大反响。

  各地的百姓欢欣鼓舞。

  他们不敢相信,日思夜想的好日子竟然真的来临了。

  看到百姓的反应,朱元璋心里别提有多乐呵了。

  也因此,朱桂彻底赢得了民心。

  毕竟,这事是他提出来的。

  “十三皇子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子。”

  “如果他能当上皇帝,咱们的日子肯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姓们议论纷纷。

  很快,朱桂的事迹传遍了大明朝。

  百姓们都纷纷拥护朱桂。

  而朱桂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天,朱桂也打算开始他的下一个任务。

  为完成这项任务,他必须前往大汉一趟。

  这个任务,就是要扩大大汉的势力范围。

  随后,朱桂亲自来到皇宫。

  “父皇,儿臣接下来想去一趟欧洲,解决那里的粮食问题。”

  “国内的粮食问题解决了,也得管管那边的事。”

  朱桂对朱元璋说。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并未拒绝。

  随即,他答应了这事。

  但他不知道,这只是朱桂找的托词。

  这么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知道他此行真正目的地是大汉。

  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很快会被朱元璋知晓。

  毕竟,大明和大汉之间是盟友关系。

  “儿臣此行可能要很久,就不能帮父皇分忧了。”

  “但请父皇放心,事情一解决我便会尽快回来。”

  朱桂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