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直接一刀了结!-《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朱棣竟不讲武德!

  窃取了朱桂麾下的大汉的功绩!

  “不过,朱棣也不像会窃取功绩的人。”

  “难道是陶光啸的主意?”

  朱桂皱眉深思。

  据朱桂所知,

  陶光啸是个为了施展抱负不惜一切的人。

  在陶光啸看来,

  只有造反才能最大限度展现自己的才华,所以他愿意为此做任何事情。

  加之当前,

  朱桂的声望和功绩超越了众多藩王,

  这或许让陶光啸感到焦急,

  不利于燕王日后的造反大计。

  因此,他才冒险行事,

  选择了窃取功绩。

  “恐怕在陶光啸看来,即便如此,老朱也不会亲自去核实北方的实情。”

  “再者,大汉之前拒绝了燕王府的示好,他认为大汉不会与明朝沟通。”

  “至于漠北大汉的真实想法,明朝这边无从得知,这就给了燕王府中的他操作的空间。”

  朱桂心中揣测。

  说起来,陶光啸的计划本身并无太大破绽。

  通常情况下,只要事后对漠北大汉示好,并给予一些好处,

  在明朝强大实力的震慑下,

  漠北大汉很可能会默认这一说法,以换取安全和利益。

  然而,燕王府的人绝对想不到,

  那支崛起于漠北,名为大汉的强大势力,竟是朱桂的手下。

  朱桂在收到大汉传来的真实战报后,为了给大汉在漠北争取一个安稳之地,避免被明朝盯上,

  便提前揭露了大汉消灭瓦剌、鞑靼的真相。

  但由于当时朱桂并不知道燕王府窃取军功的事,

  当燕王府和代王府两份截然不同的战报摆在朱元璋面前时,便造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朱桂几乎可以想象,老朱收到朱棣战报时的喜悦,

  随后看到自己的奏折时,该有多么错愕!

  与此同时,

  应天府皇宫大殿内,

  朱棣与陶光啸二人跪在门外,

  朱元璋连门都不让他们进。

  两人中,陶光啸的身体剧烈颤抖。

  这颤抖,既是恐惧,也是不解。

  陶光啸心中困惑不已!

  自己窃取功绩的行为,

  为何这么快就被揭穿?

  更让陶光啸不解的是,

  之前还拒绝与燕王府接触的大汉,怎会突然接待了朱元璋的使者?

  这一连串的变故,

  让陶光啸措手不及。

  他意识到,

  自己闯下了大祸!

  窃取军功,老朱四处宣扬,

  结果却是假的!

  在漠北大汉消灭瓦剌和鞑靼的事件中,燕王府并未出力,却被陶光啸吹嘘为主导!

  而老朱也将此广而告之!

  又因为朱棣身为大明藩王,即便是假的,老朱也不便公开拆穿...

  毕竟,一旦公开揭露真相,

  那无异于老朱亲手打碎了自己的颜面!

  此刻的老朱,定是怒火中烧!

  而陶光啸,作为这场伪造军功闹剧的幕后推手,

  极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冷汗顺着陶光啸的额头滑落,

  满腹的壮志未酬,怎可因这等琐事断送前程?

  “别太过忧虑,我会保你周全。”

  燕王朱棣跪在陶光啸身旁,感受着他细微的颤抖,

  轻声安慰道。

  陶光啸闻此言,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感动,也有愧疚。

  此事本是他擅自做主,欲行先斩后奏之策,

  未料轻易被朱元璋识破,

  导致二人跪伏于殿门外的尴尬境地。

  “多谢殿下厚爱,但一人做事一人当,此祸由我而起,”

  “无论何种惩罚,我愿一力承担。”

  陶光啸深知给朱棣带来了麻烦,决心独自承受后果。

  “你承不承认已无关紧要,父皇不会相信你单方面所言。”

  “若由我来承担,或许我们受到的责罚会轻些。”

  朱棣语气平和,听不出情绪波动。

  在朱棣眼中,以朱元璋的多疑,即便陶光啸认罪,

  老朱也不会相信他独自策划了冒领军功之事。

  若朱棣对此事置之不理,甚至试图撇清关系,

  朱元璋恐怕会认为朱棣意图找替罪羊,自己逃避责任,

  那样,老朱定会施以最严厉的惩罚!

  但若朱棣主动承担责任,将所有过错揽于一身,

  老朱绝不会对朱棣痛下杀手,

  结局或许还能有所转圜。

  尽管理智告诉朱棣,这是对双方最有利的选择,

  但在情感上,朱棣感到极度苦涩!

  对他而言,这完全是飞来横祸!

  朱棣原以为自己在对抗瓦剌与鞑靼中未立寸功,

  却不料,

  陶光啸竟为他虚构了战功,还被朱元璋查实!

  这实在是令人难堪至极!

  若非他是老朱之子,此刻早已身首异处!

  尽管老朱不会杀他,但相应的惩罚在所难免。

  “抬起头来!”

  正当朱棣思绪纷飞之际,一旁传来低沉的命令。

  朱元璋驾到。

  朱棣精神一振,急忙抬头。

  只见不远处,朱元璋身着便服,背手而立,

  眉头紧锁,面容阴郁,目光如炬,紧紧锁定朱棣。

  朱棣顿感头皮发麻。

  “儿臣知罪,请父皇降罪!”

  朱棣深深低下头,高声呼喊。

  这干脆的认罪并未使朱元璋脸色好转,

  毕竟,燕王府所犯乃冒领军功之重罪,

  且消息已不胫而走,

  局势已难以挽回!

  朱元璋不时从锦衣卫口中得知外界对朱棣的赞誉,

  每一次都让他觉得是朱棣在扇他的耳光,

  颜面扫地!

  “好啊,要惩罚是吧?”

  “你以为我不敢杀你?!”

  老朱怒不可遏,四处寻觅可用的刑具。

  未果之下,他高声吩咐:

  “二虎,拿藤鞭来!”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二虎嘴角微抽。

  朱棣已过而立之年,老朱却仍以孩童管教的方式对待他。

  但既然是老朱的命令,二虎不敢违抗,取来藤鞭,递给老朱。

  老朱接过藤鞭,怒视朱棣,不容分说,一鞭抽下。

  啪的一声,朱棣痛得倒吸一口冷气,却紧咬牙关,未发出声响。

  “好啊,翅膀硬了,敢冒领军功了!”

  “今日若不给你点教训,你将来岂不是要翻天?”

  一鞭之后,老朱仍未解气,又是一鞭落下。

  藤鞭与肌肤相接,啪啪作响。

  朱棣被打得皮开肉绽,冷汗直流,嘴角渗出血丝。

  陶光啸在一旁,泪流满面,这一切皆因他的擅自行动,惹怒了朱元璋。

  而今,他束手无策,只能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