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悔恨不已!-《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这怎么做到的?

  滕佑寿眼前一亮。

  刚才弹劾十一位藩王的事,

  学不来。

  但这查密探的手段,

  好像能学一学!

  万众瞩目之下,朱桂淡淡道:

  “其实我也没怎么查。”

  “开始是两个密探自己跑来自首了。”

  “然后我就放话出去,其他藩王府的密探自首,既往不咎。”

  “结果,他们就都主动来自首了。”

  朝堂上一片寂静。

  朱桂轻描淡写的话,

  却如同晴天霹雳,

  让所有人震惊。

  还能这样查密探?

  王霸之气一展,密探们就闻风归顺?

  这可能吗?

  “就这样?!”

  滕佑寿瞪大了双眼,

  感觉朱桂的话颠覆了他的认知!

  先自首两个?

  然后一说既往不咎,其他密探就全自首了?

  这怎么学?!

  根本学不来啊!

  滕佑寿感到一丝绝望!

  他感受到了差距!

  难怪朱桂能当大明太子,而自己只是个小岛国的王子!

  这就是差距啊!

  “就这样?”

  朱元璋也满脸惊讶。

  就算是他自己来查,也没这么容易找出密探!

  “就这样。”

  “那些密探说,到了大同府后,深切感受到跟着别的藩王没出路。”

  “于是他们就弃暗投明,自首了。”

  朱桂摊了摊手,

  像是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这话让没去过大同府的官员们,

  心里痒痒的,想去大同府看看。

  他们想知道,

  大同府究竟有何魅力,

  能让一群密探背叛主子。

  滕佑寿也动了去大同府看看的心思。

  这国子监不用读了,

  读什么读!

  要在大明学到真才实学,看来还得跟这位大明代王学!

  朱元璋作为去过大同府的人,

  略一思索,

  也能理解那些密探的心情。

  毕竟,大明其他城市和大同府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在那种情况下,密探们投靠创造了大同府的朱桂,也是情理之中。

  可这样一来,

  朱元璋的头又疼了起来。

  这说明,那些密探确实是那些藩王派去的。

  藩王之间互派密探,刺探情报的事虽不少见,朱元璋也清楚,

  但尴尬的是,

  这批密探被抓了个现行!

  朱桂,那个被揭发私派探子的眼中钉,显然没打算让这事悄无声息地过去,他要的是个说法,一个彻底的解决!

  这让朱元璋感到左右为难。

  毕竟,之前对朱桂挖墙脚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是对他有所偏袒,忽略了其他藩王的不满。

  如今,若再因这挖墙脚引发的探子事件惩罚那些藩王,朱元璋心里也觉得不太合适。

  朱桂捕捉到朱元璋的迟疑,牙关一紧,沉声喊道:“父皇!儿臣近来正研究这发电站之术。若父皇能公正处理此事,儿臣愿意在应天府建两座发电站。”

  这可是从他得到的二十座发电站奖励中直接分出十分之一,实属不易。

  朱元璋脸上的愁云瞬间散去——发电站,这可是好东西!他本想说“成交”,

  却话锋一转,正义凛然地道:“朕必会公正裁决!”

  随即宣布,“传旨,那十一位向大同府派遣探子的藩王,均需受罚!罚其一年俸禄,并禁足一月,深刻反省!”

  朝堂之上,官员们面面相觑。朱元璋与朱桂的这笔交易,他们听得清清楚楚。

  .此刻,他们心中唯有疑问:陛下,您的底线呢?

  两座发电站就能妥协?

  朱桂一人扛下了十一位藩王的责罚!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朱桂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明朝野!

  消息传至燕王府,燕王朱棣顿感头痛欲裂。

  “什么?!探子被发现了?!”

  “啊?不是被发现,是自首的?!”

  陶光啸闻讯,一脸难以置信,整个人僵在原地。

  那些探子是他精心挑选的,甚至把他们的家人留在燕王府以防背叛。

  即便如此,探子还是背叛了,而且是主动的!

  “不仅是我的燕王府,其他藩王府派去的探子,在朱桂一番话后,全倒戈了。”朱棣痛苦地按着额头,对着一脸茫然的陶光啸无奈地说。

  “朱桂一番话?!让所有探子都反水了?!”陶光啸目瞪口呆。

  这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他看来,派出的探子应是忠诚且精干之人,背后控制者也会用各种手段威胁,比如扣押家人,但这些层层筛选并受到严密控制的探子,竟在朱桂一句话后集体倒戈?

  “恐怕是因为他们在大同府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工业设备。”朱棣面色凝重地推测,“那些东西颠覆了他们认知的一切,面对创造这些奇迹的朱桂,他们便抛下一切追随他。”

  朱棣曾亲历大同府,火车的震撼、工业区的震撼仍历历在目。

  大同府与大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它巍峨、高不可攀、神秘莫测!

  更不用说那些被朱桂吸收进最新工业设备操作的人才了。

  在朱棣看来,朱桂展示的工业设备重塑了探子们的观念,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于是,他们不再忠于旧主,面对大同奇迹创造者朱桂的招募,轻易地倒戈了。

  陶光啸很快明白了其中逻辑,脸色更加难看。

  如果朱桂的吸引力真有那么强,将来起兵之时,陶光啸担心自己在战场上难以战胜朱桂。

  万一两军对垒,朱桂对士兵一番动员,谁能保证士兵不会倒戈?

  正当二人思绪万千时,门外锦衣卫步入。

  “圣旨到!”

  “儿臣接旨!”朱棣连忙上前跪接,心中忐忑。

  “燕王朱棣私派探子至同胞兄弟处,经查属实!特罚俸一年,禁足一月,回家好好反省!钦此!”

  锦衣卫宣读完毕,正欲扶起朱棣,朱棣却如遭雷击!

  处罚来得如此之快!

  虽然罚俸禁足对朱棣不算什么,但正值他积累声望以图大事之际,这样的处罚无疑大大损害了他的声誉,尤其是因私派探子至兄弟处而受罚,一旦传开,他的声望将大打折扣。

  “陛下的处罚……”一旁跪接旨意的陶光啸心一沉。

  这处罚看似不重,对朱棣而言却是沉重打击,严重损害了他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