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爷,看城下这阵势,敌军起码有六万之众!”卢逊立于珩王身侧,眉头紧锁,那川字几乎能夹死蚊子。空荡的袖管在风中轻轻摆动。
经过二十余天的医治休养,卢逊的伤势已大致复原。
他本在家中休息,昨日惊闻党项大军压境,便再也坐不住了,执意要登城察看。
此刻,城下黑压压的党项军一眼望不到头,令他满心忧虑。
如今延州城内,满打满算不过两万兵卒,其中还有不少伤员。
珩王凝望着城下,缄默未语。
无论如何都不能退缩!算算时日,前去接应粮草的人马,此刻应已在回城的路上。
一两日内必将抵达延州。如今党项围城,粮草便无法进来,届时,在敌军后方必会爆发一场死战。
她……
___
前日刚下过雨,官道上的泥泞未干,行军速度比来时慢了许多。
凤倾城的目光扫过身侧的魏新与赵二。数月未见,两人黑了,瘦了,却也显得比在京时更精壮结实。
“姑娘,看什么呢?是不是几月不见,认不出我们了?”赵二咧嘴笑着打趣。
“是啊,差点就认不出了。”凤倾城也微微一笑。
魏新在一旁听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并未插话。
“那可不,姑娘!”赵二兴致勃勃,“在安阳这几个月,我们天天跟着佃农下地干活,别说您了,我自己照镜子都差点认不出自个儿来!”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乔非看着自这二人到了后,她身边就没有自己的位置,心里那个憋屈和不爽蹭蹭地往外冒。
“小六他们几个还好吗?”凤倾城嘴角微扬,心情颇为愉悦。
“那几个小子好得很!尤其小六,我临走时,还特意拜托我,让我替他向姑娘讨赏呢,说他月考拔了头筹,夫子直夸他后生可畏……”
提起几个徒弟,赵二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当初在街头捡到他们时,一个个瘦小得像被遗弃的猫狗。如今跟着姑娘,吃的饱穿的暖,日子亦越过越好。能追随姑娘,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奖赏好说,待回了京城,定给他们挑些好的送过去。”凤倾城应道。
这次回京后,若有闲暇便去安阳看看他们。
“苏朔如何?”
“苏大人啊?他现在可是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我们离开前,当地乡绅百姓还敲锣打鼓地给他送了块‘青天’牌匾。真没想到,当初那个书呆子,做起官来竟还有模有样。”赵二言语间满是佩服。
这次能顺利筹措到四百万石粮草,苏朔功不可没。
姑娘识人的眼光,真是没得说!
得知安阳一切安好,凤倾城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__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迅疾地掠过队伍中部。看衣饰,应是斥候!凤倾城的原本晴好的脸色瞬间沉凝。
“报——!将军!延州遭党项六万大军重重围困!”斥候嘶哑高亢的喊声穿透烟尘,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让所有人心头猛地一沉。
李安景清俊的面容霎时被这坏消息笼上一层阴霾。
他就说这一路怎会如此风平浪静!原来党项主力已直扑延州。
眼下城中守军不足两万,被六万敌军围困,无异于瓮中之鳖!
沉重的压力几乎让他窒息,眉头紧锁。
谢知遥与凤倾城打马上前,与李安景并辔而立。
“李将军,延州形势危急,你可有什么良策?”谢知遥神色严峻,目光紧锁李安景。
李安景眉头深锁,一时无声。
能有什么良策?眼下唯有率这一万大军火速回援。
“李将军,若你率这一万大军回援,胜算几何?”凤倾城看向这位年轻的将军,眼中存着一分别人看不懂的希冀。
李安景缓缓摇头,并未作答。
党项以骑兵见长,本就骁勇。若是一对一,或可拼个平手。
但以一万步兵(再加上城内两万伤疲之师)对六万精锐,实是必败之局。他此刻亦是束手无策。
“谢大人可有高见?”凤倾城转而问向谢知遥。
“若有援军,一路驰援延州,一路偷袭金明砦……如此,胜算或可增添几分?”谢知遥带着几分迟疑开口。
凤倾城秀眉微蹙,思索片刻,缓缓道:“援军?几分胜算?若行此策,何不‘围魏救赵’?”
“此话怎讲?”
“与其分兵驰援延州,不如直接发兵西夏!党项老巢若失,李元昊必急令回援,延州之围自解。”
凤倾城抬眼,目光灼灼地看向二人。
李安景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但随即沉凝下来:“此计甚妙!可眼下延州自顾不暇,如何分兵直捣西夏后方?”
“延州无兵,那环庆、鄜延、麟州、柔远、代州……诸路州府呢?我们能否向其借兵,合击西夏?同时,再遣使前往河州,向我们的盟友吐蕃求援。唇亡齿寒的道理,吐蕃赞普想必是知道的。”凤倾城条理分明地说完,然后把目光投向二人。
李安景与谢知遥皆被她这番言论给惊住,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这真的只是一介女子?这分明是个运筹帷幄的军事鬼才!
谢知遥看着眼前仿佛在发光的女子,心中震撼不已。
他素来知道她很好,却从未想过她在军事韬略上竟也如此有见地。
“凤姑娘所言极是!然则,无朝廷旨意,调动诸州兵马谈何容易?此乃……僭越之举。”李安景仍有顾虑。
凤倾城嘴角掠过一丝讥诮:“李公子,如今什么时候?你还在顾虑这些!延州若破,潼关危殆!潼关一失,莫说僭越与否,大齐是否还存活都不一定。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此刻若不兵行险招,难道坐视大齐倾覆,难道你要做那亡国之臣?”
李安景被这番话说得面皮发烫,血色上涌,满心羞惭。
她说得对!大齐值此存亡之际,岂能再拘泥于这些有的没的。若再犹豫,大齐危矣!
“李安景,你身为安国公嫡孙!谢知遥你乃宰相府嫡孙!值此危亡之际,你二人正当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若大齐儿郎皆如你等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如直接开城投降!还可免遭一城百姓被铁蹄践踏。”
“王爷,看城下这阵势,敌军起码有六万之众!”卢逊立于珩王身侧,眉头紧锁,那川字几乎能夹死蚊子。空荡的袖管在风中轻轻摆动。
经过二十余天的医治休养,卢逊的伤势已大致复原。
他本在家中休息,昨日惊闻党项大军压境,便再也坐不住了,执意要登城察看。
此刻,城下黑压压的党项军一眼望不到头,令他满心忧虑。
如今延州城内,满打满算不过两万兵卒,其中还有不少伤员。
珩王凝望着城下,缄默未语。
无论如何都不能退缩!算算时日,前去接应粮草的人马,此刻应已在回城的路上。
一两日内必将抵达延州。如今党项围城,粮草便无法进来,届时,在敌军后方必会爆发一场死战。
她……
___
前日刚下过雨,官道上的泥泞未干,行军速度比来时慢了许多。
凤倾城的目光扫过身侧的魏新与赵二。数月未见,两人黑了,瘦了,却也显得比在京时更精壮结实。
“姑娘,看什么呢?是不是几月不见,认不出我们了?”赵二咧嘴笑着打趣。
“是啊,差点就认不出了。”凤倾城也微微一笑。
魏新在一旁听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并未插话。
“那可不,姑娘!”赵二兴致勃勃,“在安阳这几个月,我们天天跟着佃农下地干活,别说您了,我自己照镜子都差点认不出自个儿来!”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乔非看着自这二人到了后,她身边就没有自己的位置,心里那个憋屈和不爽蹭蹭地往外冒。
“小六他们几个还好吗?”凤倾城嘴角微扬,心情颇为愉悦。
“那几个小子好得很!尤其小六,我临走时,还特意拜托我,让我替他向姑娘讨赏呢,说他月考拔了头筹,夫子直夸他后生可畏……”
提起几个徒弟,赵二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当初在街头捡到他们时,一个个瘦小得像被遗弃的猫狗。如今跟着姑娘,吃的饱穿的暖,日子亦越过越好。能追随姑娘,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奖赏好说,待回了京城,定给他们挑些好的送过去。”凤倾城应道。
这次回京后,若有闲暇便去安阳看看他们。
“苏朔如何?”
“苏大人啊?他现在可是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我们离开前,当地乡绅百姓还敲锣打鼓地给他送了块‘青天’牌匾。真没想到,当初那个书呆子,做起官来竟还有模有样。”赵二言语间满是佩服。
这次能顺利筹措到四百万石粮草,苏朔功不可没。
姑娘识人的眼光,真是没得说!
得知安阳一切安好,凤倾城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__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迅疾地掠过队伍中部。看衣饰,应是斥候!凤倾城的原本晴好的脸色瞬间沉凝。
“报——!将军!延州遭党项六万大军重重围困!”斥候嘶哑高亢的喊声穿透烟尘,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让所有人心头猛地一沉。
李安景清俊的面容霎时被这坏消息笼上一层阴霾。
他就说这一路怎会如此风平浪静!原来党项主力已直扑延州。
眼下城中守军不足两万,被六万敌军围困,无异于瓮中之鳖!
沉重的压力几乎让他窒息,眉头紧锁。
谢知遥与凤倾城打马上前,与李安景并辔而立。
“李将军,延州形势危急,你可有什么良策?”谢知遥神色严峻,目光紧锁李安景。
李安景眉头深锁,一时无声。
能有什么良策?眼下唯有率这一万大军火速回援。
“李将军,若你率这一万大军回援,胜算几何?”凤倾城看向这位年轻的将军,眼中存着一分别人看不懂的希冀。
李安景缓缓摇头,并未作答。
党项以骑兵见长,本就骁勇。若是一对一,或可拼个平手。
但以一万步兵(再加上城内两万伤疲之师)对六万精锐,实是必败之局。他此刻亦是束手无策。
“谢大人可有高见?”凤倾城转而问向谢知遥。
“若有援军,一路驰援延州,一路偷袭金明砦……如此,胜算或可增添几分?”谢知遥带着几分迟疑开口。
凤倾城秀眉微蹙,思索片刻,缓缓道:“援军?几分胜算?若行此策,何不‘围魏救赵’?”
“此话怎讲?”
“与其分兵驰援延州,不如直接发兵西夏!党项老巢若失,李元昊必急令回援,延州之围自解。”
凤倾城抬眼,目光灼灼地看向二人。
李安景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但随即沉凝下来:“此计甚妙!可眼下延州自顾不暇,如何分兵直捣西夏后方?”
“延州无兵,那环庆、鄜延、麟州、柔远、代州……诸路州府呢?我们能否向其借兵,合击西夏?同时,再遣使前往河州,向我们的盟友吐蕃求援。唇亡齿寒的道理,吐蕃赞普想必是知道的。”凤倾城条理分明地说完,然后把目光投向二人。
李安景与谢知遥皆被她这番言论给惊住,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这真的只是一介女子?这分明是个运筹帷幄的军事鬼才!
谢知遥看着眼前仿佛在发光的女子,心中震撼不已。
他素来知道她很好,却从未想过她在军事韬略上竟也如此有见地。
“凤姑娘所言极是!然则,无朝廷旨意,调动诸州兵马谈何容易?此乃……僭越之举。”李安景仍有顾虑。
凤倾城嘴角掠过一丝讥诮:“李公子,如今什么时候?你还在顾虑这些!延州若破,潼关危殆!潼关一失,莫说僭越与否,大齐是否还存活都不一定。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此刻若不兵行险招,难道坐视大齐倾覆,难道你要做那亡国之臣?”
李安景被这番话说得面皮发烫,血色上涌,满心羞惭。
她说得对!大齐值此存亡之际,岂能再拘泥于这些有的没的。若再犹豫,大齐危矣!
“李安景,你身为安国公嫡孙!谢知遥你乃宰相府嫡孙!值此危亡之际,你二人正当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若大齐儿郎皆如你等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如直接开城投降!还可免遭一城百姓被铁蹄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