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朝堂上,朱标按照谋士的建议,联合了几位大臣,准备弹劾朱棣。
“各位大人,朱棣手握重兵,在边疆屡立战功,如今已经有了不臣之心。我们若不弹劾他,日后恐怕会威胁到陛下的江山社稷。”朱标对几位大臣说道。
一位大臣微微皱眉:“殿下,朱棣深受陛下信任,我们弹劾他,恐怕陛下不会轻易相信。”
朱标冷笑一声:“哼,我们只需编造一些证据,证明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陛下向来多疑,看到这些证据,定会对他产生怀疑。”
其他大臣思索片刻,最终点头:“好吧,既然殿下主意已定,我等愿意配合。”
于是,朱标和几位大臣开始伪造证据,准备上朝弹劾朱棣。
而此时,朱棣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大喜,立刻在朝堂上宣布对朱棣的嘉奖。
“燕王朱棣在边疆奋勇杀敌,大败敌军,保卫了我大明边疆。朕决定,封朱棣为晋王,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朱元璋高兴地说道。
大臣们纷纷祝贺:“陛下英明,燕王英勇,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标心中十分不悦,但又不好当场发作。他看着朱棣的捷报,心中更加坚定了弹劾朱棣的决心。
“哼,朱棣,你别得意。本太子定要让你身败名裂。”朱标心中暗自说道。
下朝后,朱标立刻召集那几位大臣。
“各位大人,事不宜迟,我们明日就上朝弹劾朱棣。一定要让陛下相信,朱棣有谋反之心。”朱标说道。
大臣们点头:“是,殿下。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证据。”
而李萱得知朱标要弹劾朱棣后,心中十分担忧。
“孙贵妃,朱标竟然联合大臣要弹劾燕王,这可如何是好?”李萱焦急地说道。
孙贵妃微微皱眉:“娘娘,此事确实棘手。燕王手握重兵,若被朱标等人弹劾成功,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
李萱思索片刻:“有了,本宫这就去见陛下,将朱标的阴谋告诉陛下,让陛下有个防备。”
于是,李萱匆忙前往朱元璋的寝宫。
李萱心急如焚地赶到朱元璋寝宫,看到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
“陛下,臣妾有紧急之事要告知陛下。”李萱顾不上行礼,急切地说道。
朱元璋抬起头,看到李萱如此慌张,心中疑惑:“皇后,何事如此着急?慢慢说。”
李萱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臣妾刚刚得知,太子联合几位大臣,准备明日上朝弹劾燕王,污蔑燕王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他们甚至伪造了证据,企图欺骗陛下。”
朱元璋脸色一变:“竟有此事?朱标为何要如此做?”
李萱心中暗喜,继续说道:“陛下,臣妾猜测,或许是因为燕王屡立战功,深受陛下信任,太子忌惮燕王的势力,所以才想出此等下作手段。”
朱元璋心中大怒:“这个逆子,竟然做出此等事。朕对他如此期望,他却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李萱赶忙说道:“陛下息怒。如今当务之急,是要阻止太子的弹劾,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燕王对陛下忠心耿耿,为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不能因此蒙冤。”
朱元璋微微点头:“皇后所言极是。朕这就想办法应对。”
第二天上朝,朱标和几位大臣果然上奏弹劾朱棣。
“陛下,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在边疆肆意妄为,有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迹象。这是臣等收集到的证据,请陛下明察。”朱标将伪造的证据呈上。
朱元璋看着证据,心中冷笑:“朱标,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伪造证据,污蔑燕王。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
朱标心中一惊,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知道他们伪造证据。“父皇,儿臣……儿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担心燕王势力过大,威胁到父皇的皇位。”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你分明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燕王对朕忠心耿耿,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岂是你能污蔑的。来人,将朱标和这几位大臣拿下,听候处置。”
朱标和几位大臣顿时慌了神:“父皇,饶命啊!”“陛下,臣等知错了。”
朱元璋看着他们,心中失望至极:“你们做出此等事,朕如何能饶你们。先将他们关押起来,朕会好好考虑如何处置。”
退朝后,朱棣得知朱标弹劾自己的事情被朱元璋识破,心中对李萱充满了感激。
“母后果然聪慧,若不是母后及时告知父皇,本王此次恐怕真的要遭朱标的毒手了。”朱棣在营帐中对谋士说道。
谋士微微点头:“王爷,此次多亏了皇后娘娘。不过,朱标虽暂时失败,但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是要小心提防。”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朱标若再敢轻举妄动,本王定不会放过他。”
而在后宫,李萱成功阻止朱标弹劾朱棣后,威望大增。那些原本对她不满的嫔妃,也都不敢再表露出来。
“娘娘,此次您成功阻止了太子的阴谋,后宫众人对您更加敬畏了。”孙贵妃笑着对李萱说道。
李萱微微点头:“这还不够。本宫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在这后宫,本宫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李萱开始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她提拔了一些支持自己的宫女和嫔妃,打压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张妃,你近日表现不错,本宫晋升你为贵妃。希望你以后能继续为后宫出力。”李萱对一位嫔妃说道。
张妃心中大喜,赶忙跪地谢恩:“谢娘娘恩典,臣妾定不负娘娘所望。”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朱标等人的处置也让朝堂上的大臣们人心惶惶。支持朱标的大臣们纷纷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不敢再轻易与李萱和朱棣作对。
“大人,太子此次失势,我们恐怕不能再与他走得太近了。否则,恐怕会连累自己。”一位大臣对另一位支持朱标的大臣说道。
“唉,没想到太子如此莽撞,连累了我们。看来我们只能暂时观望了。”这位大臣无奈地说道。
“各位大人,朱棣手握重兵,在边疆屡立战功,如今已经有了不臣之心。我们若不弹劾他,日后恐怕会威胁到陛下的江山社稷。”朱标对几位大臣说道。
一位大臣微微皱眉:“殿下,朱棣深受陛下信任,我们弹劾他,恐怕陛下不会轻易相信。”
朱标冷笑一声:“哼,我们只需编造一些证据,证明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陛下向来多疑,看到这些证据,定会对他产生怀疑。”
其他大臣思索片刻,最终点头:“好吧,既然殿下主意已定,我等愿意配合。”
于是,朱标和几位大臣开始伪造证据,准备上朝弹劾朱棣。
而此时,朱棣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大喜,立刻在朝堂上宣布对朱棣的嘉奖。
“燕王朱棣在边疆奋勇杀敌,大败敌军,保卫了我大明边疆。朕决定,封朱棣为晋王,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朱元璋高兴地说道。
大臣们纷纷祝贺:“陛下英明,燕王英勇,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标心中十分不悦,但又不好当场发作。他看着朱棣的捷报,心中更加坚定了弹劾朱棣的决心。
“哼,朱棣,你别得意。本太子定要让你身败名裂。”朱标心中暗自说道。
下朝后,朱标立刻召集那几位大臣。
“各位大人,事不宜迟,我们明日就上朝弹劾朱棣。一定要让陛下相信,朱棣有谋反之心。”朱标说道。
大臣们点头:“是,殿下。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证据。”
而李萱得知朱标要弹劾朱棣后,心中十分担忧。
“孙贵妃,朱标竟然联合大臣要弹劾燕王,这可如何是好?”李萱焦急地说道。
孙贵妃微微皱眉:“娘娘,此事确实棘手。燕王手握重兵,若被朱标等人弹劾成功,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
李萱思索片刻:“有了,本宫这就去见陛下,将朱标的阴谋告诉陛下,让陛下有个防备。”
于是,李萱匆忙前往朱元璋的寝宫。
李萱心急如焚地赶到朱元璋寝宫,看到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
“陛下,臣妾有紧急之事要告知陛下。”李萱顾不上行礼,急切地说道。
朱元璋抬起头,看到李萱如此慌张,心中疑惑:“皇后,何事如此着急?慢慢说。”
李萱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臣妾刚刚得知,太子联合几位大臣,准备明日上朝弹劾燕王,污蔑燕王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他们甚至伪造了证据,企图欺骗陛下。”
朱元璋脸色一变:“竟有此事?朱标为何要如此做?”
李萱心中暗喜,继续说道:“陛下,臣妾猜测,或许是因为燕王屡立战功,深受陛下信任,太子忌惮燕王的势力,所以才想出此等下作手段。”
朱元璋心中大怒:“这个逆子,竟然做出此等事。朕对他如此期望,他却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李萱赶忙说道:“陛下息怒。如今当务之急,是要阻止太子的弹劾,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燕王对陛下忠心耿耿,为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不能因此蒙冤。”
朱元璋微微点头:“皇后所言极是。朕这就想办法应对。”
第二天上朝,朱标和几位大臣果然上奏弹劾朱棣。
“陛下,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在边疆肆意妄为,有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迹象。这是臣等收集到的证据,请陛下明察。”朱标将伪造的证据呈上。
朱元璋看着证据,心中冷笑:“朱标,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伪造证据,污蔑燕王。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
朱标心中一惊,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知道他们伪造证据。“父皇,儿臣……儿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担心燕王势力过大,威胁到父皇的皇位。”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你分明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燕王对朕忠心耿耿,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岂是你能污蔑的。来人,将朱标和这几位大臣拿下,听候处置。”
朱标和几位大臣顿时慌了神:“父皇,饶命啊!”“陛下,臣等知错了。”
朱元璋看着他们,心中失望至极:“你们做出此等事,朕如何能饶你们。先将他们关押起来,朕会好好考虑如何处置。”
退朝后,朱棣得知朱标弹劾自己的事情被朱元璋识破,心中对李萱充满了感激。
“母后果然聪慧,若不是母后及时告知父皇,本王此次恐怕真的要遭朱标的毒手了。”朱棣在营帐中对谋士说道。
谋士微微点头:“王爷,此次多亏了皇后娘娘。不过,朱标虽暂时失败,但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是要小心提防。”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朱标若再敢轻举妄动,本王定不会放过他。”
而在后宫,李萱成功阻止朱标弹劾朱棣后,威望大增。那些原本对她不满的嫔妃,也都不敢再表露出来。
“娘娘,此次您成功阻止了太子的阴谋,后宫众人对您更加敬畏了。”孙贵妃笑着对李萱说道。
李萱微微点头:“这还不够。本宫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在这后宫,本宫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李萱开始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她提拔了一些支持自己的宫女和嫔妃,打压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张妃,你近日表现不错,本宫晋升你为贵妃。希望你以后能继续为后宫出力。”李萱对一位嫔妃说道。
张妃心中大喜,赶忙跪地谢恩:“谢娘娘恩典,臣妾定不负娘娘所望。”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朱标等人的处置也让朝堂上的大臣们人心惶惶。支持朱标的大臣们纷纷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不敢再轻易与李萱和朱棣作对。
“大人,太子此次失势,我们恐怕不能再与他走得太近了。否则,恐怕会连累自己。”一位大臣对另一位支持朱标的大臣说道。
“唉,没想到太子如此莽撞,连累了我们。看来我们只能暂时观望了。”这位大臣无奈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