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敲定下水时间-《最强渔夫:海岛奶爸》

  “行,我和你婶子啥时候有空,就去你们月牙岛玩玩。我和你婶子好长时间没去过你们月牙岛了。”李大友亲自将李锐送出了他办公室。

  李锐前脚刚走。

  后脚李大友的老婆韩玉珍就给他打来了一通电话。

  “大友,刚锐子来咱家了一趟,他带过来了两条中华烟、两瓶五粮液和两盒燕窝。”韩玉珍说得很兴奋。

  当时李锐到她家门口的时候。

  她并不怎么待见。

  在她印象中,李锐就是个烂赌鬼。

  可当李锐晃了晃他手中带过来的礼物,并表明来意之后,她当即就把李锐给请进了屋。

  这是人性,没什么可指责的。

  “锐子这小子长大了,挺会办事儿的。”李大友会心一笑。

  托人不办事儿,就应该有托人办事儿的样子。

  不管啥年代,都是茶换茶,酒换酒。

  只会口头感谢的人,一般啥事儿都做不成。

  这是人情世故的冰山一角。

  “是呀!”韩玉珍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烟酒,她都不碰。

  但燕窝,她却很喜欢吃。

  燕窝算是送到了她心坎上。

  “行了,没啥事,我不跟你聊了,我还有很多事儿要办。”李大友挂断电话,搓了搓手,心情很不错。

  ……

  此时,李锐正在赶往温市造船厂的路上。

  到了温市造船厂门口,李锐又给看门大爷老熊塞了一包烟。

  老熊乐得见牙不见眼。

  “小伙子,你真不差事儿呀!说说,你来找谁?”老熊很热情。

  他在此看大门,有些年头了。

  之前有太多人不把他当回事儿,甚至有人看不起他,骂他是个臭看门的。

  像眼前这个小伙子这么会来事儿的人,有,但不多。

  “你们厂长呢?”李锐问道。

  “一号车间门口,他刚还在那儿,这会儿应该还在那儿。”老熊指了指一号车间的方位,“喏,就在那个方位。”

  李锐挥了挥手,说了句感谢的话,然后开着他的车驶向了一号车间门口方位。

  不一会儿,李锐就在此遇到了温市造船厂的厂长马勇。

  下了车,李锐走上前去,紧握住了马勇的手。

  “马厂长,你有四十岁吗?”

  马勇愣了愣,随即咧嘴大笑道:“我今年都四十三了,早过四十了。”

  李锐仔细看了看马勇,认真的道:“看不出来,一点也不看不出来,我咋感觉你只有三十几岁呀!”

  说着,李锐便递过去一支烟,马勇笑呵呵地将其夹在了他耳缝中。

  这话,马勇特别爱听。

  “马厂长,明天我和二军子来付尾款,明天我和二军子买的那艘船能下水吗?”李锐将话题引入了正题。

  “能。”马勇大笑道。

  这笔买卖成交之后,他能拿一笔不错的提成。

  “锐子,你小子是干大事儿的人。”

  “以后你挣到大钱了,记得回来到我们厂买几艘吨位大的渔船。”

  “我很看好你。”

  马勇半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说完之后,马勇拿出打火机,点燃了香烟。

  “锐子,我来帮你点。”马勇抽着烟,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

  “别别别,我是女儿奴,我答应过我女儿,我不抽烟了。”李锐边说边从他兜里拿出了一盒装了十九根华子的中华烟,塞到了马勇手里,“这烟,你拿去。放我这儿,浪费了。”

  马勇假模假式地推辞道:“这多不好。”

  李锐直接将那盒中华烟,装进了马勇的兜里。

  “这烟,我要拿回去了,我没法和我女儿交代,你收下正好。”李锐笑着说道。

  “你小子太会说了。”马勇指了指李锐,锐子这小子能说会道的,将来肯定能挣到大钱。

  李锐摆了摆手,谦虚道:“马厂长,你别夸我,我这人不禁夸,一夸,就容易飘。”

  转眼他便又问道:“我和二军子那艘船,怎么下水?”

  明儿个他和二军子来,把照相机给带过来。

  他好多拍几张照片。

  新船下水一般有三种方式。

  滑道下水、船坞下水和气囊下水。

  滑道下水,对船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

  在滑道上涂抹润滑剂,以较少摩擦力,然后打开固定装置,让船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滑入水中。

  船下水的一瞬间,会溅起好几米高的水花。

  船身则会左右摇摆。

  场景相当壮观。

  船坞下水,就简单多了。

  先将船坞内注水,使水位逐渐上升,直至船舶浮起,然后打开船坞大门,用拖船将其牵引出船坞,到达指定海域。

  气囊下水,则是在船地下铺许许多多个滚筒似的气囊。

  船舶尾部稍微用拖车一推,船身便能顺利地进入水中。

  大学期间,李锐学的是海洋生物学。

  他对这方面有一些了解。

  “滑道下水。”马勇说到这儿,立即拍他的胸脯,保证道:“锐子,我们厂造的船稳定性很高,采用滑道下水的方式下水,绝对不会翻船,这一点,你尽管放心。”

  “你们厂造的船有口皆碑。”李锐有了几分期待。

  马勇见李锐这么会说话,他笑眯眯的道:“锐子,明天我们船厂的试船师傅跟你们一起去月牙岛,你们的船要有啥问题,我们厂绝对负责到底。”

  “要出了啥大毛病,我们厂给你们换。”

  听马勇这么一说,李锐心里就有底了。

  他还年轻,经历的事儿不够多。

  万一他和二军子买的船有啥大毛病,他怕打官司,拖太久。

  李锐仔细想了想,决定明天带着二军子和宋兴国一起过来,宋兴国在温市造船厂干过很多年,船身有没有毛病,他肯定能及时的洞察出来。

  心里虽是这样想的,但嘴上却笑呵呵的道:“马厂长,你们厂造的船咋可能有毛病呢?你说笑了,不是?”

  他们村有停靠渔船的码头,属于村集体所有。

  他和二军子的船,停靠在那儿,不需要任何费用。

  停船的地方有了。

  “锐子,看来你对我们厂很了解呀!我们厂造的船几乎没出过啥毛病。”马勇引以自豪的道。

  “那是那是。”李锐笑着附和道,随即便问道:“马厂长,明天九点我们过来,你们这儿没啥问题吧!”

  马勇大手一挥,爽朗道:“没啥问题,只要钱一到我们公司的账上,我立马安排人将你们的船弄下水。”

  敲定时间后,李锐和马勇寒暄了几句,便开车离开了。

  明儿要有时间,他再跑一趟温市渔政局。

  所有权登记、渔业捕捞许可证书,他都得去那儿办。

  时间不够的话,那后天再办这些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