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速战速决-《战国帝业》

  燕国战场上,三路大军进展神速。

  魏国战场上,秦楚两国的进展同样神速。

  十一月初一,新年。

  魏王收到了一份新年贺礼,只不过礼物是秦国送来的,新年那天秦将王翦率兵攻下了魏国的西部重镇邓城。

  邓城属于原楚国的南阳地,此城是南阳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人口最稠密的一座城邑,可以说得邓城者得南阳。

  王翦在拿下邓城以后,迅速率军横扫南阳各地,几乎全数收复南阳地。

  秦国在成功收复南阳地以后王翦又马不停蹄的北上往方城杀去。

  秦军攻城三日,方城被克。

  随后王翦兵围叶城,魏国震动。

  十一月十五日,魏王重新启用信陵君魏无忌。

  魏王再次征召起十万大军交给信陵君,并请他火速西进增援叶城。

  叶城属于魏国西部最重要的城镇,作为宛叶的组成部分。

  叶城的存亡关乎着整个魏国西部的防御。

  此城魏王绝不可失,这也是他狠心启用信陵君的原因。

  魏国的南部战场,形势同样不乐观,楚将项燕趁魏国被秦国牵制,一举拿下了息、申、新蔡等地,并率兵围攻项城。

  项城北部就是楚国的故都陈城,为了收复故都,楚军猛攻项城。

  项城令魏昭一日之内接连上书三次向大梁告急。

  魏王只能传信给太子增,让他尽快拿下鄢陵。(可怜的太子增还在攻打鄢陵)

  魏国南部的防线已岌岌可危。(此处附上地图)

  邯郸。

  田秀召来了自己的一众心腹。

  “诸位,如今魏国战场的形势急剧恶化,也许魏王顶不了多久了。”

  李斯点头说道:“燕国方面得加快进度,一旦魏王向秦王求和,恐怕秦魏楚三国都会来干涉我们对燕国的战争。”

  “立即去信给李牧,要他加快进度,务必于正月下旬,拿下燕国!”

  “唯!”

  “另外密切监视魏国方面的动向,关于魏国的战报要随时向我报告。”

  主管情报的毛遂应道:“是!”

  ……

  李牧接到了田秀的来信。

  此时此刻,李牧的中部军团已经完成了战前既定的所有部署,正在朝蓟都进发。

  “丞相让我们加快速度,看来是魏国那边的情况不太乐观。”

  李牧仅仅是看到这封来信就推测到了绝对是魏国那边的战况不利,不然田秀绝不会催的这样急迫。

  杨端和把信接过去看了一眼,说道:“大军已经打了将近三个月,弟兄们已经相当疲惫,我建议最好休整十天半个月,让兄弟们喘口气。”

  李牧长叹一声,道:“我何尝不想让弟兄们休整,但时间不等人呐!”

  “杨将军,廉颇将军他们那边什么情况?”

  李牧打算要率军直取蓟都了。

  但蓟都毕竟是燕国的国都,李牧手上仅有五万人,靠这点兵力想拿下蓟城,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如果能得到廉颇的帮助,那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李牧将手握十一万大军,攻克蓟城的难度会小很多。

  “廉颇将军他们已经拿下了涿邑,不过他之前来信说,这两个月的战争,他们那边的伤亡很大,可能要修整一段时间才能赶到蓟城和我们会师。”

  杨端和说完,李牧眉头紧皱。

  “这么说现在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了?”

  乐乘那边虽说还有八万大军,而且南部军团也没经历什么大战,建制完整。

  但那八万人里有六万都是联军,指望这些人帮忙进攻蓟城,显然不切实际。

  杨端和建议道:“要不要去信给丞相,请他再发点援兵来?”

  李牧摇了摇头,“丞相如今也是焦头烂额,哪有余力再派援兵。再者,调兵遣将耗时良久,远水解不了近渴。”

  杨端和听后默默不语,他知道李牧所言属实。

  李牧踱步沉思片刻后,目光坚定起来,“既然如此,我们唯有拼死一战。杨将军,传我军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三日内抵达蓟都。”

  杨端和大惊失色,“大人,弟兄们实在难以承受如此高强度行军啊。”

  李牧眼神决然,“若此时退缩,魏国一旦兵败,各国马上就会干涉我们对燕国的战争,这是我们最有可能灭亡燕国的一次,错过机会,下次再想收拾燕国就没那么容易了。”

  赵军向着蓟城急行军的同时,燕王也在宫中召开了一场紧急朝会。

  燕王坐在王座上显得急促不安,底下的大臣们也是不断交头接耳、低声议论,听得燕王既烦躁又恐惧。

  这时宗伯宁君惶恐的开口道:

  “大王,丞相!联军三路进兵,声势浩大,我国短短两月就已经损失数十座城池,眼看敌军兵临城下,请你们快拿对策呀!”

  燕王唤一听这话,顿时急得要掉眼泪。

  他用一种求助的目光看向将渠。

  将渠感受到燕王的目光,上前一步奏道:“大王莫慌,臣以为可先派出使者前往赵国军营议和。以重金财宝贿赂其将领,拖延时间。然后调集辽东方面的兵力增援蓟城,只要援兵来到就不用怕赵军!”

  众臣听闻纷纷点头称是。燕王却犹豫起来:“赵国此次来势汹汹,只怕不会轻易接受议和。”

  将渠忙道:“大王不妨一试,若能成功自是最好,即便不成,也可为我军争取些备战的时间。”

  燕王无奈之下只好应允,命将渠挑选合适之人出使赵营。

  而另一边,李牧率领赵军虽艰难行军,但士气不减。途中探子来报燕国遣使前来议和之事。李牧冷笑一声:“燕王这是妄图拖延时间,本将岂会不知。不过正好,待使者到来之时,我军可佯装同意议和,趁燕军松懈之际,发起突袭!”

  杨端和听后佩服不已:“上将军此计甚妙。”

  于是李牧下令大军做好准备,迎接燕国使者。

  燕国来的使者是将渠的门客吴名士。

  两人见面以后。

  吴名士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燕国那边愿意支付给赵国大量的粮饷作为赔款,但却不肯割让土地。

  李牧为了把戏演的真实,坚持要燕国至少割让易水以南全部的土地。

  吴名士表示自己做不了主,得回去问燕王。

  待到吴名士离开。

  李牧立即下令:“全军做好准备,兵发蓟城!”

  蓟城。

  吴名士回到王宫向燕王复命。

  见到吴名士回来,将渠马上询问:“如何了,赵军愿不愿意接受和谈?”

  吴名士无奈的说道:“李牧愿意接受谈判,但他们的嘴开的很大,李牧要我们至少割让易水以南全部的土地!”

  “什么!”

  一听这话燕国君臣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易水以南的土地,可全部都是燕国的精华地。

  哪些地方的粮产富足,人口稠密。

  赵国要真的把这些地方都割走,燕国以后怕真的要沦落为一个三流国家了。

  宁君立即站出来说道:“大王,丞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绝不能答应赵国提出的条件!”

  “对,不能接受他们的条件,跟他们拼了!”

  “拼了!”

  燕王唤看群臣义愤填膺,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又把目光看向将渠。

  将渠正琢磨着李牧提出的议和条件。

  这条件的确相当苛刻,但如今燕国被人家兵临城下,就只有签订城下之盟。

  “我看可以答应赵国提出的条件!”

  将渠刚一说完。

  宁君等人都对他怒目而视。

  “丞相,你是要我们燕国投降吗?”

  将渠感受到群臣不善的眼神主动解释道:“诸位误会本相了,本相的意思是,我们先答应赵军的条件,这样最起码能拖延一下赵军的进攻速度,而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加固城防。”

  “各位可能不知道,秦王已经向本相承诺,只要我们在坚持最多三个月,秦国和楚国一定出兵增援我国。”

  “只要秦国朋友参战,我们沦陷的土地马上就可以得到光复,那时我们可以十倍的向赵人讨还我们失去的一切!”

  说着,将渠还当众展示出了秦王写给他的手书。

  群臣见到秦王政亲笔写来的信,又听将渠说的言之凿凿,纷纷被之说服。

  燕王见此,也马上同意接受赵国提出的条件,并派人去和李牧停战。

  但就在使者派出去的第二天,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李牧打到蓟城下了!

  赵军出现在蓟城外,城中顿时大乱。

  贵族、百姓争相从城中逃亡。

  蓟城内人心惶惶。

  兵无斗志,将无战心。

  将渠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登上城头观望。

  只见城头之下,赵军的营寨连绵不绝。

  由于是晚上,赵军的营寨都点着火把,赵军营寨的灯火绵延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看到这场面,将渠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寒意。

  身子也一下软在地上。

  第二日,赵军休整一日。

  李牧命令全军列阵,准备攻城。

  就在赵军要攻城的时候,燕国的使者来到。

  来的依旧是吴名士。

  “李牧将军,我王已经答应接受你提出的全部条件,请你火速退兵!”

  吴名士的语气很迫切,李牧看得出来。

  燕王这是真的被吓到了。

  “退兵可以,但我的条件有变!”

  听到这话,吴名士脸色一变。

  他知道李牧这是准备坐地起价了!

  “不知道武安君想要我国付出什么代价?”

  “我要燕王开城投降!只要燕王答允,我李牧保证燕国君臣的人身安全。”

  “这不可能!”吴名士一口回绝。

  开城投降,那燕国就没了。

  燕国都没了,还谈个屁呀!

  “如果燕王不同意,那本将就只有攻城了,到时城破以后,只怕燕王和国中贵族都将化为齑粉!请先生将此言带到!”

  两人话不投机,吴名士拱手辞去。

  回到城中,吴名士说出了李牧的条件。

  不出意外,燕王君臣都不同意开城投降。

  李牧见吴名士迟迟没有回信,就知道燕国是不可能接受自己的条件了。

  李牧拔出佩剑大喝一声:

  “全军听令,准备攻城!”

  赵军猛攻蓟城一日,不克。

  次日,一大早。

  城头上的燕军昏昏欲睡的时候,“嗖嗖嗖”一排羽箭从城墙下射了上来。

  “敌袭!”

  一名燕军惊醒,慌忙提醒同伴做好准备。

  正当城头上一片混乱的时候,一名燕军发现,射上来的这些羽箭上面都插着一张纸。

  把纸摊开,里面是李牧写给燕军的劝降信。

  李牧在信里面表示,赵军此来燕国,不是为了杀戮燕人,只是为了讨伐昏君奸臣。

  李牧还表示,只要燕国同意交出奸相将渠,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

  燕军将士看了信后,人心惶惶。有人觉得若牺牲将渠一人就能保燕国平安,何乐而不为;但也有人认为将渠乃国之丞相,怎能轻易交予敌军。

  燕王得知此事,紧急召集群臣商议。

  将渠站出来说道:“大王,臣愿以死换取燕国安宁,望大王恩准。”

  他当然不是真的想死,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

  将渠说这番话也是想试探一下朝堂上有没有人想割了他的脑袋去投靠李牧。

  燕王唤犹豫许久,最终还是摇头。

  “丞相忠心耿耿,朕岂能如此不义。传朕旨意,凡私自谈论献丞相者,斩!”

  朝会结束了以后。

  宁君与大司田李纯找到了燕王密议。

  双方的对话无人知晓。

  将渠府上。

  将渠很快也通过自己在宫中的耳目得知了燕王和宁君等人见面的消息。

  吴名士一听,马上说道:“丞相,大王秘密的召见宁君他们,恐怕是想对您不利。”

  将渠点点头。

  他不会坐以待毙。

  如果燕王真想联合宁君他们割了自己的脑袋和李牧讲话。

  那他也只有先发制人,抢先诛灭宁君等人,控制燕王。

  宁君、将渠都在互相布置人马,准备动手除掉对方。

  蓟城外。

  一支军队停留在了距离赵军大营不足十里的地方。

  这消息马上被斥候报告给了李牧。

  在不清楚是敌是友的情况下,李牧命令全军做好戒备,就在赵军上下时刻准备一场大战的时候。

  那支军队来了一个人,李牧一眼认出了对方。

  “是你!”

  延陵钧笑着抱拳:“卑职见过上将军!”

  ……

  送走了延陵钧以后,杨端和走向李牧。

  “上将军,丞相的安排可真周到,连以后的事情都考虑到了。”

  李牧点头道:“丞相考虑的这么周到,那我们也该动起来了。蓟城这果子估计该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