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丁书记强硬施压-《官场巅峰路,我爸那么多》

  丁元盛沉吟良久,摇了摇头说道:“我,确实不敢。”

  “就这是关键,取舍之间,各人的侧重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丁元盛再次陷入沉思。

  “服装厂这种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污染企业、房地产行业,引进哪种好?”

  “当初县上关于军服厂的讨论基于什么情况做出的决议?外围环境发生了变化,难道不能重新再议,进行修正吗?”

  “郑馨的投资,能起到带动效应,机不可失,我觉得县常委对于这事的态度,没人会反对,他们也不敢承担阻挠投资的责任,书记你考虑下吧。”

  秦天赐说了自己的看法,剩下的就看丁书记的决断了。

  秦天赐去了落凤村,观察一下景区热度如何。

  罗庆洪在村委会,刘鑫把吴小英叫走了,去拍她家药材种植的镜头去了。

  “今天人流量如何?”秦天赐问道。

  “大清早就有人预订民宿了,过段时间气温升高,生意那才是火爆。”罗庆洪现在村子里很有权威,他的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要加强村民的服务意识,不能乱涨价,招牌坏了就完了,偶尔你要组织开会学习,来之不易的局面,靠大家维护,不然累死你也弄不好。”

  “好的,秦主任,现在忙,但有成就感,以前忙,是觉得窝囊,一天到晚都在扯皮,累了还不讨好。”罗庆洪哈哈大笑。

  现在村委会几个人轮流当班,今天轮到罗庆洪,他要守在这里,秦天赐一个人去村子里了。

  路边的花圃旁,很多游客在拍照,摆渡车也穿梭不断。

  最偏远的村民张天良家,秦天赐还离得很远,张天良就跑了过来。

  “财神,快去我家坐坐。”

  张天良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时令蔬菜,游客自己采摘,价格还比菜市场卖的贵,用他的话,绝对的绿色食品。

  “这城里人也怪,自己在那忙活,价钱该贵,也不知咋想的。”

  “这也是旅游,农家生活体验,绿色食品,价格高点很正常,城里的蔬菜,农药催长的时是多数,菜农不打药,没产量就亏本,恶性循环。”

  这是华国的蔬菜食品怪圈,菜价高,普通市民承受不了,菜价低,农民就要牺牲质量提高产量,不然赚不到钱。

  秦天赐又去了栖霞山庄,想听听马玉霞的看法。

  马玉霞今天依然是花枝招展,她的风格就是如此。

  现在还不太忙,只有十多个人在那里喝茶。

  她和马长军在门口坐着,看见秦天赐来了,招呼了一声,赶紧去泡茶。

  “秦主任,以前真的对不起。”马长军还在内疚。

  他把城里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点,那小子也忙起来了,老婆在城里监管着。

  “马姐,你觉得这人流量能保持吗?”秦天赐担心得是这问题。

  “应该可以,政府还在打广告,人流量不会少,这里环境好,城市的热岛效应,夏天日子不好过。”马玉霞在省城待过。

  “给你说个事,我想请你每个月到村委会,给村民们讲讲做生意的门道,毕竟,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我怕村民们忘乎所以,把招牌砸了,就糟糕了。”

  “没问题,招牌砸了,我损失最惨重,天赐,我觉得我的客房少了点,不够用,那冬季旅游开发起来了,一年四季都会有生意,修建时,我还是保守了点。”马玉霞说道。

  “不急,先观察一年。”

  秦天赐在落凤村关心旅游。

  丁元盛在准备下午开常委会。

  常委们全部到齐。

  一番套话后,丁元盛直接说出了军服厂的事情,让大家讨论价格的争议。

  “以前有过决议,何必再议。”胡广宇说道,对于这次他到政协,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

  “以前房地产行业火爆,当时讨论时的背景不同,那次是一个化工企业准备收购军服厂,污染严重,在城区生产也不合适,现在一切发生了变化,当然要与时俱进,再做商议。”

  白晓菲立刻针锋相对。

  赵春林超然物外,悠悠然喝起了茶,这些事情,他懒得掺和。

  “郑老板给出的价格偏低,和当时的价格偏低,会给人错觉,说我们贱卖国有资产?”纪委书记杨林说了看法,他一切以法规出发。

  孟磊富也老神在在不发言,警务局要定时交流,他明年就离开导江县了。

  “军服厂瘫在那里多年,能盘活资产也是好事,这次收购,我们也要灵活点,能达成皆大欢喜是最好。”罗定军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丁元盛看了看朱天宁:“朱县长,你的看法呢?”

  “郑老板给出的价位,差距有点大啊。”朱天宁说道。

  “近来,有没有更好的收购方?”丁元盛问道。

  会议室一片沉默。

  “如果房地产商开发那里,能给多少群众带来就业机会,除了那一锤子地价买卖,后续会有每年多少税收?朱县长觉得呢?”丁元盛又问道。

  丁元盛逼朱天宁表态。

  朱天宁迟疑了一下。

  丁元盛又问道:“白晓菲同志,房地产商一百万一亩拿地,优质企业拿地,会有多少差距?”

  “房地产商拿地,有五千万收益,企业可以参照工业区拿地价格,可以稍微高点,定五十万一亩,有两千多万差距。”白晓菲说道。

  “价格差太多了,不合理。”杨林摇了摇头。

  “郑老板企业投产后,至少一千五百人就业,每人每月五千工资计算,能给导江注入多少家庭收入?”丁元盛又问道。

  “除了对企业投资前两年的扶持,以及税收减免,以后每年的税收会是多少?”丁元盛又问道。

  大家沉默,开始暗自计算起来。

  “如果失去了这次收购,有没有合适的企业来收购军服厂?多久能来,谁有合适的引进渠道?”

  丁元盛密集发问。

  “白晓菲同志,你分管招商,你来说说,多久能给军服厂找到合适的买家?”

  丁元盛明着给白晓菲施压,实际在给朱天宁压力,他是政府一把手,他是导江县法人。

  “招商引资,全国都在竞争,那些荒芜之地,甚至不要土地出让金,我不能保证时限,合适买家哪有那么好找?”

  白晓菲直接讲明了难度。

  “郑老板这次的投资,东广企业界都在关注,如果一家企业都没来,省市两级领导问起来,朱县长,你我怎么回答?”

  丁元盛密集施压,加大了压力,话锋指向朱天宁。

  喜欢官场巅峰路,我爸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