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城的欢庆并未持续太久。
短暂的休整之后,刘备的大军便再次整装,准备沿着长江继续西进,目标直指益州最重要的门户之一——江州。
永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将士们沉浸在奇袭成功的喜悦之中,
尤其是对那位英姿飒爽、身先士卒的孙尚香郡主,更是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佩。
然而,站在永安斑驳的城楼上,望着浩浩荡荡西去的江水,我的心情却并未像其他人那般轻松。
江州,即后世的重庆,其战略地位比永安更为重要。
它不仅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之处,更是从荆州水路进入益州腹地的必经咽喉。
此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之险要,城防之坚固,远非永安可比。
更重要的是,根据玄镜台传来的最新情报,
永安陷落后,刘璋并未处罚败退的严颜,而是将其任命为巴郡太守,令其继续镇守江州,
这位老将性格刚烈,忠于刘璋,且在巴蜀之地素有威望,深得军民之心。
永安的失陷,只会让他更加警惕,江州的防御必然会滴水不漏。
可以预见,如果刘备军按照常规的攻城方法去打江州,必然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
就算最终能够攻克,恐怕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伤亡数千甚至上万都有可能。
这对于刚刚夺取荆南四郡、兵力尚不算雄厚的刘备集团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更关键的是,这不符合我的利益。
我的目标是汉中。
协助刘备入川,只是我借势北上、掩人耳目的手段。
刘备的兵力,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和精锐部队,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未来可以间接利用的资源(至少在名义上同属一个阵营时)。
如果这些力量过早地消耗在攻打江州的坚城之下,对我后续的计划将非常不利。
我需要刘备军保持相对的完整和锐气,至少要能顺利地吸引益州主力,
为我后续“分兵北上”创造条件,甚至在我拿下汉中后,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战略犄角。
因此,江州,必须智取,而非强攻。
要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拿下这座锁钥之城。
这几日,趁着大军休整和缓慢行进的间隙,我与徐庶多次在我的舱室或临时征用的僻静之处进行密议。
“元直,江州之重要,你我心知肚明。
若依孔明之意,或仍是以大军围困,辅以劝降,徐徐图之。
但这耗时太久,变数也多。”
我将玄镜台绘制的江州地形图和城防布置图摊在桌上,“更重要的是,我军损耗不起。”
徐庶的目光在地图上仔细逡巡,手指缓缓划过江州城那险峻的轮廓线,眉头紧锁:
“子明所虑极是。严颜老将军,忠勇刚直,素有‘宁为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名。
正面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想要劝降,恐怕也难如登天。
孔明先生虽智计百出,但面对此等坚城悍将,恐怕也需水磨工夫。”
他的分析与我的判断不谋而合。
徐庶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然也在思考破局之策。
“强攻不可取,劝降几无望。”
我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关键地点,“那么,便只剩下‘智取’一途了。”
“智取?” 徐庶抬起头,看向我,“子明可是已有腹案?”
“尚不成熟,需与元直商议。”
我指着地图上江州城内的一处标记,
“据玄镜台密报,严颜虽得军心,但在江州城内,亦非铁板一块。
刘璋暗弱,益州内部派系林立,主张依附曹操者有之,主张联刘抗张鲁者有之,
亦有本地世家大族只顾自身利益。
严颜虽忠,却也因此开罪了不少只图安逸、不愿力战的地方势力。”
我将玄镜台搜集到的关于江州内部几股不同势力代表人物的信息、
他们的立场、甚至是一些私下里的抱怨和矛盾,简要地告诉了徐庶。
徐庶听得极为认真,眼中光芒越来越亮:“子明的意思是……离间?”
“离间其心,乱其内部,是其一。”
我点头,“严颜刚直,若有谗言传入成都刘璋耳中,或可令其君臣生隙。
但此法耗时较长,远水难救近火。
更直接的方法,是利用其内部矛盾,寻找突破口。”
“突破口……” 徐庶沉吟道,“江州城内,可有能为我所用之人?”
“有几位。”
我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名字,
“此人,本地豪族出身,与严颜因征发民夫修缮城防之事素有龌龊;
此人,曾受刘璋猜忌,被贬至江州,心怀不满;
还有此人,据说与张鲁方面暗通款曲……”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已经初步渗透到益州的一些重要城池,
虽然还无法做到完全掌控,但搜集一些关键人物的信息和动向,还是能够办到的。
徐庶看着那些名字和标注,陷入了深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
“子明,若能策反其中一人,于关键时刻打开城门,或散布谣言,动摇军心,则江州可不战而下。”
“正是此意。”
我说道,“但策反并非易事,风险也大。一旦暴露,反而会打草惊蛇,坚定严颜死守之心。”
“所以,需做得极为隐秘,且要选择最恰当的人选和时机。”
徐庶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
“此人,费观(此处设定费观在江州有一定影响力,历史上他是刘璋的亲戚,后降刘备),乃刘璋姻亲,
但在益州士人中颇有声望,据说与严颜政见不合,认为固守不如媾和。
若能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利密见之,晓以利害,或有可为?”
“费观……”
我沉吟道,
“此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身份够高,影响力足够,且有摇摆的可能。
但如何能秘密接触,并将他策反,需要周详的计划。”
“此事,或许不必急于一时。”
徐庶说道,“我们可以先做几手准备。
其一,继续收集江州内部的情报,特别是严颜与其他将领、官员之间的矛盾细节。
其二,可以尝试散布一些流言,
比如‘刘璋已决意投降曹操,严颜死守乃是愚忠’,
或者‘刘备入川乃是为助刘璋抵御张鲁,严颜阻拦乃是不识大体’,
以此分化守军内部。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我们需要一个契机。”
“契机?”
“对,一个让费观或其他潜在内应,下定决心倒向我们的契机。”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比如,一场恰到好处的‘小败’,让他们看到严颜固守策略的‘不可行’;
或者,一份足以让他们心动的‘厚礼’和‘承诺’。”
我明白了徐庶的意思。
智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系列的铺垫和运作,最终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好。”
我点头表示赞同,
“散布流言,扰乱人心,此事可交由玄镜台暗中执行。
寻找内应,秘密接触,也需玄镜台的情报支持。至于那‘契机’……”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创造一个。”
比如,利用玄镜台的技术,对江州城某个不太重要的防御设施进行一次精准的“破坏”
(例如粮草转运的小码头,或是不太关键的箭楼),
制造守军的恐慌和混乱,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严颜的过度警觉,将其归咎于意外或守备松懈。
再或者,截获一份刘璋发给严颜的不那么重要的指令,加以篡改,制造误会……
这些都需要玄镜台在幕后进行极为精密的配合。
这不仅是对江州城的攻略,也是对我麾下这支秘密力量的一次实战演练。
“此事,需与孔明通气吗?” 徐庶问道。
我摇了摇头:
“不必全盘托出。孔明先生智虑深远,但玄镜台之事,乃我立身之本,不宜过早暴露。
我们可以向他建议,江州强攻代价太大,宜用计策,比如派遣细作,散布流言,寻找内应等。
他若同意智取的大方向,具体如何操作,便由我们暗中进行。
如此,既能达成目标,又能保存我们的秘密。”
徐庶点头表示理解:“也好。如此行事,最为稳妥。”
计议已定。我的心中稍稍安定。
相比于永安的奇袭,智取江州无疑更加复杂,也更能体现玄镜台和徐庶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刘备的实力,更是为了磨炼我自己的力量,为将来独立攻略汉中积累经验。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用智慧和信息碾压对手,这,才是我陆昭应该走的道路。
长江的水依旧滚滚向西,前方的江州城如同一头匍匐的巨兽,等待着挑战者。
而我,已经悄然磨利了我的爪牙,准备用一种它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开这道益州的“锁钥”。
短暂的休整之后,刘备的大军便再次整装,准备沿着长江继续西进,目标直指益州最重要的门户之一——江州。
永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将士们沉浸在奇袭成功的喜悦之中,
尤其是对那位英姿飒爽、身先士卒的孙尚香郡主,更是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佩。
然而,站在永安斑驳的城楼上,望着浩浩荡荡西去的江水,我的心情却并未像其他人那般轻松。
江州,即后世的重庆,其战略地位比永安更为重要。
它不仅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之处,更是从荆州水路进入益州腹地的必经咽喉。
此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之险要,城防之坚固,远非永安可比。
更重要的是,根据玄镜台传来的最新情报,
永安陷落后,刘璋并未处罚败退的严颜,而是将其任命为巴郡太守,令其继续镇守江州,
这位老将性格刚烈,忠于刘璋,且在巴蜀之地素有威望,深得军民之心。
永安的失陷,只会让他更加警惕,江州的防御必然会滴水不漏。
可以预见,如果刘备军按照常规的攻城方法去打江州,必然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
就算最终能够攻克,恐怕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伤亡数千甚至上万都有可能。
这对于刚刚夺取荆南四郡、兵力尚不算雄厚的刘备集团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更关键的是,这不符合我的利益。
我的目标是汉中。
协助刘备入川,只是我借势北上、掩人耳目的手段。
刘备的兵力,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和精锐部队,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未来可以间接利用的资源(至少在名义上同属一个阵营时)。
如果这些力量过早地消耗在攻打江州的坚城之下,对我后续的计划将非常不利。
我需要刘备军保持相对的完整和锐气,至少要能顺利地吸引益州主力,
为我后续“分兵北上”创造条件,甚至在我拿下汉中后,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战略犄角。
因此,江州,必须智取,而非强攻。
要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拿下这座锁钥之城。
这几日,趁着大军休整和缓慢行进的间隙,我与徐庶多次在我的舱室或临时征用的僻静之处进行密议。
“元直,江州之重要,你我心知肚明。
若依孔明之意,或仍是以大军围困,辅以劝降,徐徐图之。
但这耗时太久,变数也多。”
我将玄镜台绘制的江州地形图和城防布置图摊在桌上,“更重要的是,我军损耗不起。”
徐庶的目光在地图上仔细逡巡,手指缓缓划过江州城那险峻的轮廓线,眉头紧锁:
“子明所虑极是。严颜老将军,忠勇刚直,素有‘宁为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名。
正面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想要劝降,恐怕也难如登天。
孔明先生虽智计百出,但面对此等坚城悍将,恐怕也需水磨工夫。”
他的分析与我的判断不谋而合。
徐庶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然也在思考破局之策。
“强攻不可取,劝降几无望。”
我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关键地点,“那么,便只剩下‘智取’一途了。”
“智取?” 徐庶抬起头,看向我,“子明可是已有腹案?”
“尚不成熟,需与元直商议。”
我指着地图上江州城内的一处标记,
“据玄镜台密报,严颜虽得军心,但在江州城内,亦非铁板一块。
刘璋暗弱,益州内部派系林立,主张依附曹操者有之,主张联刘抗张鲁者有之,
亦有本地世家大族只顾自身利益。
严颜虽忠,却也因此开罪了不少只图安逸、不愿力战的地方势力。”
我将玄镜台搜集到的关于江州内部几股不同势力代表人物的信息、
他们的立场、甚至是一些私下里的抱怨和矛盾,简要地告诉了徐庶。
徐庶听得极为认真,眼中光芒越来越亮:“子明的意思是……离间?”
“离间其心,乱其内部,是其一。”
我点头,“严颜刚直,若有谗言传入成都刘璋耳中,或可令其君臣生隙。
但此法耗时较长,远水难救近火。
更直接的方法,是利用其内部矛盾,寻找突破口。”
“突破口……” 徐庶沉吟道,“江州城内,可有能为我所用之人?”
“有几位。”
我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名字,
“此人,本地豪族出身,与严颜因征发民夫修缮城防之事素有龌龊;
此人,曾受刘璋猜忌,被贬至江州,心怀不满;
还有此人,据说与张鲁方面暗通款曲……”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已经初步渗透到益州的一些重要城池,
虽然还无法做到完全掌控,但搜集一些关键人物的信息和动向,还是能够办到的。
徐庶看着那些名字和标注,陷入了深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
“子明,若能策反其中一人,于关键时刻打开城门,或散布谣言,动摇军心,则江州可不战而下。”
“正是此意。”
我说道,“但策反并非易事,风险也大。一旦暴露,反而会打草惊蛇,坚定严颜死守之心。”
“所以,需做得极为隐秘,且要选择最恰当的人选和时机。”
徐庶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
“此人,费观(此处设定费观在江州有一定影响力,历史上他是刘璋的亲戚,后降刘备),乃刘璋姻亲,
但在益州士人中颇有声望,据说与严颜政见不合,认为固守不如媾和。
若能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利密见之,晓以利害,或有可为?”
“费观……”
我沉吟道,
“此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身份够高,影响力足够,且有摇摆的可能。
但如何能秘密接触,并将他策反,需要周详的计划。”
“此事,或许不必急于一时。”
徐庶说道,“我们可以先做几手准备。
其一,继续收集江州内部的情报,特别是严颜与其他将领、官员之间的矛盾细节。
其二,可以尝试散布一些流言,
比如‘刘璋已决意投降曹操,严颜死守乃是愚忠’,
或者‘刘备入川乃是为助刘璋抵御张鲁,严颜阻拦乃是不识大体’,
以此分化守军内部。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我们需要一个契机。”
“契机?”
“对,一个让费观或其他潜在内应,下定决心倒向我们的契机。”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比如,一场恰到好处的‘小败’,让他们看到严颜固守策略的‘不可行’;
或者,一份足以让他们心动的‘厚礼’和‘承诺’。”
我明白了徐庶的意思。
智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系列的铺垫和运作,最终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好。”
我点头表示赞同,
“散布流言,扰乱人心,此事可交由玄镜台暗中执行。
寻找内应,秘密接触,也需玄镜台的情报支持。至于那‘契机’……”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创造一个。”
比如,利用玄镜台的技术,对江州城某个不太重要的防御设施进行一次精准的“破坏”
(例如粮草转运的小码头,或是不太关键的箭楼),
制造守军的恐慌和混乱,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严颜的过度警觉,将其归咎于意外或守备松懈。
再或者,截获一份刘璋发给严颜的不那么重要的指令,加以篡改,制造误会……
这些都需要玄镜台在幕后进行极为精密的配合。
这不仅是对江州城的攻略,也是对我麾下这支秘密力量的一次实战演练。
“此事,需与孔明通气吗?” 徐庶问道。
我摇了摇头:
“不必全盘托出。孔明先生智虑深远,但玄镜台之事,乃我立身之本,不宜过早暴露。
我们可以向他建议,江州强攻代价太大,宜用计策,比如派遣细作,散布流言,寻找内应等。
他若同意智取的大方向,具体如何操作,便由我们暗中进行。
如此,既能达成目标,又能保存我们的秘密。”
徐庶点头表示理解:“也好。如此行事,最为稳妥。”
计议已定。我的心中稍稍安定。
相比于永安的奇袭,智取江州无疑更加复杂,也更能体现玄镜台和徐庶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刘备的实力,更是为了磨炼我自己的力量,为将来独立攻略汉中积累经验。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用智慧和信息碾压对手,这,才是我陆昭应该走的道路。
长江的水依旧滚滚向西,前方的江州城如同一头匍匐的巨兽,等待着挑战者。
而我,已经悄然磨利了我的爪牙,准备用一种它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开这道益州的“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