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锦绣暗布局,财源通四郡-《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夜色如墨,将荆江南岸的一处偏僻河湾笼罩得严严实实。

  不同于公安城内初定基业的热闹与喧嚣,这里只有江水拍岸的单调声响,以及偶尔从远处芦苇荡里传来的几声鸟鸣。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水汽和淡淡的桐油味道,那是用来保养船只和遮盖货物的气味,寻常得足以掩盖任何不寻常的活动。

  我乘坐的小舟悄无声息地靠上了一处毫不起眼的木制栈桥。

  没有灯火,只有两道如同融入夜色的身影,凭借着玄镜台特有的联络暗号确认了我的身份后,

  才无声地分开,露出身后通往岸上一座大型仓房的幽暗入口。

  这里曾是前朝某个没落士族的水运货栈,位置偏僻,水道却能曲折连通湘、沅二水,

  又远离主官道,是玄镜台在荆南地区初步筛选后,由石秀亲自带人秘密清理并布防的一处关键据点。

  外表看,仓房破旧低矮,与周围荒凉的景致融为一体,毫不起眼。

  但踏入其中,却能立刻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内部空间极大,虽然堆放着一些看似寻常的麻布、陶器等作为掩护,

  但角落里整齐码放的、用油布严密包裹的物资,以及空气中隐约可辨的铁器和药材混合的气息,

  都显示出此地的非同寻常。

  更重要的是,仓房内部的结构被巧妙地改造过,增加了隐蔽的夹层和暗室,

  几名精悍的玄镜台卫士如同影子般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构建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在仓房最深处,一间用厚实木板隔出来的临时“账房”内,终于见到了那个熟悉又略带风尘的身影。

  糜贞。

  她依旧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劲装,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

  少了几分昔日在徐州时的雍容华贵,却多了几分干练与坚韧。

  她正站在一张宽大的木案前,借着一盏被小心遮蔽了光线的油灯,

  专注地审视着面前摊开的一卷详细的图册和几本厚厚的账簿。

  听到我的脚步声,她抬起头,明亮的眼眸在昏暗的光线下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惊喜,有欣慰,

  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冷静与专注。

  “子明,你来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与在公安城内和刘备诸人周旋时需要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不同,

  在这里,在这个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的隐秘空间里,我能感受到一种卸下伪装的轻松。

  “子贞,辛苦你了。”

  我走到案前,目光扫过那图册和账簿。

  图册上用不同颜色的细线标注着荆南四郡的水陆商道,

  密密麻麻的符号代表着据点、货栈、以及潜在的合作伙伴或需要警惕的对手。

  账簿则记录着庞大而繁杂的资金流动和物资吞吐,字迹娟秀却又条理分明,

  每一笔都清晰地指向一个庞大的、正在暗中迅速铺开的网络。

  “分内之事,何谈辛苦。”

  糜贞微微一笑,将一本整理好的账册递给我,

  “这是自抵达荆南以来,‘锦绣阁’重建和初步运营的总账。

  玄镜台的情报支持非常及时,石秀他们清理地方障碍也做得很好,让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我接过账册,入手微沉。

  这不仅仅是一本账簿,更是我未来独立争霸事业的经济命脉所系。

  我仔细翻阅着,糜贞则在一旁轻声解说:

  “依照你的吩咐,我们首先利用玄镜台提供的关于各郡望族、地方豪强以及原有商业势力的详细情报,

  避开了那些根基深厚且与刘备集团关系密切的目标,

  优先接触和整合了一些在战乱中受损、或者立场相对中立、甚至对新主有所不满的中小商户和地方力量。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稳定的货源和安全的商路保障,

  这在目前百废待兴、秩序未稳的荆南,是极具吸引力的。”

  “我们已经初步打通了零陵、桂阳之间的主要商道,

  并正在向武陵、长沙渗透。特别是湘水和沅水流域,

  我们控制了几处关键的内河渡口和隐蔽货栈,确保物资能够安全、隐秘地流通。

  与江东的联系也在逐步恢复,但非常谨慎,

  主要通过几条极其隐蔽的水路进行小规模、高价值的交易,

  例如我们急需的精铁、海盐,以及一些江东特产的药材。

  至于中原方向,目前还只是初步试探,风险太大,暂时只维持最低限度的情报交流和个别稀缺物资的互换。”

  她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显示出她对整个商业网络运作的了如指掌。

  “物资方面,”

  她指了指图册上的几个标记,

  “我们重点控制了几个偏远山区的粮食产地,

  以高于市价但低于战时标准的稳定价格签订了长期收购契约,确保了基本的粮食储备。

  盐铁的控制则更为隐秘,主要通过与几个愿意合作的山民部落进行易货贸易,

  或者直接控制几处废弃的小型矿坑进行秘密开采和冶炼,产量不高,但足够我们前期的秘密消耗。

  药材方面,荆南本地就有不少特产,我们正在组织人手进行收购和初步加工。”

  “资金流转,是目前最关键也最困难的一环。”

  糜贞的眉头微微蹙起,

  “大额的资金流动很容易引起注意。

  我们目前采用了多种方式并行:

  一是利用‘锦绣阁’原有的信誉,在几个关键城镇设立了隐蔽的钱庄或代办点,进行小额存兑和汇款;

  二是将部分资金转化为易于储存和运输的高价值商品,如珠宝、绸缎等;

  三是与一些信誉良好、关系可靠的大商行进行复杂的资金拆借和转账,利用他们庞大的网络来掩盖我们的真实流向。

  每一笔账目都采用了你之前设计的复式记账法和密码系统,确保只有核心人员才能解读。”

  我静静地听着,手指在账册光滑的封皮上轻轻摩挲。

  糜贞所做的,远比她口中描述的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在刚刚经历战火、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荆南四郡,

  要在刘备集团眼皮底下,在江东孙权势力的窥视下,

  悄无声息地建立起这样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秘密经济网络,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需要不仅仅是商业头脑,更需要过人的胆识、细致的谋划、以及对人心的精准把握。

  “做得很好,子贞。”

  我合上账册,由衷地赞叹道,

  “比我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稳健。

  有了这个根基,我们未来的许多计划,才能真正落地。”

  听到我的肯定,糜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嘴角也漾起一抹真切的笑意,

  仿佛所有的辛劳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这都仰赖子明的信任和玄镜台的全力支持。只是……”

  她略微迟疑了一下,

  “目前我们铺开的摊子越来越大,对人手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尤其是既懂得商贸运作,又忠诚可靠、能够严守秘密的核心管理人才,缺口很大。”

  “我明白。”

  我点了点头,

  “人才的问题,我会让元直(徐庶)那边多加留意。

  荆南新附,必然会有一些不愿出仕刘备、或者怀才不遇的士人,我们可以通过玄镜台秘密考察、吸纳。

  另外,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也要加快速度。‘锦绣阁’内部,也要建立起可靠的晋升和培养机制。”

  “是。”糜贞应道,目光再次落到那些图册和账簿上,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我会尽快制定出详细的方案。

  另外,关于‘格物工坊’那边需要的特殊材料,

  我已经按照清单,开始通过秘密渠道分批采购和囤积,确保不会引起怀疑。”

  “很好。”我心中一暖,糜贞总是能想在我前面,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不仅仅是在为我管理“钱袋子”,更是在用她的智慧和心血,为我编织一张覆盖天下、支撑未来的坚实网络。

  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她略显清减却依旧美丽的侧脸。

  我知道,她对我的情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主从或盟友。

  那份深藏在眼底的关切,那份在谈及我的安危或未来时不易察觉的紧张,

  都如同这昏暗账房里的灯火,虽不炽烈,却温暖而坚定。

  但我此刻,却不能、也不敢回应。

  我的肩上,承担着太多人的命运和期望,我的道路,注定充满了荆棘与未知。

  在大事未成之前,任何私人的情感,都只能深埋心底。

  “荆南的局面看似平稳,实则暗流涌动。”

  我收敛心神,沉声道,

  “刘备急于稳固基业,诸葛亮忙于内政,周瑜则在北线与曹仁对峙,这给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窗口。

  但这个窗口不会太长。

  ‘锦绣阁’的运作,必须更加隐秘,更加高效。

  所有的账目往来、人员调动,都要经过玄镜台的复核,确保万无一失。”

  “我明白。”糜贞郑重地点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粮食和铁器的储备,要放在首位。”

  我继续指示道,

  “尤其是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产量和储备,未来我们对它的需求,将会超乎想象。

  另外,建立一支绝对可靠、能够快速反应的武装护商队,规模不必大,但必须精锐,

  由玄镜台直接掌控,用于保护关键的商路和据点。”

  “是,这些我都会立刻着手安排。”

  又交代了一些细节,确认各项事务都在掌控之中后,我准备离开。

  时间宝贵,我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

  “子明,”在我转身之际,糜贞忽然轻声叫住了我。

  我停下脚步,回头看她。

  灯光下,她的眼神复杂而深邃,带着一丝担忧:

  “荆南初定,人心未稳。你在公安,虽有孔明等人照应,但毕竟身处局中,凡事……务必多加小心。”

  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难以言说的关切。

  我心中微动,点了点头:“放心吧,子贞。我知道该怎么做。你在这里,也要多保重。”

  没有再多言语,我转身,重新融入外面的夜色。

  身后,那盏昏黄的油灯依旧亮着,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照亮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布满荆棘却充满希望的道路。

  锦绣暗布局,财源通四郡。

  我陆昭的独立势力,其经济的根基,已经在这片刚刚易主的荆南大地上,悄然奠定。

  有了这源源不断的财赋支撑,我的玄镜台、我的格物工坊、我未来的军队,才能真正拥有驰骋天下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