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艰难颔首,大义为重-《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

  议事厅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刘备身上。

  他的脸上,阴晴不定,那双总是充满仁慈和坚毅的眼眸,此刻却盛满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与挣扎。

  我的计策已经提出,孔明的战略拔高已完成,元直的执行细节也已铺陈。

  三位他最为倚重的谋士,口径一致,都指向了那条看似唯一可行,却又布满荆棘的道路——偕民南撤。

  我知道,这个决定对他而言,是何等的艰难。

  放弃新野基业,背井离乡,固然令人痛心,但这并非最让他难以承受的。

  真正让他犹豫不决,肝肠寸断的,是那数十万将身家性命托付于他的百姓!

  带着他们走,意味着缓慢的行军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后勤压力,意味着随时可能被曹操的铁骑追上,意味着无数鲜活的生命将暴露在刀光剑影之下!

  这与他“仁德爱民”的信念,无疑是巨大的冲突。

  但他又能如何选择?将百姓弃之不顾,独自率军突围?

  那样的刘备,还是那个天下归心的刘玄德吗?那样的胜利,对他而言,恐怕比失败更加痛苦。

  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天人交战。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座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的呼吸变得粗重,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他时而看向堂下我们这些殷切期盼的谋士将领,时而仿佛透过墙壁,看到了城外那些拖家带口、眼神中充满信任与依赖的百姓。

  “罢了!”

  良久,一声沉重的叹息,如同巨石落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刘备缓缓地抬起头,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疲惫,却又蕴含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罢了!便依子明、孔明、元直之计!”

  他艰难地,一字一顿地说道,仿佛每一个字都耗尽了他巨大的心力。

  那沉重的头颅,终于,缓缓地点了下来。

  这一点头,重若千钧!

  它意味着新野基业的彻底放弃,意味着一场前途未卜、九死一生的大撤退的正式开始,更意味着,他将背负起数十万生民的性命,踏上一条可能通往毁灭的道路。

  “只是……”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我、孔明和元直,那眼神中充满了恳切,甚至带着一丝近乎哀求的意味,

  “务必…务必尽最大努力,护佑随行百姓周全!”

  “子明,孔明,元直,”他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喊出我们的名字,

  “组织撤退的重任,便托付给你们了!军中上下,皆听尔等调遣!若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主公放心!”我们三人立刻躬身行礼,齐声应诺。

  声音坚定,掷地有声。

  我知道,主公这最后的嘱托,不仅仅是对我们能力的信任,更是将他心中最沉重的牵挂,那份对百姓的责任与愧疚,一同交付到了我们手中。

  这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这位乱世枭雄性格中最复杂的一面。

  他有仁德之心,却也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渴望保全所有人,却又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的伟大与他的无奈,在这一刻交织,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预示了这场大撤退中,必然会发生的种种悲剧与牺牲。

  看着他疲惫地挥了挥手,示意我们开始部署,我的心中五味杂陈。

  我成功地说服了他,将“明线计划”确立为公开的战略。

  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主公肩上那沉甸甸的“仁义”枷锁,以及我利用了这份“仁义”来掩护“暗线”计划的冷酷。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生存,为了未来,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