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改革-《孤臣血,玄启燃》

  马蹄踏碎夜色,我带着白起等人疾驰而去。

  可就在半途中,前方忽然冲出一队人马,为首之人披着黑袍,遮住面容。

  “陆昭……”那人低声开口,声音沙哑而阴冷,“你以为赢了?”

  我握紧剑柄,眼神冰冷:“你是谁?”

  那人没有回答,反而缓缓举起一只手。

  下一刻,大地轰然震动,一道裂痕猛然撕开地面!

  我猛地拉住缰绳,战马嘶鸣,险些跌入裂缝之中。

  “小心!”白起怒吼。

  可那黑袍人已经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战争……才刚开始。”

  ---

  我望着脚下那道尚未合拢的裂缝,心头沉如铁。

  这已不是第一次,有人想在我重建之时搅乱局势。

  但我不会让任何人再毁掉这片土地上刚刚燃起的希望。

  “传令下去。”我勒马回营,声音坚定,“各部加强戒备,尤其注意粮仓、桥梁等关键设施。”

  “是!”白起领命而去。

  回到营帐后,我立即召集徐逸与陈虎。

  “敌军残部只是表象。”我将今日所见所感一一讲述,“真正的问题,在于内部。”

  “你是说……有人在背后策应?”陈虎皱眉。

  “没错。”我点头,“我们刚建立起来的秩序,正被一双看不见的手试图摧毁。”

  徐逸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若要稳固根基,光靠镇压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

  ---

  巡视各地废墟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旧制度的腐朽。

  官僚层层盘剥,百姓苦不堪言;军政不分,导致调度混乱;税赋不均,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不能再这样下去。”我站在一处破败的县衙前,目光如炬,“我们要打破旧有体系,从根子上重塑这个国家。”

  当晚,我与徐逸彻夜长谈,提出了三大核心改革方向:

  **唯才是举**——不再以出身定仕途,而是以才能与功绩选拔官员;

  **按功授田**——士兵立功可得田产,激励士气,同时稳定军心;

  **军民分治**——将军权与行政分开,避免将领擅权,确保政权稳定。

  “这些想法大胆且务实。”徐逸眼中闪着光,“但推行时必须谨慎,否则容易引发反弹。”

  “那就先试点。”我果断下令,“选一个受灾较轻、民心尚稳的城池作为首试之地。”

  ---

  系统提示音响起:【激活功能:军备改良·行政管理模型构建中……】

  一道淡蓝色光芒在我脑海中浮现,随即一套融合古今治理理念的制度模型成形。

  我亲自拟定新政细则,并派遣亲信前往试点城池执行。

  短短半月,成效惊人。

  原本懒散的基层官员变得勤勉,百姓开始自发参与劳作,连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士绅也主动捐粮助建。

  “昭帅,您真神了!”一名小吏激动地报告,“新税制实行后,税收翻了一倍!”

  “因为百姓愿意交了。”我笑了笑,“他们知道,这些钱不是进了贪官口袋,而是用在了自己身上。”

  ---

  然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几位老将联名上书,指责我动摇国本;部分贵族更是煽动舆论,称我“欲废男尊之序,乱世道人心”。

  “他们怕了。”我在朝会上冷冷扫视那些跪伏却满脸愤慨的官员,“怕自己的特权被剥夺,怕自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我当场罢免三名阻挠新政的官员,声音如刀:“谁敢阻我新政,便是与天下人为敌!”

  营帐外,士兵们听到这句话,齐声高呼:“昭帅万胜!”

  那一刻,我知道,改革已经不可逆转。

  ---

  但暗流仍在涌动。

  深夜,陈虎来报:“有人频繁出入反对派营地,行踪诡异。”

  “查。”我毫不犹豫,“我要知道他们的资金来源,以及背后的主使者是谁。”

  徐逸连夜部署,调动影卫与系统召唤的历史谋士协助情报分析。

  不久后,一份密报呈现在我面前——

  某些反对派的资金,竟来自敌国。

  “他们不仅想破坏我们的军事胜利,更想从内部瓦解我们的秩序。”我捏紧拳头,“真是好算计。”

  ---

  风起云涌,改革初见成效。

  百姓生活改善,军队士气高涨,整个领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但我也清楚,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

  就在我准备进一步推广新政时,一封急报传来——

  东南边境,出现神秘黑影,疑似上次袭击我们的那伙人。

  “终于忍不住了?”我冷笑一声,拿起长剑,大步走出营帐。

  天边泛起一抹血红,仿佛预示着新一轮风暴即将来临。

  我翻身上马,目光如火。

  “走,去会会他们。”

  马蹄声再次撕裂寂静,我带着亲卫奔向边境。

  可就在半路,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

  紧接着,一支箭矢破空而来,直取我面门!

  我挥剑格挡,火星四溅。

  而在那尘土飞扬的尽头,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现身。

  黑袍之下,一双幽深的眼睛正冷冷盯着我。

  “你果然来了。”我低声道。

  那人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我说过……战争,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