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指挥中心,空气像块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压在人胸口。速溶咖啡的焦苦混着众人熬了两夜的汗味,在密闭空间里发酵出酸腐的气息,黏在每台显示器的散热孔上,连服务器的嗡鸣都带着股疲惫的沙哑。林江的指尖按在键盘边缘,指节因为攥得太紧泛着青白,他盯着屏幕上那条曾像疯蛇般狂跳的数据流曲线——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平缓下来,攻击频率的数字从每秒三千次断崖式跌落,先是一千,再是五百,最后定格在不足百次,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包请求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只余下零星几个在防火墙外徒劳地弹跳。
“他们的数据包在衰减!” 小张的声音像根骤然绷紧的弦,带着破音的尖锐。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椅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吱呀”声,脚边堆成小山的空饮料瓶被带翻,“哗啦啦”滚了一地,可乐瓶撞在金属机柜上的闷响,竟在这死寂里显得格外突兀。
林江却没动,指尖悬在回车键上方半寸,指甲盖因为用力泛着白。那回车键的键帽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是他无数个通宵里按出来的痕迹。经验像根冰刺扎在脊椎上——黑客攻坚了整整四十小时,手段狠戾且精准,怎么会突然像断了电的玩具?他反手敲下一串指令,调出流量监控的深层日志,屏幕上瞬间滚过满屏的十六进制代码,像条黑色的瀑布。林江的目光在代码流里飞速穿梭,突然停在一组反复出现的字符串上:“E7 A0 81 F3...” 这组代码藏在看似杂乱的攻击请求里,每间隔零点三秒就重复一次,像黑客在黑暗里递出的暗号——他们根本不是在撤退,是在借着攻击衰减的假象,尝试绕过防火墙重新建立连接。
“稳住!” 林江猛地抬声,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像块石头砸在众人狂喜的浪头上,“别被表象骗了!张伟,把备用服务器的CPU和带宽全部调过来,优先级设为最高!重点防护泄洪指令通道的API接口,用我们之前准备的‘蜂巢’防御脚本,给每个数据包都加三重校验!”
团队成员们瞬间从狂喜中惊醒,刚才还松弛的肩膀猛地绷紧。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敲键声密集得像暴雨打在铁皮上,“嗒嗒”声里带着不容错的急促。角落里备用服务器的指示灯骤然全亮,机身的嗡鸣声陡然拔高,从低沉的“嗡嗡”变成尖锐的“嘶鸣”,像是不堪重负在发出痛苦的呻吟。林江紧盯着屏幕右上角的CPU使用率数值,那个红色的数字曾死死钉在98%,此刻终于开始缓缓回落——97%,95%,92%……他的心脏却跟着一点点下沉,这回落太“顺利”了,顺利得像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他们在撤退?” 小李的声音带着颤,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镜片后面的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他面前的屏幕上,境外的攻击IP正在一个个消失,像被风吹散的烟。
林江没回答,手指在键盘上一滑,调出反击程序的后台记录。屏幕上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IP地址,绿色的代表已拦截,灰色的代表已失效,唯有三个被红色方框标记的IP,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地图上移动——从境内某云服务器节点,一路跳转到东南亚的中转服务器,再往欧洲的匿名节点狂奔,轨迹像条被惊飞的蛇。他突然想起陈教授凌晨时说的话:“这些黑客不是发烧友,是雇佣兵,拿钱办事,一旦发现任务有失败的苗头,会第一时间切断所有连接,绝不恋战。”
可这三个IP的移动速度太快了,快得像在刻意“展示”撤退的姿态。林江的后颈突然冒起一层冷汗。
“他们要跑!” 林江猛地一拍桌子,掌心拍在冰凉的桌面,震得桌上的咖啡杯都跳了一下。“王磊,追踪这三个IP!用‘溯源鹰’脚本,把他们的跳板节点全扒出来!张伟,现在就联系网安部门,把IP轨迹实时同步过去,请求跨境协查!告诉他们,这三个很可能是主谋节点!”
“收到!” 张伟一把抓过桌上的加密电话,手指因为紧张都在抖。
就在这时,“嘀——嘀——嘀——” 指挥中心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尖锐的声音像针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所有屏幕右下角同时弹出红色警告框,刺眼的红光映得众人脸色发白:“检测到异常数据包注入——来源:已瘫痪节点!”
“是陷阱!” 林江瞳孔骤然缩成针尖,浑身的血仿佛瞬间冻住。他猛地转头看向攻击节点监控面板——那些之前显示“已瘫痪”的灰色节点,此刻竟全部亮起了刺眼的红,像一群装死的毒蛇突然露出了毒牙。它们正在疯狂向系统内核发送碎片数据包,这些数据包被拆成了无数个小于64字节的碎片,每一片都带着混乱的校验码,却在底层悄悄拼凑着同一个指令——“修改泄洪闸门控制参数”。
他瞬间明白过来,黑客根本没打算撤退。他们用三个主IP的“撤退”做诱饵,让他们放松警惕去追踪,实则是借着攻击频率降低的间隙,重新激活了那些之前被击溃的“死节点”——这些节点看似无关紧要,此刻却像自杀式袭击的士兵,用海量碎片数据包堵塞防御通道,制造混乱,掩护真正的主力突破内核防线。
“关闭所有外部接口!快!” 林江嘶吼着扑向主机房,声音因为急怒都变了调。他一把推开挡在前面的椅子,冲到墙边的物理总开关前,手指在冰冷的金属开关上猛按——“啪!” 沉重的开关被按到底,刺耳的电流“滋滋”声瞬间响起,所有屏幕同时黑屏,指挥中心里骤然陷入死寂,只剩下众人急促的喘息声。
三秒后,应急电源启动的“嗡”声响起,屏幕重新亮起。这一次,上面的数据流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没有攻击请求,没有异常警告,连正常的监测数据都像是被冻住了,一动不动。
“攻击…… 停止了?” 有人怯生生地问,声音在寂静里飘着,带着不确定的颤。
林江瘫坐在主机旁的地板上,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贴在身上凉得刺骨。他抬手抹了把脸,掌心全是湿黏的汗。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凌晨四点四十分,距离预定泄洪时间还有两小时二十分钟。他盯着屏幕上服务器的各项指标:CPU使用率回落到35%,内存占用率42%,网络流量趋于平稳……那些碎片化的攻击数据包被应急防火墙成功拦截在缓冲区,红色的“拦截成功”提示像救命符一样跳着。
“检查核心数据库。” 林江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他想站起来,腿却软得像面条。
小李手忙脚乱地调出数据库校验程序,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滚过一行行校验代码。五分钟后,他猛地转过身,声音里带着哭腔:“林哥!所有泄洪参数完好!闸门控制指令库未被篡改!监测设备数据同步正常…… 我们守住了!我们真的守住了!”
指挥中心先是死一般的寂静,接着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有人猛地把键盘往桌上一推,瘫在地上捂着脸痛哭,哭声里全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有人互相抱着肩膀跳起来,笑声和喊声搅在一起;小张趴在桌上,肩膀一抽一抽的,眼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推——哭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撞在四壁上,反弹回来,震得墙壁都嗡嗡作响。林江看着窗外,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淡淡的青白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满是咖啡渍和代码的桌面上。他突然觉得眼前一黑,脑子里“嗡”的一声,失去了意识,一头栽倒在键盘上,脸颊贴在冰凉的键帽上,还能感受到刚才敲键时留下的余温。
他做了个很长的梦。梦里是小时候,他跟着爷爷在淮河岸边走,那时的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爷爷牵着他的手,掌心粗糙却暖和。爷爷指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说:“水是活的,你敬它一尺,它就还你一丈。但你要是糊弄它,它也会翻脸——守水的人,得有颗实诚心。” 梦里的河水声很清,清得像风铃。
醒来时,林江发现自己躺在指挥中心角落的行军床上,身上盖着件带着烟味的外套——是王磊的,他总爱偷偷在楼梯间抽两口。窗外的天已经亮透了,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一道道金亮的条纹。
“林哥你醒了!” 小张端着个白瓷碗跑过来,眼睛红肿得像核桃,睫毛上还沾着没干的泪痕,“你都睡了快两小时了!陈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早上六点就到了,已经接管系统维护了,让我们都去休息!还有还有,刚才上级来电话,说要给我们记集体一等功!”
林江接过粥碗,碗沿还带着温热的触感。白粥熬得稠稠的,上面漂着几点翠绿的咸菜,热气往上冒,模糊了他的眼镜片。他突然笑了,笑出声来,笑声里带着点劫后余生的沙哑。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匿名威胁短信,“识相点就让开,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想起黑客在攻击代码里藏着的挑衅语句,用注释写着“你们的防御像纸糊的”;想起刚才小张跳起来时带翻的饮料瓶,想起小李通红的眼睛,想起张伟抓电话时发抖的手——那些紧绷的、焦虑的、却从未后退过的瞬间,此刻都浸在粥的热气里,变得软乎乎的。
“通知大家。” 他舀起一勺粥,吹了吹,热气扑在脸上,暖得让人鼻子发酸。“别睡了,吃完这碗粥,我们去泄洪现场盯着。没亲眼看着水位降下去,我不放心。”
七点整,第一缕阳光越过防汛指挥中心的楼顶,金色的光像流水一样漫下来,把楼顶的红旗染得发亮。林江站在河边的观测台,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水汽的凉。远处的泄洪闸门正缓缓升起,“嘎吱——嘎吱——”的机械声隔着水传来,带着厚重的力量感。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泥沙,像脱缰的野马奔涌而下,在河道里画出一道壮阔的弧线,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碎金般的光。他身边的监测屏幕上,水位曲线正平稳下降,每一个跳动的数据都恰到好处——从警戒水位以上2.3米,一点点往下落,每落0.1米,观测台里就响起一声低低的欢呼。
“下游乡镇报告,暂无人员伤亡,转移群众已全部安置到临时避难所。” 对讲机里传来工作人员清晰的汇报声,声音里带着难掩的轻快。
林江掏出手机,屏幕上还留着那个匿名威胁短信的截图。他指尖在屏幕上滑了一下,按下了删除键。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还混着远处麦田里的麦香,像是在诉说着河流的古老智慧——水会记得每一次守护,也会冲刷掉所有的恶意。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水利工程背后藏着的民生利益,总会引来不怀好意的目光,这样的战斗或许明天就会再来。
但此刻,他只想看着这奔腾的河水。看着它冲破闸门的束缚,看着它顺着河道奔向下游,看着它滋养两岸的土地,看着远处河面上的渔船随着水波起伏,慢慢驶向远方。指挥中心的服务器仍在嗡嗡运转,隔着几公里都能想象到那平稳的嗡鸣,像不知疲倦的守护者。而他和他的团队,会继续站在这里——守着这台服务器,守着这片水,守着水边的这方人。
远处传来汽笛声,是下游运输船的鸣笛,悠长而嘹亮,像在致谢,又像在启航。林江握紧了口袋里的U盘,塑料外壳被体温焐得温热,里面存着这次攻防战的全部日志——从第一次攻击警报响起,到最后一个数据包被拦截,每一行代码都是他们用热血和信念写就的勋章。
阳光越发明亮,照在河面上,碎成一片晃动的金箔。林江抬起头,迎着光笑了。
“他们的数据包在衰减!” 小张的声音像根骤然绷紧的弦,带着破音的尖锐。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椅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吱呀”声,脚边堆成小山的空饮料瓶被带翻,“哗啦啦”滚了一地,可乐瓶撞在金属机柜上的闷响,竟在这死寂里显得格外突兀。
林江却没动,指尖悬在回车键上方半寸,指甲盖因为用力泛着白。那回车键的键帽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是他无数个通宵里按出来的痕迹。经验像根冰刺扎在脊椎上——黑客攻坚了整整四十小时,手段狠戾且精准,怎么会突然像断了电的玩具?他反手敲下一串指令,调出流量监控的深层日志,屏幕上瞬间滚过满屏的十六进制代码,像条黑色的瀑布。林江的目光在代码流里飞速穿梭,突然停在一组反复出现的字符串上:“E7 A0 81 F3...” 这组代码藏在看似杂乱的攻击请求里,每间隔零点三秒就重复一次,像黑客在黑暗里递出的暗号——他们根本不是在撤退,是在借着攻击衰减的假象,尝试绕过防火墙重新建立连接。
“稳住!” 林江猛地抬声,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像块石头砸在众人狂喜的浪头上,“别被表象骗了!张伟,把备用服务器的CPU和带宽全部调过来,优先级设为最高!重点防护泄洪指令通道的API接口,用我们之前准备的‘蜂巢’防御脚本,给每个数据包都加三重校验!”
团队成员们瞬间从狂喜中惊醒,刚才还松弛的肩膀猛地绷紧。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敲键声密集得像暴雨打在铁皮上,“嗒嗒”声里带着不容错的急促。角落里备用服务器的指示灯骤然全亮,机身的嗡鸣声陡然拔高,从低沉的“嗡嗡”变成尖锐的“嘶鸣”,像是不堪重负在发出痛苦的呻吟。林江紧盯着屏幕右上角的CPU使用率数值,那个红色的数字曾死死钉在98%,此刻终于开始缓缓回落——97%,95%,92%……他的心脏却跟着一点点下沉,这回落太“顺利”了,顺利得像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他们在撤退?” 小李的声音带着颤,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镜片后面的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他面前的屏幕上,境外的攻击IP正在一个个消失,像被风吹散的烟。
林江没回答,手指在键盘上一滑,调出反击程序的后台记录。屏幕上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IP地址,绿色的代表已拦截,灰色的代表已失效,唯有三个被红色方框标记的IP,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地图上移动——从境内某云服务器节点,一路跳转到东南亚的中转服务器,再往欧洲的匿名节点狂奔,轨迹像条被惊飞的蛇。他突然想起陈教授凌晨时说的话:“这些黑客不是发烧友,是雇佣兵,拿钱办事,一旦发现任务有失败的苗头,会第一时间切断所有连接,绝不恋战。”
可这三个IP的移动速度太快了,快得像在刻意“展示”撤退的姿态。林江的后颈突然冒起一层冷汗。
“他们要跑!” 林江猛地一拍桌子,掌心拍在冰凉的桌面,震得桌上的咖啡杯都跳了一下。“王磊,追踪这三个IP!用‘溯源鹰’脚本,把他们的跳板节点全扒出来!张伟,现在就联系网安部门,把IP轨迹实时同步过去,请求跨境协查!告诉他们,这三个很可能是主谋节点!”
“收到!” 张伟一把抓过桌上的加密电话,手指因为紧张都在抖。
就在这时,“嘀——嘀——嘀——” 指挥中心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尖锐的声音像针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所有屏幕右下角同时弹出红色警告框,刺眼的红光映得众人脸色发白:“检测到异常数据包注入——来源:已瘫痪节点!”
“是陷阱!” 林江瞳孔骤然缩成针尖,浑身的血仿佛瞬间冻住。他猛地转头看向攻击节点监控面板——那些之前显示“已瘫痪”的灰色节点,此刻竟全部亮起了刺眼的红,像一群装死的毒蛇突然露出了毒牙。它们正在疯狂向系统内核发送碎片数据包,这些数据包被拆成了无数个小于64字节的碎片,每一片都带着混乱的校验码,却在底层悄悄拼凑着同一个指令——“修改泄洪闸门控制参数”。
他瞬间明白过来,黑客根本没打算撤退。他们用三个主IP的“撤退”做诱饵,让他们放松警惕去追踪,实则是借着攻击频率降低的间隙,重新激活了那些之前被击溃的“死节点”——这些节点看似无关紧要,此刻却像自杀式袭击的士兵,用海量碎片数据包堵塞防御通道,制造混乱,掩护真正的主力突破内核防线。
“关闭所有外部接口!快!” 林江嘶吼着扑向主机房,声音因为急怒都变了调。他一把推开挡在前面的椅子,冲到墙边的物理总开关前,手指在冰冷的金属开关上猛按——“啪!” 沉重的开关被按到底,刺耳的电流“滋滋”声瞬间响起,所有屏幕同时黑屏,指挥中心里骤然陷入死寂,只剩下众人急促的喘息声。
三秒后,应急电源启动的“嗡”声响起,屏幕重新亮起。这一次,上面的数据流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没有攻击请求,没有异常警告,连正常的监测数据都像是被冻住了,一动不动。
“攻击…… 停止了?” 有人怯生生地问,声音在寂静里飘着,带着不确定的颤。
林江瘫坐在主机旁的地板上,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贴在身上凉得刺骨。他抬手抹了把脸,掌心全是湿黏的汗。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凌晨四点四十分,距离预定泄洪时间还有两小时二十分钟。他盯着屏幕上服务器的各项指标:CPU使用率回落到35%,内存占用率42%,网络流量趋于平稳……那些碎片化的攻击数据包被应急防火墙成功拦截在缓冲区,红色的“拦截成功”提示像救命符一样跳着。
“检查核心数据库。” 林江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他想站起来,腿却软得像面条。
小李手忙脚乱地调出数据库校验程序,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滚过一行行校验代码。五分钟后,他猛地转过身,声音里带着哭腔:“林哥!所有泄洪参数完好!闸门控制指令库未被篡改!监测设备数据同步正常…… 我们守住了!我们真的守住了!”
指挥中心先是死一般的寂静,接着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有人猛地把键盘往桌上一推,瘫在地上捂着脸痛哭,哭声里全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有人互相抱着肩膀跳起来,笑声和喊声搅在一起;小张趴在桌上,肩膀一抽一抽的,眼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推——哭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撞在四壁上,反弹回来,震得墙壁都嗡嗡作响。林江看着窗外,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淡淡的青白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满是咖啡渍和代码的桌面上。他突然觉得眼前一黑,脑子里“嗡”的一声,失去了意识,一头栽倒在键盘上,脸颊贴在冰凉的键帽上,还能感受到刚才敲键时留下的余温。
他做了个很长的梦。梦里是小时候,他跟着爷爷在淮河岸边走,那时的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爷爷牵着他的手,掌心粗糙却暖和。爷爷指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说:“水是活的,你敬它一尺,它就还你一丈。但你要是糊弄它,它也会翻脸——守水的人,得有颗实诚心。” 梦里的河水声很清,清得像风铃。
醒来时,林江发现自己躺在指挥中心角落的行军床上,身上盖着件带着烟味的外套——是王磊的,他总爱偷偷在楼梯间抽两口。窗外的天已经亮透了,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一道道金亮的条纹。
“林哥你醒了!” 小张端着个白瓷碗跑过来,眼睛红肿得像核桃,睫毛上还沾着没干的泪痕,“你都睡了快两小时了!陈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早上六点就到了,已经接管系统维护了,让我们都去休息!还有还有,刚才上级来电话,说要给我们记集体一等功!”
林江接过粥碗,碗沿还带着温热的触感。白粥熬得稠稠的,上面漂着几点翠绿的咸菜,热气往上冒,模糊了他的眼镜片。他突然笑了,笑出声来,笑声里带着点劫后余生的沙哑。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匿名威胁短信,“识相点就让开,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想起黑客在攻击代码里藏着的挑衅语句,用注释写着“你们的防御像纸糊的”;想起刚才小张跳起来时带翻的饮料瓶,想起小李通红的眼睛,想起张伟抓电话时发抖的手——那些紧绷的、焦虑的、却从未后退过的瞬间,此刻都浸在粥的热气里,变得软乎乎的。
“通知大家。” 他舀起一勺粥,吹了吹,热气扑在脸上,暖得让人鼻子发酸。“别睡了,吃完这碗粥,我们去泄洪现场盯着。没亲眼看着水位降下去,我不放心。”
七点整,第一缕阳光越过防汛指挥中心的楼顶,金色的光像流水一样漫下来,把楼顶的红旗染得发亮。林江站在河边的观测台,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水汽的凉。远处的泄洪闸门正缓缓升起,“嘎吱——嘎吱——”的机械声隔着水传来,带着厚重的力量感。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泥沙,像脱缰的野马奔涌而下,在河道里画出一道壮阔的弧线,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碎金般的光。他身边的监测屏幕上,水位曲线正平稳下降,每一个跳动的数据都恰到好处——从警戒水位以上2.3米,一点点往下落,每落0.1米,观测台里就响起一声低低的欢呼。
“下游乡镇报告,暂无人员伤亡,转移群众已全部安置到临时避难所。” 对讲机里传来工作人员清晰的汇报声,声音里带着难掩的轻快。
林江掏出手机,屏幕上还留着那个匿名威胁短信的截图。他指尖在屏幕上滑了一下,按下了删除键。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还混着远处麦田里的麦香,像是在诉说着河流的古老智慧——水会记得每一次守护,也会冲刷掉所有的恶意。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水利工程背后藏着的民生利益,总会引来不怀好意的目光,这样的战斗或许明天就会再来。
但此刻,他只想看着这奔腾的河水。看着它冲破闸门的束缚,看着它顺着河道奔向下游,看着它滋养两岸的土地,看着远处河面上的渔船随着水波起伏,慢慢驶向远方。指挥中心的服务器仍在嗡嗡运转,隔着几公里都能想象到那平稳的嗡鸣,像不知疲倦的守护者。而他和他的团队,会继续站在这里——守着这台服务器,守着这片水,守着水边的这方人。
远处传来汽笛声,是下游运输船的鸣笛,悠长而嘹亮,像在致谢,又像在启航。林江握紧了口袋里的U盘,塑料外壳被体温焐得温热,里面存着这次攻防战的全部日志——从第一次攻击警报响起,到最后一个数据包被拦截,每一行代码都是他们用热血和信念写就的勋章。
阳光越发明亮,照在河面上,碎成一片晃动的金箔。林江抬起头,迎着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