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斑驳的虚度-《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顺着餐厅一侧那道贴满青金石马赛克的旋转楼梯向上,众人登上了这座“大食驿站”的屋顶露台。

  视野豁然洞开。

  露台不大,四周并未砌实墙,而是围着一圈精雕细琢的木质窗棂(shrabiya)。繁复的几何镂空图案,像一个个取景框,将远处那片蓝白交织的圣托里尼建筑群,切割成无数幅精致的小画。

  这里没有高脚椅,只有贴着地面的低矮长榻,铺着厚实的织锦软垫。中间几张镶嵌着贝母的八角矮桌上,摆放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银壶和彩色玻璃茶杯。

  众人几乎是本能地,各自找了个最舒服的角落,“瘫”了下去。

  刚刚那顿羊排和库纳法实在太过扎实,此时此刻,胃部的满足感正在向全身输送着一种名为“不想动”的信号。

  马建国大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端起面前的玻璃小杯。杯中琥珀色的红茶澄澈透亮,几片鲜绿的薄荷叶在水面打着旋儿。

  “呼——”他吹开浮叶,抿了一口,滚烫的茶汤裹着薄荷的清凉滑入喉咙,瞬间化解了烤肉留下的那一丝油润。

  “舒坦。”他眯着眼,看着远处那片被全息技术延伸到天边的“大海”,“这茶解腻,比额们那儿的砖茶还要劲道。坐在这儿吹风,给个神仙也不换咧。”

  婷婷更是毫无形象,整个人像一滩融化的冰淇淋,陷在软垫里。她摘下墨镜,把手机随手扔在一边,也不直播了,只是呆呆地看着头顶的遮阳篷。那是一块巨大的亚麻布,在海风的吹拂下,发出“噗噗”的轻响。

  “潇潇,”她声音慵懒,带着刚吃饱后的鼻音,“别拍了。我觉得我现在智商为零。只想在这儿睡个午觉,睡到地老天荒。”

  潇潇虽然还在敬业地举着云台,但镜头移动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镜头里,不再是那种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大景,而是聚焦在一些微小的局部:

  阳光穿过木质窗棂,在彩色地砖上投下不断移动、光影交错的几何谜题;风吹动桌角的流苏,像是在给空气挠痒痒;一只不知从哪儿飞来的海鸥,停在露台的栏杆上,歪着头,打量着这群两脚兽,然后又扑棱着翅膀,滑翔向远处那片深邃的蔚蓝。

  “踏遍千山”靠在最角落的位置,手里把玩着那个精致的银茶壶盖。

  “shrabiya,”他突然开口,指了指四周的木质窗棂,声音不大,像是说给自己听,“古代阿拉伯建筑的智慧。既能遮挡刺眼的阳光,通风散热,又能让里面的人看清外面,而外面的人看不清里面。这种设计用在观景台上,很妙。”

  陈宽盘腿坐在一旁,微笑着为众人的杯中续上热茶。

  “在大食语境里,有一种状态叫做‘Kief’。”

  他看着远处海面上波光粼粼的碎金,声音轻缓。

  “意思是——纯粹的、无所事事的快乐。不是为了休息而休息,而是单纯地享受时间的流逝。哪怕只是看着灰尘在光线里跳舞,也是一种享受。”

  “Kief……”萱萱轻声重复着这个词,她伸出手,接住一片被风吹落的无花果叶,“就像现在这样吗?”

  陈宽点点头。

  “是的。在‘沧海月明’,我们不仅提供感官的刺激,也提供时间的留白。”

  这一刻,直播间里那些原本躁动的弹幕,画风也变得奇特起来。没人再喊“牛逼”,也没人再问“这是哪”。

  一种奇妙的“电子微醺”感,顺着网线蔓延。

  “救命,我看个直播怎么看困了?不是无聊,是那种很舒服的困。”

  “刚才还在流口水,现在只想流眼泪。这大概就是‘云退休’的生活吧。”

  “主播别说话,就这样放着。我把手机放在旁边当背景音,感觉自己在摸鱼。”

  “那个风吹布帘的声音,太治愈了,建议录下来做成白噪音助眠。”

  “正在挤地铁的我,感觉灵魂已经飘到了那个软垫上。”

  “Kief,学到了个新词。我想请假,理由就是我想去Kief一下。”

  “楼上的,老板会让你去财务部Kief一下工资结算单。”

  “哈哈哈,扎心了。但这画面真的太静了,感觉时间都慢了倍速。”

  “这才是顶级的度假感啊,不是赶景点,是换个地方发呆。”

  “那只海鸥好肥,看来这里的伙食不错。”

  “马大哥那声‘舒坦’,听得我都想打个饱嗝。”

  午后的阳光,将露台上的影子拉得斜长。空气中弥漫着薄荷、海盐和未散去的烤肉余香。

  在这里,时间不再是手腕上跳动的数字,而是茶杯里升起又消散的白色水汽。

  微风拂过,系在遮阳篷边角的铜铃发出一声脆响,打破了露台上那层近乎凝固的静谧。

  陈宽放下手中的银壶,目光并没有焦距,而是透过那复杂的木质窗棂,似乎在那片蔚蓝与纯白交织的尽头,捕捉到了某种一闪而过的灵感。

  他忽然笑了笑,声音温润,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风说了一段话:

  “阳光敲碎了时间,

  一半跌进海里,一半融进茶汤。

  风是唯一的过客,

  它偷走了我们的焦虑,

  只留下这满地,斑驳的虚度。”

  话音落下,露台上静悄悄的。

  几秒钟后,潇潇才反应过来,她眨了眨眼,看向陈宽:“陈导,这是……现编的?”

  陈宽微微颔首,神色坦然:“有感而发。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

  “绝了……”阿佐推了推眼镜,真心实意地鼓了两下掌,“‘斑驳的虚度’,这词用得好。把‘偷懒’说得这么清新脱俗,还得是您。”

  “踏遍千山”依旧靠在角落里,听到这首诗,他那原本紧绷的嘴角微微放松了一些,给出了一个极其简短的评价:“有点意思。不酸。”

  而直播间的弹幕,在短暂的“回味”之后,画风突变,瞬间开启了“玩梗模式”。

  老粉丝们立刻联想到了青瑶山庄另一位灵魂人物——那个热衷于在微博上写打油诗的副园长孙浩然。

  “破案了!破案了!青瑶山庄的招聘门槛我算是看懂了!”

  “不会写诗的导游不是好厨子!前有孙浩然,后有陈宽。”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孙副园长是‘打油诗派’,陈导是‘现代散文派’,这俩人是来这就职演说的吧?”

  “‘青瑶文青双杰’!我宣布这个组合正式出道!”

  “孙浩然: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陈宽。陈宽:只要我够文艺,孙园长就是个弟弟。”

  “楼上的,小心孙园长顺着网线去没收你的年卡(狗头)。”

  “有一说一,陈导这几句真的有点东西,比孙园长的‘烂怂塔前晒暖阳’高级多了哈哈哈!”

  “别踩一捧一啊!那是两种不同的美!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

  “完了,以后去青瑶山庄压力好大,我是不是得先背诵全文才能进门?”

  在一片欢快而戏谑的弹幕中,陈宽无奈地摇了摇头,看着镜头笑了。

  “大家过誉了。孙园长的诗,那是大智若愚。我这只是……”

  他端起茶杯,向着远方的大海致意。

  “……借了这片海的光。”

  阳光西斜,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色彩斑斓的地砖上。

  这顿关于味觉与灵魂的午餐,在诗意与欢笑中,画上了一个慵懒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