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踏遍千山-《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一个男人从摆渡车上下来,动作麻利。他戴着一副能遮住半张脸的墨镜,脖子上挂着运动相机,手里还拎着一个装着稳定器的银色手提箱。他的网名,叫“踏遍千山”。

  负责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小林的年轻管家。

  “山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管家小林。”小林微笑着接过行李箱,“您一个人预订了一整套‘知院’,房间可能会有点多。”

  “踏遍千山”没摘墨镜,只是从镜片上方瞥了他一眼。

  “我喜欢清静。”

  声音不大,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

  小林脸上的微笑没有丝毫变化,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领着他向村内走去。

  “踏遍千山”一边走,一边举着运动相机,镜头在四周缓缓扫过。他的嘴里,也在同步进行着点评。

  “这水倒是干净。不过现在人工水系都能做到这个水平。”

  “徽派建筑,做的还行。就是太新了,少了点味道。”

  “银杏树不错,就是种得太刻意了,匠气重。”

  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眼前的美景,然后挑出一根不存在的骨头。

  小林始终安静地跟在半步之后,没有插话,也没有辩解,脸上一直挂着那副恰到好处的微笑。

  终于,在一个岔路口,“踏遍千山”停下了脚步。他关掉相机,转过身,正对着小林。

  “小林是吧?”

  “是的,山先生。”

  “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路上。”“踏遍千山”的声音里,带着一种阅尽千帆的傲慢,“从西藏的神山到冰岛的冰川,什么样的景色我没见过?你们这里,做得不错,但也别想唬住我。”

  小林脸上的微笑,依旧没有丝毫变化。

  “山先生您说得对。”

  “我们这里,没有神山,也没有冰川。”

  “我们只是想造一个,您看遍了神山冰川之后,想回来歇歇脚的地方。”

  小林领着“踏遍千山”,来到一座位于村落最深处的院落前。

  木牌上,写着:陆号。

  “山先生,到了。”

  “踏遍千山”的目光,从高大的马头墙开始扫视。

  “墙体不错,用了草木灰,颜色看着舒服。”他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但这门口,怎么一边放着梅桩,一边摆着芭蕉?不伦不类。”

  小林微笑着解释:“山先生,这套陆号院,主题是‘四季’。”

  “门口左手这盆腊梅,是‘冬’。”

  “右手这丛芭蕉,是‘夏’。”

  “踏遍千山”愣了一下。他没说话,走上前,仔细看那两扇厚重的木门。门上没有门环,只在左右两扇门板上,各雕了一幅浅浅的浮雕。

  左边,是春燕衔泥。

  右边,是秋蝉伏叶。

  “有意思。”他自言自语,推开了门。

  院内的景象,让他彻底停住了脚步。

  这同样是一个三进的院落。但每一个院子,都代表着一个季节。

  前院,是“春”。

  院中没有名贵的花木,只有一片最寻常的青草地,绿得逼眼。草地中央,几块顽石随意地摆放着,石缝里,钻出几株嫩黄的迎春花。东墙下,一架紫藤萝正攀援而上,吐出淡紫色的花苞。

  “踏遍千山”蹲下身,捻起一根青草,放到鼻尖闻了闻。

  是泥土和青草混合的腥气。

  他走到中庭。

  这里是“夏”。

  天井里没有水池,只有一个巨大的青石缸,里面种满了荷花。荷叶田田,一片浓绿。正房的屋檐下,挂着一排细密的竹帘,风吹过,竹帘晃动,光影斑驳,带来一丝凉意。

  最后,他来到后院。

  这里,是“秋”。

  没有菜地,只有一棵高大的枫树,满树红叶,如火如荼。树下,用细碎的白色石子,铺出了一片枯山水。几块青石板,随意地搭在石子上,通向那扇可以看见远山的后窗。

  “冬呢?”他终于开口问。

  “冬天,在屋里。”小林回答。

  他领着“踏遍千山”走进正房。一楼的客厅里,没有多余的陈设,只在正中央,摆着一个古朴的围炉。炉边的墙上,挂着一幅留白极多的水墨画。

  画上,只有几笔写意的枯枝,和一点落在枝头的积雪。

  “踏遍千山”站在画前,久久没有说话。

  他看过无数奇景,那双挑剔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纯粹的震撼。

  “踏遍千山”收回目光,开始审视屋内的陈设。

  一楼客厅,除了那个围炉,几乎空无一物。墙壁是粗糙的夯土质感,地面是打磨过的青石板,冰冷而坚硬。

  “这就是你们的‘冬’?”他嗤笑一声,“家徒四壁,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确实够‘冷’的。”

  小林依旧微笑着。

  “山先生,您看脚下。”

  “踏遍千山”低头,这才发现,冰冷的青石地面下,似乎隐隐有热气传来。

  “地暖。”小林解释道,“整个一楼都铺设了。冬天赤脚走在上面,也是暖的。我们认为,‘冬’的意境,不是寒冷,而是围炉夜话的温暖。”

  “踏遍千山”没说话,转身走向一旁的茶室。

  茶室里,只有一张矮几,两个蒲团。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几竿新生的翠竹,旁边题了两个字:春生。

  “附庸风雅。”他评价道,“这蒲团坐着能舒服吗?”

  “山先生,茶室的矮几和蒲团,用的都是上好的蔺草手工编织。”小林不急不缓,“夏天坐,清凉透气。而且,跪坐或盘腿而坐,更能让人静心。”

  “踏遍千山”又来到书房。

  书房里,一张宽大的书案临窗而设。窗外,正是后院那棵如火的枫树。书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镇纸是一块造型奇特的枫叶状黄铜。

  “这书房还行。”他难得给了一句肯定,随即又找到了挑剔的角度,“但这椅子,太师椅?坐着写字,腰不累吗?”

  “山先生,您有所不知。”小-林解释,“这张太师椅,是明末的老物件,但它的椅面和靠背,我们请了国内最顶尖的人体工学专家,用现代技术进行了微调和内部填充。您坐上去,感受到的,是现代沙发的舒适。”

  “踏遍千山”终于哑口无言。

  他发现,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你看得到的,是意境。你看不到的,是舒适。

  他走到二楼的卧房。

  推开门,一股阳光和织物混合的暖香扑面而来。房间里,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张宽大的床,和一套素色的棉麻床品。

  床正对着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天井里那片浓绿的荷叶。

  “夏长。”小林站在门口,轻声说。

  “踏遍千-山”走到窗边,伸出手,推开了那扇窗。

  夏日的风,仿佛真的顺着窗户吹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