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闻言,只是淡然一笑,仿佛早已习惯了世间所有的赞誉。他对着眼前这群已然“脱胎换骨”的专家们拱了拱手,声音温润如玉:“诸位先生,这身行头,倒是比方才那身‘奇装异服’,要顺眼多了。”
一句玩笑话,瞬间打破了那略显凝滞的气氛。
“哈哈哈哈!”
专家们抚掌大笑,之前那份学者式的矜持,在换上这身宽袍大袖之后,仿佛也被一同脱了下来。
“刘园长此言差矣,”李敬同教授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一本正经地说道,“我等今日,方是‘拨乱反正’,重归了‘正朔’啊!”
“正是!正是!”
“走走走,同去!同去!”
一行人笑着、闹着,如同参加一场盛大的雅集,浩浩荡荡地走出了锦绣坊。
当这支由十几位气质非凡的“古人”组成的队伍,再次出现在江南风情街那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时,瞬间便成了整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过往的游客们,无不纷纷侧目,眼神中充满了惊奇与欣赏。
“哇!快看那边!那些老爷爷是NPC吗?气质也太好了吧!”
“不像啊,我刚才好像看到他们是从汉服店里出来的。我的天,这是什么神仙老年团啊!也太会玩了吧!”
而专家们,此刻却早已将周围的目光抛诸脑后。他们的全部心神,都被眼前这幅活色生香的江南画卷,给彻底吸引了。
换了一身衣裳,仿佛也换了一种心境。
再次行走在这条街上,他们的感觉,截然不同。
脚下的石子路,不再是冰冷的建筑材料,而是带着历史温度的归途。身旁那潺潺流淌的小河,仿佛也唱起了吴侬软语的歌谣。两岸的粉墙黛瓦,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景观,而是一个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真实的“家”。
“哎……”一位专攻诗词格律的老教授,在一座小巧的石拱桥上停下了脚步。
他凭栏而立,看着桥下缓缓流淌的碧水,看着两岸依依拂水的垂柳,看着远处那被夕阳染上了一层暖色的马头墙,眼神中,满是沉醉。
许久之后,他竟真的,摇头晃脑地,吟诵了起来。
“小桥流水人家近,古道西风瘦马无。一行白鹭上青天……呃,不对不对。”
他念到一半,似乎觉得意境不对,又自己把自己给否定了。
“哈哈哈!”他身旁的一位同僚,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老钱,你这是魔怔了!咱们脚下这,可是活水,哪来的‘古道西风’?我看你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才对!”
“非也,非也。”被称作“老钱”的教授摆了摆手,他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竟真的,即兴改了两句。
“小桥流水人家近,画船游鱼柳色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呃,牧童也不在此处。”
“哈哈哈哈!”
这番有趣的“现场作诗”,引得所有专家都抚掌大笑。就连刘楚,都忍不住莞尔。
他看着这些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国宝级泰斗们,此刻,却像是一群第一次出游的学子,为了一个对仗,一句平仄,争得不亦乐乎。
那份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快乐,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
一行人就这么走着,吟着,笑着,闹着,重新回到了“湖畔居”的门前。
这一次,当他们再次踏入那座酒楼时,迎接他们的,是满堂食客,那更为惊艳与好奇的目光。
伙计们也是人精,一眼便看出这群“老先生”,绝非寻常游客。为首的管事更是亲自迎了出来,将他们引至了二楼一处早已备好的、视野最佳的临湖雅座。
“诸位先生,快请上座。”
众人落座,那身宽袍大袖与这古色古香的环境,相得益彰,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仿佛他们本就该属于这里。
就在这时,邻桌,一个同样穿着一身青色襕衫,看起来像是大学生的年轻男孩,从他们一进门开始,目光,就死死地锁定在了王洪江教授的身上。
此刻,他终于按捺不住,站起身,端着一杯茶,有些忐忑地走了过来。
“晚生……晚生冒昧,”他对着王洪江教授,恭恭敬敬地深鞠一躬,“敢问这位老先生,可是……可是华夏服饰史研究学会的,王洪江,王老先生当面?”
王洪江教授闻言,也是一愣。他没想到,在这种地方,竟然还有人能认出自己。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见他虽然紧张,但言辞恳切,眼神清亮,便也温和地点了点头:“正是在下。小友是?”
“晚生是长安大学历史系大三的学生,主修的就是隋唐史!”那大学生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我……我读过您写的所有论文!特别是那篇关于‘唐代女子服饰的演变与社会思潮’的,我……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
“哦?”王洪江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来是同道中人啊。来,坐下说。”
“不敢不敢!”大学生连连摆手,却还是在王教授的坚持下,有些受宠若惊地,在旁边加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老,”他看着王教授身上那件汉代的深衣,眼神中充满了崇拜与好奇,“您……您身上这件,可是标准的汉代‘曲裾’深衣?我看这衣襟交叠的层数,还有这下摆的弧度……简直……简直与马王堆出土的那件,一模一样!”
“哈哈哈,小友眼力不错。”王洪江教授今日雅兴正浓,听闻有后辈请教,更是来了兴致。他抚了抚自己宽大的衣袖,开始了现场“教学”。
“此衣,形制上,确是曲裾。但若要深究,它与马王堆那件,还是略有不同。”
他指了指自己的衣领。
“你看此处的领缘,用的是‘锦’,而衣身,用的却是‘罗’。此乃汉代贵族服饰中,常见的‘锦缘罗衣’之法,为的是在保证穿着舒适的同时,又能彰显身份的尊贵。而马王堆那件素纱襌衣,通体皆为纱罗,那是‘衣’,而非‘朝服’,功用是不同的。”
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腰带。
“还有这腰间的大带,你看它的宽度,约为四寸。这在汉代,是属于‘士大夫’的规制。若为天子,则需更宽。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实则,都是身份与礼制的体现啊。”
一番话说得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那历史系的大学生,听得是如痴如醉,感觉自己今天,是上了一堂,比在学校里听十节大课,都要生动、都要深刻的“专业实践课”。
而王洪江教授,在卖弄了一番自己的学识之后,目光,也落在了那大学生自己身上穿着的,那件青色襕衫之上。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问道:“小友身上这件,便是唐时,学子们最常穿着的‘襕衫’了吧?”
“正是!”大学生立刻挺直了腰背,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这是我在锦绣坊,特意挑选的。我觉得,既然来到了这盛唐古城,自当穿一身,最符合‘读书人’身份的衣裳。”
“嗯,不错,有心了。”王洪江教授赞许地点了点头,但他随即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个,如同老狐狸般,狡黠的笑容。
“不过……”
“小友可知,你这身襌衫,虽然形制对了,但在一个细节上,却还是,露了怯了?”
“啊?”
那大学生闻言,瞬间愣住了,他下意识地低头,检查着自己的衣衫,脸上,写满了茫然与困惑。
“还请……王老……指教。”
喜欢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一句玩笑话,瞬间打破了那略显凝滞的气氛。
“哈哈哈哈!”
专家们抚掌大笑,之前那份学者式的矜持,在换上这身宽袍大袖之后,仿佛也被一同脱了下来。
“刘园长此言差矣,”李敬同教授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一本正经地说道,“我等今日,方是‘拨乱反正’,重归了‘正朔’啊!”
“正是!正是!”
“走走走,同去!同去!”
一行人笑着、闹着,如同参加一场盛大的雅集,浩浩荡荡地走出了锦绣坊。
当这支由十几位气质非凡的“古人”组成的队伍,再次出现在江南风情街那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时,瞬间便成了整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过往的游客们,无不纷纷侧目,眼神中充满了惊奇与欣赏。
“哇!快看那边!那些老爷爷是NPC吗?气质也太好了吧!”
“不像啊,我刚才好像看到他们是从汉服店里出来的。我的天,这是什么神仙老年团啊!也太会玩了吧!”
而专家们,此刻却早已将周围的目光抛诸脑后。他们的全部心神,都被眼前这幅活色生香的江南画卷,给彻底吸引了。
换了一身衣裳,仿佛也换了一种心境。
再次行走在这条街上,他们的感觉,截然不同。
脚下的石子路,不再是冰冷的建筑材料,而是带着历史温度的归途。身旁那潺潺流淌的小河,仿佛也唱起了吴侬软语的歌谣。两岸的粉墙黛瓦,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景观,而是一个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真实的“家”。
“哎……”一位专攻诗词格律的老教授,在一座小巧的石拱桥上停下了脚步。
他凭栏而立,看着桥下缓缓流淌的碧水,看着两岸依依拂水的垂柳,看着远处那被夕阳染上了一层暖色的马头墙,眼神中,满是沉醉。
许久之后,他竟真的,摇头晃脑地,吟诵了起来。
“小桥流水人家近,古道西风瘦马无。一行白鹭上青天……呃,不对不对。”
他念到一半,似乎觉得意境不对,又自己把自己给否定了。
“哈哈哈!”他身旁的一位同僚,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老钱,你这是魔怔了!咱们脚下这,可是活水,哪来的‘古道西风’?我看你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才对!”
“非也,非也。”被称作“老钱”的教授摆了摆手,他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竟真的,即兴改了两句。
“小桥流水人家近,画船游鱼柳色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呃,牧童也不在此处。”
“哈哈哈哈!”
这番有趣的“现场作诗”,引得所有专家都抚掌大笑。就连刘楚,都忍不住莞尔。
他看着这些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国宝级泰斗们,此刻,却像是一群第一次出游的学子,为了一个对仗,一句平仄,争得不亦乐乎。
那份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快乐,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
一行人就这么走着,吟着,笑着,闹着,重新回到了“湖畔居”的门前。
这一次,当他们再次踏入那座酒楼时,迎接他们的,是满堂食客,那更为惊艳与好奇的目光。
伙计们也是人精,一眼便看出这群“老先生”,绝非寻常游客。为首的管事更是亲自迎了出来,将他们引至了二楼一处早已备好的、视野最佳的临湖雅座。
“诸位先生,快请上座。”
众人落座,那身宽袍大袖与这古色古香的环境,相得益彰,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仿佛他们本就该属于这里。
就在这时,邻桌,一个同样穿着一身青色襕衫,看起来像是大学生的年轻男孩,从他们一进门开始,目光,就死死地锁定在了王洪江教授的身上。
此刻,他终于按捺不住,站起身,端着一杯茶,有些忐忑地走了过来。
“晚生……晚生冒昧,”他对着王洪江教授,恭恭敬敬地深鞠一躬,“敢问这位老先生,可是……可是华夏服饰史研究学会的,王洪江,王老先生当面?”
王洪江教授闻言,也是一愣。他没想到,在这种地方,竟然还有人能认出自己。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见他虽然紧张,但言辞恳切,眼神清亮,便也温和地点了点头:“正是在下。小友是?”
“晚生是长安大学历史系大三的学生,主修的就是隋唐史!”那大学生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我……我读过您写的所有论文!特别是那篇关于‘唐代女子服饰的演变与社会思潮’的,我……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
“哦?”王洪江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来是同道中人啊。来,坐下说。”
“不敢不敢!”大学生连连摆手,却还是在王教授的坚持下,有些受宠若惊地,在旁边加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老,”他看着王教授身上那件汉代的深衣,眼神中充满了崇拜与好奇,“您……您身上这件,可是标准的汉代‘曲裾’深衣?我看这衣襟交叠的层数,还有这下摆的弧度……简直……简直与马王堆出土的那件,一模一样!”
“哈哈哈,小友眼力不错。”王洪江教授今日雅兴正浓,听闻有后辈请教,更是来了兴致。他抚了抚自己宽大的衣袖,开始了现场“教学”。
“此衣,形制上,确是曲裾。但若要深究,它与马王堆那件,还是略有不同。”
他指了指自己的衣领。
“你看此处的领缘,用的是‘锦’,而衣身,用的却是‘罗’。此乃汉代贵族服饰中,常见的‘锦缘罗衣’之法,为的是在保证穿着舒适的同时,又能彰显身份的尊贵。而马王堆那件素纱襌衣,通体皆为纱罗,那是‘衣’,而非‘朝服’,功用是不同的。”
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腰带。
“还有这腰间的大带,你看它的宽度,约为四寸。这在汉代,是属于‘士大夫’的规制。若为天子,则需更宽。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实则,都是身份与礼制的体现啊。”
一番话说得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那历史系的大学生,听得是如痴如醉,感觉自己今天,是上了一堂,比在学校里听十节大课,都要生动、都要深刻的“专业实践课”。
而王洪江教授,在卖弄了一番自己的学识之后,目光,也落在了那大学生自己身上穿着的,那件青色襕衫之上。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问道:“小友身上这件,便是唐时,学子们最常穿着的‘襕衫’了吧?”
“正是!”大学生立刻挺直了腰背,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这是我在锦绣坊,特意挑选的。我觉得,既然来到了这盛唐古城,自当穿一身,最符合‘读书人’身份的衣裳。”
“嗯,不错,有心了。”王洪江教授赞许地点了点头,但他随即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个,如同老狐狸般,狡黠的笑容。
“不过……”
“小友可知,你这身襌衫,虽然形制对了,但在一个细节上,却还是,露了怯了?”
“啊?”
那大学生闻言,瞬间愣住了,他下意识地低头,检查着自己的衣衫,脸上,写满了茫然与困惑。
“还请……王老……指教。”
喜欢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