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巨匠之心琢天工,国士问道青瑶山-《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那句“山野之地,僻静简陋”,伴随着清朗温和的声音,如同一缕拂过山巅的清风,轻巧地,却又无比精准地,吹散了现场那股由数万人的狂热与喧嚣所凝聚成的燥热。

  何镜山与李敬同两位泰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他们见过太多年轻有为的后辈,或意气风发,或锋芒毕露。但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却有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静与从容。

  他就那么随意地站着,仿佛身后那座足以让任何建筑师都为之疯狂的雄伟城墙,与路边的一棵树、一块石头,并无区别。

  “刘园长太谦虚了。”何镜山收回目光,脸上露出了一个学者式的、矜持的微笑,“光是门外这座城墙,就足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四个字。老朽研究了一辈子建筑,今日一见,还是觉得,眼界大开啊。”

  这句发自肺腑的赞叹,让周围那些正在直播的游客们瞬间抓到了爆点,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刘楚,仿佛要将他脸上的每一个微表情都记录下来。

  刘楚只是笑了笑,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诸位先生远道而来,外面人多嘈杂,不如,先进城一叙?”

  “如此,甚好。”

  在刘楚和孙浩然的亲自引领下,十几位专家泰斗,在数万道羡慕到近乎嫉妒的目光注视下,穿过了那扇只为他们而开的偏门,踏入了那座名为“瓮城”的巨大庭院。

  一步踏入,两个世界。

  门外的鼎沸人声被厚重的城墙瞬间隔绝。一股混杂着青石板微凉气息与远处店铺飘来淡淡茶香的空气迎面而来,让人心神为之一清。

  专家团的成员们脚步不约而同地慢了下来。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学者,而是变成了一群好奇的访客,打量着这片别有洞天的天地。

  “这……这瓮城的规制……”一位专攻古代城市布局的教授扶了扶眼镜,喃喃自语,“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防御工事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功能完备的游客集散中心。店铺、问讯处、服务中心……布局井然,流线清晰,古人的形,现代的核,结合得天衣无缝。”

  “何止是结合,”另一位材料学专家正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地面上那块刻着祥云纹样的青石板,发出清脆而沉闷的声响,“你们听这声音,看这质感。这绝对不是普通的石材,倒像是一种高密度的复合材料。耐磨,防滑,还带着一丝古朴的温润感。了不得,了不得啊。”

  李敬同教授的目光,则被庭院一角,那株盘根错节、枝干遒劲的老梅树所吸引。他绕着梅树走了半圈,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移栽一棵百年古梅,其花费与心力,恐怕比建一座亭子还要高。这位刘园长,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下的都是笨功夫,也是真功夫。”

  听着身后专家们压抑着兴奋的低声议论,刘楚只是安静地走在最前面,并不打扰。

  他将众人引至瓮城中央那座雅致的八角亭下,这里早已备好了茶水与座位。待所有人都落座,他才不急不缓地开口。

  “我知道,诸位先生心中,一定充满了疑问。”刘楚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泰斗,坦诚地说道,“在回答具体的技术问题之前,我想先向各位阐述一下我们青瑶山庄的核心理念,或许这样,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做的这一切。”

  所有专家都正襟危坐,神情专注。

  “很多人问我,青瑶山庄,究竟是一个动物园,还是一个主题公园?”

  刘楚笑了笑,抛出了这个核心问题。

  “我的答案是,它两者皆是,又两者皆不是。”

  “我们想做的,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圈养着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园’。也不是一个用塑料和模型堆砌出来的、徒有其表的‘主题公园’。”

  他的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我们想做的,是‘世界’。”

  “我们想利用我们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去一个一个地,为我们的游客,也为我们自己,构建出那些,只存在于历史、神话和梦想中的,真实的世界。”

  “所以,在这里,你们会看到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狮群与象群,也会看到坐落在冰天雪地里的童话小镇;你们会看到盛唐长安的万家灯火,也会看到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美食、建筑,当然,还有生活在其中的,独特的‘居民’。”

  “动物,只是这些‘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它们真正的‘原住民’。而我们,只是在用我们的方式,为它们,也为我们的游客,重建一个,它们本该拥有的家园。”

  一番话说完,八角亭内,一片寂静。

  在座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头脑。他们瞬间就理解了刘楚这番话背后,那令人心悸的、恐怖的野心与格局。

  这已经不是在做一个“项目”。

  这是在做一场前无古人、规模宏大到近乎疯狂的“文化实验”!

  许久之后,还是何镜山教授,第一个打破了沉默。他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也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没有去评价刘楚这番宏大的理念,而是将问题,拉回到了最根本、最现实的层面。

  “刘园长,”他沉声问道,“理念,可以天马行空。但建筑,却必须脚踏实地。老朽还是想问那个最根本的问题。”

  他伸出手,指向身后那面高大的城墙。

  “这面墙,你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刘楚的身上。

  这,才是他们此行,最想知道的答案。

  面对这十几道足以看穿钢板的锐利目光,刘楚脸上的笑容,却愈发从容。

  “何老,您问到点子上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一个核心原则,那就是——敬畏。”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去‘仿造’一座古城墙。我们想做的,是让每一位站在这面墙下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他所面对的,就是一座,真真正正,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城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历史顾问团队,花费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国内所有现存的明代城墙遗址,从南京到西安,从荆州到平遥。我们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墙砖样本数据,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记录下它们在不同位置、不同朝向、不同年份下的风化程度、色泽变化、乃至青苔的生长纹理。”

  “有了数据,才有了‘骨’。”

  “接下来,便是‘肉’。”刘楚看向那位材料学专家,微笑道,“我们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烧制砖瓦。因为那样的‘新砖’,无论如何做旧,都带着一股匠气。我们与国内顶尖的材料实验室合作,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我们将秦岭本地的沙土、岩粉,按照精确的比例,融入到这种材料之中。然后,再利用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将我们之前采集到的墙砖数据,以微米级的精度,‘打印’出来。”

  “所以,诸位先生现在看到的每一块砖,它表面的每一道裂纹,每一处风化的凹陷,都不是随机的,也不是工匠凭感觉做出来的。它们都是有真实原型的,是数据,是历史本身。”

  “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魂’。”

  刘楚站起身,走到了亭子的边缘,轻轻抚摸着一根朱红色的柱子。

  “我们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包含了风、雨、日照、酸碱度等数十个变量的‘虚拟自然环境’。我们将整座城墙的模型,放入这个虚拟环境中,让算法,去模拟它,在秦岭山麓这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经历六百年的自然侵蚀。”

  “算法会告诉我们,哪一块砖,因为常年背阴,会滋生更多的青苔;哪一处墙角,因为迎着风口,会被吹蚀得更加严重;哪一片屋檐,因为雨水的冲刷,颜色会褪变得更有层次。”

  “最终,我们将算法得出的结果,通过人工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画’了上去。”

  “所以,何老,您刚才说,我们是在‘养’这座城墙。您说对了一半。”

  刘楚转过身,看着早已被这番话震撼到无以复加的专家们,脸上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甚至带着一丝偏执的笑容。

  “我们不是在‘养’它。”

  “我们,只是在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去向上帝,‘窃取’了六百年的光阴而已。”

  一番话说完,整个八角亭,连同亭外的整个世界,都仿佛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亭内,十几位白发苍苍的泰斗,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一动不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一种表情。

  那是,当一个凡人,亲眼目睹了神明移山填海时,才会露出的、极致的、混杂着敬畏、恐惧与不可思议的……空白。

  不知过了多久,何镜山教授,才缓缓地,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看着刘楚,眼神无比的复杂。

  他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终,他只是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我想上去看看。”

  他指了指那高耸的城墙,声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复杂。

  “我想……亲自上去,走一走。”

  喜欢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