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别说,偏要说,又惹父亲不快!”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尽添乱子!”
朱高炽瞪了朱高煦一眼,也仿朱棣之态离去。
“哼,好像他才是天下最聪明似的!”
“死胖子!”
朱高煦怒视朱高炽离去的背影,咬牙切齿,而朱高燧则面色阴晴不定,思绪难测。
朱高煦性格直爽暴烈,朱高燧则心机深沉,令人捉摸不透。
尽管他们年仅十四五岁,但性格已初露端倪。
另一边,朱元璋与朱松正筹备蒸汽机船的首次试航。
汉王朱松对藩王们的封地了解竟胜于藩王自身。
晋王朱棡、湘王朱柏、蜀王朱椿、宁王朱权四位藩王与朱松亲近,常围绕其左右。
而秦王朱樉、燕王朱棣等藩王则更倾向于与太子朱标交往。
过完年后,众藩王多聚于西安府,朝堂之事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以往因朱元璋立下规矩,藩王不得干政,更勿论与朝臣交往。
但此次朱元璋破例,允许藩王参与朝政,使得藩王们心思活跃,欲与朝臣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增强日后在朝中的影响力。
然而,他们不知晓的是,朝中官员大多依附于朱松,中立派亦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步儒官后尘,被朱元璋与朱标安排至应天府养老。
体制改革触动多方利益,儒家受影响尤甚。
朱松原计划逐步削弱儒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却未料到朱元璋与朱标在迁都之时,将儒生安置于应天府,使其退出中枢,此举实为保护儒官之策。
将他们表面疏离,实则是在救他们的命。
若那些儒官仍留在朝廷核心,朱松定会寻各种缘由将他们清除,能否安然无恙皆是未知。
老爷子和太子大哥终究念及旧情,心存慈悲。
再者,若真对儒臣有所行动,必将对朱松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朝廷动荡。
即便朱松有能力平息,这亦非朱元璋与朱标所愿。
在汉中府一茶楼包厢,朱松与众藩王品茶论合作。
年节将过,元宵之后众人需返封地,藩王们急于与朱松商讨未来大计。
朱松刚忙完私事,便被藩王们邀至茶楼。
对藩王而言,朱松俨然财神,跟随他者皆已获利。
他们期望深化此等合作。
对初期便跟随的藩王,朱松亦大方,承诺日后让他们参与更多产业。
“九哥,老爷子说元宵后再回封地,还要给我们看好东西。
你可知是何物?”
正事谈毕,朱权终是按捺不住好奇,向朱松探问。
其余藩王亦将目光投向朱松。
“此事我不好说,到时自知。”
“或你们直接去问父皇?”
朱松无奈耸肩。
朱元璋故意卖关子,他作为儿子岂会拆台?
闻言,众兄弟知晓朱松定不会透露。
“问父皇我们可不敢,但元宵将至,再等等吧!”
朱权苦笑摇头。
“九哥,三哥与你共建厂,能否也带我们一起?”
湘王朱柏话锋一转,探问起兵工厂之事。
当下众藩王中,除朱松外,仅朱棡获老爷子准许,与朱松联手筹建兵工厂,专攻燧发枪等火器制造。
朱柏、朱权及朱椿皆心生艳羡。
蜀王朱椿虽好文墨,却深知产业掌控之重。
“此事我难以定夺。”
“与三哥共建厂,皆因煤矿、铁矿皆在辖内。”
朱松轻摇其头,道出要害。
“若我蜀地煤矿、铁矿如北方般丰富便好了。”
朱椿无奈叹息。
“谁说蜀地无煤矿铁矿?”
“黎溪州、大姚县两地煤矿、铁矿资源颇丰!”
朱松正色回应,提及之地后世统称攀枝花,乃工业重地,钢铁产量惊人。
但此时,川南多地为土司所控,朝廷虽设布政使司,却未深入管理。
那些矿产,或尚未为人知。
“你如何得知?”
朱椿满脸讶异。
“派人一查便知。”
朱松神秘一笑,未多言。
“那我湘地呢?”
朱柏精神一振,急切追问。
“湘地则在郴州府、湘潭县。”
朱松略作思索,道出湖南矿产丰富之地。
“湘地亦有!”
“回长沙后,我便派人探查!”
朱柏兴奋回应,答案出乎意料,令他欣喜。
此时,朱松留意到朱权渴望的目光,笑道:“别看我,你那儿最近的大矿在鞍山和铁岭卫一带。”
朱权瞬间瞪圆了双眼。
他还未发问,朱松就已随口道出答案!
“九哥,还有什么是你不清楚的?我们封地的矿产,你怎会如此了解?”
朱权不由自主地问出。
“小子,现在还学会探你九哥的底了?”
“反正我不会骗你们,只要按我说的找,定能找到铁矿或煤矿!”
朱松笑骂一句,随即郑重承诺。
“既有煤矿又有铁矿,能不能跟父皇提议,让我们也与你合作,多建几个兵工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柏的心思立刻活跃起来。
其实这几位兄弟想和朱校一样与朱松合作,对朱松来说并非难事。
眼前的四位藩王,与他算是同舟共济,自是可信之人。
朱校可行,其他三人自然也可!
“你们要办厂也非不可。
我与父皇谈谈,问题不大。
但你们若与我合作,其他兄弟会作何感想?”
朱松神色严肃地提醒。
“管他们作甚?”
朱柏不以为意地撇嘴。
其实其他藩王多半不会在此事上费心。
他们之所以有意参与,全因与朱松的关系。
但对朱松而言,最大的变数在于燕王朱棣。
毕竟燕王一家日后将赴漠北!
漠北矿产丰富无比!
若朱棣有意,加之姚广孝那和尚从中撺掇,即便我不说,他们在漠北寻得铁矿或煤矿也非难事!
当然,这些朱松不会向眼前的藩王透露。
“嗯……待元宵节后,其他藩王离去,我们再一同找父皇商议吧!”
“毕竟兵工厂朝廷占大头,还需父皇点头才行!”
朱松思索片刻,觉得说服这几个兄弟轻而易举。
短时间内,大明军队难以全部换上燧发枪,现有产能不足。
若在朱权、朱柏和朱椿封地各建一兵工厂,产量必增。
“元宵节后再议此事。”
此言一出,藩王们兴奋不已。
朱棡则显得淡然,主导权不在他,利益无损即可。
五兄弟茶楼议毕,朱松返汉王府。
深夜,朱元璋于朱松书房阅读,皆为后世史书,兴趣浓厚。
“老九归来?”
见朱松,朱元璋放下书,笑问。
老爷子心情愉悦。
“与老十七等茶楼小憩。”
“父皇为何未眠?”
朱松笑答。
“年老觉少,时辰尚早。”
“蒸汽机船进展如何?”
朱元璋话锋一转。
“父皇放心,元宵节试航无碍。”
朱松笑答。
“深夜茶楼相聚,所为何事?”
朱元璋好奇。
“正欲禀报。”
朱松简述朱椿等欲在封地建厂之事。
“老三只是个开始,他们参与无妨。”
“但虑其他藩王心生不满,尤其是老四!”
朱元璋与朱松所想一致。
东瀛全境,两月可定!
“顶尖的技艺,皆藏于汉中府的若水小说中转群。
其他藩王对此也无可奈何!”
“兵工厂虽建于藩王领地,但技术掌握在朝廷手中,藩王仅能获取一成利润。”
“主要人员均为朝廷所派,通常不会出现问题。”
朱松思索后,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打算答应那几个孩子的请求?”朱元璋挑眉问道。
“我告诉他们,待元宵节后,藩王们返回封地,再与父皇详谈。”朱松笑道。
“好,暂且如此。
我相信你能处理好兄弟间的事务。”朱元璋点头。
“在四哥回北平前,我想与他深谈一次。”朱松突然说道。
“老四?你要谈什么?”朱元璋皱眉。
朱棣心高气傲,岂会轻易放弃争夺?若谈判破裂,又当如何?
“儿臣认为,防贼千日难,不如将其纳入己方。”
“正如老十七他们那样,将藩王拉入我们的阵营。”朱松解释。
“你能说服老四?”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知道朱松不会信口开河。
“漠北乃父皇亲征所得,四哥亦有贡献,且分得大片领地。
天下之大,为何四哥仅着眼于大明现有之地?”朱松道。
朱松提议:“何不借此良机,将藩王分封海外的决策敲定?”
朱元璋思忖朱松之言:“老四或许能想通此事。”
“那便看你与老四的谈判结果了。”朱元璋点头,认同朱松的想法有实施之可能。
让藩王们的目光转向大明疆土之外,助大明开疆拓土,镇守海外领地,实为一石二鸟之策。
朱松笑道:“漠北西北之地,乃沙国所辖,沙国又近西方,四哥或许会感兴趣。”
他心中已有说服燕王朱棣之策,只盼四哥莫要固执。
元宵将至,藩王们满心期待,除朱松与朱标外,其余人对朱元璋将展示何物好奇不已。
众人猜测,或许汉王朱松又有新发明,朱元璋欲借此炫耀。
众人猜得不离十。
元宵清晨,藩王齐聚汉王府,朱标亦在,朝政为此暂停一日。
用过早膳,众人随朱元璋向汉江进发。
藩王们见队伍前往汉江,马车内议论纷纷。
而朱元璋与朱松、朱标兄弟三人乘坐专属座驾,先行一步,以便密谈。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尽添乱子!”
朱高炽瞪了朱高煦一眼,也仿朱棣之态离去。
“哼,好像他才是天下最聪明似的!”
“死胖子!”
朱高煦怒视朱高炽离去的背影,咬牙切齿,而朱高燧则面色阴晴不定,思绪难测。
朱高煦性格直爽暴烈,朱高燧则心机深沉,令人捉摸不透。
尽管他们年仅十四五岁,但性格已初露端倪。
另一边,朱元璋与朱松正筹备蒸汽机船的首次试航。
汉王朱松对藩王们的封地了解竟胜于藩王自身。
晋王朱棡、湘王朱柏、蜀王朱椿、宁王朱权四位藩王与朱松亲近,常围绕其左右。
而秦王朱樉、燕王朱棣等藩王则更倾向于与太子朱标交往。
过完年后,众藩王多聚于西安府,朝堂之事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以往因朱元璋立下规矩,藩王不得干政,更勿论与朝臣交往。
但此次朱元璋破例,允许藩王参与朝政,使得藩王们心思活跃,欲与朝臣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增强日后在朝中的影响力。
然而,他们不知晓的是,朝中官员大多依附于朱松,中立派亦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步儒官后尘,被朱元璋与朱标安排至应天府养老。
体制改革触动多方利益,儒家受影响尤甚。
朱松原计划逐步削弱儒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却未料到朱元璋与朱标在迁都之时,将儒生安置于应天府,使其退出中枢,此举实为保护儒官之策。
将他们表面疏离,实则是在救他们的命。
若那些儒官仍留在朝廷核心,朱松定会寻各种缘由将他们清除,能否安然无恙皆是未知。
老爷子和太子大哥终究念及旧情,心存慈悲。
再者,若真对儒臣有所行动,必将对朱松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朝廷动荡。
即便朱松有能力平息,这亦非朱元璋与朱标所愿。
在汉中府一茶楼包厢,朱松与众藩王品茶论合作。
年节将过,元宵之后众人需返封地,藩王们急于与朱松商讨未来大计。
朱松刚忙完私事,便被藩王们邀至茶楼。
对藩王而言,朱松俨然财神,跟随他者皆已获利。
他们期望深化此等合作。
对初期便跟随的藩王,朱松亦大方,承诺日后让他们参与更多产业。
“九哥,老爷子说元宵后再回封地,还要给我们看好东西。
你可知是何物?”
正事谈毕,朱权终是按捺不住好奇,向朱松探问。
其余藩王亦将目光投向朱松。
“此事我不好说,到时自知。”
“或你们直接去问父皇?”
朱松无奈耸肩。
朱元璋故意卖关子,他作为儿子岂会拆台?
闻言,众兄弟知晓朱松定不会透露。
“问父皇我们可不敢,但元宵将至,再等等吧!”
朱权苦笑摇头。
“九哥,三哥与你共建厂,能否也带我们一起?”
湘王朱柏话锋一转,探问起兵工厂之事。
当下众藩王中,除朱松外,仅朱棡获老爷子准许,与朱松联手筹建兵工厂,专攻燧发枪等火器制造。
朱柏、朱权及朱椿皆心生艳羡。
蜀王朱椿虽好文墨,却深知产业掌控之重。
“此事我难以定夺。”
“与三哥共建厂,皆因煤矿、铁矿皆在辖内。”
朱松轻摇其头,道出要害。
“若我蜀地煤矿、铁矿如北方般丰富便好了。”
朱椿无奈叹息。
“谁说蜀地无煤矿铁矿?”
“黎溪州、大姚县两地煤矿、铁矿资源颇丰!”
朱松正色回应,提及之地后世统称攀枝花,乃工业重地,钢铁产量惊人。
但此时,川南多地为土司所控,朝廷虽设布政使司,却未深入管理。
那些矿产,或尚未为人知。
“你如何得知?”
朱椿满脸讶异。
“派人一查便知。”
朱松神秘一笑,未多言。
“那我湘地呢?”
朱柏精神一振,急切追问。
“湘地则在郴州府、湘潭县。”
朱松略作思索,道出湖南矿产丰富之地。
“湘地亦有!”
“回长沙后,我便派人探查!”
朱柏兴奋回应,答案出乎意料,令他欣喜。
此时,朱松留意到朱权渴望的目光,笑道:“别看我,你那儿最近的大矿在鞍山和铁岭卫一带。”
朱权瞬间瞪圆了双眼。
他还未发问,朱松就已随口道出答案!
“九哥,还有什么是你不清楚的?我们封地的矿产,你怎会如此了解?”
朱权不由自主地问出。
“小子,现在还学会探你九哥的底了?”
“反正我不会骗你们,只要按我说的找,定能找到铁矿或煤矿!”
朱松笑骂一句,随即郑重承诺。
“既有煤矿又有铁矿,能不能跟父皇提议,让我们也与你合作,多建几个兵工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柏的心思立刻活跃起来。
其实这几位兄弟想和朱校一样与朱松合作,对朱松来说并非难事。
眼前的四位藩王,与他算是同舟共济,自是可信之人。
朱校可行,其他三人自然也可!
“你们要办厂也非不可。
我与父皇谈谈,问题不大。
但你们若与我合作,其他兄弟会作何感想?”
朱松神色严肃地提醒。
“管他们作甚?”
朱柏不以为意地撇嘴。
其实其他藩王多半不会在此事上费心。
他们之所以有意参与,全因与朱松的关系。
但对朱松而言,最大的变数在于燕王朱棣。
毕竟燕王一家日后将赴漠北!
漠北矿产丰富无比!
若朱棣有意,加之姚广孝那和尚从中撺掇,即便我不说,他们在漠北寻得铁矿或煤矿也非难事!
当然,这些朱松不会向眼前的藩王透露。
“嗯……待元宵节后,其他藩王离去,我们再一同找父皇商议吧!”
“毕竟兵工厂朝廷占大头,还需父皇点头才行!”
朱松思索片刻,觉得说服这几个兄弟轻而易举。
短时间内,大明军队难以全部换上燧发枪,现有产能不足。
若在朱权、朱柏和朱椿封地各建一兵工厂,产量必增。
“元宵节后再议此事。”
此言一出,藩王们兴奋不已。
朱棡则显得淡然,主导权不在他,利益无损即可。
五兄弟茶楼议毕,朱松返汉王府。
深夜,朱元璋于朱松书房阅读,皆为后世史书,兴趣浓厚。
“老九归来?”
见朱松,朱元璋放下书,笑问。
老爷子心情愉悦。
“与老十七等茶楼小憩。”
“父皇为何未眠?”
朱松笑答。
“年老觉少,时辰尚早。”
“蒸汽机船进展如何?”
朱元璋话锋一转。
“父皇放心,元宵节试航无碍。”
朱松笑答。
“深夜茶楼相聚,所为何事?”
朱元璋好奇。
“正欲禀报。”
朱松简述朱椿等欲在封地建厂之事。
“老三只是个开始,他们参与无妨。”
“但虑其他藩王心生不满,尤其是老四!”
朱元璋与朱松所想一致。
东瀛全境,两月可定!
“顶尖的技艺,皆藏于汉中府的若水小说中转群。
其他藩王对此也无可奈何!”
“兵工厂虽建于藩王领地,但技术掌握在朝廷手中,藩王仅能获取一成利润。”
“主要人员均为朝廷所派,通常不会出现问题。”
朱松思索后,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打算答应那几个孩子的请求?”朱元璋挑眉问道。
“我告诉他们,待元宵节后,藩王们返回封地,再与父皇详谈。”朱松笑道。
“好,暂且如此。
我相信你能处理好兄弟间的事务。”朱元璋点头。
“在四哥回北平前,我想与他深谈一次。”朱松突然说道。
“老四?你要谈什么?”朱元璋皱眉。
朱棣心高气傲,岂会轻易放弃争夺?若谈判破裂,又当如何?
“儿臣认为,防贼千日难,不如将其纳入己方。”
“正如老十七他们那样,将藩王拉入我们的阵营。”朱松解释。
“你能说服老四?”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知道朱松不会信口开河。
“漠北乃父皇亲征所得,四哥亦有贡献,且分得大片领地。
天下之大,为何四哥仅着眼于大明现有之地?”朱松道。
朱松提议:“何不借此良机,将藩王分封海外的决策敲定?”
朱元璋思忖朱松之言:“老四或许能想通此事。”
“那便看你与老四的谈判结果了。”朱元璋点头,认同朱松的想法有实施之可能。
让藩王们的目光转向大明疆土之外,助大明开疆拓土,镇守海外领地,实为一石二鸟之策。
朱松笑道:“漠北西北之地,乃沙国所辖,沙国又近西方,四哥或许会感兴趣。”
他心中已有说服燕王朱棣之策,只盼四哥莫要固执。
元宵将至,藩王们满心期待,除朱松与朱标外,其余人对朱元璋将展示何物好奇不已。
众人猜测,或许汉王朱松又有新发明,朱元璋欲借此炫耀。
众人猜得不离十。
元宵清晨,藩王齐聚汉王府,朱标亦在,朝政为此暂停一日。
用过早膳,众人随朱元璋向汉江进发。
藩王们见队伍前往汉江,马车内议论纷纷。
而朱元璋与朱松、朱标兄弟三人乘坐专属座驾,先行一步,以便密谈。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