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三十年的上都,夏捺钵的盛宴正酣。
大安阁内灯火如昼,数十位蒙古贵族身着统一的朱红质孙服,金锦面料在烛光下流淌着细碎的金光,领口袖口绣着缠枝莲纹,缀着的金箔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是元廷最奢靡的服饰,由朝廷专设的“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督造,用加金箔片和捻金线的金锦织造,一件质孙服耗费的金线,够寻常百姓过十年安稳日子,而贵族宴会需每日更换不同颜色的质孙服,从朱红、明黄到宝蓝、石青,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宴会上,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的侄子脱欢,正端着酒杯四处应酬。
他身着的朱红质孙服格外考究,金线织就的龙纹在衣料上蜿蜒,腰间系着镶金玉带,脸上带着几分傲慢。
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角落里一位身着同款朱红质孙服的女子身上。
女子名叫楚凝妆,是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提举秦世昌的女儿。她生得极美,朱红的质孙服衬得她肌肤莹白如玉,眉眼间带着一丝书卷气,却又因金锦的华贵添了几分明艳。她本不该出现在这场贵族盛宴上,只因父亲奉命送来新织造的宝蓝质孙服,被脱欢强行留下赴宴。
脱欢端着酒杯走到楚凝妆面前,语气轻佻:“秦提举的女儿果然名不虚传,穿这身质孙服,比那些贵族小姐还要标致。”
楚凝妆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清冷:“大人过奖了,小女只是偶然至此,不敢与贵族小姐相提并论。”她的目光落在脱欢的质孙服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专业的审视——这件衣服的金线密度,比父亲督造的样品还要高,显然是额外耗费了大量物料。
脱欢看出了她的心思,笑着道:“姑娘是行家?这质孙服的金锦,可是本府特意让织匠加了双倍金线,怎么样,够气派吧?”
楚凝妆没有接话,只是默默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她知道,这些贵族为了彰显身份,往往不惜耗费巨资,一件质孙服的造价,就能让边境的士兵多领三个月军饷。
宴会进行到一半,忽必烈下令更换服饰,下一套是明黄色质孙服。宫女们鱼贯而入,将崭新的质孙服送到每位贵族手中。脱欢故意让宫女将自己的质孙服送到楚凝妆面前:“姑娘,帮本大人换上如何?”
楚凝妆脸色一变,想要拒绝,却被脱欢一把拉住手腕。“不过是换件衣服,姑娘何必如此拘谨?”他的手指粗糙,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朱红质孙服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他是御史台御史彻里帖木儿。彻里帖木儿为人正直,向来看不惯脱欢这类权贵的奢靡与跋扈。“脱欢大人,男女授受不亲,姑娘不愿,何必强人所难?”
脱欢看清来人后,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彻里帖木儿,此事与你无关,少多管闲事!”
彻里帖木儿没有退让,走到楚凝妆身边,挡在她身前:“楚姑娘是秦提举的女儿,也是朝廷织锦技艺的传人,并非你可以随意轻薄之人。”他的目光锐利,让脱欢不由自主地松开了手。
楚凝妆连忙抽回手腕,向彻里帖木儿道谢:“多谢彻里大人相救。”
彻里帖木儿转过身,看着她身上的朱红质孙服,眼神里带着一丝欣赏:“姑娘穿这身衣服,很是合适。”他早就听闻秦世昌有个女儿,不仅貌美,还精通织锦技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脱欢气得浑身发抖,却又不敢得罪彻里帖木儿,只好悻悻地离开。楚凝妆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
宴会结束后,彻里帖木儿派人送楚凝妆回家。路上,楚凝妆得知,彻里帖木儿正在调查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贪腐案,怀疑有人利用织造质孙服的机会中饱私囊。
楚凝妆心里一动,她父亲时常抱怨,织造质孙服的物料账目混乱,很多金线和金箔片都不知所踪。她决定帮助彻里帖木儿,找出幕后黑手。
从那以后,楚凝妆经常借着送样衣的机会,暗中收集证据。彻里帖木儿也时常找机会与她见面,两人在交流中,感情渐渐升温。
有一次,楚凝妆送宝蓝色质孙服到御史台。彻里帖木儿的书房里,烛光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楚凝妆将质孙服放在桌上,展开给彻里帖木儿看:“大人,这件宝蓝色质孙服,用的是最新的捻金线织法,金箔片的光泽更亮,不易脱落。”
彻里帖木儿凑近观看,目光落在她纤细的手指上。她的手指因为常年接触织锦,带着一层薄茧,却依旧白皙修长。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
楚凝妆的脸颊瞬间红了,想要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暧昧的气息。彻里帖木儿低下头,吻上她的唇。他的吻带着温柔与珍视,让楚凝妆瞬间沉沦。
她没有抗拒,主动环住他的脖颈,迎合着他的吻。彻里帖木儿的手掌顺着她的脊背下滑,感受着质孙服下细腻的肌肤。金锦的触感光滑而冰凉,与她肌肤的温热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了几分暧昧。
书房里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交缠的身影。楚凝妆的质孙服滑落,露出莹白的肌肤,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彻里帖木儿将她轻轻放在书桌旁的软榻上,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楚凝妆的身体微微颤抖,主动伸出手臂,缠绕着他的脖颈。两人的呼吸交织在一起,肌肤相亲,灵与肉的交融带着无尽的温柔与缠绵。宝蓝色的质孙服散落在榻边,金箔片的光泽与烛光交相辉映。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脱欢利用织造质孙服的机会,与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官员勾结,虚报物料账目,贪污了大量钱财。
忽必烈得知后,大怒,下旨将脱欢及其党羽捉拿归案,抄没家产。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也进行了整顿,秦世昌因为揭发有功,被提拔为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
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感情也水到渠成。忽必烈亲自赐婚,让两人结为夫妻。大婚那日,楚凝妆身着一件明黄色的质孙服,这件衣服是她亲手织造的,用的是最上等的金锦,金线织就的凤凰纹栩栩如生,金箔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华贵。
彻里帖木儿身着同款明黄色质孙服,骑着高头大马,迎娶了楚凝妆。婚礼盛大而奢华,前来祝贺的贵族们都穿着各色质孙服,金锦的光泽照亮了整个大都城。
婚后,楚凝妆没有放弃自己的织锦技艺,她在彻里帖木儿的支持下,改良了金锦的织造工艺,让质孙服的制作更加精美,同时也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她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织匠,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可他们没想到,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脱欢的党羽不甘心失败,暗中联络了一些反对彻里帖木儿的贵族,想要策划一场政变,推翻忽必烈的统治,扶持脱欢的弟弟继位。
他们知道,楚凝妆是彻里帖木儿的软肋,于是派人绑架了她,想要以此要挟彻里帖木儿。
楚凝妆被关押在一座废弃的织造坊里,绑匪让她写信给彻里帖木儿,让他交出兵权,否则就杀了她。楚凝妆没有屈服,她知道,彻里帖木儿肩负着守护朝廷的重任,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奸人得逞。
她趁着绑匪不注意,用身边的织锦工具,在一块白色的锦缎上,用金线绣出了绑匪的藏身之处和阴谋。她知道,父亲一定会派人寻找她,而这块锦缎,就是她唯一的希望。
果然,彻里帖木儿得知楚凝妆被绑架后,心急如焚,立刻派人四处寻找。秦世昌也发动了所有织匠,在大都城内外搜寻线索。
几天后,一位织匠在废弃的织造坊附近发现了一块绣着金线的锦缎,立刻交给了秦世昌。秦世昌认出这是女儿的手艺,连忙交给彻里帖木儿。
彻里帖木儿看着锦缎上的金线图案,立刻明白了楚凝妆的意思。他率领禁军,火速赶往废弃的织造坊,成功救出了楚凝妆。
绑匪们见事情败露,想要顽抗,却被禁军一网打尽。彻里帖木儿根据绑匪的供词,顺藤摸瓜,将所有参与政变的贵族都捉拿归案,彻底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经历过这场风波,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也更加坚定了守护朝廷和百姓的决心。
多年后,忽必烈驾崩,元成宗铁穆耳继位。彻里帖木儿因为功绩卓着,被封为太师,楚凝妆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楚凝妆依旧坚持织锦,她织造的质孙服,成为了元廷最珍贵的服饰。每当有重大宴会,贵族们穿着她织造的质孙服,都会称赞她的技艺高超。
而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故事,也成为了大都城里流传最广的传说。人们都说,是楚凝妆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彻里帖木儿挫败了阴谋,守护了元廷的安宁。
他们的儿子长大后,也继承了楚凝妆的织锦技艺,成为了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提举。楚凝妆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希望他能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同时也告诫他,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本心,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晚年的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隐居在大都城外的一座小院里。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楚凝妆时常坐在院子里,织着锦缎,彻里帖木儿则在一旁读书、写字,偶尔会看着她织锦的身影,露出温柔的笑容。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楚凝妆身上,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淡紫色锦裙,虽然不再是华贵的质孙服,却依旧难掩她的风华。她的手指在织机上灵活地穿梭,金线在锦缎上勾勒出美丽的图案,仿佛将一生的繁华与爱恋,都织进了这匹锦缎里。
元廷的质孙服依旧在宴会上闪耀,金锦的光泽依旧奢华夺目,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些华贵的服饰背后,藏着一段跨越阶层、坚守正义的爱情故事。那些灵与肉的交融,那些温柔与缠绵,那些挫折与坚守,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多年后,有人在整理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档案时,发现了一件未完成的质孙服,面料是罕见的赤金色,金线织就的图案栩栩如生,边角处绣着一个“凝”字和一个“彻”字。人们都说,这是楚凝妆为彻里帖木儿织造的最后一件质孙服,承载着他们一生的爱恋与牵挂。
而元廷的奢靡之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走向了尽头。质孙服的金锦依旧华丽,却再也掩盖不住王朝内部的腐朽与衰落。可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故事,却像一束光,照亮了那段黑暗的历史,让人们在奢靡的表象下,看到了爱情与正义的力量。
大安阁内灯火如昼,数十位蒙古贵族身着统一的朱红质孙服,金锦面料在烛光下流淌着细碎的金光,领口袖口绣着缠枝莲纹,缀着的金箔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是元廷最奢靡的服饰,由朝廷专设的“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督造,用加金箔片和捻金线的金锦织造,一件质孙服耗费的金线,够寻常百姓过十年安稳日子,而贵族宴会需每日更换不同颜色的质孙服,从朱红、明黄到宝蓝、石青,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宴会上,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的侄子脱欢,正端着酒杯四处应酬。
他身着的朱红质孙服格外考究,金线织就的龙纹在衣料上蜿蜒,腰间系着镶金玉带,脸上带着几分傲慢。
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角落里一位身着同款朱红质孙服的女子身上。
女子名叫楚凝妆,是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提举秦世昌的女儿。她生得极美,朱红的质孙服衬得她肌肤莹白如玉,眉眼间带着一丝书卷气,却又因金锦的华贵添了几分明艳。她本不该出现在这场贵族盛宴上,只因父亲奉命送来新织造的宝蓝质孙服,被脱欢强行留下赴宴。
脱欢端着酒杯走到楚凝妆面前,语气轻佻:“秦提举的女儿果然名不虚传,穿这身质孙服,比那些贵族小姐还要标致。”
楚凝妆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清冷:“大人过奖了,小女只是偶然至此,不敢与贵族小姐相提并论。”她的目光落在脱欢的质孙服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专业的审视——这件衣服的金线密度,比父亲督造的样品还要高,显然是额外耗费了大量物料。
脱欢看出了她的心思,笑着道:“姑娘是行家?这质孙服的金锦,可是本府特意让织匠加了双倍金线,怎么样,够气派吧?”
楚凝妆没有接话,只是默默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她知道,这些贵族为了彰显身份,往往不惜耗费巨资,一件质孙服的造价,就能让边境的士兵多领三个月军饷。
宴会进行到一半,忽必烈下令更换服饰,下一套是明黄色质孙服。宫女们鱼贯而入,将崭新的质孙服送到每位贵族手中。脱欢故意让宫女将自己的质孙服送到楚凝妆面前:“姑娘,帮本大人换上如何?”
楚凝妆脸色一变,想要拒绝,却被脱欢一把拉住手腕。“不过是换件衣服,姑娘何必如此拘谨?”他的手指粗糙,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朱红质孙服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他是御史台御史彻里帖木儿。彻里帖木儿为人正直,向来看不惯脱欢这类权贵的奢靡与跋扈。“脱欢大人,男女授受不亲,姑娘不愿,何必强人所难?”
脱欢看清来人后,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彻里帖木儿,此事与你无关,少多管闲事!”
彻里帖木儿没有退让,走到楚凝妆身边,挡在她身前:“楚姑娘是秦提举的女儿,也是朝廷织锦技艺的传人,并非你可以随意轻薄之人。”他的目光锐利,让脱欢不由自主地松开了手。
楚凝妆连忙抽回手腕,向彻里帖木儿道谢:“多谢彻里大人相救。”
彻里帖木儿转过身,看着她身上的朱红质孙服,眼神里带着一丝欣赏:“姑娘穿这身衣服,很是合适。”他早就听闻秦世昌有个女儿,不仅貌美,还精通织锦技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脱欢气得浑身发抖,却又不敢得罪彻里帖木儿,只好悻悻地离开。楚凝妆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
宴会结束后,彻里帖木儿派人送楚凝妆回家。路上,楚凝妆得知,彻里帖木儿正在调查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贪腐案,怀疑有人利用织造质孙服的机会中饱私囊。
楚凝妆心里一动,她父亲时常抱怨,织造质孙服的物料账目混乱,很多金线和金箔片都不知所踪。她决定帮助彻里帖木儿,找出幕后黑手。
从那以后,楚凝妆经常借着送样衣的机会,暗中收集证据。彻里帖木儿也时常找机会与她见面,两人在交流中,感情渐渐升温。
有一次,楚凝妆送宝蓝色质孙服到御史台。彻里帖木儿的书房里,烛光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楚凝妆将质孙服放在桌上,展开给彻里帖木儿看:“大人,这件宝蓝色质孙服,用的是最新的捻金线织法,金箔片的光泽更亮,不易脱落。”
彻里帖木儿凑近观看,目光落在她纤细的手指上。她的手指因为常年接触织锦,带着一层薄茧,却依旧白皙修长。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
楚凝妆的脸颊瞬间红了,想要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暧昧的气息。彻里帖木儿低下头,吻上她的唇。他的吻带着温柔与珍视,让楚凝妆瞬间沉沦。
她没有抗拒,主动环住他的脖颈,迎合着他的吻。彻里帖木儿的手掌顺着她的脊背下滑,感受着质孙服下细腻的肌肤。金锦的触感光滑而冰凉,与她肌肤的温热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了几分暧昧。
书房里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交缠的身影。楚凝妆的质孙服滑落,露出莹白的肌肤,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彻里帖木儿将她轻轻放在书桌旁的软榻上,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楚凝妆的身体微微颤抖,主动伸出手臂,缠绕着他的脖颈。两人的呼吸交织在一起,肌肤相亲,灵与肉的交融带着无尽的温柔与缠绵。宝蓝色的质孙服散落在榻边,金箔片的光泽与烛光交相辉映。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脱欢利用织造质孙服的机会,与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官员勾结,虚报物料账目,贪污了大量钱财。
忽必烈得知后,大怒,下旨将脱欢及其党羽捉拿归案,抄没家产。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也进行了整顿,秦世昌因为揭发有功,被提拔为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
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感情也水到渠成。忽必烈亲自赐婚,让两人结为夫妻。大婚那日,楚凝妆身着一件明黄色的质孙服,这件衣服是她亲手织造的,用的是最上等的金锦,金线织就的凤凰纹栩栩如生,金箔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华贵。
彻里帖木儿身着同款明黄色质孙服,骑着高头大马,迎娶了楚凝妆。婚礼盛大而奢华,前来祝贺的贵族们都穿着各色质孙服,金锦的光泽照亮了整个大都城。
婚后,楚凝妆没有放弃自己的织锦技艺,她在彻里帖木儿的支持下,改良了金锦的织造工艺,让质孙服的制作更加精美,同时也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她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织匠,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可他们没想到,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脱欢的党羽不甘心失败,暗中联络了一些反对彻里帖木儿的贵族,想要策划一场政变,推翻忽必烈的统治,扶持脱欢的弟弟继位。
他们知道,楚凝妆是彻里帖木儿的软肋,于是派人绑架了她,想要以此要挟彻里帖木儿。
楚凝妆被关押在一座废弃的织造坊里,绑匪让她写信给彻里帖木儿,让他交出兵权,否则就杀了她。楚凝妆没有屈服,她知道,彻里帖木儿肩负着守护朝廷的重任,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奸人得逞。
她趁着绑匪不注意,用身边的织锦工具,在一块白色的锦缎上,用金线绣出了绑匪的藏身之处和阴谋。她知道,父亲一定会派人寻找她,而这块锦缎,就是她唯一的希望。
果然,彻里帖木儿得知楚凝妆被绑架后,心急如焚,立刻派人四处寻找。秦世昌也发动了所有织匠,在大都城内外搜寻线索。
几天后,一位织匠在废弃的织造坊附近发现了一块绣着金线的锦缎,立刻交给了秦世昌。秦世昌认出这是女儿的手艺,连忙交给彻里帖木儿。
彻里帖木儿看着锦缎上的金线图案,立刻明白了楚凝妆的意思。他率领禁军,火速赶往废弃的织造坊,成功救出了楚凝妆。
绑匪们见事情败露,想要顽抗,却被禁军一网打尽。彻里帖木儿根据绑匪的供词,顺藤摸瓜,将所有参与政变的贵族都捉拿归案,彻底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经历过这场风波,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也更加坚定了守护朝廷和百姓的决心。
多年后,忽必烈驾崩,元成宗铁穆耳继位。彻里帖木儿因为功绩卓着,被封为太师,楚凝妆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楚凝妆依旧坚持织锦,她织造的质孙服,成为了元廷最珍贵的服饰。每当有重大宴会,贵族们穿着她织造的质孙服,都会称赞她的技艺高超。
而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故事,也成为了大都城里流传最广的传说。人们都说,是楚凝妆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彻里帖木儿挫败了阴谋,守护了元廷的安宁。
他们的儿子长大后,也继承了楚凝妆的织锦技艺,成为了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提举。楚凝妆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希望他能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同时也告诫他,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本心,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晚年的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隐居在大都城外的一座小院里。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楚凝妆时常坐在院子里,织着锦缎,彻里帖木儿则在一旁读书、写字,偶尔会看着她织锦的身影,露出温柔的笑容。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楚凝妆身上,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淡紫色锦裙,虽然不再是华贵的质孙服,却依旧难掩她的风华。她的手指在织机上灵活地穿梭,金线在锦缎上勾勒出美丽的图案,仿佛将一生的繁华与爱恋,都织进了这匹锦缎里。
元廷的质孙服依旧在宴会上闪耀,金锦的光泽依旧奢华夺目,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些华贵的服饰背后,藏着一段跨越阶层、坚守正义的爱情故事。那些灵与肉的交融,那些温柔与缠绵,那些挫折与坚守,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多年后,有人在整理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的档案时,发现了一件未完成的质孙服,面料是罕见的赤金色,金线织就的图案栩栩如生,边角处绣着一个“凝”字和一个“彻”字。人们都说,这是楚凝妆为彻里帖木儿织造的最后一件质孙服,承载着他们一生的爱恋与牵挂。
而元廷的奢靡之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走向了尽头。质孙服的金锦依旧华丽,却再也掩盖不住王朝内部的腐朽与衰落。可楚凝妆和彻里帖木儿的故事,却像一束光,照亮了那段黑暗的历史,让人们在奢靡的表象下,看到了爱情与正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