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熟宣?赏!-《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司马寒抬头看着嬴政,显得很激动:“陛下,臣追随您十几载,从臣父亲为陛下效力的时候,臣就常在宫中行踪,多得陛下恩宠;在父亲去世以后,臣便代替了父亲为陛下办事,这么多年来,陛下虽然严厉,但臣知道,陛下唯独对臣宽容。之前臣闯下不少祸端,都是陛下宽容,免去责罚。”

  “恕臣直言,陛下一生掌握权力,若非惊鸿公子强势将您逼退,如今您应该还是皇帝。哪怕不论这些,臣觉得,在不插手朝堂的情况下,陛下您也应该保留一部分权力,至少要保留得知信息动向的权力,而臣,愿意为陛下承担这些,继续为陛下效力。”

  “若陛下不愿,便请让臣辞官回乡!”

  司马寒一席话,让嬴政很是诧异。

  他看着司马寒,询问:“此乃你心中所想?”

  “皆臣肺腑之言,臣此生,只追随陛下,那日臣也是针对扶苏陛下说的。”司马寒沉声道。

  嬴政略微沉默,询问道:“那日你都与扶苏说了什么?”

  司马寒将那日的事情给嬴政讲述了一遍。

  嬴政闻言不由得一阵沉默。

  许久,嬴政缓缓叹息一声道:“扶苏这孩子,心善啊!”

  他低头看着司马寒,缓缓道:“你便继续留在寡人身边吧,以后只听命于寡人,其他的事情不用管。”

  “臣,遵旨!”司马寒跪地致谢。

  此时,夏玉房擦着手走出来,看到司马寒跪在地上,连忙道:“阿政,怎么又吵小寒了,小寒,快起来,别跪在地上了,怪凉的!”

  嬴政点头,“起来吧!”

  “谢陛下,谢夫人!”司马寒起身,拱手致谢。

  夏玉房无奈地看了一眼嬴政,对司马寒道:“小寒,陛下他就是习惯了,你别动不动就跪下,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呢。”

  “臣跪陛下是应该的,臣这条命都是陛下给的,以后陛下去哪里,臣去哪里。夫人,以后您有什么事情,也尽管吩咐我。以后,我不再担任朝中任何职位,只为陛下和您效劳。”司马寒沉声道。

  夏玉房闻言,面色一沉,立即看向嬴政,“阿正,你怎么能耽误人家的仕途呢!我看好小寒这孩子,有股子机灵劲,把他留在身边,不是害了他吗?”

  嬴政微微一笑,拉着夏玉房道:“这件事情你就别管了,我若是把他给送出去,那才是害了他,只有留在我身边,他才是安全的。”

  “搞不懂!不明白!”夏玉房摆手,“你们这些人,总是奇奇怪怪,什么事情都是一环套一环,一层又一层的,费脑子,饭做好了,快来吃饭,小寒!你也来!”

  “这……”司马寒受宠若惊。

  嬴政笑道:“走吧!阿房都发话了,就一起吃吧!”

  “是!”司马寒心中狂喜,简直想要当场给夏玉房磕一个。

  ……

  东宫。

  扶苏一回来,立马就找到赵惊鸿。

  “大哥,你跟我说实话,父皇还有多少时日?”扶苏拉着赵惊鸿追问。

  赵惊鸿蹙眉,“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若是我不问,你还要瞒我多久?”扶苏有些怨气道。

  赵惊鸿冷笑一声,盯着扶苏道:“扶苏,我可没瞒着你,跟你说过好几次呢。”

  扶苏:……

  “怎么不说话了?”赵惊鸿盯着扶苏。

  扶苏颓废地坐在地上,郁闷道:“我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好,就连父皇的身体都没关心过。”

  赵惊鸿叹息一声,坐在扶苏身旁,轻声道:“扶苏,这世间有太多遗憾,能够挽回的遗憾太少太少。哪怕你成为皇帝,也无法命令太阳停止落下,也无法让时间暂停。”

  “我们能做的,便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不是吗?”

  “不管父皇还剩多少时间,我们都应该希望接下来的时光,他是幸福的,快乐的,不是吗?”

  扶苏点头。

  “父皇他这一生如履薄冰,一辈子太辛苦,太辛苦了,我希望,他接下来的时日,可以好好感受幸福,如此,也不枉此生。”赵惊鸿道。

  扶苏看向赵惊鸿,“大哥,你说的话跟父皇简直一模一样。”

  赵惊鸿轻笑,“一样吗?”

  “嗯!简直一模一样!”扶苏认真道。

  赵惊鸿笑道:“那说明我的理解是对的。”

  “大哥你很了解父皇。”扶苏道。

  赵惊鸿摇头,“没人了解他,我只是知道他的艰辛罢了。”

  “他的艰辛吗……”扶苏喃喃道。

  ……

  转眼已经过月旬。

  军中叫得上名号的将领,全都被下派到了各地地方。

  全国范围内,也开始了大范围的调整和重建工作。

  各地区的县令郡守等官职,乃至到了地方的亭长等官职,全都换成了部队的将领。

  而且,他们都会携带士兵前往。

  如此,各地的重建工作也格外顺利。

  因为没有人会不长眼到对抗大秦士兵。

  扶苏也收到了萧何传来的汇报,土地改制进行的很顺利,基本上不需要他们动手,当地的百姓就将那些士族豪强给打的不敢还手,乖乖地交出土地。

  倒是各地的士绅们积攒了很多怨气,其中爆发了许多场动乱,甚至还发生过一场规模不小的战役,都被韩信给轻松镇压。

  而赵惊鸿安排他们印刷的书籍,也都已经印刷好了。

  除此之外,令赵惊鸿感到惊喜的是,匠造处的工匠,竟然还完善了造纸技术,让造纸术更加快捷和便利,质量也更好了。

  并且还在造纸术的原有技术上,做出了熟宣,让赵惊鸿非常诧异。

  他没想到,在秦朝时期竟然就能掌握胶矾的制作技术。

  询问之下,才得知其中一名工匠曾经有一位关系极好的方士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学到了炼制矾的技术,加上各种机缘巧合,又发现胶和矾一同使用对宣纸所造成的不同效果。

  赵惊鸿在得知情况以后,当场就赏赐了此人五千钱,让一众工匠羡慕得流口水。

  五千钱啊!

  这可是他们一年都挣不到的工钱!

  赵惊鸿当场表示,“若是有人有新的技术,制作出来新的东西,新的工艺,皆有赏赐,并且后续在使用这些创造和发明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奖金发放!”

  这一下,让工匠们彻底沸腾了。

  之前赵惊鸿说这些的时候他们还没在意,如今看到真金白银以后,他们才明白赵惊鸿所言非虚,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将之前脑袋里的想法给实现出来。

  赵惊鸿也不小气,当即让墨连城腾出来一个厂房,制作成实验室,专门让这些有想法的工匠在里面实现自己的发明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