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万古青霄落人间-《人间第一武夫》

  原本定在三日之后的殿试,竟然提前了!

  而且,还是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提前了!

  此前姜峰也一直在想,传说中那间文帝时期创立的朝闻学宫,究竟在什么地方。

  国子监?

  又或是某座隐蔽的书院?

  结果都不是!

  所谓的朝闻学宫,竟然是一个隐藏在虚空里的秘境。

  一旁的安宁郡主缓声说道:“朝闻学宫其实是万年前,儒家留下的一座学宫秘境!自文帝时期,两百多年来,朝廷每年都将大半的国税,投入到这座朝闻学宫里面。”

  “修古籍,撰百书,追溯历史,集百家经典,甚至将各宗各派残留的典籍,都搬到这座学宫里面,重新进行整理,编着。”

  “国子监内一直存在着一个入口,历代通过秋闱考核的学子,也都是从那里进入的学宫。可实际上,它本身是一座会自己移动的宫殿。寻常时候,它一直隐藏在虚空深处,在长安城上空随处飘荡。”

  安宁郡主抬头望向星空,尽管看不到那座宫殿,可她却能感知到,此刻的朝闻学宫,正悬停在长安上空。

  “这应该是,它第一次真正的向世人展示它的存在。”

  姜峰疑惑道:“为何会是这次?”

  安宁郡主沉吟道:“我父王说,此次开启朝闻学宫,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朝廷接下来会有一次大动作,此事若成,朝闻学宫将永远立于长安上空,为天下学子敞开大门,广收门徒。”

  “若是不成……这座儒家秘境,也将离开景国!”

  “大景培养儒士两百年,所有的努力,便在今朝!”

  姜峰皱起眉头。

  他想起了凤伊洛说过的,圣殿与景国的三次对赌。

  本次朝闻学宫的学子考核,便是第一次!

  也就是说,那五十个学子当中,最起码有一人是来自圣殿。

  天子到底与圣殿谈了什么,竟然拿整座儒家秘境当筹码!

  单靠此次秋闱的五十名学生,真能取胜吗?

  这时候。

  江鸿已经匆匆下了楼,走到东仙楼大门外。

  忽然。

  他感觉到胸口一阵发烫。

  江鸿低头一看,胸前的衣衫之内,竟然有什么东西在发光。

  他将手伸入怀里,将早上在贡院门口领取的令牌取出来。

  下一瞬。

  那块身份令牌自动脱离江鸿的手掌,悬浮在身前的虚空之中,其上散发出一道柔和的清光,将面前的江鸿笼罩在内。

  江鸿只觉得身体不由自主的腾空而起,仿佛化作一颗逆冲而上的星辰,朝着遥远的星空,疾速掠去。

  他低头往下俯瞰。

  见到了灯火通明的长安。

  这座屹立千年,辽阔无比的古老城池,像是以肉眼的速度在变小,直到可以容纳到整颗眼球当中。

  他转头看向其他方向,发现整个长安城内,还有数十道同样的光束。

  这一夜。

  数十颗流星,从长安大地,撞入星空。

  这一夜。

  长安古城,异常明亮!

  姜峰站在东仙楼八楼,望着数十道光束,犹如星辰般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道支撑天地的光柱,直到没入星空,消失不见。

  金色的眼瞳中,那座隐藏在虚空的雄伟宫殿,也在此刻逐渐隐没。

  【观世自在】散去,眼瞳恢复正常。

  姜峰抬头望着遥远的星空。

  朝闻学宫。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座神秘的宫殿,是否真的隐藏着……万年前儒家一脉的修行之法?

  此前在雍州,他曾无意间进入到圣碑碎片,见到了农家先圣许行,兵家吴起。

  原以为景国手里只是拥有一块儒道的圣碑碎片,却没想到,大景继承的是整个秘境。

  也难怪文帝当年会在儒道上,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又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

  姜峰转身看向一旁的陆奇羽,后者的脸上隐隐挂着一抹担忧之色。

  在此之前,陆奇羽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朝闻学宫。

  但通过安宁郡主与姜峰之间的对话,他也大致能够猜到一点。

  只是,江鸿被这座神秘的秘境带走,也不知会发生什么。

  姜峰宽慰道:“不必担心,自文帝时期,两百多年来,朝廷每年都会把秋闱高中的学子送入里面进修,只是未曾向世人公布此事而已。”

  “江鸿兄若能通过考验,从学宫结业后,一旦步入朝堂,便是五品起步,若是成绩优异,甚至还能位列四品。”

  姜峰伸手拍了拍陆奇羽的肩膀:“到那时候,他的官职可能都要比你还高了。”

  陆奇羽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走吧,我相信以江鸿兄的学识,定然能够通过考验,咱们就在长安,静候佳音。”

  姜峰说完,便转过身,准备返回天将府。

  宴请的客人都走了,这场酒宴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让宋明远,李廷,张彪三人多聚一聚,他就不凑合了。

  说起来。

  在他加入不良人之前,宋明远三人早就一起共事了好几年。

  然而。

  就在姜峰转身之际,一道清光如流星坠空,自遥远不可测之地,拖着长长的焰尾,坠落人间。

  不,不止一道!

  又有几道星光,朝着长安城外,以无比恐怖的速度,极速掠去。

  ……

  冀州。

  书院后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

  竹林雅阁内,烛火静谧,照样微光。

  冀州书院的黄文羲院长,此刻正拿起毛笔,编着书籍。

  秋闱的入榜名单,今日早已传回书院。

  顾则羡是他的弟子,此次入围贡士第四名,为师者,与有荣焉。

  虽然在书院其他人面前,他表现得十分淡然。

  可回到竹阁,他还是忍不住取出珍藏许久的女儿红,美美的喝了几杯。

  随后又借着酒兴,文意狂发,继续完善自己的《景儒学略》。

  忽然。

  一道清光从天而降,落在雅阁之上。

  整片竹林刹那间,亮如白昼。

  黄文羲抬起头来,浑浊的眼眸,望着那颗清光闪烁的星辰。

  “为大景着书者,当列其位!”

  下一瞬。

  清光包裹着黄文羲,直上九霄。

  ……

  今夜的星光,不止照耀长安。

  冀州黄文羲院长。

  兖州画道大师吴道子。

  徐州大国手王积薪。

  扬州着名琴师董庭兰。

  还有渝州,凉州,乾州,海州……

  无论是为国着书者,还是名扬天下的画道大家,大国手,琴师,今夜皆被星光所照。

  正是……群星璀璨照大景,万古青霄落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