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又是父慈子孝-《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百姓要求的多吗?

  只要官不扰民,政府有公信力,民力的恢复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可惜诸如太原王家这类人的存在,让规矩变成了一种双标的工具、一种用来合法剥削百姓的工具,这才是导致民生萧条主要原因。

  裴行俨所求的,不过是一个不会有人因为官老爷觉得晦气,就能夺走一个人性命的世道罢了。

  “真是难以想象啊,逆子麾下的武将居然有这种的格局。”李二收敛情绪,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为什么我的左膀右臂,却是朝廷上出名的混世魔王,滚刀肉呢?”

  “这到底区别在于哪里呢?”

  “混世魔王和滚刀肉?在哪呢?”尉迟敬德有些不明白的四处看了看:“没看到这两个混球啊,程知节你看到了吗?”

  “我也没看到啊。”程知节也皱着眉头四处打量了起来:“这种听起来就坏的流脓的家伙,居然也敢出来招摇吗?”

  “不怕朝廷把他抓走吗?”

  没话讲,李二觉得自已真的是没话讲。

  就带着这样的烂鸟蛋自已都能定鼎天下,李二突然又觉得逆子远不如自已了。

  “还有李大亮这个家伙,表面上看着挺忠厚的一个人,居然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暗通逆子了。”李二咬牙说道:“陇右道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他身为凉州都督,居然一次密报都没有。”

  “难不成真的被半首诗就套住了吗?真是没出息。”

  “还有安元寿,当年他陪着我进行玄武门之变,后来他儿子陪着逆子进行玄武门之变,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一家子的乱臣贼子!”

  李二的脸上浮现出有些扭曲的笑容。

  来都来了,有些旧账也可以在路上算一算,反正也是顺手的事情。

  “按照计划,高宠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到凉州了吧?”李二转头朝着程知节问道。

  临走的时候,他还是将安神感带走了,而且将其放在了高宠带领的先锋军当中,这样安神感要比他早十天左右的时间到凉州。

  为的,就是提前让安元寿这个秦王府旧臣,早早的做好迎接天策上将的准备。

  “估摸着已经到了两三天了。”

  “那就好,让安神感回家探探亲,让安元寿想想该如何向我解释。”

  李二很期待安元寿和李大亮见到他的表情。

  当他降临凉州的时候,这些王八蛋都该被吊在树上抽。

  .........

  凉州姑臧,安府。

  一身戎装的安神感看着阔别已久的家,以及安府门口立着的那个服侍了安家三代人的老管家,心中却没有那种归乡的喜悦,反而是浓浓的哀愁。

  “大公子!?”

  又惊又喜的声音从安府的门口传来,那个立在老管家看到样子变了不少的安神感,但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是大公子回来了吗?”

  “许久未见,大公子变得更加英武了。”

  “是啊,安伯,真是很多年没见了。”安神感看着苍老了不少安伯,脸上支起勉强的笑容:“我寄回来的书信,家里收到了吗?”

  “老爷收到书信后,将自已关在书房呆了好几天。”安伯叹息道:“我从未在老爷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情况。”

  “是啊,换谁,谁能想到呢?”安神感苦笑道:“走吧,我先去拜见我母亲,再去见见我爹。”

  就玄武门之变这玩意,你谁能想到这东西还能经典复刻呢?

  谁会觉得太子能够通过玄武门登基呢?

  毕竟上一个这么做的嫡长子出身的太子,还是汉朝的太子据呢,人家亲娘还能帮助自已儿子开武库武装士卒,而当今陛下当时有什么呢?

  当时的东宫麾下,不过是一些名声不显的武将罢了。

  “能够见到大公子回来,老爷定然是十分欣喜的。”

  “我也希望如此。”心情复杂的安神感抬脚踏入安府,准备去找自已老爹商议一下迎接太上皇的一干事项。

  反正事情干都干了,安元寿还能杀了他这个亲儿子不成?

  顶多是受点皮肉之苦罢了。

  而且当时自已也没得选,参与还有活路,不参与肯定全家死绝。

  他爹当年也是干这个出身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子承父业?

  “老爷,夫人,大公子回来了!”安伯迎安神感进府以后,便快步走向后院禀报。

  可还没等到安神感先去拜见自已的母亲,就已经听到了他父亲安元寿那中气十足的声音。

  安元寿作为秦王府旧臣,被李二亲口称赞为“果敢晓勇非常”,即便是年过三旬,那大嗓门依旧极具穿透力。

  “大郎回来了?”

  安元寿略带欣喜的说道:“快!快!快把我前段时间刚让人用牛皮做的鞭子拿过来。”

  “左右!左右!将我爹的画像请过来,我要教子!”

  安元寿的父亲安兴贵,是武德旧臣,镇守凉州的时候,曾大败突厥军队,去世后获赠冠军大将军、凉州都督、归国公。

  他的画像也是凌烟阁第一批悬挂的武德十六功臣之一。

  因为李二的贞观功臣还没商定,弘化才刚刚开始,武德十六功臣倒是单独享受了李唐皇室的祭祀。

  “这...这...”安神感听到自已老爹的声音,脸都绿了,他收回前进的步伐,转头就想跑。

  作为在京兆读过几年书的人,安神感自然知道该如何的孝顺自已的长辈。

  因为夫子说过,真正的孝顺父母,应该是大丈走,小丈受,以免暴怒情绪下的长辈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也避免使自已的长辈陷入不义的境地。

  如今安元寿正处于暴怒当中,他这个做儿子的,就应该撒腿就跑,以免他爹情绪平复后又后悔。

  这样才能不破坏父慈子孝的氛围。

  “你别跑!你要跑了就别再进这个家门!”安元寿暴怒的吼声传来。

  安神感听到这明显带着情绪的吼声,跑得更快了。

  挨不挨打的不打紧,他主要是不想让自已的父亲陷入不义的境地。

  谁不知道他们唐朝人最重视孝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