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通东宫一念起-《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这....

  这些“羽林百骑”的士卒纷纷左顾右盼起来,气氛顿时由焦灼变为冷清。

  他们都见过太子,如今刀兵相见,谁也不敢第一个朝着李承乾出手。

  于是只能等待张士贵的命令。

  而张士贵呢,他扶着受伤的胳膊看着立在军阵前的李承乾神情有些恍惚。

  太像了。

  不管是行为还是气质,又或者是战场上的英姿,李承乾都肖其父。

  张士贵以前侍卫李二身边的时候,听到过李二夸奖吴王,英果类父。

  吴王确实长得和李二年轻的时候一般无二,可是长得像有什么用?

  徒有其表罢了。

  这样的太子亲身出现在他们的阵前,在没有李二的命令之前,张士贵也不敢对李承乾动手。

  因为既然李承乾已经软禁李二了,那就说明他快赢了。

  既然李承乾都赢了...

  估计其他皇子也都死的差不多了…

  那他又怎么能对大唐未来的皇帝刀兵相见呢?

  失败才是谋反,成功了那就是清君侧。

  而且李承乾的出现其实是救了他们,因为在裴行俨和高宠冲阵过程中,“羽林百骑”的基层军官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了,张士贵也没办法指挥这些人进行微操了,只能让他们与太子亲卫混战。

  混战的结果便只有一个...

  全都死光。

  因为东宫的那两个将领有些太变态了,跟这种人对阵完全就是嫌命长了。

  “战又不战,降又不降,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在戏弄天下人吗?”

  李承乾看着陷入寂静中的场景再度喝道:“张士贵在哪!让他出来!”

  他知道自已在军中的威望是不如李二的,所以他才要在软禁李二后轻骑前来正面应对这些来造他反的宫中禁卫。

  也只有李承乾亲自带头冲锋,才能多增添一些胜算。

  “殿下。”张士贵的亲卫拨开前方稀缺的士卒让张士贵出现在李承乾的面前:“末将请问,陛下在哪里。”

  “陛下被我软禁在海池中的船上了。”李承乾扯住马缰控制住马匹的朝向:“就像你们当年做的一样。”

  “至于其他的...陛下当年是这么做的,我便是这么做的。”

  他的童年玩伴诸如安陆王、任城王他们,便是在一夜之间离开了长安似的,从那天起,再也没有和李承乾一起玩耍过。

  后来李承乾因为没有玩伴只能去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说的那番话至今还留在他的记忆当中。

  “到那个时候,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你只能依靠你自已。”

  “阿娘,我终究还算做了陛下的继任者。”李承乾闭上双眼回忆起长孙皇后的容貌:“只是他果真不愿意让我继承大统,那我只好以父亲为榜样了。”

  李二的好大儿李承乾是做不成了,但是长孙皇后的愿望李承乾一定要做到。

  他要按照长孙皇后生前对他的期望。

  他要继承大统,做大唐的皇帝。

  他要接受全天下的敬仰和朝拜。

  “将军是要杀我,还是要降我。”李承乾睁开眼睛对着张士贵说道:“我只能给将军三息的考虑时间。”

  李承乾身后的东宫近卫也趁着机会重新列阵。

  随着战场的两边军队重新列队,中间那些散落在土地上的尸首也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按照这些尸首身上的甲胄判断,竟多是李二引以为傲的“羽林百骑”。

  这是让张士贵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初在魏王案中,“羽林百骑”的死伤都没有今天这么多。

  其实在个体素质上“羽林百骑”并不输给太子近卫,甚至这些人的配合要更胜太子亲卫一筹。

  可惜张士贵在冲阵上已经远不如裴行俨和高宠了。

  “果然是这样。”

  张士贵后悔的牙都咬碎了,在察觉到太极宫多了一支军队后,他就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只是他没想到安神感这个家伙居然也通东宫!?

  大唐的玄武门是纸糊的吗?

  怎么次次都会放人进来。

  这吊门绝对是风水有问题!

  “还请殿下三思。”张士贵知道现在后悔也没用了,太子已经挟陛下以令群臣了。

  即便他现在选择动手也无济于事了,无非是死在此处而已。

  “陛下,臣真的没有办法了。”张士贵想到仍在太子军中还未回到长安的几个儿子,心中也很是绝望。

  都怪程知节这个阳光沙滩,现如今他们这些国公的成年子嗣,只要是有些志气的全TMD随太子出征河北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庸庸碌碌之辈。

  他当年可以不顾生死跟随李二发动玄武门之变,可如今....

  如今的他可不是当年的穷小子了,他现在可是堂堂超品国公了。

  他也老了,就像是那个被太原王家派遣刺杀高宠的刺客一样。

  有了家眷便有了牵绊,有了弱点。

  “臣,还望殿下三思。”张士贵单膝跪下低头说道:“还请...殿下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珍重。”

  在玄武门之变以后,他这个新贵也逐渐开始读书了,也知道什么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李二做的这个例子,以后不知道会有多少的子嗣效仿。

  只是他没想到在他的有生之年,居然还能看到经典复刻。

  这是何等的荒谬。

  “我正是为了大唐的未来,才行此事。”李承乾车马向将手中马槊的枪尖放在张士贵的左肩:“传我的命令,为太子者右袒,为陛下者左袒。”

  “不袒的,皆杀。”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逼迫这些人站队。

  “高宠,裴行俨!”李承乾策马说道:“皇宫内留给李光弼和陈庆之,你们率军出城去支援张议潮,如今最要紧的便是他那里了。”

  “接应他们退到玄武门据门而守,在我做完事情以前,任何人都不准进来!”

  “诺。”

  张议潮那里只有两百人,却要应付一波又一波的长安府兵,战况如何,李承乾现在还无从知晓。

  张士贵见此也松下了一口气。

  正所谓,通东宫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反正他再也不想和裴、高二人正面厮杀了。

  这种事就该让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两个狗东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