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心跳倒计时-《灵案玄机录》

  吴悦的手指停在怀表内壁那行刻字上,指尖冰凉,仿佛触到了时间的断口。

  “1998年8月17日3:42”——这个日期像一根锈蚀的针,无声无息扎进她的记忆盲区。

  她从未听顾尘提起过这一天,甚至连他童年最模糊的片段里,也从未涉及。

  她抬头望向顾尘。

  他正低头翻查一叠泛黄的档案,侧脸在昏黄台灯下显得冷峻而专注,仿佛与这世界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她犹豫了。

  不是因为怀疑,而是因为恐惧——怕这枚突然出现的怀表,会撕开某个他们都不愿触碰的真相。

  但她还是走了过去,将铜壳斑驳的旧物轻轻放在桌角。

  顾尘的目光落下来,动作一顿。

  他没有立刻去拿,而是盯着它,像在辨认一具久别重逢的尸体。

  三秒后,他才缓缓伸手,指尖触到表壳内侧那行细如发丝的刻痕。

  就在那一瞬,他的太阳穴猛地一跳。

  眼前骤然炸开一片猩红——不是血,更像某种高压电流撕裂视网膜的残影。

  耳边轰然响起钟声,不是报时,而是倒数,每一声都像敲在颅骨内壁,震得意识发颤。

  一个模糊的画面闪现:白色天花板、刺眼的无影灯、机械滴答声戛然而止……还有,一只小手从床沿滑落。

  幻象只持续了不到半秒。

  顾尘闭眼,深吸一口气,喉结微动,压下翻涌的眩晕。

  再睁眼时,瞳孔已缩成一道锋利的线。

  “这不是复制件。”他声音低哑,几乎是从齿缝里挤出来,“这是我丢的那块。”

  吴悦心头一紧:“你什么时候丢的?”

  “我不记得。”他说,目光却死死锁住怀表,“但我记得……它不该存在。”

  他从口袋取出那片幽蓝的水晶碎片,轻轻贴在怀表背面。

  金属表面忽然泛起一层水波似的涟漪,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激活。

  表盘依旧没有指针,可就在那漆黑的圆面上,浮现出极淡的数字投影——

  03:41:59

  倒计时。

  吴悦屏住呼吸:“这……这是什么?”

  顾尘没回答。

  他迅速调出市局档案库的监控日志,翻到三天前凌晨那段异常记录。

  画面在3:41:47突然中断,恢复于3:42:00——整整十三秒空白。

  他打开电力系统后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日志显示,当日凌晨3:42,全市电网出现一次短暂波动,持续时间0.8秒。

  但诡异的是,警局档案库的备用电源未触发启动——仿佛那一秒被人为“悬停”,刻意抹去了存在。

  “它不是在模仿我。”顾尘终于开口,声音沉得像浸过深水,“它在复刻‘那一刻’。而我……可能根本没活过那之后。”

  空气仿佛凝固。

  吴悦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她忽然意识到,那些被归墟标记为“实验体”的人,或许并非接受了什么外来改造,而是他们的生命轨迹中,存在某个被强行截断又重新接续的“断点”。

  而顾尘,也许正是第一个,也是最深的一个。

  “043号卷宗。”顾尘忽然起身,“我要再看一次。”

  他们回到地下档案室。

  空气潮湿阴冷,灯光在金属架间投下交错的影。

  顾尘从编号043的交通事故卷宗中抽出那张便签——三年前他在归墟废墟中拾获的唯一信物。

  他曾用水晶激发过数次,只得到零散文字。

  但这一次,他改变了激发角度,让碎片与纸面形成特定夹角。

  便签表面泛起细微波纹,浮现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段扭曲的音频波形。

  顾尘连接便携录音设备,按下播放。

  断续的孩童哭声从扬声器中传出,夹杂着救护车尖锐的鸣笛。

  背景里有急促的脚步声,有人吼:“快!脑电波平了!”接着是一阵混乱的金属碰撞,像是抢救器械被打翻。

  声音戛然而止,仿佛被什么力量硬生生掐断。

  吴悦皱眉:“这像是抢救现场……医院?”

  顾尘盯着波形图边缘的一串编码,眼神骤然一凝。

  他输入归墟早期档案的解码协议——那是他曾在意识深处破解过的密钥。

  屏幕闪烁数秒,跳出一组坐标。

  市立第三医院旧址,地下室b区。

  “第三医院?”吴悦低声,“那地方二十年前就废弃了,据说是因为一场大火,死了不少人……后来连地皮都没人敢买。”

  顾尘盯着坐标,指尖轻轻摩挲怀表边缘。

  倒计时仍在继续:03:41:32。

  他忽然想起什么,翻开043号卷宗最后一页。

  一张模糊的现场照片夹在其中——一辆撞毁的轿车,车门上溅满血迹。

  驾驶座上没人,副驾是个女人,已经死亡。

  而后座,一个约莫六岁的男孩蜷缩着,眼睛睁着,却毫无焦点。

  照片角落,打印着事故时间:1998年8月17日凌晨3:39。

  两分钟后,心跳停止。

  顾尘缓缓合上卷宗,抬头望向档案室尽头那扇通往地面的铁门。

  夜色已深,整栋警局只剩他们两人。

  而此刻,那扇门,正在等他们亲手推开。

  夜风穿过市立第三医院残破的走廊,像是一缕不肯安息的呜咽。

  整栋建筑如同一头被时间啃噬殆尽的巨兽骨架,墙体剥落,钢筋裸露,唯有通往b区地下室的通道异常完整——那扇厚重的合金门不仅未锈,门缝边缘竟渗出一抹幽微的蓝光,像是某种低频能量仍在运转。

  顾尘蹲在门前,指尖轻抚电子锁面板。

  二十年前的系统本该彻底报废,可这锁芯内部仍有微弱电流波动,仿佛被什么力量持续供能。

  他从颈间取下那枚水晶碎片,贴近锁孔边缘。

  刹那间,蓝光骤然一颤,如同呼应某种久违的频率。

  “这门……在等我们。”他低声道。

  吴悦握紧配枪,目光扫过四周黑暗的回廊。

  她知道,此刻踏入的已非寻常废墟,而是一段被刻意封存的时间断层。

  顾尘用工具撬开防护盖,迅速接驳线路,三秒后,一声轻响,锁舌回缩。

  门缓缓开启。

  冷气扑面而来,带着消毒水与陈年纸张混合的气味。

  室内灯火竟自动亮起,惨白的荧光映照出一间保存完好的医疗观察室:不锈钢器械台、心电监护仪、悬挂的点滴架,甚至床头的呼叫按钮都泛着使用过的光泽。

  墙上挂着一排泛黄的病历卡,最中央那张编号“043”的卡片,让吴悦呼吸一滞。

  患者姓名:顾尘

  出生年月:1985年

  入院时间:1998年8月17日 3:17

  死亡宣告:3:42

  备注栏手写一行字迹,墨色深重如血——

  “心跳恢复,意识未归。”

  顾尘站在原地,瞳孔微缩。

  他的目光死死钉在那行字上,仿佛每一个笔画都在撕扯他记忆的边缘。

  他一步步走向中央的病床,床单洁白平整,像是昨日才更换。

  可当他掀开一角,压在下方的,是一本封皮褪色的护理日志。

  翻开最后一页,字迹凌乱而急促:

  “实验体043经‘归墟共振’激活,短暂苏醒,持续时间11分钟。期间意识混乱,反复低语‘我不是原来的人’‘你们弄丢了我’。生命体征稳定,但神经图谱与原始记录偏差率达78%。判定:非原生意识回归,属替代性唤醒。随后实施深度抑制,转入长期观察。”

  落款签名模糊不清,唯有日期清晰可辨——2003年6月15日。

  顾尘猛地一震。

  那是他的成年礼,十八岁生日。

  那天他独自去了郊外山林,说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可现在想来,他根本不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

  吴悦忽然低呼一声。

  她发现床头柜抽屉微微凸起,似乎被什么东西顶开了一线。

  她小心翼翼拉开,里面静静躺着一块铜壳怀表——与顾尘手中那枚一模一样,连斑驳的氧化痕迹都分毫不差。

  她将表递过去。

  顾尘接过,指尖触到内壁刻字时,全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你醒来的那天,才是我真正死去的时候。”

  两块表并列掌心,重量不同,温度却相同——都冷得像埋在冰层深处多年。

  他缓缓抬头,望向空荡的房间。

  空气中有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仿佛无数双眼睛藏在时间褶皱里,静静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我一直以为,我在追查真相。”他声音沙哑,几乎不成调,“可现在我才明白……真相不是被隐藏的,它是被设计的。它在等我回来,不是为了揭晓,而是为了……替换。”

  吴悦看着他,心头涌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惧。

  她忽然意识到,顾尘寻找的从来不是过去的答案,而是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活着”。

  而此刻,答案正躺在他手中,以两块沉默的怀表,诉说一个关于“谁才是顾尘”的惊悚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