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积钱如山-《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他走进船舱,指着公主的鼻子问道:“公主,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什么、什么坏点子?你们俩丫头片子是想整我么?”

  “没有没有......”义丽郡主一听,立刻手足无措,像是有些慌神。

  公主笑嘻嘻地道:“我正跟义丽说呢,我打算让我哥给你调到成都来,

  在江桥门(古成都南大门)看大门,这样就可以天天陪我钓鱼了。”

  李晓明知道她是开玩笑,但是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心想她是公主,他爹是皇帝,他哥是太子,别万一真把我弄成个看大门的了。

  急忙道:“便是非调我到成都,也得是个尚书或是个将军,

  不然传出去了,人人都知道公主的钓鱼师傅,是个看大门的,看你面子往哪里放?”

  “哈哈哈,阿发,有本公主在,你就算看大门也比别人风光些呢!”

  义丽郡主悄悄凑到李晓明耳边,小声说道:“别去看大门,跟我们回去......”

  明熙公主看到这一幕,立刻嚷嚷起来:““呀......,

  你们两个悄悄说什么呢?

  我早就看出来了,义丽相中了你,想让你跟她回去做郡马呢,是不是?”

  李晓明听了这话,脸上不自觉地红了起来,偷眼看了一下义丽郡主,

  郡主本是草原儿女,鲜卑部落又远在雁门关外,因此并未受汉家礼教影响。

  她平时胆大心粗,在众人面前就能与李晓明拉拉扯扯,毫不避讳他人眼光。

  但此时听了明熙公主的话,俏丽的双颊竟飞起了红霞,俊目一瞪,伸手就去揪公主的头发。

  公主亮出利爪,就要抓人。

  李晓明急忙一支胳膊劝架,一支胳膊护住火锅,

  大声劝道:“两位祖奶奶,你们别闹啦!等下打翻了狗食盆,大家吃不成。”

  二女互相瞪眼撇嘴了一番,这才止住打闹,吃起火锅来。

  李晓明一边嚼着羊肉,一边偷眼看着二女,

  他二十七八的人了,人世间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人生阅历何其丰富,

  郡主的对他的心思怎会看不出来?

  但是,他又深知,

  他与郡主相处,也不过就这十天半个月,

  要知道,十七、八岁,没经过事的小姑娘,性情是最多变的,

  她的爱意,很有可能就是在孤独时光里,对某人的依赖罢了......

  大概率是当不得真的,

  况且她那个大单于哥哥拓跋义律,野心勃勃,居然妄想一统天下,

  安知他不是故意设下圈套,让自己上钩,利用自己?

  若他的敌人只是匈奴刘氏,或是羯族的赵王石勒,

  那也就算了,反正是外族之间狗咬狗,

  老子把郡主给收了,就做个鲜卑的郡马,去帮帮他也无所谓。

  但他要是真的想一统天下,难免鲜卑族人要凌驾在汉人之上,

  自己可是汉人,帮鲜卑人一统天下,岂不是做了汉奸?

  这可不行呀!

  别说自己心里过不去那个坎,

  就算真硬着头皮做了这事,以后也得被骂三代,谁也顶不住。

  所以,尽管男人都喜欢美女,但这个义丽郡主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

  好好卖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量不跟着别人做走狗。

  他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只顾埋头吃肉,由得二女打闹说笑去。

  饭毕,李晓明装作酒醉,躺倒在榻上,呼呼打鼾。

  义丽郡主和公主累的吭哧吭哧的,努力地把他身子拉正睡直,

  二女又把榻上的案几火锅抬到船舱外,

  郡主又回到船舱,贴心地给他盖上破麻袋,又在额头上轻抚了两下。

  听见公主在外面吃吃地笑道:“义丽,你干脆睡在这算了。”

  郡主怒骂一声,转身出了船舱,两人在外面窸窸窣窣地撕扯了一阵,

  又听得郡主小声说道:“明熙,我觉得那样做......!”

  “你别说了,就按我二哥......”

  两人声音渐渐远去。

  李晓明滚在榻上,听得不是太清楚,但心中还是难免怀疑起来,

  心想这两个婆娘嘀嘀咕咕,像是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难道是要对我不利?要害我?

  旋即他自己也笑了,义丽郡主是绝不可能害自己的,

  公主虽然看起来凶巴巴的,还爱骂人打人,但她就是个缺少家教、被宠坏了的小女孩,其实心眼并不坏。

  这段时间,天天跟李许和拓跋义律这种人打交道,自己都变的有些神经质了。

  第二天,李晓明和众人起了个大早,

  把剩余的一千多斤盐巴全都装上,依旧打算在城中四门摆摊,

  临走时,看看公主和郡主都还在睡懒觉,也没喊他们。

  摆好盐摊,上午将价格降到了三十文一斤,卖了三四百斤。

  下午果断降到二十文一斤,对外声称处理货底,卖完就走,

  看到如此低价,就连之前已经进过货的盐贩,都忍不住又来买了一回,

  还没到天黑,这最后一千斤盐,就卖了个干干净净。

  李晓明心头兴奋,成都周边还有四、五个大郡大城,

  看这销量,就算不进成都,只怕再拉来一万斤也不够卖。

  县里的亏空一定能补上了,那郡守李辉对我虽有陷害之心,

  但我回去之后,多给他送些钱粮,再托吴主簿让四皇子李霸出面周旋周旋。

  我又救过李许和公主的命,想必也不会再遭厄运了吧。

  心念至此,内心愉快起来,和王吉一起去到城里,

  把向几家铁匠、木匠铺订购的五十把尖刀枪头和五十根白蜡杆都取回来。

  又牵了羊,载了酒,领着众人回到船上,

  到了江边一看,不禁呆住了,公主和郡主居然还没走,俩人正在江边钓鱼呢!

  公主看见李晓明回来,连忙轻轻推了推义丽郡主。

  郡主冲他挥挥手,问道:“发哥,你的盐卖完了吗?”

  李晓明懵然道:“卖完了......”

  “那你什么时候派人回去运盐呀?”

  “大概明天一早吧!你们怎么还没回去呢?”

  郡主笑道:“明熙说她回了宫里,再出来就难了,让我陪她在这钓鱼呢!”

  见李晓明还在看着她们发呆,

  又笑道:“发哥,你忙你的,我们再住一夜明天就回去了。”

  李晓明只好忙自己的事,安排王吉炖好了羊肉给二女送些去。

  盘点了一下这次卖盐的收入,

  一万斤盐,除去众人的吃喝用度,还剩三百贯左右,妥妥的大丰收。

  这三百贯铜钱都装在麻袋里,分两条船装着,

  堆的像小山一样,约有一吨来重,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