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4章 鞑靼瓦剌想要抱团取暖?-《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哪一辆才是我的车?”

  朱高烁扫视四周一大圈,却见眼前密密麻麻停满了马车。

  却唯独没有看到自己太子府的车。

  也就在他疑惑之际,却见一辆马车用着很飘逸的动作,七拐八拐,穿过无数拥挤堵塞,乱停乱放马车。

  稳稳的停在了他面前。

  马车上,那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车夫让朱高烁松了口气。

  “太子爷,小人来迟了!”

  听着车夫的道歉,朱高烁不在意的挥了挥手。

  只是赶紧催促着对方拉自己回去。

  可没想到,这才回到家里一会,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有人过来拜见。

  “你小子怎么不在军中,跑我这来了?”

  樊忠的出现着实让他没有想到。

  但随后想了想,也就猜出了一些缘由。

  毕竟太子府准备给军中配备一些军械,来年更是准备北伐。

  配备什么军械,给哪支军队,明年北伐又派谁去。

  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而决定权也都在朱高烁这个太子手中。

  所以北军的将领才马不停蹄的派樊忠这个老人过来。

  既是表忠心,同时也是为了让他看在樊忠的面子上,在分配军械的时候多偏心一点。

  对面的樊忠依旧是傻乎乎的挠了挠头。

  “我们将军说给我放个假,顺便再让我来太子府找梁总管谈谈交接军械的事。”

  虽说樊忠如今已经是从三品,可显然在政治上的头脑还是不够多。

  不过想想也对。

  整个大明谁不知道樊忠是他以往的心腹护卫?

  巴结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给对方穿小鞋。

  不过朱高烁也没在意北军派樊忠过来的目的。

  只是笑着说道:“你小子来的巧,刚好这都快到午饭了,一起留下来吃个饭再去交接。”

  “是!”

  樊忠嘿嘿的笑了笑,自然不会反对,毕竟从军中回来之后,他第一站就是到了太子府。

  肚子都了一上午了!

  如今能在太子府蹭一顿,这说出去了肯定让军中的同袍羡慕。

  不过吃饭是真吃饭,樊忠也只说一些军中的杂事,至于其他的一点也没提。

  等吃完饭后,樊忠就去找梁安办事去了。

  不过朱高烁这里是安静了,户部夏原吉那边却热热闹闹。

  “夏原吉,你个老抠门,赶紧把银子还给我们!”

  “夏原吉,别说我刑部怕你,要不是看在太子爷的面子上,信不信我现在就把你关到大牢里去。”

  “夏原吉,你要是再不还钱,我工部这就把你户部门前的路给扒了!”

  “夏原吉.....”

  .....

  终究都是朝廷命官,大庭广众之下还是要点脸面的。

  所以并没有骂的太难听,只是使用各种威胁的手段。

  而目的,自然是为了收回他们之前加速驰道修建预先垫付的银子。

  原本修建驰道那是太子爷负责,他们不觉得花了银子有什么。

  但如今,这修建驰道的差事落到了夏原吉头上。

  那他们自然不肯垫银子了!

  不仅不想垫,还想把之前投进去的要回来。

  可夏原吉是什么人?

  他吃进去的银子,可能退出来吗?

  更不用说,那之前都是大家自愿的,跟他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他老老实实坐在户部喝茶,耳边听着这些怒骂声。

  是一点都不带怕的!

  他谅这群各部的官吏也不敢暴露出修建驰道的真相。

  只敢在这里莫名其妙的要银子!

  户部两位侍郎忧愁万分。

  毕竟外面的人可几乎都是太子一系的人马。

  如今太子得宠,他们可是一点都不敢得罪。

  所以偷偷看了夏原吉几眼,小声问道:“大人,咱就让他们这么骂着?”

  听到这话,夏原吉大手一挥。

  “没事,这天塌了有高个的顶着,谅他们也不敢做什么!”

  他这话顿时就让户部的两位侍郎满脸的不可思议。

  自家尚书大人往日是狂了点,可也从没见过这么狂的时候啊?

  可是见夏原吉依旧是有条不紊的品着茶,两位户部的侍郎也不好再多说。

  只能是带着疑惑,专心做自己分份的事情。

  事实也确实如夏原吉说的那样。

  这些官吏闹了没几天,就一个个的放弃了。

  毕竟这银子真有点不好拿!

  倘若是其他事情,他们完全可以找太子爷做主。

  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们瞒着太子爷偷偷做的。

  根本就不敢让其帮忙!

  数日之后,随着大明要北伐的消息传出去。

  边市顿时变得萧瑟凄凉。

  瓦剌和鞑靼都不知道大明的目标是谁,所以全都各自龟缩。

  把头埋起来,希望大明不是要打自己!

  至于说反抗?

  他们觉得还是不要了!

  毕竟大明的装备几乎是划时代的。

  以往汉时的一汉当五胡就已经够夸张了,可没想到那还保守了。

  就如今大明的实力,一汉当百胡都轻轻松松。

  所以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只有往更深的草原逃才是正道。

  大明边军自然是第一时间接到了这些情报,所以马不停蹄的往京城送。

  也幸好京城是从应天搬来了,否则鞑靼瓦剌跑没影了,大明才能知道。

  早朝之上,面对这份情报,群臣齐刷刷的看向了朱高烁。

  朱棣也是心情急躁的开口问道:“太子,你有何高见?”

  见老爷子点自己的名,朱高烁也只能走了出来。

  拱手高喊道:“臣以为瓦剌鞑靼闻风而逃是好事!”

  此话一出,在场群臣顿时震惊万分。

  都跑了,还是好事?

  如今一个俘虏也抓不到,那瀛洲的银矿找谁来挖?

  太子爷难道想出了其他办法?

  一时之间,群臣心中好奇万分,只有朱棣和老二朱高煦两人焦急万分。

  毕竟如果不出兵打仗,他们图什么啊?

  好在,朱高烁很快又开了口。

  “臣以为此两大部落一旦逃亡,势必会抱团求生。”

  “如此一来,我大明将不费吹灰之力,一并将他们全部消灭!”

  听着他这么说,在场的群臣终于恍然大悟。

  他们还是用老观念老思想,觉得鞑靼瓦剌一跑,大明对他们束手无策。

  可如今太子爷给了他们一条新思路。

  完全可以聚集优势兵力,一举解决两大部落。

  如此,北方之疾可以彻底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