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这才有了今日与贾母的争执-《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孔言收到圣旨,面容阴沉。

  大乾历代皇帝对孔家多有优待,即便弘武帝这样的薄情之主,也未曾责罚孔家。

  如今贾环竟公然羞辱孔家,孔言暗自思量,绝不能坐视贾环推动新政。

  山东的几家世家听闻孔家被皇帝斥责,各有心思。

  然而有孔家这庞然大物在前,他们乐于观望局势。

  只要孔家不参与新政,他们便无后顾之忧。

  一个月后,神京城,皇城。

  御书房内,贾环阅完山东巡抚的奏报,猛地拍案怒喝:"孔言真是胆大妄为!"

  小顺子急忙劝慰:"陛下请息怒,保重龙体要紧。"

  贾环沉声道:"孔家还有旁支吗?"

  小顺子答道:"陛下,北脉旁支稀少,勉强可寻出一二。

  不过南孔尚存。"

  贾环吩咐:"速派人联络南孔当家之人,问其是否愿支持新政。

  若支持,朕便封南孔为衍圣公。

  同时命令锦衣亲军山东千户所全力收集孔家罪证!"

  小顺子恭敬领命:"奴婢遵旨。"

  随后,贾环召来张廷玉等人,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他们,其余事务交由他们处理。

  坤宁宫。

  夏日炎炎,坤宁宫已备好冰块,室内颇为清凉。

  黛玉、宝钗等人谈笑风生,珺姐儿几个孩童正享用井水中冰镇的西瓜。

  贾环笑着走进来:"你们真懂得享受,也给我一块尝尝,这西瓜甜不甜啊?"

  珺姐儿听到,忙拿起一块西瓜递到贾环面前:"父皇,您先吃。"

  贾环接过咬了一口,清甜的西瓜入腹,暑气顿消。

  黛玉见状笑了:"东西够不够?要是不够,我这儿还有呢。"说完,她抿嘴一笑,众人听后跟着笑了起来,明白黛玉是在调侃贾环贪吃的天性。

  贾环毫不客气地走到黛玉面前,把她的西瓜吃得一干二净,打了个饱嗝,笑着说:"林姐姐觉得这样可以吗?"

  林黛玉笑着嗔怪道:"环儿,我的那份还没动呢!"

  贾蔚赶紧递上一块西瓜,说:"母亲,尝尝蔚哥儿的吧。"

  黛玉接过西瓜,咬了一口,开心地说:"蔚哥儿真是个乖孩子,母亲没白疼你。"边说还轻轻拍了拍他的头。

  珺姐儿插话道:"大娘,蔚哥儿是实在吃不下了,刚才没人帮忙,这才给您送来。"

  贾蔚立刻反驳:"大姐姐别乱讲,我没有……"

  黛玉哭笑不得地问:"蔚哥儿,真的是这样吗?"

  贾蔚一脸委屈:"我是真的吃饱了,但对您的孝心也是真的,母亲别听大姐姐胡说。"

  黛玉戳了戳他的脑袋:"你什么时候能赢过你大姐姐?"

  贾环在一旁笑道:"不管怎样,这也是蔚哥儿的一片孝心,是不是,林姐姐?"

  荣国府内,贾母正考虑如何为宝玉争取一个世爵,哪怕不是很高贵,只要能传到下一代就行,于是叫来了贾政。

  贾政进入荣庆堂后,向贾母行礼问道:"母亲找我来可是有什么吩咐?"

  贾母说道:"政儿,你觉得怎样才能让皇上给宝玉一个世爵?"

  贾政苦笑着说:"母亲,无功不受禄,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宝玉也没有资格获得恩封,这件事您还是别再想了。

  再说,宝玉又有什么德行能够得到封爵呢?"

  贾母脸色一沉:"难道忘了宝玉可是陛下的亲兄弟,为什么不能特别恩封?"

  贾政继续解释:"母亲,您别忘了,环儿现在是陛下寄养在我们家的皇子,和宝玉并非兄弟关系。

  而且,陛下给三位公主封的是郡主,那是不能世袭的女爵,若给宝玉封爵,必定会有御史反对。"

  贾母有些不甘心:"照理说,宝玉确实应该得到更高的封号,但现在连一个世爵都得不到吗?"

  贾政道:“依规矩,宝玉与陛下并非亲兄弟,何谈封王之说?难道母亲要为难陛下不成?有陛下在,我们贾家无需额外爵位,日后子孙若有才能,自然会有封赏。

  陛下的子女怎会不认曾祖母?母亲只需安心养身,贾家定能重现昔日荣光。"

  贾母听后叹息道:“话虽如此,但我仍不甘心宝玉只是个普通百姓。"

  贾政嘴角微动道:“母亲,以宝玉的性格,居家享福更为合适,身份过高反非好事。"

  贾母疑惑道:“此话怎讲?”

  贾政道:“母亲莫忘冯紫英之事,宝玉性格易受人利用。

  一旦惹出祸端,陛下会如何看待?”

  贾母默然,若宝玉真陷入麻烦,贾环未必会相助,于是叹道:“罢了,就这么办吧。"

  贾政迟疑道:“母亲,荣国府的爵位归茂哥儿所有,我身为叔祖,怎能继续住在此处?是否该搬离?”

  贾母厉声说道:“我还未去世,你们想怎样待我都由得你们!”

  贾政无奈道:“儿子明白了。"目前荣国府的事务仍在贾政手中,而王熙凤只负责内宅与大库。

  外间的同僚多以怪异目光看他,令他倍感不适,后来才明白,皆因自己仍居于侄孙家中,遭人轻视,这才有了今日与贾母的争执。

  贾政离去后,薛姨妈来访,进门便笑问:“老太太身体可好?”

  贾母笑道:“多谢姨太太挂念,身子尚好。"

  坐下后,薛姨妈又笑问:“老太太气色不佳,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贾母叹息,将忧虑宝玉之事告诉薛姨妈。

  薛姨妈听后微笑道:“老太太,您这是怎么了?”

  贾母不解道:“姨太太,此话怎讲?”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所忧不过是宝玉的后代,现得知成哥儿已获准,将去上书房陪伴苍哥儿读书。

  说完,饮口茶,不再多言。

  贾母听罢立即领悟,薛家送孩子入宫伴读,未来定有好前程。

  若能让宝玉之子成为蔚哥儿的伴读,更是锦上添花。

  想到这里,她笑着说道:“姨太太真是明理之人,我竟没考虑到这一点。"

  薛姨妈微笑回应:“老太太一时着急,没想周全也是常事,但早晚都会明白的。

  毕竟当今皇后可是您的亲外孙女,这样的小事对您而言易如反掌。"

  贾母放下心结,开怀笑道:“我也要祝贺姨太太,日后薛家必会更加兴盛。"

  薛姨妈闻言莞尔:“这都要感谢当今圣上的福泽。"

  贾母笑言:“也是因为姨太太当年眼光独到,谁能想到环哥儿如今会有这般成就!”

  薛姨妈听后心中暗喜,未曾想当年无奈之举竟为薛家带来了如此好运。

  小吉祥所居宫殿与香菱同住,某日宫门外出现一位普通妇人,神情紧张地随宫人至殿前,正是全家迁至神京的刘三夫人。

  她们本以为处理完家中事务后再到神京,却发现王爷已登基为帝,女儿也成为后宫妃嫔。

  此次进宫一是探望小吉祥,二是接小女儿刘月回府。

  殿内,小吉祥正与香菱交谈,嬷嬷怀抱熟睡的荧姐儿在一旁守候。

  一名宫人入内告知小吉祥:“娘娘,夫人到访。"

  小吉祥欢喜道:“快请进来。"

  片刻后,刘三夫人小心翼翼步入大殿,跪下行礼道:“民妇拜见两位娘娘。"

  小吉祥几步上前亲手扶起她:“娘,快起来。"身后丫头也冲出,拉住她的手喊道:“娘!”

  刘三夫人见女儿身着宫装,几乎不敢相认,短短数月,小女儿仿佛变了模样。

  香菱笑言:“小吉祥,我先带荧姐儿回去,免得你母亲拘束,耽误你们叙话。"又转向刘三夫人道:“夫人可与小吉祥多聊,我先行告退。"

  刘三夫人忙行礼道:“恭送娘娘!”

  香菱微微一笑,带着侍从返回寝宫。

  刘月依偎着母亲说道:“娘,你们终于回来了,可想死我了。"

  刘三的妻子轻轻敲了下她的头,说:“看你乐不思蜀的样子,这么久待在姐姐家玩得都疯了吧。"

  刘月俏皮地吐吐舌头:“我才没有呢,不过皇宫确实好玩。"

  小吉祥问:“娘,爹爹把保定的事处理完了吗?”

  刘三的妻子回答:“有些损失,但也在预料之中。

  现在事情都迁到京城了,有薛家帮忙,一切安好,别担心。"

  小吉祥点点头:“那就好,有事就找薛家,我会跟宝姑娘说的。"

  刘三的妻子开心地说:“好,我知道了。"

  母女聊了一会儿,刘三的妻子带着刘月离开,临行前刘月还依依不舍地叮嘱:“姐姐,记得接我去宫里玩啊。"

  小吉祥笑着保证:“放心,一定带你来玩。"刘月这才欢欢喜喜地走了。

  小吉祥来到景仁宫向宝钗行礼:“多谢宝姑娘让薛家帮忙照应我父母。"

  宝钗笑着说:“这事是陛下吩咐我哥哥做的,你谢错人了。"

  小吉祥仍笑着道:“无论如何,还是要谢谢你。"

  数日后,大明宫养心殿。

  张廷玉躬身禀报:“陛下,南孔家族表示支持新政。"

  贾环点头问:“山东那边如何?孔家还是老样子吗?”

  张廷玉答道:“孔家依旧不配合,地方官员惧怕孔家权势,不敢强硬推行,新政因此陷入僵局。"

  贾环闻言冷声下令:“既然他们执意自取 ** ,那就遂了他们的愿!传锦衣卫指挥使常贵。"

  片刻后,常贵步入大殿,跪拜道:“锦衣卫指挥使常贵,参见陛下。"

  贾环抬手示意起身:“起来回话,关于孔家的证据准备得如何?”

  常贵急忙从怀中掏出奏折双手呈上,由小顺子转交贾环。

  贾环仔细阅看后勃然大怒:“真是罪不可赦,这些圣人后裔竟如此不堪!”

  说完,将奏折掷给张廷玉。

  张廷玉接过一看,脸色阴沉。

  文件中涉及的人命就有数十条,更不用说其他的罪行。

  他勃然大怒:“荒唐至极!身为圣人的后代,竟做出这般令人发指的事。"

  站在一旁的林如海和陈廷敬同样神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