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春闱-《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西郊的寒风依旧凛冽,而汴京城内,随着贡院大门开启的日子临近,一股压抑而炽热的气氛已然席卷全城。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谈论的无不是今科的热门士子,哪家有望蟾宫折桂,哪家是世代书香。

  车马如龙,人流如织,都向着那象征命运转折点的庄严贡院汇聚,勋贵子弟亦不甘人后,齐国公府的齐衡自不必说,便是忠勤伯爵府袁家,也因袁大娘子那位娘家侄子董文昌下场,而格外关注今科。

  ……

  白驹过隙。

  贡院开考当日,天刚蒙蒙亮,寒星未退,盛家的马车已悄然停在贡院外围一处相对清静的角落。

  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盛紘特意告假一日,亲送家中麒麟子盛长权入场。

  盛家虽非顶级勋贵,但也是汴京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盛紘从扬州通判升至京官,家资颇丰。

  盛长权今日并未如某些寒门士子般穿粗布棉袍,他着一身簇新的雨过天青色细棉布直裰,外罩一件全新的石青色锦缎棉比甲——这比甲是明兰这些天辛苦缝制,干干净净,且针脚细密平整,既显读书人的清贵,又不失庄重体面。

  他身姿挺拔如竹,面容沉静,眸光深邃,仿佛周遭鼎沸的人声、车马的喧嚣,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而盛紘身着常服,面色端凝,眼底深处藏着关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更有对儿子“小四元”——县、府、院、乡试四案首荣耀的期许。

  若能再夺会元、状元,便是本朝开国以来第一位集小三元、大三元于一身的“六元及第”!

  此等成就,不亚于武将的封狼居胥!

  然而,盛紘心中亦有隐痛。

  数日前,墨兰划伤长权右手,虽已经名医诊治,日常书写无碍,但这九天九夜高强度的会试……思及此,盛紘心头那因往日偏宠林栖阁而生的愧疚便如藤蔓缠绕。

  王若弗今日里也跟了来,此刻正在马车里坐立难安,双手死死绞着帕子,口中念念有词,将满天神佛都求了个遍,只盼保佑她跟前养大的盛长权顺遂,与她同车的,还有盛家的两位未嫁女——如兰和明兰。

  如兰性子急,早已按捺不住,扒着车窗缝隙朝外张望,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人头和各式各样的车马,小声惊叹:“我的天,这么多人!”

  “权哥儿呢?快下车了吧?”

  她语气里带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却也掩不住一丝紧张。

  明兰则安静地坐在王大娘子身侧,目光沉静如水,透过另一侧的车窗,落在车外那个挺拔的身影上。

  她是盛长权的亲姐姐,姐弟俩自小情分深厚,此刻,她心中亦是波澜起伏,担忧弟弟手上的伤是否会影响答题,更担忧这九天九夜的煎熬他如何熬过。

  她袖中笼着一个小小的荷包,里面是她前几日特意去大相国寺求来的平安符,还有一小罐上好的薄荷脑油,以备弟弟在号舍中提神醒脑之用,她指尖微微捻着荷包的边缘,指节有些发白。

  盛长权下了车,只带了沉稳可靠的长随徐长卿一人。

  王若弗见他下车,心焦更甚,隔着帘子忍不住唤了一声,“权哥儿!”,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

  盛长权闻声,微微侧首,对着马车方向,露出一个极淡却令人心安的笑容,轻轻颔首示意自己很好。

  就在他接过徐长卿递来的考篮,准备迈步汇入人潮时,一个带着几分刻意“热络”却又难掩矜持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

  “亲家?”

  只见忠勤伯爵府的华丽双驾翠幄青油车也停在一旁,袁大娘子被两个体面利落的仆妇搀扶着款款下车。

  她今日穿着绛紫色云锦通袖袄,下配同色遍地金马面裙,外罩一件玄狐皮里子的宝蓝色妆花缎斗篷,头戴赤金点翠嵌红宝的翟冠,妆容精致,仪态端方,脸上挂着惯常的、恰到好处的笑意,既显贵气又不失主母的雍容。

  “今日也来送子侄应试?真是巧遇了。”

  她的目光先是掠过盛紘,带着一丝勋贵门第的天然优越,随即精准地落在盛长权身上,如同评估一件物品,但那审视的目光被表面的温和掩盖得很好。

  “这位想必就是府上七公子了?果然一表人才,气度不凡。”袁大娘子声音温婉,笑容得体,仿佛真心夸赞。

  她目光扫过盛长权那件锦缎比甲,眼底深处飞快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挑剔——名门子弟,这等场合,总该穿件气派的才显郑重。

  她微微侧首,对着盛紘,以一种过来人提点晚辈的口吻道:“这会试啊,可是汇聚天下英才,千军万马过那独木桥。多少积年的老翰林,皓首穷经,也未必能得偿所愿。”

  “七公子这般年轻便有胆气下场,这份锐气就极难得。重在历练,见识过这场面,便是极好的资历。”

  “一次不成也莫要灰心,来日方长,前程远大着呢。”

  她语气温和,如同长辈谆谆教诲,话里的软刀子却精准无比——暗示盛长权年纪太轻,底蕴不足,不过是来陪跑见世面的,中与不中,都无需在意。

  她身边跟着两个同样衣着华贵、气宇轩昂的年轻男子,正是袁家此次下场的子侄,看向盛长权的目光带着勋贵子弟固有的倨傲与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

  华兰并未随行,袁大娘子显然不会让她在这种场合露面。

  盛紘脸色微沉,心中一股火气直冲脑门。

  这袁大娘子,句句看似关心,字字戳人心窝!

  他强压怒意,维持着官场上的体面,拱手道:“亲家说的是。犬子年幼,此番下场,确为历练,不敢有非分之想。”

  语气谦逊,眼神却冷了下来,透着一股隐忍的锋芒。

  马车里的王若弗听得真切,气得浑身发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月牙形的红痕,心中狂骂:老虔婆!”

  “满嘴喷粪!且让你得意!待我权哥儿金榜题名,看你还如何笑得出来!

  如兰更是气得小脸通红,差点就要掀帘子冲出去理论:“她什么意思!看不起谁呢!”

  明兰眼疾手快,一把按住如兰的手腕,力道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她微微摇头,眼神示意如兰不可冲动,又用目光安抚着几乎要暴走的母亲。

  明兰自己心中亦是愠怒,袁大娘子的轻慢与刻薄,字字句句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她看着车外弟弟沉静的身影,心中默念:且看日后!盛家儿郎的前程,要靠自己挣!

  她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目光重新投向车外,落在弟弟挺直的背影上,充满了无声的信任与支持。

  盛长权却仿佛置身事外,袁大娘子的“关怀”,袁家子弟的审视,如同拂过山石的微风,未能在他沉静的心湖激起半分涟漪。

  他甚至未曾抬眼看向袁家众人,只是对着盛紘,深深一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与不容置疑的自信:“父亲放心,儿子去了。”

  就在他转身之际,明兰终于忍不住,轻轻撩开了一点车帘缝隙,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唤道:“七弟弟!”

  盛长权脚步一顿,循声望去,对上明兰关切而坚定的眼神。

  明兰迅速将袖中的小荷包递出车窗,声音温柔却带着力量:“万事小心,保重身体。”

  因为科场不许夹带纸张,所以明兰将其中的平安符取出,只留下薄荷脑油。

  盛长权看着姐姐眼中深藏的担忧与鼓励,心头微暖,接过那尚带着体温的荷包,紧紧攥在手心,对着明兰的方向,郑重地点了点头。

  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之后,他不再停留,接过考篮,转身,步履沉稳,一步一个脚印,径直汇入那涌向贡院龙门的士子洪流之中。

  熹微的晨光勾勒出他挺直如标枪的背影,在喧闹拥挤的人群中,竟透着一股孤峰独立、舍我其谁的凛然气势!

  那份沉静与笃定,仿佛如潜龙升渊!

  袁大娘子看着盛长权沉稳离去的背影,还有那无视一切的气度,不禁让她脸上完美的笑容几不可察地滞了一下,心头莫名闪过一丝异样。

  这少年……似乎并非故作镇定?

  她随即又暗自摇头,只道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强撑场面罢了。

  她迅速调整表情,笑容更加“和煦”,转头对着自己那两个娘家侄儿,声音拔高了几分,带着殷切的鼓励与不容置疑的自信:“时辰到了,你们快些进去!”

  “莫要紧张,以你们的家学渊源和多年苦读,此番定能蟾宫折桂,光耀门楣!姑母就在此,静候佳音!”

  这话既是说给侄儿听,更是说给周围竖着耳朵的众人听,彰显着忠勤伯府的底蕴与信心。

  “是!姑母!”

  这两位自信地举手一揖,显露出自己的“无比自信”,仿佛这次的金榜上必有他们的名字。

  甚至,在会试之前,他们二人就在忠勤伯府里以“卧龙凤雏”自居。

  感谢大佬要猛、悠扬_、总共八画1981、我们都是代名词、书友20201112143954393的支持!呃……作者能力有限,如果不喜欢,希望别喷我,因为还有比这本更差的,比如我的上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