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好好算上一笔账-《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孙老师,这不行!”

  昨天,李天明回到村里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也就没去打扰吴月华休息。

  结果今天一大早,孙嘉璐和马健就上门了,还带着整理好的资料。

  得知吴月华要把这些年的研发成果,全都无偿赠予村里的时候,李天明哪能同意。

  国家颁布《专利法》,为的就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吴月华这样的脑力劳动者利益不受侵害,李天明要是接受了,那成啥了。

  “天明,这是我们家吴老师的心意,她这么做,我也是支持的,你就不要推辞了,更何况,老吴说了,这些发明,很多都是受了你的启发,研究的大方向是你提供的,本来就应该有你的一份,现在将这些东西拿出来交给你,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孙嘉璐说完,根本不容李天明再开口,直接把那个大纸盒子放在了桌子上,招呼着马健就走。

  “孙老师,这……”

  等李天明反应过来追出去,两个人已经走远了。

  回来看着桌子上的东西,谁能想到,被堆放在这个纸盒子里的资料,会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

  想到自己这些年一直压着这些东西,不往外露,再看看人家吴老师的胸怀,让李天明不禁感到一阵汗颜。

  这境界还真是没得比啊!

  “天明!”

  正想着,李学庆进来了,瞥了一眼那个大纸盒子,也没当回事。

  “叔,有事啊?”

  “没啥要紧事,秋收的事,过来和你打个招呼。”

  “这事您和马远定就行了。”

  本来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给何老四等人一个教训的,可李学国开了口,这个面子不能不给,李天明也不想真的把关系闹得太僵。

  “真是便宜他们了。”

  李学庆说着,见李天明翻看着箱子里的那些东西,这下也不禁好奇了。

  “天明,这都是啥啊?”

  “吴老师这些年的研发成果。”

  那是啥?

  “就是……厂里生产的电风扇、电饭煲啥的……”

  “我知道了,这就是那个……科学,对吧?”

  报纸上经常说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看的多了,李学庆也就记住了。

  李天明闻言笑了:“差不多!”

  “你说的那些厂里工人都会做了,这些还有啥用?”

  李天明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叔,昨天报纸的社论,您看了吧?”

  作为村支书,每天邮局送来的报纸,都必须认真研究,要领会上级领导的精神,还要负责向乡亲们传达。

  “看了,那上面说啥知识啊,保护啊,还有法律啥的,我也看不懂,天明,那都是啥意思啊?”

  在农村,李学庆这个岁数的人,能识字就算不错了。

  要让他理解什么叫保护知识产权,确实有点儿难为人了。

  “这么说吧,吴老师研究出来了五叶电风扇,这算不算人家的劳动成果?”

  “咋能不算,东西是吴老师发明的,上面的领导不也说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者嘛!”

  “可是吴老师发明的电风扇,别的工厂买上一台,拆开了研究一通,就做出来了一模一样的,吴老师是不是吃亏了?”

  李学庆仔细想了想:“好像是……吃亏了。”

  “不是好像,是肯定吃亏了,凭啥他们啥都不用付出,就能把吴老师的劳动成果给直接拿走了。”

  “你说得对,这是不合理。”

  李学庆说着,不禁恍然。

  “我明白了,报纸上说要保护的就是这个,往后谁发明出来的东西,就能申请那个……”

  “专利!”

  “对,专利,有了这个,别人就不能轻易学去了,这个好,这个好,吴老师把这些送来是想让你去申请那个……专利?”

  李天明看着那一箱子资料。

  “吴老师要把她这些年的科研成果,全都送给咱们村。”

  “啥?”

  虽然还是没太理解,但李学庆也知道,吴月华是有大学问的,村里这些年的发展,人家是出了大力气的。

  特别是厂里做的那些东西,有哪一样没有人家吴月华的功劳。

  这些东西……

  得老值钱了吧?

  “这么和您说吧,吴老师的这些科研成果要是都申请了专利,往后甭管是谁想想要用到这些,都得给钱。”

  “应该,应该。”

  李学庆连连点头。

  “东西是吴老师鼓捣出来的,没人家的技术,咱也做不出来那些好东西,也就赚不到钱,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

  李学庆说着,想到刚刚李天明说的,这些研发成果,吴月华都要送给村里……

  “天明,都给咱了,这……恐怕不合适吧?”

  李天明也觉得不合适。

  可是现在给吴月华送回去,那老太太肯定不能要。

  “叔,我也在为这事犯难呢!”

  “要不然,咱花钱买?”

  这话说出来,李学庆都想给自己一嘴巴。

  吴月华要是爱钱,当初就不会留在李家台子了。

  更不会将这些研发成果无偿的赠予村里。

  “你说咋办?”

  李学庆的想法很简单,白拿人家的东西,过不去心里这道坎。

  可李天明也犯了难,昨天回来的路上,他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想到了合作,或者给吴月华股份,唯独没想过吴月华会无偿赠予。

  此刻再看那些资料,突然觉得有点儿烫手。

  吴月华的工作室,李天明过来的时候,她正带着马健做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的联动试验。

  嗡嗡嗡嗡……

  一阵阵的噪音,随着热风不断排出,工作室里好像个大蒸笼一样。

  看到李天明,吴月华也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

  “继续记录数据!”

  对着马健叮嘱了一句,吴月华走到门口,招呼着李天明出去说。

  “东西都看过了?”

  “看过了!”

  “拿着觉得烫手?”

  “吴老师,这些都是您的研发成果,您都给村里了,这不合适。”

  “有啥不合适的?”

  吴月华说着擦了擦汗。

  “吴老师,村里可以和您合作,咱们共同开发,或者您以技术入股,就是不能白要您的,您应该知道,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

  “你这是来跟我算账了?”

  呃……

  “行,咱们就好好算一笔账,我和老孙这两条老命值多少钱?”

  “我们在村里生活这十多年,乡亲们一直关照着我们又值多少钱?”

  “算不清?那好,咱们先不说这个,就说那些研发成果,五叶电风扇的结构设计,是你最先提出来的,电饭煲和空气炸锅,也是你提供的设计思路,既然你要和我算清楚,我是不是也得和你算清楚?你在其中又该占多少?”

  “还有这实验室,你往里面投入了多少钱,自己有账本吗?是不是也得算清楚了?”

  吴月华根本不给李天明开口的机会,这一大套说下来,李天明都不知道该咋接了。

  “钱是好东西,可对我而言,又是最没用的东西。”

  吴月华可不是在唱高调,她对物质的需求极低,能吃饱穿暖就行了,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闷在工作室里搞她的研究。

  就是给她再多的钱,她都没地方花。

  至于给儿女留下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种事她连想都没想过。

  儿女如果想过好日子,就靠自己去拼,靠自己去创造。

  李天明听得是一阵阵的汗颜,和吴月华相比,他那点儿境界,实在不够看的。

  “去做你该做的事,别再拿着这种事来烦我,忙着呢!”

  吴月华说完,也不再理会李天明,径直走进了工作室。

  “小马,启动以后,冷凝器的工作状况不好,功率还是不匹配,再调整一下。”

  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