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下狠手,下重手!-《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钢铁厂的三产,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机械加工厂,并不在总厂的区域之内,而是在最早的职工宿舍旁,最初建起来只是为了让职工家属们有个事情做。

  鼓捣一些简单的小零件,供应总厂设备检修的时候使用。

  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可后来,随着钢铁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职工家属越来越多。

  老张家的媳妇儿能去三产上班,我们老王家为啥不行?

  这也导致三产接收的人不断增加,逐渐变成了总厂的一个大包袱。

  早在孙福满上位之前,三产就已经开始被要求自力更生,可他们这边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要想实现自给自足根本没可能。

  幸好这时候,李天明在李家台子建起了电风扇厂,让三产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李天明出主意,让三产返聘那些提前退休,给子女让位置的老技术工人,一下子就让三产兴旺了起来。

  可随着大柳镇的企业技术实力提升,三产能接到的活也是越来越少,他们又不主动去联系业务,拖到现在又快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每个月能上半个月的班就不错了,工资都只能发一半,奖金更是想都别想,这也让三产的工人们怨声载道。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了!”

  孙立说着,递给李天明一沓名单。

  嚯!

  看着手上这厚厚的一沓,李天明都不禁给吓了一跳。

  “现在三产有多少人?”

  “算上挂职的,有600多人,这还是去年下半年分流了一部分,要不然得过千!”

  三产的效益越来越差,这边开不出工资,只能朝总厂伸手。

  总厂虽然有钱,也不愿意白养着这么多人,于是便把机械加工厂的工人,朝同属于钢铁厂三产的冰棍厂、成衣厂等单位分流。

  反正都是大集体,在哪干都一样。

  “这也太多了吧!”

  李天明皱着眉,等到自行车厂组建起来,村里要来一百多号人,而且,他还答应了李学军,到时候,要接收一部分总厂的职工子弟,再加上现有的……

  肯定要过千了!

  而按照李天明最初的设想,自行车厂的工人总数不能超过600人,现在多出快一半了。

  “必须精简下来一部分,孙哥,你刚刚说有挂职的,是啥意思?”

  “都是以前就在三产上班的,可那些人要技术没技术,又不愿意吃苦,只能打发回家,每个月开30%的工资养着。”

  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在三产这样的大集体,在正式的国企当中也同样存在。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热情高涨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任何地方,都会有懒虫。

  如果放在西方,像这样的人,早就被辞退了,但是在国内肯定不能这么干,国家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饿死。

  没办法,养着呗!

  “这样挂职的,现在厂里有多少?”

  孙立刚梳理完名单,对于李天明的问题了然于胸。

  “108个!”

  “他们这是要起义啊?”

  李天明的这个玩笑,孙立没捧场。

  “你打算怎么办?”

  “挨个谈,愿意主动离职的,给一笔补偿金,他们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全额工资是36块8,现在发30%,也就是11块零4分,每个月厂里要支出1192块3毛2分。”

  李天明飞快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愿意主动离职的,每个人按照30%的工资,发6个月的工资。”

  “不愿意的呢?”

  “不愿意的就回来上班,超过一个礼拜不在岗的,按辞工处理,一分钱补偿都没有!”

  孙立面露难色:“天明,这样的话,恐怕总厂的工会,还有上面都要过问,真要是闹起来,不太好收场!”

  李天明点上一根烟:“既然总厂把权利给了我,那就得按我的规矩办,孙哥,你记住一句话,厂里不养闲人。”

  孙立见李天明主意已定,只要点头记下。

  “还有,所有人都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不管多大岁数,只要是厂里的人,都必须有一技之长,那些整天在厂里混日子的,也一律清退。”

  孙立知道李天明接手三产以后,肯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是没料到动作会这么快。

  而且这下手这么狠,这么重?

  “天明,咱们是不是稳一点儿,别太急了,而且,工人们思想上,也得给他们一点儿时间来适应!”

  “孙哥,还给时间?给多久?半年?一年?我们村砸钱进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是要看到效益的,不是做善堂。”

  呃……

  孙立闻言苦笑:“你这腔调儿,还真有点儿像旧社会的资本家了!”

  要是搁几年前,孙立这么说,李天明能把他的嘴给缝上,但现在……

  情况不一样了!

  “就按我说的办。”

  李天明说着起身。

  “走,先去和工人们见见面!”

  三产的工人此刻已经知道了,工厂要改制了,往后虽然依旧挂靠在钢铁厂名下,但是却要完全实现独立经营,而且,说了算的也变成了李天明。

  对李天明,他们并不陌生。

  “都还认得我吧?”

  工人们面面相觑,没一个说话的。

  他们虽然不懂那些大事,但是有一点儿却很清楚,李天明到来,将意味着他们现在的生活工作将会被改变。

  往好了变,还是往坏了变?

  谁的心里都没底。

  “咋都不说话呢?听孙立说,前些日子不是议论得挺热闹吗?现在我来了,谁还有不明白的,方面来问我!”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工人们不禁有些意动,但还是没人做这个出头鸟。

  “牛师傅!咱们可是老相识了,您有话就说,别闷着不张嘴!”

  牛师傅是最初一批从总厂提前退休来三产这边工作的,此前还曾去李家台子帮着检修过设备。

  被李天明点名,牛师傅也没再沉默。

  “天明同志,我就想知道,你买了厂子以后,我们这些人……咋办?”

  有人开了口,车间里立刻热闹了起来。

  “就是啊!厂子给卖了,我们怎么办?”

  “我们以后还算不算国企的工人了?”

  “让我给资本家打工,我可不愿意!”

  呵呵!

  李天明笑了,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大家都在关心以后的安排,这很正常,我现在就可以和大家明明白白的说清楚,大家作为机械加工厂的工人,以后自然还是厂里的工人,不过,在场所有人,包括牛师傅在内,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我看了厂里的花名册,大家伙的名字后面都标注着工种,有焊工、有钳工、有电工,可是不是能胜任这个岗位,都需要进行考核!”

  “我也要考核?”

  牛师傅原先在总厂的时候,就是八级钳工大师傅,能手搓大蘑菇的牛人。

  听到连他想要留下,都得经过考核,顿时感觉面子上有点儿下不来。

  “牛师傅,您是老师傅了,厂里的决定,希望您能支持和理解!”

  呃……

  一句话,就把牛师傅给说得没词儿了。

  这小子直接拿面子撅人啊!

  “能通过考核的,厂里和你签合同,从今以后,你才真正算是厂里的人,通不过的,抱歉,厂里不养闲人!”

  这下一部分混日子的工人立刻变了脸色。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有的挂名电工的,连他妈零线火线都分不清,接个插座都能把自己给送走了。

  “厂里给大家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一个星期之后,考核正式开始!”

  根本不给众人反应的机会,李天明直接亮明了厂里的要求。

  “另外,刚刚我听见有人说,担心自己国企工人的身份没了?我想请问一句,在场的,除了孙立以外,有一个国企的工人吗?机械加工厂本身就是大集体,哪来的国企身份?还不愿意给资本家打工?谁是资本家?我今天来,是代表李家台子这个大集体来的,两家合作以后,厂子的性质依旧是大集体。”

  挂靠着钢铁厂就以为自己也是国企的工人了。

  也不看看三产这边都变成啥样了。

  一个个的,真不知道他们还在牛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