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底气-《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也多了一份欢乐。

  就连甜甜那个疯丫头,现在都不出去了,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来看点点。

  小蓉的奶水足,点点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肉眼可见的胖了起来。

  “点点又睡了?”

  李天明从外面进来,刚要进屋,就被宋晓雨给推了出去。

  “一身的冷气,暖和会儿再进去看孩子。”

  李天明无奈,只能凑到炉子旁烤火。

  “你这两天又和学庆叔商量啥事呢?”

  这段时间,李天明整天往李学庆家里跑,一待就是一整天。

  “钢铁厂的三产经营不下去了,我和大伯商量着准备合作弄个自行车厂,到时候,村里的乡亲要进城上班,我和学庆叔先把名单定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天明这次要李家台子单干的原因之一。

  农业产业化以后,村里还有好些人没事干,总这么下去可不行。

  虽说家家户户都有分红,可人不能一直闲着没事做。

  “这回又要出去多少人?”

  “暂时定了150个,还要看三产那边能留下多少。”

  之前和李学军聊这件事的时候,还给李学军留了一些名额,可这些名额,城里人未必瞧得上。

  虽说合作以后,企业的性质还是大集体,也同样挂靠在钢铁厂名下,但那些三产现有的工人是咋想的,谁也不知道。

  “这是好事,出去上班总比在家喝酒耍钱要强。”

  感觉身上暖和了,李天明这才进屋,甜甜和小四儿正陪着小蓉一起看孩子。

  “爸!”

  李天明笑着在俩闺女头顶胡撸了一把。

  看着正举着两只小手睡莲的点点。

  “哥,你说点点长得像谁?”

  “那还用说,外甥像舅。”

  小蓉闻言一愣,白了李天明一眼。

  “明明长得像我!”

  说着伸手,用指背轻轻蹭着点点的小脸。

  “哥,最近暖和了,要不……”

  “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点点太小,遇上倒春寒可了不得。”

  李天明不懂育儿经,可是也清楚,孩子对于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

  现在点点已经习惯了家里的环境,贸然换一种,很容易生病。

  “那我啥时候带点点回家啊?”

  “这儿不是你的家?”

  “我……”

  “等点点要过百天了,你们再走。”

  这些天,江新宇一天一个电话,有时候,江父江母也会打电话来关心,都是想孩子的。

  可现在走,那是门儿也没有,这小外甥女,李天明还没稀罕够呢。

  吃过晚饭,李天明又抱了会儿孩子,直到把孩子哄睡了才回屋睡觉。

  “明天我得去趟海城!”

  李天明趴在炕上,点上了一支烟。

  “为了建厂的事?”

  “得抓紧时间定下来。”

  后续还有好多事呢,大方向不定下来,后面的事没办法往下推进。

  “你也别太忙了。”

  宋晓雨靠在李天明身侧。

  自从两个人结婚,李天明就没有真正能闲下来的时候。

  一直在不停的忙。

  之前电冰箱厂的事,刚刚告一段落,现在又要建自行车厂。

  “等厂子建起来,后续的事,我找个人来管。”

  “你打算找谁?”

  “还没想好呢,到时候再说!”

  转天,李天明吃过早饭就出门了,开车一路到了海城。

  没急着去钢铁厂,而是先到了电冰箱厂,经过大门口的时候,恰好看到几辆大卡车满载着货物出厂。

  “哥,咋这时候来了?”

  天满正在看销售科刚送来的这个月的报表。

  “进城有点儿事,厂里咋样?”

  “一切顺利!”

  天满给李天明倒了一杯茶。

  “这个月的销售量照比上个月又增加了15%,哥,四班三运转的事,我看得抓紧了。”

  “这个事急不得,必须先完成岗位培训,要不然一帮半熟手上线实操,出了事可了不得。”

  天满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最近销售量激增,产量跟不上,他这个副厂长也头疼。

  “那就……再加加紧!”

  天满说着,拿来了年前两个月的财务报表。

  李天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这是咋回事?”

  看到李天明指着的那一处,天满的表情顿时有些不自然。

  “哥,每个月花那么多钱宣传,厂里……大家的意见都挺大的,还有市里的财政、审计部门都过问了……”

  “别的都能省,唯独这笔钱不能省,当初何师傅方便面刚开始做宣传的时候,每个月花在宣传上的钱比赚的都多,可你看看现在,当初那些钱花得值不值?”

  何师傅方便面如今已经卖到了全国,每个月的销售量都在百万包,李天明已经准备再次扩大生产线了。

  天满也知道何师傅方便面的事,但是……

  “哥,不是我舍不得,实在是市里……”

  “当初说好了的,电冰箱厂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归我,财政局和审计局,他们无权过问,只要账目清晰,如何经营是我的事,从下个月开始,毛利的5%要花在宣传上。”

  现在还只是和国内的同行竞争,等到市场全面放开以后,还要面临着外国品牌的竞争。

  李天明之所以要在宣传上,下这么大的力气,就是要让海尔这个牌子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5%?这……太多了吧?”

  “多?我还觉得少呢,按我说的办,别怕花小钱,现在花出去,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赚回来,天满,眼光要放长远。”

  说心里话,李天明对天满挺失望的,这个堂弟用来收成没问题,勉强也能独当一面,可要让他来开疆拓土,还是……

  差得远了。

  本来李天明最中意的助手是张丽梅,只可惜人家不愿意被困住,如今全国各地到处跑业务,做的时间不算长,可成绩比天洪这个老手还要出色。

  “天新的事咋样了?”

  年前忙着李学庆的丧事,年后又忙着照顾小蓉,筹备自行车厂的事,李天明没顾得上过问。

  “白媛媛后来在全校师生面前对天新道了歉,只说两人要分手,她是为了报复,没提别的。”

  李天明听了,虽然不满意,但是既然已经有了结果,他也没必要再去难为一个女人。

  “学校方面呢?”

  “记大过,写入档案!”

  “这还差不多。”

  只要记入档案,白媛媛以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好的前途了。

  没有哪个单位会重用这种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

  “天新准备啥时候走?”

  “下个月,还有点儿手续没处理好。”

  “行,知道了,有啥事,记得通知我。”

  李天明还要去钢铁厂见李学军,便没有多待。

  等他到李学军办公室的时候,李学军也刚刚开完会。

  昨天爷俩已经通过电话了。

  李学军也提前将这件事向冶金局的领导做了汇报。

  “领导们的意思是,可以尝试操作,但是……最好还是能以钢铁厂为主。”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学军也是面露难色。

  “大伯,您觉得我要是自己做这件事,有难度吗?”

  呃……

  以李学军对李天明的了解,李天明要是甩开钢铁厂,单独做这件事,只会更加容易。

  “天明,这个事……”

  “大伯,咱们现在谈的是正事,您可别打感情牌,三七开,我负责经营,拥有决策权,这是合作的基础,超出这个范围,也就没必要谈了。”

  李天明有掀桌子的底气。

  毕竟,钢铁厂有什么?

  除了那些技术工人,其他的,李天明还真瞧不上。

  之所以主动提出合作,还不是因为李学军。

  说白了,李天明是在帮李学军排忧解难呢。

  要是还提条件,也就真的没必要往下聊了。

  “大伯,您现在给我一个准话,行,还是不行!”

  自行车厂这个项目,李天明是一定要做的,钢铁厂的合作谈不拢,他还可以去找别人,或者……

  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