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晋王府属官-《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

  王远与房玄龄、魏征赶往延兴宫途中,魏征说起了李义府。

  原来是年初李二派出黜陟使巡察各道,其中李大亮巡察剑南道,见李义府年纪轻轻所写文章颇具才华,因此举荐其为门下省典仪。

  王远是知道此人的,李义府表面上随和有礼,与人说话,总是和言悦色,但内心褊狭嫉妒、阴狠残忍,在他位居要职后,凡是对他稍有触犯者,都会遭到陷害,当时人都说他笑里藏刀,称他为“李猫”。

  不过此人确实有才,否则也不会受到李二和李治两代帝王的重用,如今有自己在,谅他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三人来到延兴宫,长孙无忌、高士廉、秦琼、程知节等正陪同李二坐在凉亭中品茶。

  李二询问了下最近的政事,倒也没什么大事。

  随后李二看向王远,问道:“朕听闻你研制出了天文望远镜?”

  王远说道:“不错,但也只能看到月亮表面,其他便看不出什么了。”

  程知节笑道:“贤侄,能否看到上面的嫦娥?”

  王远摆手说道:“哪里有什么嫦娥,上面也就有一些环形山,表面仿佛铺满了灰尘,看着荒凉无比,没有一个活物。”

  “今日能否去看看?”

  王远笑道:“看倒是能看,倒不如满月之时看的清楚。陛下、各位伯父,不如中秋去我府里过?”

  李二一想,也行,开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程知节说道:“若是有好酒好菜,那臣等就勉为其难地去一趟吧!”

  “哈哈哈……”众人大笑。

  王远说道:“基地人去倒是有酒有肉,程伯父若是前去不带上厚礼,小侄只能拿三勒浆招待了!”

  “哈哈哈……”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便告退离去。

  翌日一早,王远起床上朝,皇城外正吃着馄饨,便看到马周,招手说道:“马兄,这边!”

  马周端着一碗面条,坐在王远对面,说道:“灞国公,好久未见,一向可好?”

  二人边吃边聊,王远问道:“那个李义府你可知晓?”

  马周点点头:“此人在我手下做事,年方双十,倒也颇具文采,在门下省任典仪属实有些屈才。”

  门下省典仪有两人,掌殿廷赞唱之节及版位之次,从九品下,也就是最低品阶的官员,一般是站在门口通传唱喏,比如皇帝来了,就喊“圣人到!”其他部门送来文件,按照文件分类送到各部门官员手中等。

  其实就相当于一个门僮,不如一名小吏,基本上是谁都管不了,却谁都能管到他。

  早朝开始,李靖并未上朝,却派人送来奏折。

  原来李靖是以足疾辞任,表奏中的言辞恳切。

  李二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说道:“朕纵观古今,身处富贵而能知足之人很少。这些人不论愚智,皆无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做官,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权力。药师能识大体,见识深远,精神可嘉,朕现在不仅成全药师的美德,还想让药师成为一代楷模。”

  特颁下诏书,加授他为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并派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

  王远起身说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不但要在官员中树立楷模,还应该在军中和民间树立模范,以激发士兵和百姓的积极性!”

  李二点头说道:“详细道来。”

  “比如军中可以树立‘四有’标兵,训练模范、先进集体等。”

  “何为四有标兵”

  “即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士兵!”

  李二点点头:“继续说!”

  “民间可以树立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诚实守信模范等。经三省审核之后,颁发奖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年名额不可超过十个,宁缺毋滥。”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灞国公所言极是,老臣附议!”

  “微臣附议!”

  李二说道:“准奏!王爱卿,你写个章程交由门下省审议!”

  “喏!”

  马周、刘洎一同推举李义府为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品级仅正八品下,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

  区区八品官,按理不应该在朝堂商议,因其职位特殊,一般是皇帝任命,因此在朝堂中提出。

  无人反对,李二也就同意了。

  王远又起身说道:“启奏陛下,晋王府一直缺乏属官,李义府年纪尚小,虽有才华,但经验不足,不适合任监察御史,微臣恳请陛下准许李义府入晋王府任典签。”

  亲王府典签为从八品下的官职,负责宣传教命。

  李二说道:“准奏!晋王府属官本就有你负责,可直接奏表朕听。”

  “谢陛下!”

  最后李义府还是任监察御史兼任晋王府典签。

  对此王远也就不再反对,只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成。

  退朝之后,王远直接将李义府带到自己别墅,对他说道:“李义府,昨日本公见你做事还算机灵,因此举荐你为晋王府典签。晋王尚且年幼,你属于初官,只要你肯勤奋,不搞歪门邪道,做好本职,待晋王十岁之后,本公保你官职不低于五品!”

  李义府深施一揖:“多谢灞国公,下官定不负厚望!”

  “好。晋王快放学了,你去接他回来,今后你就跟在他身边,一同去上学就成。”

  “喏!”

  从此以后,幼儿园外面总是站着一个人,便是李义府。

  翌日,王远上表李二,任咸阳县丞刘仁轨为晋王府记室参军事,获李二首肯。

  历史上刘仁轨与李义府不合,将二人弄在一起正好互相制衡。

  记室参军事是亲王府从六品上的属官,掌表启书疏,职位上可压李义府两头。

  翌日,王远在府里接见一个老人,此人名叫王信,为太原王氏庶出,原籍晋阳,隋朝任朝议大夫、着作郎,归唐后任蒲州安邑县县令,后告老还乡,因太原王家之事,迁至绛州。

  二人交谈没多久,王信便告辞返回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