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习字意通玄-《求佛记》

  接着,梅姐又顺手拿起一瓶墨汁,轻轻拧开瓶盖,将墨汁缓缓倒入一个仿瓷的塑料皿中。那浓郁的墨香顿时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安哥见状,也赶紧行动起来。他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山形的笔架,将两支中楷狼毫毛笔稳稳地放置在上面。随后,他又取来一个瓷钵,快步走到水池边,接了一些清水回来,说是润笔或者洗笔时专用的。

  就在这时,四儿注意到室内的光线有些昏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按下了日光灯的开关。瞬间,房间里亮堂了起来,柔和的白色灯光洒在桌面上,使得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

  四儿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对梅姐和安哥的细心和专业感到钦佩。

  安哥会心一笑,冲四儿竖了个大拇指。而后,开始润笔,收峰,沾墨,写字示范,讲解运笔要点,指导梅姐练字。

  四儿曾经也能写几个毛笔字,只是临模字帖,图具其形,而因无人指点,毫无神韵。此时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透露几分艳羡。

  就在四儿听得入神时,突然一阵奇异的光芒从窗外闪过,紧接着,一个身着古装、仙气飘飘的老者凭空出现在面前。四儿一脸错愕地看着老者。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吾乃修真界之人,适才感受到此地有浓郁的文气汇聚,特来一探究竟。”

  说着,他走到桌前,看了看安哥写的字和正在练字的梅姐,点头称赞:“不错,不错,这书法之中竟蕴含着些许灵气。”

  四儿壮着胆子问道:“前辈,这书法与修真也有关联?”

  老者抚须道:“书法一道,讲究精气神,若能将精气神融入其中,便可引动天地灵气。你们若能持之以恒,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说罢,老者大手一挥,一道光芒注入到四儿等人的体内。四儿只觉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精神为之一振。随后,老者化作一道流光消失不见。

  梅姐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仿瓷皿里的墨汁泛着绸缎般的光泽,在刚亮起的日光灯下漾着细碎的银辉。

  她深吸一口气,那股墨香像是带着陈年的故事,混着松烟的醇厚与胶矾的清冽,顺着鼻腔钻进肺腑,竟让她原本有些发紧的肩颈都松快了些。

  安哥刚把瓷钵里的清水摆稳,见她指尖在笔杆上摩挲,便轻声道:“腕子放松,就像抱着一团棉花似的。”

  梅姐点点头,将狼毫笔尖轻轻点进瓷钵。清水顺着笔锋漫上来,在雪白的宣纸上洇出一小团浅痕,像初春湖面上刚融的冰。

  她想起安哥方才说的“中锋行笔”,试着将笔锋垂直落下,可手腕一偏,那道横画顿时成了歪斜的泥鳅,墨色也浓淡不均。

  安哥伸手握住她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过来:“你看,笔杆要像定海神针,身子动,笔尖不能晃。”

  四儿站在旁边,看着宣纸上那道被安哥修正过的横画,忽然觉得眼皮跳了跳。

  方才日光灯亮起时,他分明看见桌面边缘的木纹里,似乎有极细的光丝在流转,像春蚕吐出的银线,只是转瞬间就隐没了。

  被老者那道光芒扫过,他再去看时,那些光丝竟变得清晰起来,顺着梅姐运笔的轨迹,在宣纸上织成淡淡的网。

  “这墨……”梅姐忽然低呼一声。她刚蘸了墨的笔还没落下,笔尖的墨滴竟悬在半空,像一颗黑珍珠被无形的线提着。

  安哥也愣住了,他分明看见墨滴周围萦绕着青绿色的雾气,那雾气随着梅姐的呼吸轻轻起伏,竟与她手腕的动作隐隐相合。

  老者消失的地方还残留着淡淡的檀香,四儿摸了摸胸口,方才那道暖流还在丹田处打转,像揣着个温乎乎的小太阳。

  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临帖,总爱把“之”字的捺画拖得老长,那时只觉得好玩,此刻却猛然醒悟——原来每次笔锋转折时,指尖传来的细微震颤,竟是与什么东西在呼应?

  安哥率先回过神,他重新蘸墨,刻意放慢了运笔的速度。

  当笔锋在“永”字的竖钩处顿笔时,四儿清楚地看见,一道金红色的光从笔尖迸出,像火星掉进干燥的柴草堆,瞬间点燃了宣纸上的光网。

  那光网顺着笔画蔓延,在钩画收尾处凝成小小的光点,像落在纸上的星子。

  “精气神……”梅姐喃喃念着安哥的话,忽然闭上眼睛。

  四儿看见她握着笔的手指不再僵硬,笔杆随着她的心跳轻轻颤动,仿瓷皿里的墨汁开始缓缓旋转,形成小小的旋涡。

  当她再次睁眼落笔时,那道竖画竟带着破空之声,宣纸上的光丝被震得纷纷跃起,在空中凝成半透明的笔画影子,久久不散。

  “原来不是字要有神韵,”安哥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指着宣纸上那些还在流转的光丝,“是写字的人,得把自己放进字里去。”

  他忽然想起年轻时教他书法的老先生,总说写字要“屋漏痕”,那时以为是比喻,此刻才明白,那是真的有什么东西,像雨水顺着墙缝流淌一样,顺着笔锋钻进了字里。

  梅姐的第二笔落下时,整个房间的光丝都沸腾起来。那些青绿色的雾气聚在她的笔尖,随着横画的展开,竟在纸上凝成了淡淡的竹影。

  四儿看着梅姐和安哥专注的神情,忽然明白老者说的“意外之喜”是什么——那些被忽略的笔锋震颤、呼吸节奏、心跳频率,原来都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

  而那扇门后,墨香与灵气交织,正缓缓展开一幅他们从未想象过的画卷。

  宣纸上的“永”字渐渐成型,每个笔画周围都萦绕着不同颜色的光:横画是青的,像初春的柳枝;竖画是赤的,像燃烧的火焰;撇画带着月华般的银白,捺画则泛着深海似的湛蓝。

  当最后一笔完成时,整个字忽然从纸上浮起,悬在半空微微旋转,那些光丝顺着笔画流转,竟在空中拼出模糊的人影,像有人在云端挥毫。

  四儿心灵忽生明悟之感:“永字人形真理恒,天意神作透玄冥!”

  喜欢求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