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恩威并施-《穿越宋青书创最强大明》

  “妙!”朱元璋忍不住赞了一声,但随即皱眉,“然则,如何确保此计成功?高丽王廷态度暧昧,崔莹手握兵权,郑梦周等文臣恐难抗衡。”

  此时,一直静坐捻动佛珠的姚广孝,缓缓睁开了眼睛。他那双眼睛,初看平和,细看却如深潭寒星,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阴鸷与洞察。

  “阿弥陀佛。”姚广孝低宣一声佛号,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宋真人之策,高屋建瓴,切中要害。贫僧不才,愿补一二微末之见,或可锦上添花,加速其变。”

  所有人的目光又转向这位气质独特的僧人。朱元璋对这位由宋青书从苏州寺庙寻来举荐的奇人颇为倚重,知其智计百出,常行险着,且此次远征东瀛功劳甚大。沉声道:“但说无妨。”

  姚广孝捻动佛珠,慢条斯理地道:“人心惶惑,最易为鬼神之说所动。高丽小邦,素敬鬼神。我使团之中,既有波斯总教凌霜教主这般风采绝世、异域圣洁之人,”他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面覆轻纱、气质冷冽的凌霜,“亦有峨眉周芷若周掌门这般清丽如仙、武功通玄的女中魁首。何不借势而为?”

  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或可在特定场合,譬如高丽王室祭祀、朝会之时,稍加布置,引动天象异兆,再由凌霜教主或周姑娘以超凡之姿‘偶现神迹’,辅以‘天意归明’、‘逆天者亡’的谶语流言,于市井朝野广为传播?此乃攻心之术。当此国战将启、人心浮动之际,些许‘神意’,足以动摇其军心民心,令崔莹之流束手束脚,令亲明者声势大涨。”

  姚广孝此计,阴狠毒辣,直指人心最脆弱之处。利用迷信和未知制造恐慌,正是其“妖僧”本色的体现。殿内不少大臣听得背脊发凉,却又不得不承认此计若成,效果可能奇佳。

  宋青书微微颔首:“大师此计,恰能补我之不足。如此虚实结合,正奇相辅,当可收奇效。”

  朱元璋听完宋青书与姚广孝的一番对答,胸中块垒顿消,豪气再生。他猛地站起,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帝王威压尽显:

  “好!宋青书洞悉敌情,谋略深远!姚广孝奇计迭出,补阙拾遗!二卿之言,深合朕意!高丽之事,便依此方略!”

  “传旨!”朱元璋声如洪钟,果断下令:

  “命曹国公李文忠为征东元帅,总督高丽军务,持节行事!” 他看向沉稳剽悍的李文忠,这位外甥兼心腹大将,忠诚勇武,足以担当主帅,统领全局。

  “命姚广孝为征东军师,参赞军机,便宜行事!” 姚广孝合十躬身,眼中精光内敛。

  “命宋青书为大明招抚使,赐尚方宝剑,全权负责对高丽分化、招抚、威慑事宜,武林高手由其节制!” 这是将最关键、最灵活、也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了宋青书,赋予其极大的临机专断之权。

  “波斯总教教主凌霜,率总教战船及所属高手,为偏师策应,受李文忠、宋青书节制!” 凌霜微微颔首领命,面纱下的眼神依旧冰冷。

  “张无忌、周芷若等一应武林高手,随同听用!”

  “工部速调宋真人最新改良之火炮二十门,燧发枪五百支,新式手雷一千枚,配属使团!” 这是宋青书“立威”的物质基础。

  “着礼部即刻拟旨,申斥高丽受胁犯境之罪,昭告大明正统之威,阐明附明者昌,逆明者亡之大义!”

  “使团三日后启程!乘凌霜教主所率波斯快船,直趋高丽西海!朕,在应天静候尔等佳音!”

  “臣等(属下)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 李文忠、姚广孝、宋青书、凌霜、张无忌、周芷若等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李文忠神色肃然,深感责任重大。姚广孝捻着佛珠,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更深了些,仿佛已在推演高丽之行的种种变数。

  宋青书眼神深邃,心中早已将高丽地图与各方势力盘算了无数遍。周芷若手按青霜剑柄,清冷的眼眸中燃起一丝战意。张无忌则握紧了拳头,决心护卫同伴,化解干戈。

  朝堂定策已毕,一场以“问罪”为名,行“恩威并施、分化瓦解”之实的特殊征途,就此拉开序幕。目标:兵不血刃,智取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