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你家老二上广播了?-《回到八零机械厂》

  隔音帘后的选手候场区,

  不少参赛者正按号坐着,手里攥着稿纸,有人闭目背诵,有人搓手走神。

  而还有好信儿的,则是透过缝隙,看见陈露阳和几个老师一起坐在评委席上。

  随着隔音帘外的灯光忽然暗了一层,广播厅内亮起了一圈顶灯,照在评委席与舞台中央。

  墙角还摆着两台大型的落地式收声话筒。

  “你们看那两根信号线,说是同步接入中中台第一套,连各校广播站也同步接线。”

  “真的啊?那咱这不就是全国都能听见了?”

  “可不!”

  “我们咱校团委说,这场比赛录音还会剪进‘高校语言交流示范素材库’,选得好的能当教学范例。”

  “真哒?!!”

  “……”

  就在这时,舞台上话筒前的红灯忽然亮起,

  主持人上场了。

  “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上午好。”

  “这里是中中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大厅,您正在收听的是‘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演讲试比赛’的现场直播。”

  “本次比赛由教育部主办,中中人民广播电台协办,来自全国十八所高校的优秀学子齐聚一堂,以语言为媒介,以思想为桥梁,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表达能力。”

  “我们欢迎北大、复旦、南大、人大、北外、浙大、中山大学、省大、鸿津外国语学院等十八所重点高校的代表队。”

  “现在,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评委老师,他们分别是:……”

  广播里,

  主持人的声音顺着电流声传出来。

  当听见“北京大学陈露阳”这几个字的时候,

  牛建刚、白晓帆、周莹、小吴的三爷爷以及曾有过名字可迄今却再次被忘却的男同学全都抬头,诧异的抬头看着收音机。

  不仅仅是他们,几乎省大的学生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露出诧异的目光。

  这次全国高教外语英语演讲比赛,他们学校的学长虞欣作为参赛选手,远赴片儿城参战。

  今天省大的学生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守在收音机前给虞欣加油。

  可谁承想,

  竟然还有意外收获,在这里听到了陈露阳的名字!

  此时的省机械厂大院,

  老田头跟宋廖莎,还有几个保卫处的小兄弟正扒拉收音机的天线。

  “田叔,你这收音机行不行啊!!咋还滋啦滋啦的,”

  宋廖莎憋不住了。

  “要是你这收音机不行,我就回去取我的。”

  老田头低头拨弄天线,不满道:

  “你急什么!!我这天线找好角度就行。”

  十来个人围着老田头的收音机,看着老田头跟施法一样,一会儿弄弄天线,一会儿调调指针。

  一顿十八般武艺亮出,终于!!

  广播里传来了陈露阳的声音: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陈露阳,来自北京大学经济系大一。非常荣幸能参与今天的评审工作,也很高兴有机会和来自全国的同龄人一起,见证语言交流带来的光彩和力量。希望我们都能从今天的比赛中收获真诚、进步与友谊,谢谢大家!”

  卧槽!

  “陈哥!!是陈哥的动静!!!”

  宋廖莎几个人登时眼睛一亮,催着老田头将收音机的声音调大点!

  此时的食堂里

  冯久香也在满头大汗的调台。

  昨天老二往家里打了电话,说今天他要上广播,让他们注意盯着点。

  可是你说这不争气的收音机,

  那平常放些臭氧层子,有用没用的,啥毛病没有。

  但是一到关键时候就特么掉链子!

  “九香啊,你这要调啥啊?我们这听《三侠五义》正听的好好的,你换什么台?”

  小王太太一边削土豆皮,一边纳闷问道。

  虽然厂里有规定,上班的时间要严肃工作纪律。

  但是食堂的后厨毕竟不像是车间,工作氛围轻松很多。

  大家下午一边听着广播收音机,一边唠嗑干活是正常的事儿。

  “我家老二今天上广播,我听听。”

  冯久香一边说,一边将收音机调台到中中台。

  你家老二上广播?

  小王太太等人懵了。

  “你家老二不是都上报纸么?怎么还上广播了!?”

  冯久香白了自己的小姐妹一眼:“怎么的?上了报纸就不能上广播啦?我家老二以后还得上电视呢!”

  小王太太不吱声了。

  换成别人这么吹牛逼,早就挨灭了。

  可是冯久香家这个,真是……不好说。

  好不容易等冯久香调好了收音机,结果广播里正错过陈露阳的介绍环节。

  直接进入到了参赛选手了演讲环节。

  食堂众人跟着好信的听了半天,

  可是里面说的都是英语,啥也听不懂。

  渐渐的,

  食堂有人开口道:“九香,你听这玩意儿太高端了,我们也听不懂啊!能不能整点我们能听懂的放放?”

  “就是!这里面说的都是些啥啊?”

  “要不然,咱们换个台,等播广告了咱们再把台调回来?”

  ……

  听着大家的话,冯久香的内心有那么一丢丢的不好意思了。

  这让大家跟着她听英语,确实是不太道德。

  就在冯久香想坚持坚持,最后再多听一分钟的时候,主持人开口了!

  “感谢李慧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

  “下面请我们今天特别邀请的评委,《英语实用交流手册》的作者陈露阳老师,给出点评。”

  听到自家儿子的大名,冯久香登时眼睛一亮!

  下一刻,就听见陈露阳热情而有亲和力的声音从广播里传来:

  “这个选手的表达上很清楚,几乎没有口误,而且句子组织得也有逻辑。”

  “但是在实际应用上,你刚才讲到你是怎么跟外国人指路的,用的是‘Itoldhiogostraightandthenturnrightatthebigshop’。”

  “这句话是没错的,结构也很清晰。但如果你想让对方听得更舒服、听着更像日常交流,我们可以再口语化一点。”

  他顿了顿,语速放慢:

  “比如你可以说:‘Justgostraight—there’sasllstoreonyourright—it’srightnexttoit.’”

  “或者更地道一点:‘It’sawhitebuildingwithredsigns—youcan’tssit.’”

  ……

  “诶呀!是老二,真是我家老二!”

  冯久香的眼睛登时亮了!

  在听到陈露阳说英文的时候,

  那跟洋鬼子念经一样的英文,瞬间就像是小桥流水一样悠扬动听!

  真动听!

  动听的不得了!

  或许是长辈的滤镜,又或许是因为陈露阳说的真的很好。

  不仅仅是冯久香觉得好听,就连小王太太都觉得那语音语调听着就是很舒服。

  这一下,食堂的人看着冯久香的目光,再次羡慕了。

  这老陈家的儿子能啊!

  不仅出书,现在都能上广播给人当评委了。

  ……

  与此同时,

  省城一间街道办属下的小百货店内,

  陈今越正领着一名小干事在店内检查货品登记和收支本。

  自从“个体与私营经济管理办公室”成立,

  她作为副主任挑起重担,这些日子跑了不少小店,协调手续、解释政策,

  今天,她来的是一家刚办完营业执照的小店。刚进门,就听见柜台边的收音机里,传来一段流利的英语播音。

  “您这还听着英语广播呢?”陈今越笑着搭话。

  “是啊!要学嘛!”

  店铺老板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笑着搓了搓手,

  “现在都说改革开放,外宾生意也得做,不多学点,哪敢吱声啊!”

  陈今越听了乐了:“是啊,现在机会多,艺多不压身。”

  两人一边聊,一边往货架边走。

  小干事在核对货物,陈今越低头翻着进货本,

  忽然,收音机里的主持人声音一扬:

  “——来自北京大学的评委,陈露阳老师——”

  瞬间,

  陈今越手一顿,猛地抬起头。

  “咦?怎么了陈主任?”

  店主见她动作停住,有点奇怪。

  “没事,我就是觉得这人英语说的挺好的~”

  陈今越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陈露阳的声音,漂亮的眼睛中闪烁着不敢置信。

  随即眉眼一弯,脸上带着甜蜜和喜悦。

  她家小陈儿真厉害!

  可笑意里,又带着点小小的不满~

  全国高教英语比赛的评委……

  这么大事为什么不告诉自己!

  这要不是今天她碰巧在外面,听到广播,可就错过了!

  她这边虽然心中有一点小小的埋怨,但是旁边淳朴的老板却兴奋开口道:

  “这评委我知道,是咱东北的!”

  “之前还在省大开过课,挺火呢!”

  “就他写的那本书我之前还抢着过一本,听说他之前是搁松亭饭店待过,这一身本事都是从松亭饭店学到的。”

  “你说~那外宾饭店里面天天多些老外啊,我都想进去堵几个老外练练嘴了。”

  ……

  听着老板一句一句的话,陈今越的眼角也越来越弯。

  不过老板说完那句“我都想进去堵老外练嘴”时,

  她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抬手轻轻摆了摆:

  “松亭饭店管理可严着呢,哪是想进去就能进去的。”

  “你要真一头扎进去,还没张嘴就得被人请出来。”

  ……

  此时的松亭饭店里,

  朱星火正守在收音机前,面前摆着笔和本,一脸认真地听。

  在他的手边,还放着英语单词和陈露阳的那本《英语使用交流手册》,稿纸上写的全是背诵的单词和语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宾饭店的接待任务越来越多,来来往往的外国专家、商人、记者也越来越频繁。

  除了省政府接待外国友好城市的访问团、友协交流以外,

  今年,省大和工程就与东德的工程师、专家有不少合作项目,这些专家全都入住的是松亭饭店。

  而且明年省城还要举办进出口商品展览,到时候又会有不少外宾下榻饭店。

  这就要求饭店的员工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才行。

  更何况,现在全省的老少爷们老娘儿们都知道松亭饭店出了个能写书的陈露阳,大家对于松亭饭店的期待感也就更高了。

  不管是谁,

  只要说自己是松亭饭店的员工,逢年过节都得站饭桌前,给大家表演一段英语。

  这给大家伙逼的……

  一个个压力都很大。

  得空就拿本外语书学。

  而朱星火要属是这里学的最认真刻苦的一个。

  不仅学的认真,而且自学能力超强。

  说起来,

  当初松亭三人组里,陈露阳和宋廖莎高考都是打狼的选手,

  只有他才是正正经经的考进技校的。

  虽然比起学习成绩,不如考进省大的那些学生。

  但是基础总归是三个人里最好的,学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广播里,选手们和陈露阳的点评一句接一句的说。

  广播外,他就拿着笔和纸,一句接着一句的跟。

  遇见听不懂的地方,他就空着。

  现在松亭饭店的总经理王同初,特意从省大请来了外语老师来给员工上课。

  回头,朱星火可以把不会的、听不懂的,全都攒起来去问老师。

  正听着呢,

  忽然,一个小员工找了过来:“朱哥,东德那群人去餐厅吃饭了,经理让你去盯一盯。”

  “好!这就去。”

  朱星火关掉收音机,赶紧起身奔向餐厅。

  虽然他不会德语,

  但是几次跟着省大和工程的老师走下来,

  朱星火在旁边听着他们平常打招呼的话,自己回头硬记下来,回头再尝试与东德工程师们打招呼,

  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几个工程师也与朱星火热情的把招呼打回去。

  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德语多好多溜!

  不过朱星火也是个豁得出去的,会的德语说完了,他就上英语。

  再不行,就是察言观色,

  他也能大概把这些人的诉求分析个七七八八。

  ……

  晚上

  白雪皑皑的路灯下,

  冯久香和大闺女胳膊挽着胳膊,拎着菜,有说有笑的回到家。

  “真哒?!咱家老二真在广播里发言了?!”

  陈丽红冻的脸蛋通红,一双大眼睛黑亮黑亮的看着妈妈,脸上全是惊喜!

  “可不是呢,那外语让他说的,可好听了!”

  冯久香一脸的骄傲:“那小王太太都说了,咱家老二说的那个外语,比别人说的都溜!”

  陈丽红乐了:“那可不!咱老二可是写书的,能不比别人说的溜么!”

  母女俩一边说,一边推开小院门。

  此时,陈大志正裹着大棉袄,带着小棉帽,弯腰撅腚的抱柴火往厨房抱,准备开火做饭。

  冯久香乐了:“诶呀老伴~今天咋还想起做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