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新品推出,市场热捧-《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天刚亮,我还没起身,顾承安就跑进屋来喊我。

  “娘!爹说三号窖的麦粉已经分好了,就等你去看了。”

  我应了一声,快速梳洗完就往仓库走。昨晚睡得晚,脑子里还在过一遍套餐搭配表,怕哪里没算准。七彩麦粗粉和翡翠苋的比例必须卡好,不然营养检测通不过,这批货就不能出。

  到了三号窖门口,几个伙计正搬麻袋出来。我掀开一袋看了看,颜色是对的,但手感有点不对劲。抓一把在手里搓了搓,颗粒太细了。这不是我们留种用的七彩麦粗粉。

  “这批是谁装的?”我问。

  一个年轻伙计站出来,“是我……按单子拿的,标签上写着‘新品专用’。”

  我转身去看货架,发现旁边一袋普通麦粉的封口松了,残留的粉末洒到了地上。再看这袋所谓的“粗粉”,明显混了进去。

  “停。”我说,“所有已经打包的先别送出去,重新分拣。”

  顾柏舟听见动静也赶了过来。他蹲下检查了几包,脸色沉了。“是咱们自己人搞错了,不能怪他们不细心,是我们没把流程定清楚。”

  “现在改还来得及。”我把系统终端拿出来,打开“营养均衡检测”功能,调出标准参数,“从今天起,每一批原料出库前,必须由两人核对标签、重量和质地,再用检测模式扫一次。”

  李商人这时候也到了,听我说完情况,立刻道:“饭馆那边我先去打招呼,就说第一批要推迟两个时辰送到,保证质量没问题。”

  “麻烦你了。”我看了一眼日头,“争取中午前能把五十份全送到位。”

  我们三人带着伙计一起上手。我负责盯着配比,顾柏舟管分装,李商人安排运输顺序。系统里的智能打包机启动后,速度提了上来。原本要半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两个时辰内全部搞定。

  第一批五十份“田园家味·壹号餐”按时送出。

  我回到书房时已是午后。桌上摆着一份没动过的午饭。我喝了几口凉茶,打开终端查看数据。目前五家饭馆和三家代销点都已签收,暂无退货记录。

  但这还不够。

  晚饭前,李商人回来了。他坐下就笑,“我去的时候,有家饭馆的锅都快空了。老板娘说,‘早上十一点就开始卖,十二点半就没了’。”

  “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快卖完吗?”我问。

  “问了。她们说粥软,孩子爱吃。那个翡翠苋拌豆腐,不少大人专门挑这个吃。还有人打听能不能按周订。”

  我又问:“代销点呢?”

  顾柏舟接过话,“我和承安去买了份回家。路上遇到林婶,她看见我们拎着包装盒,直接拦住问在哪买的。听说是新品,当场就要登记名字,说第二天一早就去订。”

  我心里踏实了些。

  第二天一早,终端自动更新了销售数据。三日内,累计售出三百七十份,复购率超过三成。消费画像显示,购买最多的是三十到四十岁的农妇,其次是镇上做工的小家庭。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客群。

  我把图表调出来给顾柏舟和李商人看。

  李商人看着屏幕直点头,“以前咱们做礼盒,是让人拿去送人的。现在这个,是让人自己天天吃的。不一样。”

  “就是要不一样。”我说,“送礼是一次性的,吃饭是每天的事。只要吃得顺心,他们会一直买。”

  顾柏舟坐在旁边没说话,只是把手边的一碗热粥推到我面前。“先吃点东西。”他说,“你从早上就没停过。”

  我这才感觉到饿。端起碗喝了一口,是家里常吃的糙米粥,上面撒了点咸菜末。简单,但暖胃。

  “我觉得还能加个变化。”我说,“有些人家里孩子小,饭量不一样。我们可以出个‘两口之家’版本,分量少一点,价格也低一些。”

  李商人马上接话,“我可以去找几家带孩子的主妇问问,看她们希望怎么搭配。”

  “去吧。”我说,“顺便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当试吃员,给我们提意见。”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顾承安抱着妹妹进来,手里举着一张纸。“娘!你看我画的!”

  我接过一看,是他用炭笔画的餐盒,里面分成几格,每一格都标了字:粥、菜、饼、汤。下面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云家饭,香”。

  顾雅柔仰着脸说:“我要吃这个饭。”

  我笑了,把画纸收进工作本里。“等下一批货做好,全家都吃这个。”

  当天下午,系统弹出提示:

  【任务【洞察市情·精准定位】已完成

  奖励:能量值 200,解锁“营养均衡检测”功能】

  我没急着查看奖励详情,而是打开种子库,开始筛选下一阶段可用的蔬菜品种。快生菜虽然生长快,但口感偏嫩,不适合长时间烹饪。我想试试另一种根茎类作物,耐煮又能存得住。

  笔尖在纸上划动,写下新的搭配草稿。

  早餐:七彩麦糊 蒸南瓜

  午餐:麦饭 炖萝卜

  晚餐:麦饼 青菜汤

  旁边备注:测试炖煮时间,避免食材过烂影响口感。

  顾柏舟进来时,我正低头写。他轻轻放下一个布包。“这是今天回收的几个空餐盒,洗干净了,你可以看看有没有破损的地方。”

  我拿起一个仔细看。边角有些磨损,但整体完好。有几个盒子内部分隔处留了轻微油渍,说明有人加热过。

  “材质没问题。”我说,“就是盖子扣得不够紧,热气容易漏。”

  “那下次做一批厚一点的。”他说,“我在镇上找了家陶坊,能烧小份的密封陶盒,虽然贵一点,但耐用。”

  “先做五十个试试。”我说,“用来推高端家庭套餐,慢慢换。”

  他点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村里老张家的媳妇来找过你,说她婆婆牙口不好,能不能做个更软的版本。”

  “能。”我说,“回头我出个‘长者版’,主食打成糊,菜切碎炖烂。”

  他笑了笑,“她说这话时眼睛亮的,像捡了宝。”

  我抬头看他,“我们做的不是饭,是让人安心的东西。”

  他没再说什么,走了出去。

  夜深了,其他人都睡了。我还在书房整理数据。终端屏幕亮着,最新的订单数跳到了四百二十份。三家代销点已经开始催第二批货。

  我合上账本,揉了揉手腕。明天还得去仓库盯一趟,确保新一批原料不再出错。李商人说下周可以再加两家饭馆合作,但我得先确认供应能不能跟上。

  窗外安静,只有风刮过屋檐的声音。桌上的陶盒边缘映着月光,一圈淡淡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