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爬上老槐树的枝头,我将布包里的礼盒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手指在盒角轻轻一划,确认太阳标记的刻痕依旧清晰。顾柏舟蹲在一旁清点册子,头也没抬:“昨晚你写在纸条背面的那句话,他看到了。”
“李商人?”我问。
“今早他的人先去了镇口那三个摊子,没说话,只绕了一圈就走了。摊主脸色变了。”他合上册子,“看来,他约你不是为了躲。”
我点头,把最后一盒摆好,抬眼望向镇东茶楼的方向。午时未到,但该去的人,不会迟到。
马车停在茶楼后巷,我和顾柏舟并肩走进雅间。李商人已在,身旁坐着两位老匠人,一位是制木的张师傅,一位是刻印的赵老。桌上茶烟未散,气氛沉得像雨前的天。
我坐下,从布包里取出那张松纹纸条,轻轻放在桌上。
“您来了。”我开口,“那我就不绕了。三日前,有人截了我们订的松木料,仿制礼盒在镇口摆摊,低价倾销,还打着‘原厂’的名头。您知道是谁。”
李商人没动,只抬眼看了我一眼:“你有证据?”
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木材溯源结果,推到桌中央。张师傅凑近看了一眼,眉头一皱:“这纹理……确实是老杨坊的料,但他们的木头向来只卖给签了契的人。你们有契,他们敢私下另供?”
“不止是供料。”顾柏舟接话,“盒子的尺寸、打磨角度、红绳结法,连封蜡的厚度都一样。有人把我们的流程全抄了。”
赵老冷笑一声:“这不叫抄,叫偷。连刻刀的走法都照搬,手艺没学到,脸皮倒是厚。”
李商人沉默片刻,终于开口:“我承认,有人找上我,说想合作做大‘共耕’的名头。我没答应,但也……没立刻拦。”
“您被中间人蒙了。”我说,“可现在,假货已经砸了真货的路。老客户犹豫,协作点冷清,陈砚刻的认证牌还没发出去,就有人在打听名单。”
他抬手打断我:“你说的这些,我都听说了。但我今日来,不是为了辩解。”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推到我面前:“这是老杨坊与我的供货契,从今日起,他们所有上等松木,优先供你。若有违,三倍赔偿。”
我盯着他:“那镇口的摊主呢?”
“他们用的料,是从另一个渠道买的。”他顿了顿,“我查了,背后是赵财。”
这个名字一出,张师傅猛地抬头:“赵财?他不是做粮贩的吗,什么时候插手木器了?”
“他看中了‘共耕’的名头。”李商人道,“想借仿货压垮你,再低价收你剩下的客户和协作人。他找人打听名录,就是想拆你的台。”
我冷笑:“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可他漏了一点。”李商人看着我,“你有真东西,也有真人心。”
我起身,将那份文书收进布包,转身对顾柏舟说:“走,回市集。”
——
回到老槐树下,人群已聚了不少。我让人搬来一张高桌,当众宣布:“从今日起,共耕礼盒启用认证牌。”
陈砚走上前,手里拿着刻刀和一块拇指大小的木牌。他当众刻下编号“CG-001”,下面一行小字:“陈砚制,癸卯年三月十五”。
刀锋落下,木屑轻扬。他将牌递给我,我举起它,让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每一枚认证牌,都对应一个礼盒,刻有制作者名字和日期。别人抄不了这么细,也不愿花这个功夫。”
林婶挤进来,接过第一枚牌,翻来覆去地看:“这小牌能干啥?”
“持牌者,换礼优先,积分累计,还能参加季度抽奖。”我说,“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的信物。谁做了盒子,谁负责,出了问题,找得到人。”
人群里有人点头,有人低声议论。
就在这时,镇口方向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摊主正把盒子一箱箱往车上搬,另一个在撕招牌,红布哗啦落地。
“听说赵财连夜跑了。”有人喊,“他那批料是偷称的,木头含水超标,泡过水就翘边,买的人全闹上门。”
我转头看向顾柏舟:“试吃餐桌准备好了吗?”
“早摆好了。”他指向街心。
十张长桌并排,每张桌上摆着热腾腾的灵泉米饭,蒸汽裹着米香在空中弥漫。顾柏舟带着几个村妇现场分装小碗,递给围观的人。
“尝尝看。”他说,“真米,不怕比。”
一个老顾客接过碗,扒了一口,眼睛一亮:“这味儿,跟以前一样!”
“不是一样。”林婶大声说,“比以前还香!我上个月拿仿货送亲戚,人家说米糙水浑,差点伤了情分。云悦这礼盒,我认!”
人群渐渐围拢,登记册前排起了队。顾柏舟翻开本子,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我站在桌边,看着陈砚低头刻下一枚又一枚认证牌,手稳得不像个读书人。李商人站在不远处,跟张师傅低声说着什么,随后朝我点头。
傍晚收摊时,顾柏舟清点今日换出的礼盒,三十二盒,全部清空。登记新客户十九人,老客户回流十二户。
“赵财的摊子撤了。”他说,“听说他想低价清仓,结果没人买,最后连车钱都凑不齐。”
我点头,把第一枚认证牌放进布包夹层。茶摊上,李商人、陈砚、顾柏舟围坐一圈,桌上摆着今日的登记册和剩余的认证牌。
“这一局过去了。”我说,“可往后,还会有人想抄,想抢,想钻空子。”
“那我们就一直立规矩。”陈砚说,“牌可以换,字可以改,但共耕的底子不能丢。”
李商人端起茶碗:“我愿与你共护这个牌子。往后大宗置换,我优先供料,你优先供货。”
顾柏舟翻开册子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协作人数:四十七。认证牌发放:十枚。客户回流率:百分之六十八。”
我看着他落笔,开口:“接下来,我们得想想,这支队伍,怎么管。”
他笔尖一顿,抬头看我。
街灯一盏盏亮起,照在茶摊的桌角,映出四个人的影子。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李商人?”我问。
“今早他的人先去了镇口那三个摊子,没说话,只绕了一圈就走了。摊主脸色变了。”他合上册子,“看来,他约你不是为了躲。”
我点头,把最后一盒摆好,抬眼望向镇东茶楼的方向。午时未到,但该去的人,不会迟到。
马车停在茶楼后巷,我和顾柏舟并肩走进雅间。李商人已在,身旁坐着两位老匠人,一位是制木的张师傅,一位是刻印的赵老。桌上茶烟未散,气氛沉得像雨前的天。
我坐下,从布包里取出那张松纹纸条,轻轻放在桌上。
“您来了。”我开口,“那我就不绕了。三日前,有人截了我们订的松木料,仿制礼盒在镇口摆摊,低价倾销,还打着‘原厂’的名头。您知道是谁。”
李商人没动,只抬眼看了我一眼:“你有证据?”
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木材溯源结果,推到桌中央。张师傅凑近看了一眼,眉头一皱:“这纹理……确实是老杨坊的料,但他们的木头向来只卖给签了契的人。你们有契,他们敢私下另供?”
“不止是供料。”顾柏舟接话,“盒子的尺寸、打磨角度、红绳结法,连封蜡的厚度都一样。有人把我们的流程全抄了。”
赵老冷笑一声:“这不叫抄,叫偷。连刻刀的走法都照搬,手艺没学到,脸皮倒是厚。”
李商人沉默片刻,终于开口:“我承认,有人找上我,说想合作做大‘共耕’的名头。我没答应,但也……没立刻拦。”
“您被中间人蒙了。”我说,“可现在,假货已经砸了真货的路。老客户犹豫,协作点冷清,陈砚刻的认证牌还没发出去,就有人在打听名单。”
他抬手打断我:“你说的这些,我都听说了。但我今日来,不是为了辩解。”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推到我面前:“这是老杨坊与我的供货契,从今日起,他们所有上等松木,优先供你。若有违,三倍赔偿。”
我盯着他:“那镇口的摊主呢?”
“他们用的料,是从另一个渠道买的。”他顿了顿,“我查了,背后是赵财。”
这个名字一出,张师傅猛地抬头:“赵财?他不是做粮贩的吗,什么时候插手木器了?”
“他看中了‘共耕’的名头。”李商人道,“想借仿货压垮你,再低价收你剩下的客户和协作人。他找人打听名录,就是想拆你的台。”
我冷笑:“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可他漏了一点。”李商人看着我,“你有真东西,也有真人心。”
我起身,将那份文书收进布包,转身对顾柏舟说:“走,回市集。”
——
回到老槐树下,人群已聚了不少。我让人搬来一张高桌,当众宣布:“从今日起,共耕礼盒启用认证牌。”
陈砚走上前,手里拿着刻刀和一块拇指大小的木牌。他当众刻下编号“CG-001”,下面一行小字:“陈砚制,癸卯年三月十五”。
刀锋落下,木屑轻扬。他将牌递给我,我举起它,让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每一枚认证牌,都对应一个礼盒,刻有制作者名字和日期。别人抄不了这么细,也不愿花这个功夫。”
林婶挤进来,接过第一枚牌,翻来覆去地看:“这小牌能干啥?”
“持牌者,换礼优先,积分累计,还能参加季度抽奖。”我说,“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的信物。谁做了盒子,谁负责,出了问题,找得到人。”
人群里有人点头,有人低声议论。
就在这时,镇口方向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摊主正把盒子一箱箱往车上搬,另一个在撕招牌,红布哗啦落地。
“听说赵财连夜跑了。”有人喊,“他那批料是偷称的,木头含水超标,泡过水就翘边,买的人全闹上门。”
我转头看向顾柏舟:“试吃餐桌准备好了吗?”
“早摆好了。”他指向街心。
十张长桌并排,每张桌上摆着热腾腾的灵泉米饭,蒸汽裹着米香在空中弥漫。顾柏舟带着几个村妇现场分装小碗,递给围观的人。
“尝尝看。”他说,“真米,不怕比。”
一个老顾客接过碗,扒了一口,眼睛一亮:“这味儿,跟以前一样!”
“不是一样。”林婶大声说,“比以前还香!我上个月拿仿货送亲戚,人家说米糙水浑,差点伤了情分。云悦这礼盒,我认!”
人群渐渐围拢,登记册前排起了队。顾柏舟翻开本子,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我站在桌边,看着陈砚低头刻下一枚又一枚认证牌,手稳得不像个读书人。李商人站在不远处,跟张师傅低声说着什么,随后朝我点头。
傍晚收摊时,顾柏舟清点今日换出的礼盒,三十二盒,全部清空。登记新客户十九人,老客户回流十二户。
“赵财的摊子撤了。”他说,“听说他想低价清仓,结果没人买,最后连车钱都凑不齐。”
我点头,把第一枚认证牌放进布包夹层。茶摊上,李商人、陈砚、顾柏舟围坐一圈,桌上摆着今日的登记册和剩余的认证牌。
“这一局过去了。”我说,“可往后,还会有人想抄,想抢,想钻空子。”
“那我们就一直立规矩。”陈砚说,“牌可以换,字可以改,但共耕的底子不能丢。”
李商人端起茶碗:“我愿与你共护这个牌子。往后大宗置换,我优先供料,你优先供货。”
顾柏舟翻开册子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协作人数:四十七。认证牌发放:十枚。客户回流率:百分之六十八。”
我看着他落笔,开口:“接下来,我们得想想,这支队伍,怎么管。”
他笔尖一顿,抬头看我。
街灯一盏盏亮起,照在茶摊的桌角,映出四个人的影子。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