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沈秋雁妙计移花接木,宋哲宗识破雕虫小技-《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沈秋雁如愿以偿,成功让皇上对两位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沾沾自喜,领命去寝室传唤二人。

  简王却在心里把沈秋雁祖上问候了一遍。

  不一会儿功夫,青螺跟紫鸢二人来到,战战兢兢跪地给皇上请安。

  皇上赵煦审视着面前两位女子,问道:“你俩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小女子复姓宇文名叫青螺!”

  “小女子姓陆名紫鸢。”

  赵煦闻言继续问道:“宇文青螺,我问你,你跟前番蒙冤入狱的宇文弘大人是什么关系?”

  “乃是家父,奴婢还要感谢我皇英明,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方才使得我们一家人得以重见天日。”

  赵煦笑吟吟说道:“陟罚藏痞,惩恶扬善乃是寡人的治国宗旨,朕绝不会让奸佞之臣兴风作浪,祸国殃民,也不会让一位忠臣无辜遭到诬陷,蒙受冤屈。”

  “皇上英武盖世,胜过秦皇汉武,不输宋祖唐宗,必将名留青史,彪炳千古,罄竹难书!”紫鸢大着胆子来了一通彩虹屁。

  简王惊魂未定看向紫鸢。

  臭丫头,你是台北大学毕业的吧?

  “……?”

  皇上一惊,但是却未发作,旋即一笑说道:“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一句好像不是在夸赞寡人呢?这一句似曾相识,李密写的讨伐隋炀帝檄文中好像有这个词语。”

  “小女子才疏学浅,用词不当,还请皇上恕罪!”紫鸢吓得魂不附体。

  赵煦问道:“陆紫鸢,襄州太守陆文远你可认得?”

  紫鸢惊抬头说道:“启禀万岁,陆文远是我兄长。”

  皇上欣然点头,说道:“陆文远陆太守恪尽职守,不畏强权,虽然蒙冤入狱,如今真相大白,终于洗雪了冤耻,如今官复原职,也是襄州百姓之福。”

  “多谢陛下慧眼辨忠奸!”紫鸢赶紧谢恩。

  赵煦看看天色已晚,便对众人说道:“简王没事就好,青螺跟紫鸢两位姑娘若是在简王府住的习惯,尽管留下来陪伴简王,简王乃是朕的同胞兄弟,禀性正直无私,兼具侠骨柔情,又有上进心,读书不辍,能文能武,将来必然是寡人治理天下的好帮手!”

  “多谢陛下成全,我们也都很喜欢简王,仰慕已久!”

  “好,没有别事,朕就起驾回宫了!”

  简王听了不禁欣喜万分。

  我勒个去!好险,我以为皇兄真要带走两位红颜知己,若是那样,孤可怎么活啊?

  沈秋雁一脸懵逼,疑惑的看着皇上说道:“皇上不打算带她两人进宫了吗?”

  赵煦笑道:“我何时说过要带她俩入宫来?简王又怎会舍得?君子不夺他人所爱,何况是朕的王弟?!”

  赵佶在一旁心里一阵酸楚,眼巴巴看着青螺,那种爱而不得的抑郁无以言表。

  我就纳了闷了!为何皇姐把青螺从端王府带走,却容许青螺留在简王府?皇上嫌我贪玩,却不问责十三皇子,还有没有天理啊?!

  “沈护卫护驾有功,朕封你为五品带刀侍卫,俸禄翻一倍如何?”

  沈秋雁闻言赶紧拜谢:“卑职保护简王乃是职责所在,分内之事,多谢陛下恩典。”

  “不过有句话我要告诫沈护卫,做人要大度宽容,不要难为青螺跟紫鸢两位姑娘,你那点小心思寡人还看不出来吗?”

  沈秋雁被皇上看穿心思,羞惭不已。

  “青螺姑娘,朕听说你弹的一手好琴,有时间可不可以赏脸为寡人弹奏一曲?”

  “皇上尽管吩咐,青螺有呼必应!”青螺开心说道。

  “好,朕也累了,起驾回宫!”

  简王跟沈护卫还有青螺紫鸢恭送皇上出府,看着他坐上龙辇,被一队人马前呼后应回宫去了。

  端王赵佶一路跟随圣驾,到了端王府便与赵煦辞别先行回府。

  惠妃见到端王回来,开心不已,吩咐丫鬟准备饭菜。

  “端王千岁,难得今夜不出去了,臣妾陪端王喝一杯。”

  端王心中郁闷,也对惠妃怨愤,面无表情说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惠妃不怒反喜,说道:“端王是臣妾夫君,奸又如何?盗又如何?端王莫要生气了,臣妾哪里做的不够好,你尽管说出来,臣妾改过自新还不行吗?”

  “说什么也都晚了,当初你若不撺掇皇姐,青螺能去简王府吗?”端王愤愤的说道。

  “端王殿下,臣妾不都是为了你好吗?把青螺在府中,端王便无心攻读,来日功成名就时,端王想要什么样的女子都不在话下,可先说好了,侧妃都必须听我的,不许僭越。”

  端王心想,一个青螺你都容不得,还说什么侧妃,你还想做大管着她们,不过是敷衍之词罢了。

  “爱妃能容忍本王娶几房侧妃?”

  “怎么端王你还当真了?当下先用心读书,这些都是后话,到时候再说吧!”

  端王便一脸不悦,小声嘟囔道:“就知道你在敷衍本王。”

  王惠妃也没听清,当然知道端王在埋怨自己,只是陪着笑频频敬酒。

  酒足饭饱之后,王惠妃便搀扶着端王去了寝殿安歇。

  一夜无话。

  却说辽国太子跟随踵武回到双王府中,便责怪踵武妇人之仁,就不应该对金国小王爷手下留情。

  踵武厚道,又不善言辞,说道:“当时简王在他们手上,我也是投鼠忌器,也幸亏没有伤害两位小王爷,不然九娘岂不会怪罪于我?”

  耶律延禧说道:“双王千岁太过优柔寡断,这两个金狗来者不善,他们奉命面见大宋皇上,商讨合兵讨伐我大辽,此事父皇也早有预料,因此再三叮咛,叫我一定要跟大宋皇上搞好关系,不可让宋国与金国结成联盟。”

  踵武说道:“此事断我可能,父亲不会让金国阴谋得逞,怎么说父亲也是大辽驸马,怎能厚此薄彼?何况哲宗皇上还得叫父亲一声皇姑丈,所言跟金国结盟,总得先问问父亲答不答应!”

  耶律延禧说道:“此事不可坐以待毙,必须先发制人,让金宋不和,甚至兵戈相向,那样我大辽才能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