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疯了!陛下也疯了!”
“皇家学院毕业生,官升一级,俸加三成?这是何道理!”
“将我等十年寒窗,置于何地?将科举取士,置于何地?”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整个士林彻底沸腾。无数自诩为圣人门徒的读书人,捶胸顿足,奔走相告,仿佛天塌地陷。弹劾太子的奏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堆满了中书省的案头,然后又被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用一种更快的速度,扔进了火盆。
两位宰相很清楚,那对已经杀红了眼的父子,现在谁也拦不住。
风暴的中心,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的府邸,更是门庭若市。
“祭酒大人!我等愿随您一同死谏!撞死在太极殿前,也要换回圣人大道!”
“孔师!太子倒行逆施,陛下受其蒙蔽!我等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一群年轻儒生跪在堂下,个个义愤填膺,神情悲壮。
孔颖达坐在主位上,面色灰败。他看着地上那个被撕碎的《大唐日报》号外,头版头条的朱红大字,像一根根钢针,扎得他眼睛生疼。
“皇家学院,唯才是举,不问出身!”
“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他输了,在皇家学院门口,当着全长安的面,输得一败涂地。那个叫李林的小子,那个该死的“电磁感应”,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毕生的骄傲,抽得粉碎。
“死谏?”孔颖达缓缓抬起头,声音沙哑,“然后呢?让太子殿下给咱们一人追封一个‘忠贞可嘉’的谥号,再把咱们的脑袋,挂在皇家学院的门口,告诉天下人,这就是与他作对的下场?”
他看着自己这些热血上头,却毫无用处的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无力。
“蠢货!”他低吼一声,“你们以为太子怕你们死吗?他连行刺的帽子都敢扣,他怕什么?他巴不得你们都去撞墙,好给他的‘格物士’腾地方!”
堂下瞬间安静了。
孔颖达挣扎着站起身,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到门外,看着天边那轮残月。
“他不是要打倒我们,他是要我们变得……没用。”
“他不是要杀我们,他是要我们……被天下人遗忘。”
“我们跟他讲道理,他跟我们讲吃饭。我们跟他讲礼法,他跟我们讲拳头。这条路,走不通了。”
一名弟子不解地问:“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孔颖t达沉默了许久,夜风吹动他花白的头发。
“他不是说,他的学院,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吗?”
他猛地转过身,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骇人的光芒,那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
“传我命令!召集国子监所有在读监生,三更时分,于皇家学院门口集合!”
“老师,您要做什么?”
“去……上学!”
……
三更天,皇家学院。
这座由水泥和砖石构筑的崭新建筑群,在月光下透着森严之气。
程处默正带着一队铁道兵团的亲卫,打着哈欠在巡逻。
“他娘的,这地方晚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太子哥也真是的,非让咱们守着。”尉迟宝林嘟囔道。
“闭嘴吧你!”程处默踹了他一脚,“太子哥说了,这地方比东宫还重要,是咱大唐的脑子,能不看紧点吗?”
就在这时,远处的大路上,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影,举着火把,正朝着学院门口而来。
“不好!敌袭!”程处默瞬间清醒,一把抽出横刀,“快!吹号!准备迎敌!”
学院的警钟被敲响,数百名驻守的士兵迅速集结,弓上弦,刀出鞘,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那群人走到学院门口百步开外,却停了下来。
火光中,为首的一人,正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他身后,是整整三百名穿着国子监儒袍的监生,一个个神情肃穆。
他们没有喊口号,也没有冲击防线。
在程处默和所有士兵惊愕的目光中,孔颖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对着学院的大门,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扑通!”
他身后那三百名儒生,也跟着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老臣,大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率国子监监生三百人!”
“恳请入皇家学院,求学!”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程处默和尉迟宝林张大了嘴巴,手里的刀都快握不住了。
这……这是唱的哪一出?
打架他们不怕,可这群读书人,不吵不闹,跑来下跪求学,这他娘的该怎么办?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李承乾的耳中。
“什么玩意儿?”李承乾正搂着小杨睡得正香,被叫醒后一脸不爽,“孔老头带着三百个书呆子,跪在学院门口要上学?”
房遗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殿下,此事蹊跷!这孔颖达分明是想用苦肉计,把一群人塞进咱们学院里,从内部攻破我们!用心险恶啊!”
程处默也冲了进来:“太子哥,没错!这帮孙子憋着坏呢!让俺带人出去,把他们全给轰走!”
李承乾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乐了。
他从床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
“有意思,真有意思。”他笑出了声,“这老头,总算开了点窍,知道光靠哭哭啼啼和撞柱子没用了。这是跟孤玩上兵法了?”
“殿下,那我们……”
“慌什么?”李承乾披上外衣,施施然地朝外走去,“人家都跪到门口了,咱们做主人的,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走,跟孤去看看。”
学院门口,李承乾在一众核心班底的簇拥下,缓缓走出。
他看着跪在地上,为首的那个倔强的老头,脸上挂着玩味的笑容。
“孔祭酒,三更半夜,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儿,是觉得我这学院的风水,比你那国子监好?”
孔颖达抬起头,迎着李承乾的目光,沉声道:“闻听殿下学院,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老臣与这些学子,仰慕殿下‘实学’之道,特来求学,还望殿下收留。”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
你不是说唯才是举吗?我们来了,你收不收?
你要是不收,那你白天说的话,就是放屁。
你要是收了,我们这三百人进去,天天给你念《论语》,看你怎么办!
李承乾走到他面前,蹲下身,与他对视。
“想学啊?”
“想学。”
“好啊。”李承乾站起身,拍了拍手,声音传遍全场,“孤很欣赏孔祭酒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他顿了顿,环视着所有跪地的儒生。
“孤的皇家学院,大门永远敞开。不过,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想入学,可以。”
他竖起三根手指。
“三日后,皇家学院,举行第一届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只有两门。”
他嘴角的弧度,弯得像龙王一样。
“算学,与格物。”
“凡通过者,孤,欢迎之至。通不过者……”
李承乾拖长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
“听说了吗?孔祭酒带人去皇家学院踢馆,结果被太子殿下反将了一军!”
“何止是将了一军!太子殿下说了,想入学,行,先考过算学和格物!”
“算学?那不是商贾之术吗?格物又是什么鬼东西?”
“管他是什么!圣旨都下了,从那学院出来,官升一级!这可是通天的路子!”
一夜之间,皇家学院的入学考试,成了整个长安城最热门的话题。
原本还对这“妖学院”嗤之以鼻的世家大族们,瞬间变了脸。
他们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这背后的巨大利益?科举的路子越来越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今太子殿下硬生生开了另一条康庄大道,谁不眼红?
一时间,长安城各大府邸都行动了起来。
“快!把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都给我找来!”
“去书铺,把市面上能找到的《九章算术》之类的书,全给我买回来!”
“找几个账房先生,连夜给我家那几个小子恶补!三天!就算是用灌的,也得给我灌进去点东西!”
原本一场儒家与新学的对决,瞬间演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长安权贵阶层的升学狂潮。
三日后,皇家学院门口。
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考场设在学院的露天广场上,摆放着数百张崭新的课桌。
孔颖达带着他那三百名弟子,面色凝重地坐在最前方。这三天,他们几乎把能找到的算学典籍翻了个底朝天,自认就算不能精通,应付一场入门考试,也该绰绰有余。
在他们身后,则是黑压压一片的各路考生,有绫罗绸缎的勋贵子弟,有目光精明的商贾之子,还有不少衣着朴素、但眼神发亮的寒门少年。
吉时一到,李承乾在一众人的簇拥下,走上高台。
他没有废话,直接一挥手。
“发卷!”
试卷发到每个人手中,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有之乎者也,没有圣人微言大义。
第一题:
“今有粮仓,内空,底为方,边长一丈五尺,高一丈二尺。问:此仓可容纳粟米几多石?(注:一石粟米约占地一尺六寸见方)”
孔颖达和他身后的儒生们,看到这道题,集体傻眼了。
这是什么?丈量体积?还要换算?
《论语》里没教过啊!
第二题:
“京登铁路一号工段,有巨石一块,重约三千斤,阻碍施工。现有一长两丈之铁棍,并若干石块作为支点。请画图说明,如何能令一名寻常力气之壮汉,撬动此巨石?”
画图?撬动巨石?
儒生们面面相觑,手里的毛笔重若千斤,不知该如何落下。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考试”的认知。
第三题:
“一艘海船自登州港出发,前往高句丽卑沙城,两地相距约一千三百里。海船顺风顺水,日行一百二十里。若遇逆风,则日行不过七十里。假设途中有一半时间顺风,一半时间逆风,问:此船往返一次,最少需要多少时日?”
……
一连十道题,全是这种和实际生活、工程建设息息相关的应用题。
整个考场,哀鸿遍野。
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满头大汗,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如同在看天书。他们引以为傲的锦绣文章,在这里,没有半分用武之地。
反倒是那些平日里被他们看不起的商贾之子、工匠之后,虽然也磕磕绊绊,但不少人竟真的拿起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他们跟着父辈算过账,量过地,见过工匠干活,这些题目,对他们来说,反而更亲切。
两个时辰后,考试结束。
收上来的试卷,结果惨不忍睹。
孔颖达那三百名弟子,交白卷的,超过一半。剩下的,也大多是胡乱写了几句不着边际的空话。
只有寥寥七八人,凭借着儿时的一点算学功底,勉强答出了两三道题。
当成绩张榜公布时,全场哗然。
名列前茅的,几乎全是那些出身不高,甚至有些是泥腿子出身的寒门子弟。那个曾在开学典礼上演示“电磁感应”的李林,赫然位列第一。
而国子监的三百精英,全军覆没。
孔颖达站在榜单前,看着那刺目的结果,一张老脸,血色尽褪。
他感觉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刀子一样,刮在他的身上。
耻辱,前所未有的耻辱。
他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这时,李承乾走到了他的身边。
所有人都以为,太子殿下要开始他最擅长的,当众打脸了。
然而,李承乾却对着孔颖达,深深一躬。
“孔祭酒。”
孔颖达愣住了。
李承乾直起身,声音洪亮,传遍全场:“这场考试,并非是为了羞辱谁。而是要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学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不了问题的学问,就是空谈。”
他转向孔颖达,目光诚恳。
“但是,能解决问题的学问,也需要指引。否则,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破坏力,远大于建设。”
“我的格物士们,将来会掌握开山裂石,毁天灭地的力量。他们需要有人教他们,这力量该用在何处。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家国大义,什么是黎民苍生。”
“这个人,非孔祭酒莫属。”
李承乾再次一拱手。
“孤,在此,诚心聘请孔祭酒,担任我大唐皇家学院,‘道德与礼仪部’首席大宗师!总领全院师生之德行教化!”
“孤希望,从我皇家学院走出的每一个学生,既能动手造出火车巨舰,也能在心中,为大唐立起一座不倒的脊梁!”
整个广场,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傻了。
程处默、房遗爱他们,更是下巴都快掉到了地上。
这……这是什么操作?
打完了,不踩上一万只脚,反而把对方请来当大官?
孔颖达也彻底懵了。
他设想过无数种自己接下来的下场,被羞辱,被罢官,被天下人嘲笑……
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对方把他赖以生存的经学,从“立国之本”的神坛上扯了下来,然后,又亲手给它安放在了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想过的位置上。
他不是没用了。
他只是……换了一种用法。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中那深不见底的,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目光,孔颖达忽然觉得,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帝王心术”,在这个太子面前,幼稚得像小孩子过家家。
许久,他缓缓地,对着李承乾,弯下了自以为很直的脊梁。
“老臣……领命。”
“皇家学院毕业生,官升一级,俸加三成?这是何道理!”
“将我等十年寒窗,置于何地?将科举取士,置于何地?”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整个士林彻底沸腾。无数自诩为圣人门徒的读书人,捶胸顿足,奔走相告,仿佛天塌地陷。弹劾太子的奏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堆满了中书省的案头,然后又被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用一种更快的速度,扔进了火盆。
两位宰相很清楚,那对已经杀红了眼的父子,现在谁也拦不住。
风暴的中心,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的府邸,更是门庭若市。
“祭酒大人!我等愿随您一同死谏!撞死在太极殿前,也要换回圣人大道!”
“孔师!太子倒行逆施,陛下受其蒙蔽!我等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一群年轻儒生跪在堂下,个个义愤填膺,神情悲壮。
孔颖达坐在主位上,面色灰败。他看着地上那个被撕碎的《大唐日报》号外,头版头条的朱红大字,像一根根钢针,扎得他眼睛生疼。
“皇家学院,唯才是举,不问出身!”
“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他输了,在皇家学院门口,当着全长安的面,输得一败涂地。那个叫李林的小子,那个该死的“电磁感应”,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毕生的骄傲,抽得粉碎。
“死谏?”孔颖达缓缓抬起头,声音沙哑,“然后呢?让太子殿下给咱们一人追封一个‘忠贞可嘉’的谥号,再把咱们的脑袋,挂在皇家学院的门口,告诉天下人,这就是与他作对的下场?”
他看着自己这些热血上头,却毫无用处的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无力。
“蠢货!”他低吼一声,“你们以为太子怕你们死吗?他连行刺的帽子都敢扣,他怕什么?他巴不得你们都去撞墙,好给他的‘格物士’腾地方!”
堂下瞬间安静了。
孔颖达挣扎着站起身,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到门外,看着天边那轮残月。
“他不是要打倒我们,他是要我们变得……没用。”
“他不是要杀我们,他是要我们……被天下人遗忘。”
“我们跟他讲道理,他跟我们讲吃饭。我们跟他讲礼法,他跟我们讲拳头。这条路,走不通了。”
一名弟子不解地问:“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孔颖t达沉默了许久,夜风吹动他花白的头发。
“他不是说,他的学院,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吗?”
他猛地转过身,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骇人的光芒,那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
“传我命令!召集国子监所有在读监生,三更时分,于皇家学院门口集合!”
“老师,您要做什么?”
“去……上学!”
……
三更天,皇家学院。
这座由水泥和砖石构筑的崭新建筑群,在月光下透着森严之气。
程处默正带着一队铁道兵团的亲卫,打着哈欠在巡逻。
“他娘的,这地方晚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太子哥也真是的,非让咱们守着。”尉迟宝林嘟囔道。
“闭嘴吧你!”程处默踹了他一脚,“太子哥说了,这地方比东宫还重要,是咱大唐的脑子,能不看紧点吗?”
就在这时,远处的大路上,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影,举着火把,正朝着学院门口而来。
“不好!敌袭!”程处默瞬间清醒,一把抽出横刀,“快!吹号!准备迎敌!”
学院的警钟被敲响,数百名驻守的士兵迅速集结,弓上弦,刀出鞘,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那群人走到学院门口百步开外,却停了下来。
火光中,为首的一人,正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他身后,是整整三百名穿着国子监儒袍的监生,一个个神情肃穆。
他们没有喊口号,也没有冲击防线。
在程处默和所有士兵惊愕的目光中,孔颖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对着学院的大门,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扑通!”
他身后那三百名儒生,也跟着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老臣,大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率国子监监生三百人!”
“恳请入皇家学院,求学!”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程处默和尉迟宝林张大了嘴巴,手里的刀都快握不住了。
这……这是唱的哪一出?
打架他们不怕,可这群读书人,不吵不闹,跑来下跪求学,这他娘的该怎么办?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李承乾的耳中。
“什么玩意儿?”李承乾正搂着小杨睡得正香,被叫醒后一脸不爽,“孔老头带着三百个书呆子,跪在学院门口要上学?”
房遗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殿下,此事蹊跷!这孔颖达分明是想用苦肉计,把一群人塞进咱们学院里,从内部攻破我们!用心险恶啊!”
程处默也冲了进来:“太子哥,没错!这帮孙子憋着坏呢!让俺带人出去,把他们全给轰走!”
李承乾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乐了。
他从床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
“有意思,真有意思。”他笑出了声,“这老头,总算开了点窍,知道光靠哭哭啼啼和撞柱子没用了。这是跟孤玩上兵法了?”
“殿下,那我们……”
“慌什么?”李承乾披上外衣,施施然地朝外走去,“人家都跪到门口了,咱们做主人的,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走,跟孤去看看。”
学院门口,李承乾在一众核心班底的簇拥下,缓缓走出。
他看着跪在地上,为首的那个倔强的老头,脸上挂着玩味的笑容。
“孔祭酒,三更半夜,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儿,是觉得我这学院的风水,比你那国子监好?”
孔颖达抬起头,迎着李承乾的目光,沉声道:“闻听殿下学院,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老臣与这些学子,仰慕殿下‘实学’之道,特来求学,还望殿下收留。”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
你不是说唯才是举吗?我们来了,你收不收?
你要是不收,那你白天说的话,就是放屁。
你要是收了,我们这三百人进去,天天给你念《论语》,看你怎么办!
李承乾走到他面前,蹲下身,与他对视。
“想学啊?”
“想学。”
“好啊。”李承乾站起身,拍了拍手,声音传遍全场,“孤很欣赏孔祭酒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他顿了顿,环视着所有跪地的儒生。
“孤的皇家学院,大门永远敞开。不过,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想入学,可以。”
他竖起三根手指。
“三日后,皇家学院,举行第一届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只有两门。”
他嘴角的弧度,弯得像龙王一样。
“算学,与格物。”
“凡通过者,孤,欢迎之至。通不过者……”
李承乾拖长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
“听说了吗?孔祭酒带人去皇家学院踢馆,结果被太子殿下反将了一军!”
“何止是将了一军!太子殿下说了,想入学,行,先考过算学和格物!”
“算学?那不是商贾之术吗?格物又是什么鬼东西?”
“管他是什么!圣旨都下了,从那学院出来,官升一级!这可是通天的路子!”
一夜之间,皇家学院的入学考试,成了整个长安城最热门的话题。
原本还对这“妖学院”嗤之以鼻的世家大族们,瞬间变了脸。
他们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这背后的巨大利益?科举的路子越来越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今太子殿下硬生生开了另一条康庄大道,谁不眼红?
一时间,长安城各大府邸都行动了起来。
“快!把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都给我找来!”
“去书铺,把市面上能找到的《九章算术》之类的书,全给我买回来!”
“找几个账房先生,连夜给我家那几个小子恶补!三天!就算是用灌的,也得给我灌进去点东西!”
原本一场儒家与新学的对决,瞬间演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长安权贵阶层的升学狂潮。
三日后,皇家学院门口。
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考场设在学院的露天广场上,摆放着数百张崭新的课桌。
孔颖达带着他那三百名弟子,面色凝重地坐在最前方。这三天,他们几乎把能找到的算学典籍翻了个底朝天,自认就算不能精通,应付一场入门考试,也该绰绰有余。
在他们身后,则是黑压压一片的各路考生,有绫罗绸缎的勋贵子弟,有目光精明的商贾之子,还有不少衣着朴素、但眼神发亮的寒门少年。
吉时一到,李承乾在一众人的簇拥下,走上高台。
他没有废话,直接一挥手。
“发卷!”
试卷发到每个人手中,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有之乎者也,没有圣人微言大义。
第一题:
“今有粮仓,内空,底为方,边长一丈五尺,高一丈二尺。问:此仓可容纳粟米几多石?(注:一石粟米约占地一尺六寸见方)”
孔颖达和他身后的儒生们,看到这道题,集体傻眼了。
这是什么?丈量体积?还要换算?
《论语》里没教过啊!
第二题:
“京登铁路一号工段,有巨石一块,重约三千斤,阻碍施工。现有一长两丈之铁棍,并若干石块作为支点。请画图说明,如何能令一名寻常力气之壮汉,撬动此巨石?”
画图?撬动巨石?
儒生们面面相觑,手里的毛笔重若千斤,不知该如何落下。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考试”的认知。
第三题:
“一艘海船自登州港出发,前往高句丽卑沙城,两地相距约一千三百里。海船顺风顺水,日行一百二十里。若遇逆风,则日行不过七十里。假设途中有一半时间顺风,一半时间逆风,问:此船往返一次,最少需要多少时日?”
……
一连十道题,全是这种和实际生活、工程建设息息相关的应用题。
整个考场,哀鸿遍野。
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满头大汗,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如同在看天书。他们引以为傲的锦绣文章,在这里,没有半分用武之地。
反倒是那些平日里被他们看不起的商贾之子、工匠之后,虽然也磕磕绊绊,但不少人竟真的拿起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他们跟着父辈算过账,量过地,见过工匠干活,这些题目,对他们来说,反而更亲切。
两个时辰后,考试结束。
收上来的试卷,结果惨不忍睹。
孔颖达那三百名弟子,交白卷的,超过一半。剩下的,也大多是胡乱写了几句不着边际的空话。
只有寥寥七八人,凭借着儿时的一点算学功底,勉强答出了两三道题。
当成绩张榜公布时,全场哗然。
名列前茅的,几乎全是那些出身不高,甚至有些是泥腿子出身的寒门子弟。那个曾在开学典礼上演示“电磁感应”的李林,赫然位列第一。
而国子监的三百精英,全军覆没。
孔颖达站在榜单前,看着那刺目的结果,一张老脸,血色尽褪。
他感觉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刀子一样,刮在他的身上。
耻辱,前所未有的耻辱。
他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这时,李承乾走到了他的身边。
所有人都以为,太子殿下要开始他最擅长的,当众打脸了。
然而,李承乾却对着孔颖达,深深一躬。
“孔祭酒。”
孔颖达愣住了。
李承乾直起身,声音洪亮,传遍全场:“这场考试,并非是为了羞辱谁。而是要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学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不了问题的学问,就是空谈。”
他转向孔颖达,目光诚恳。
“但是,能解决问题的学问,也需要指引。否则,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破坏力,远大于建设。”
“我的格物士们,将来会掌握开山裂石,毁天灭地的力量。他们需要有人教他们,这力量该用在何处。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家国大义,什么是黎民苍生。”
“这个人,非孔祭酒莫属。”
李承乾再次一拱手。
“孤,在此,诚心聘请孔祭酒,担任我大唐皇家学院,‘道德与礼仪部’首席大宗师!总领全院师生之德行教化!”
“孤希望,从我皇家学院走出的每一个学生,既能动手造出火车巨舰,也能在心中,为大唐立起一座不倒的脊梁!”
整个广场,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傻了。
程处默、房遗爱他们,更是下巴都快掉到了地上。
这……这是什么操作?
打完了,不踩上一万只脚,反而把对方请来当大官?
孔颖达也彻底懵了。
他设想过无数种自己接下来的下场,被羞辱,被罢官,被天下人嘲笑……
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对方把他赖以生存的经学,从“立国之本”的神坛上扯了下来,然后,又亲手给它安放在了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想过的位置上。
他不是没用了。
他只是……换了一种用法。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中那深不见底的,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目光,孔颖达忽然觉得,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帝王心术”,在这个太子面前,幼稚得像小孩子过家家。
许久,他缓缓地,对着李承乾,弯下了自以为很直的脊梁。
“老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