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一旦揭竿而起-《明末混日子》

  手底下的普通士兵在可怜的老百姓身上醉生梦死,普通军官忙着对普通老百姓敲骨吸髓,恨不得榨干他们所有的价值。

  但是,往上走就不是这么个情况了。尤其是那些身份、地位仅次于杨嗣昌的各大将军们。

  他们表面上谈笑风生,觥筹交错。怀里抱着娇滴滴的美人,眼珠子还要放在那些前凸后翘,还穿着轻薄的女子身上,典型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若是外人看来,定是觉得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当然事实也是如此。

  但今时今日,情形有点不同,若是有人认真听他们所说的话,就会发现他们说话都暗藏机锋。

  当然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如果杨嗣昌清醒的时候,他们虽然彼此心生嫌隙,互相看不上,但是至少还有个人可以压住他们。

  等到了现在,身为“督师”的杨嗣昌不省人事,身为监军的万元吉,自从那晚一开始就不知所踪,大概率已经死于乱兵之中。

  于是,失去了束缚的他们都认为自己都是独当一面的将军,谁也不愿意被另一个人呼来唤去,都渴望掌握主动权。

  要说,谁绝对压过谁,那也不可能。你是四川的巡抚不错,但我是陕西的总督啊!

  先不说官职的大小,你一个四川的管的到我一个陕西的吗?同样,你一个陕西的,也别想管我四川的。

  本来,崇祯让这些各省的高官都听命于杨嗣昌,是为了能够让他把各省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更好地对付农民起义军。

  但到了现在这么个情况,反倒成了最大的掣肘,谁都不服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然这都不是深刻原因,深刻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都有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不可能是一致的,必然存在了分歧。

  之前,还因为外来的压力而导致他们可以暂时的放下自己的利益,但是现在,大家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反正现在杨嗣昌也不知道醒不醒的过来,大家也都同意把黑锅分给他背,这个事情大家没有任何分歧,但是其他的,就全是分歧了。

  当然了,大家也不至于还打起了,毕竟朝廷虽然破破烂烂,看上去一踹就倒的样子,但毕竟还没倒下呢。而且关外的关宁铁骑还在那搁着呢,那玩意儿,他们都很怕。

  因此大家宁愿坐在这里,彼此的争论不休,也不愿意做点实事,比如说派哨兵出去侦查唐兵的动向。

  从上到下,仿佛没有一个人在乎这件事情,他们都普遍性的选择性忘记了这件事情。

  底层的士兵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问题都是上面的人该担心的,与他们何干?

  上面的人想的则是,问题都还没谈拢呢,利益的分配更别说了。想要抵御住唐兵,那就必须得有人出兵,那个兵由谁来出呢?

  如果赢了还好,但是万一输了呢,输了那损失的全是自己的人马,谁来给他们补充?难道靠这些表面笑嘻嘻,背地里使坏的小人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到时候立了功,那这个功劳到底是谁的呢?

  大家谁还不了解谁呀,出兵的时候一个个都磨磨蹭蹭的,都不愿意出兵,等了有了功劳,分功劳的时候,一个人就会马上舔着脸往上凑,说是自己立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不干呢,反正到时候要是唐军打了过来,他们直接跑就行了,死的又不是他们。

  只要保住核心队伍,随时都可以拉出一个像样的部队来,料想虚弱的朝廷也不敢太难为他们。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短浅、互相推诿的本事,极度无能,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但有时候,偏偏是这些人占据高位,那些有本事的人反而是抑郁不得志,最可能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奇怪之处吧。

  于是就在张定他们一边虚空索敌,一边前进的时候,他们依旧在这里醉生梦死地享受着这短暂的,极致的快乐。

  或许也有人聪明意识到了,自己正在逐渐的靠近死亡,但是人总是要想开一点的嘛。

  难道此刻的开心快乐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如果没有此刻的快乐,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享受不到这种快乐。

  人啊,有时候难得糊涂,看得太清反而不太好。

  就在大家伙都用力过度,过度发泄变成软脚虾,烂醉如泥的时候。

  张定他们终于快来了,得益于此刻明军糜烂的军纪。他们的人撒的很广,基本上到处都有他们的人在作乱。

  因此张定只要跑到被点燃的村子里逮到几个正在作乱的人,稍微逼迫一下,他们就乖乖的指明了方向。

  当然,期间还有着那些幸存下来的百姓们,为唐军士兵指明方向。

  明军士兵的所做所为堪称天怒人愤,这些老百姓们基本上都是哭着喊着求着,请求唐军带上他们一起去找明军士兵报仇,为了给他们死去的家人报仇雪恨。

  张定自无不允,一路上不断的有人加入进来。

  他们一改往日麻木的面孔,脸上写满了愤怒、怨恨等各种情绪,拿着自家的棍子、棒子各种农用器具,这些原本是用来耕种土地的,此刻却要用来杀人。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老实的农民的怒火,以及他们看起来颇为搞笑的武器。

  昔日秦始皇为了防止六国人民造反,于是属天下之金属,在秦朝国都咸阳铸造了12金人,以为这样老百姓就没办法了。

  殊不知,最后一群他最看不起的闾左百姓,仅仅靠着削竹为杆就开启了推翻秦朝的序幕。

  这些原本看到士兵们,都会全身颤抖不止,浑身无力的老实农民。在行进的路上偶尔会遇见人数稀少的明军士兵,他们都会像发了疯一样似的,疯狂的杀掉这些人。

  如果不是他们的穿着以及武器,相信任何人都不会相信,他们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不去种地,而是用锄头杀人的本分农民。

  不过,在一开始,谁还不是个农民呢?

  由于人数的不断扩大,张定的行军速度也不断的慢了下来。一开始只是有一些幸运的男子得以逃脱明军的魔爪,到了后面,因为他们及时的插手,有一些女子也幸运地生存了下来。

  当然,几乎没有女子愿意加入他们,张定看着这些被糟蹋的女子,也只是叹气一声。

  经此一遭,明朝在本地的统治,基本上已经很难维系了,这些士兵们都会对明朝士兵,以及明朝政府恨之入骨。

  凡事有利也有弊,明军士兵跑得远,隔着明军大军驻扎的地方老远就碰到了张定,张定他们走得慢,明军士兵自然就会有漏网之鱼,赶紧回去报信。

  于是,收到消息的各个军头,酒也不喝了,美人也不看了,纷纷召集自己的部下开润。

  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什么样的美人得不到?想要多少有多少。这其中有一部分将领,比陕西将领如郑充检、李国奇之流,竟然干脆领着自己的士兵直接回陕西去了。

  左良玉等人则是护送着还在昏迷着的杨嗣昌往北撤,徒留一地鸡毛在此。

  于是等张定到的时候,此地就只有一些无辜的百姓的尸体,和一些喝的烂醉的明朝士兵,其余的人全跑完了。

  张定看着身后是老百姓们怒目圆瞪的眼睛,知道应该给他们一个发泄的出口,不然的话,这些怒火可能要由他这个无辜的人来承担。

  张定看了看,那些还在说着一些梦话的,烂醉如泥的明朝士兵,和近在咫尺的罗平县,他果断的宣扬了这些人的死刑:

  “这些酒鬼草菅人命,杀无赦!这罗平县城门紧闭,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无辜的老百姓丧命于此,实在是死有余辜!来人,攻破城池!用县令他们这些狗官的人头,来祭奠这些无辜的百姓!”

  于是乎,这些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里,说着梦话的明军士兵,瞬间就被这些愤怒的农民砍成了肉泥,他们的怒火因他们而起,自然需要这些人来承担。

  所以呀,永远都不要喝醉酒,更不要做坏事,更不要在喝醉的时候做坏事。

  至于罗平县城头上,刚刚听说明军大军撤走,不明所以又暗自高兴的县令刚刚出来想看看什么情况,就听到了张定这杀气腾腾的声音,不由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他现在只想把那些该死的丘八赶紧请回来,嘴里还嘟囔着:“赶紧把那些该死的丘八请回来!真是该死,跑路也不喊我!”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情况的变化往往来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