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茂公帐中劝归唐 定方帐内思天下-《苏定方演义》

  暮色四合,漳水之畔的军营渐渐沉寂,唯有巡夜的甲胄碰撞声与远处的篝火噼啪声,在晚风里交织。苏定方的中军大帐外,两排手持长戟的卫兵身姿挺拔如松,火把的光芒将他们的影子拉得修长,映在帐帘上晃动不止。马山、李飞、张健三将亲自督阵,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处角落——自徐茂公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这处大帐便成了军中最森严的所在,连风吹过帐帘的声响,都似带着几分凝重。

  帐内烛火通明,青铜灯盏里的灯油燃得正旺,将三人的身影投在帐壁的地图上。苏定方身着玄色软甲,腰间悬着那柄随他征战多年的七星弯刀,虽刚从练兵场回来,眉宇间却不见疲色,只带着几分审慎。他身旁的妻子高慧英,一身素色布裙,手中捧着刚沏好的热茶,将茶盏轻轻放在徐茂公面前的案上,动作间透着端庄沉稳——她深知徐茂公此来绝非寻常叙旧,故而屏退了所有侍从,只留三人在帐中议事。

  徐茂公端坐于案前,青色道袍上还沾着些许旅途的风尘,他捻着颌下的长须,目光先扫过帐内的陈设:案上摊着半幅河北地形图,标注着窦建德、王世充与唐军的布防,旁边堆着几卷军情竹简,处处透着军旅的严谨。待高慧英退到苏定方身侧站定,徐茂公才抬眼看向苏定方,眼中带着故人相见的暖意,却也藏着几分郑重。

  “三哥此来,是何公干?”苏定方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他与徐茂公自幼相识,后来虽各事其主,情谊却未断绝,只是如今天下纷争,徐茂公身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谋主,突然到访他这窦建德麾下的军营,其间深意,不由得他不深思。

  徐茂公闻言,端起茶盏浅啜一口,随即放下茶盏,身子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贤弟,愚兄此次来,非为公事,却又关乎天下公事,更关乎贤弟你的前程抱负。”他顿了顿,见苏定方与高慧英都凝神倾听,便继续说道,“如今隋室倾覆,天下群雄并起,窦建德、王世充之流,虽坐拥一方之地,却无济世安民之能——窦建德偏安河北,只求自保,麾下诸将多是鲁莽之辈,难成大业;王世充在洛阳倒行逆施,苛待百姓,早已失了民心。这般碌碌无为之人,如何能撑起天下,让百姓脱离战乱之苦?”

  苏定方眉头微蹙,却未打断。他在窦建德麾下多年,深知其短——窦建德虽有仁名,却缺乏一统天下的雄心与谋略,近年来更是沉溺于安逸,对麾下将士的谏言多有懈怠。只是他为人重义,既已投效,便不愿轻易背弃,是以听到徐茂公直言窦建德之短,心中不免有几分复杂。

  高慧英看了一眼苏定方的神色,轻声道:“三哥所言,并非无稽。前几日我方才收到家书,说家乡沧州一带,因窦、王两军对峙,粮道被断,百姓已开始易子而食。定方,你我从军,本是为了结束战乱,可如今……”

  徐茂公接过话头,语气愈发恳切:“弟妹说得正是!愚兄今日来,便是要劝贤弟归唐,扶保秦王李世民。秦王此人,绝非窦、王之辈可比——他少年从军,平定薛举、刘武周,每到一处,必先安抚百姓,减免赋税;对待麾下将士,更是亲如兄弟,从不以势压人,连市井出身的壮士、寒门出身的谋士,只要有真才实学,他都倾心相待。”

  “去年秦王收复河东,见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当即下令开仓放粮,还命士兵帮百姓重建家园。愚兄在他麾下多年,从未见他有过半分骄纵,每日处理军务到深夜,次日依旧早早起身练兵,这般勤政爱民、礼贤下士的君主,天下再难找出第二个!”

  苏定方沉默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边的竹简。他虽未与李世民谋面,却早闻其名——江湖上皆传秦王骁勇善战,且善用人才,连尉迟恭、秦叔宝这般桀骜的猛将,都甘愿为其效死。只是“归唐”二字,分量太重,他若背叛窦建德,难免落得“不忠”之名,这是他身为武将,最不愿背负的骂名。

  徐茂公似看穿了他的顾虑,继续说道:“贤弟,你我兄弟相识数十载,愚兄岂会害你?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窦建德非明主,你留在他麾下,纵有一身将帅之才,也难施抱负。可若归了秦王,情况便截然不同——秦王早已听闻贤弟的威名,多次对愚兄说,‘苏定方用兵如神,若能得此人相助,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以贤弟之能,绝非封王拜侯便可限量,你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之才!秦王若得你相助,必能早日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到那时,你我兄弟便能永远在一起共事,再也不必各为其主、刀兵相向。更重要的是,天下太平,百姓再也不必受战乱之苦,这难道不是你我从军的初衷,不是你一直想实现的抱负吗?”

  这番话,字字句句都戳中了苏定方的心。他想起年少时与徐茂公、秦叔宝等人一同立下的誓言——要结束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想起这些年征战沙场,看到的累累白骨与流离失所的百姓;想起自己胸中的兵法谋略,因窦建德的保守而难以施展……心中的天平,渐渐开始倾斜。

  高慧英轻轻握住苏定方的手,低声道:“定方,我知道你重义,可义有大义与小义之分。背弃窦建德,是小义之失;可若能助秦王一统大义,救万民于水火,便是大义之得。你常说,武将的价值,不在于为哪一人效死,而在于为大义百姓而战,如今正是你实现这句话的时候。”

  苏定方抬眼看向徐茂公,眼中已没了最初的审慎,多了几分动摇与思索。他沉吟良久,缓缓开口:“三哥,秦王……真能容我这降将?”

  徐茂公见他松口,心中大喜,当即起身,走到苏定方面前,双手按在他的肩上:“贤弟放心!秦王待人,唯才是举,从不问出身来历。尉迟恭曾是刘武周麾下,归唐后依旧被秦王委以重任;秦叔宝本是李密部下,如今也是秦王帐下的得力干将。你若归唐,秦王必以国士待你,你的才能,定能在他麾下大放异彩!”

  帐内的烛火摇曳,映得三人的神色都亮了几分。苏定方看着徐茂公恳切的眼神,又想起高慧英的话,想起天下百姓的苦难,心中最后一丝顾虑终于消散。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目光坚定:“三哥,弟妹,你们所言极是。我苏定方从军,为的是天下太平,而非一己之忠。若秦王真如三哥所言,是有道明君,我愿归唐,助他扫平群雄,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徐茂公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欣慰:“好!好!贤弟能有此决断,实乃天下之幸,百姓之幸!愚兄这就回信给秦王,告知他这个好消息,秦王必定大喜过望!”

  高慧英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转身又为两人续上热茶。帐外的晚风依旧吹着,巡夜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唯有帐内的烛火,映着三人的身影,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改变天下格局的风云,正从这处军营悄然拉开序幕。